DVBCN独家,据悉,11月24日,河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在信息化应用、手机业务、互联网业务以及手机网络电视台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根据协议,省广电局和河南移动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手机和互联网业务上开展广泛深入合作,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新业务,打造手机网络新媒体。
早在06年,河南有线就与河南移动合作开通手机电视,双方当时就已经判断未来广播电视网络与移动通讯网络一定会在业务层上趋于融合,本次的战略合作可谓水到渠成。
联吴抗魏:广电移动深度结盟
三网融合以来,地方有线网络运营商和中国移动就纷纷开始合作,比如5月武汉有线电视和武汉移动开启套餐合作,北京歌华和北京移动签署多方面合作协议,甘肃天水有线和移动合作,华数集团和移动推出内容合作等。
这是两个月内地方有线网络运营商和中国移动的第二个合作项目——今年10月10日,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就与云南广电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双方多媒体信息化建设深度战略合作。
广电人士认为,本次合作标志着中国移动和广电的合作在进一步深化。这一次次合作,来自于中国电信对广电网络以及中国移动的巨大压力,广电移动迫切希望通过优势互补,在移动互联、光纤宽带以及数据IDC云计算方面以对抗电信。业内人士预估,由于业务的互补性和共同的敌人,广电网络和中国移动将长期处于“蜜月期”。
兄弟阋墙:网台“联不动”
各地广电网络运营商出走广电家庭、牵手移动的前因后果,真是三岁孩子没了娘——说来话长。一言以蔽之,IPTV让网台“联不动”。
2005年和2006年,广电总局先后为上海文广、央视国际、南方广电传媒和浙江广电集团下发了4张IPTV全国牌照和地方牌照。经过快速的发展,IPTV的强势让电视台和有线网络的联动性遭受了巨大的威胁。三网融合试点实施之前,IPTV就已经在国内部分一线城市中占有相当份额,其业务展现出来的巨大潜力早就引起了电视台的注意。
由于业务特性,IPTV业务就像一条红绳,把各地电视台、当地电信联结在了一起,其势如燎原,几年间抢占了大量的广电网络“自留地”。调查显示,江苏电信2010年IPTV用户数达到170万户,名列全国之首。IPTV快速发展的几年里,无论是各地运营商的顽强抵抗,还是强势的“41号文”,阻止IPTV成为了不可能的任务。
看着各地一家家电视台和当地电信眉来眼去,地方有线网络运营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华数副总裁赵志峰在去年就向电视台呼吁:“不要抛下兄弟!”广电总局的政策也从台网分离走向台网联动。但“钱途”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电视台在“内容为王”的年代突然成了香馍馍,不但电信IPTV向她敞开怀抱,就连各大视频网站都开始寻求合作,美其名曰:“台网联动”。此“台网”说的是电视台与互联网,有线网络开始被边缘化。
CNTV在2009年10月时,曾在云南“发明”了由央视、地方电视台和地方电信三方共同运营建IPTV的“云南模式”,简称“1+1+1模式”。该模式由于试点效果良好,CNTV决定开始大力推广,以划分中国IPTV的格局。这一举动,让广大有线网运营商胸口“拔凉拔凉”——大哥都不管我们了,各自飞吧。
大哥阔少:央视模式与城市试点
广电这个大家庭里,作为中央一级的播控平台,央视自然是嫡出的“大哥”。
9月份CNTV在云南召开了IPTV业务研讨峰会,重点称赞了云南电视台和CNTV、云南电信合作开展的IPTV业务。“大哥”CNTV加地方省级电视台加上当地电信形成了1+1+1的合作模式,这种IPTV新模式主要的针对的是百视通的1+1模式,核心关键词当然是“利益”。
本次会议上,有线网络运营商又一次发现:贯彻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1+1+1模式”牌子硬、底子厚、利润大、局面新,整个流程严丝合缝,又没有有线网络什么事儿了。今年8月,广电资深专家侯自强先生就指出:“在三网融合试点实施之前,上海文广和上海电信在全国做了600万户IPTV,文广收益的很大一部分是电信运营商交的钱,可是地方播IPTV,抢了谁的生意?抢了地方广电的。”
据悉,今年早些时候,曾有过CNTV已与北京电视台和北京联通达成IPTV合作协议的传闻;而11月9日,CNTV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联通的IPTV合作已正式启动;11月11日,山西广播电视台和山西联通也达成了新媒体业务合作的协议,CNTV也参与其中。
大哥如此,二三线城市的有线网络运营商“小兄弟”自然绝了指望。久居一线城市的歌华有线、东方有线、杭州华数这些个“阔少”日子也不好过。虽然总局对“阔少”的NGB建设耳提面命,期许甚高,但当地的电信部门也更活跃,给广电企业带来的市场压力也更大。
仅以上海为例,据东方有线刘九评介绍,上海“三网融合”实践超过了十年,有线网络覆盖和用户规模全球最大,有线电视用户转送视频的全部有接近600万人,上海中心城区255万,去年完成了中心城区的整转,今年还会完成大概50万左右郊县用户,像浦东、闵行,也会完成整转。到今年年底数字用户接近300万的规模。
如此规模,东方有线的压力仍然很大,刘九评承认:现在面临IPTV的挑战还是很大,上海的IPTV用户已经超过150万,对未来东方有线传统业务的影响非常严峻。一旦电视观众逐渐被分流,增值业务空间受到挤压,有线网络运营商就会被边缘化。在政策的推动和IPTV的威胁下,即使是东方有线这样的“阔少”,也必须加速转型,摸索新业务。[fs:page]
野化训练:地方有线网络自谋生路
各地有线网络运营商纷纷自谋出路,战略考量基本都从“立足自身资源、寻求优势互补”这一宗旨出发,配合当今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发展的主要趋势,选择与中国移动合流就不足为奇了。
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止至今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38亿,手机网民占全部网民比例已经达到65.5%,这显示出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互联网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伴随着用户高速增长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移动互联网日益广泛,带动信息通信、商务金融、文化娱乐各个方面的业务应用和创新,推动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迎来了广阔市场前景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摘自《广电新视野11月刊》)
有线网络业界普遍希望在移动电视方面寻求突破口,而中国移动在该领域有足够实力;中国移动作为三大运营商之一,固网资源不足是其先天劣势,在加紧IDC建设的同时也非常渴望借助当地有线网络的现有资源,双方一拍即合。
案例:
据业界人士透露,2011年5月,一个地级市(120万用户)就数字电视整转用三网融合型终端召开了一次研讨会,该终端采用高清双向数字电视机顶盒+移动TD-SCDMA+移动WiFi作为硬件平台,可满足老百姓一机入户即可看高清数字电视、互动回传、宽带上网和语音通话需要,给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
当地双向网改采用EPON+LAN、EPON+EOC方式,在管道资源、网络资源、宽带接入中和移动有较全面的合作,据了解,这里面没有政府的成分。
有业界人士认为,本例在三网融合方面也算一种创新,在今后的物联网、家庭安防、无线城市等方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基于WLAN(+WiFi)的宽带接入在带宽上有一定限制,如遭遇电信或网通的20M乃至100M入户还需考虑应对措施。
据悉,这种方式最早被用于湖南农网,在湖南搞这个产品的是长沙企业,采用DVB-T+TD。
科讯网编辑李双认为,中国移动与广电的资源互补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用户资源:
广电作为全国有线电视1.64亿户家庭用户的拥有者,是移动快速进入家庭市场的最佳合作伙伴;而移动作为全国移动话音用户的最大拥有方,用户数已经达到5亿,是广电开展手机电视等业务需要争取的重要合作者。并且,从用户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和广电网络的用户互不交叉,具有极高的互补性。
网络资源:
中国移动拥有超过46万台基站的全球最大的移动网络,但超过5亿的用户数已经逼近了发展瓶颈。而固定网方面,移动本身没有固网,与广电合作,利用广电网络的接入网和正在建设NGB,便可拥有与电信、联通相竞争的实力。
另外,虽然广电在积极推进数字电视双向改造,但是受制于资金、网络地方割据、企业化改革不彻底等多因素影响,改造进程落后于规划,因此,很多互动电视由于没有上行通道网络支持,不能开展服务,而移动的回传通道却可以弥补广电不足。另外,移动强大的计费系统和管理平台也可以助力广电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发展。
业务及内容:
广电虽然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但是业务模式单一、盈利能力不足,与移动合作可以丰富其媒体平台,有利于业务创新,增强营销推广力度。
对于移动来说,可以丰富其媒体节目内容、加速发展宽带等业务,提升全业务竞争力。
运营能力:
在三网融合政策下,虽然说双向进入是广电和电信运营商互相进入对方的业务范围,但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得出来,如果现在就放开,全面允许双向进入,广电肯定是竞争不过电信运营商的。
相对于电信业务的复杂性,有线电视业务的运营是比较简单的。从而导致广电网络的营销队伍,售后服务,维护队伍都要弱于电信运营商。广电网络各省“一省一网”现状还没有完全实现,且没有国家级运营公司。而电信运营商都是多年的国家级公司,组织成熟度要远高于广电网络。
另外,相对于电信运营商的分布于各个繁华街道服务网点,广电分散在居民小区中的有线电视收费站就显得非常落后了。
所以,借助与中国移动实力,在内容、技术、业务、市场、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战略合作,广电网络可以迅速建立起固定电信业务运营能力。
龙生九子:有线网络运营商将奇异化
随着三网融合的渐进,业务融合、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地方有线网络运营商惊觉自己处在了尴尬的位置,寻求新合作,摸索新模式变得异常迫切。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下,新的合作模式将层出不穷,但无论怎么改变,都将经受市场和用户的检验。
地方有线网络运营商纷纷牵手中国移动,必将引发众多运营商的奇异化,不同的资源环境、不同的运营能力以及不同的成长理念将让本来一脉相承的运营商走上不同道路。
这条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之路,将让有线网络运营商获得新生。
为您推荐
作者:张伟【eNet硅谷动力专稿】近年来,手机电视一直被各方“别有用心”地追捧着,满含赞誉之词,如“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增值领域的一颗新星”。美国某手机电视开发商也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电视和手机两种东西最流行,我们当然会更看重两者结合——手机电视的未来。”中国是手机数量大国也是电视大国,自1987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到1997年,用户数慢慢累积到1000万户左右,每年平均增加100万户。然而,在此之后的四年间,却爆炸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1.1产业背景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电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以至用户家中的接收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前端及传输环节数字化投入容易解决,而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用户家中的模拟接收机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经济能力上看,数字电视机的成本还非常高,相当部分的用户还无经济
上文中我们已讨论了消费型机顶盒租赁的传统租赁属性,现在我们再来探讨机顶盒生产型租赁。从目前福建机顶盒租赁实践来看,其生产型的租赁关系并未确立。香港新世界集团与服务公司之间并没有租赁合同关系,实际上香港新世界集团通过中广媒体公司间接控制了服务公司,而派威公司也是由新世界集团投资,其间也不存在买卖关系。服务公司的身份不是承租方,对用户来说,也不是实际的出租方,充其量是一个代理。机顶盒在目前阶段技术标准未统一的情况下,是缺乏通用性的专用设备,所以机顶盒租赁具有很强的设备投资色彩,但又未充作服务公司的股本。如此模糊的关系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不能合理利用融资租赁方面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利于数字电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