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事关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发展。除“农事气象”和“三农最前线”每日播出外,“聚焦新农村”周一至周六播出,“新山海经”周一至周三播出,而“翠花牵线”“政策面对面”和“农技110”均为周播。
□ 张志华
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事关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发展。然而,我国大众传播中的对农传播却与此难以相符。就对农电视播出平台而言,根据广电总局截至2011年2月的广播电视呼号统计,地市级以上电视台中有农业频道的共13套,仅占全国地级以上共1173套电视频道的1.1%。除对农频道外,其他播出平台的相关对农节目也纷纷出局。
当前电视对农报道现状
娱乐类节目所占比重大
以浙江公共·新农村频道来看,目前频道全天节目基本由不同时段的电视剧大板块构成,在各个电视剧板块间插入自办栏目,其中包括对农节目。节目编排与其它综合频道相差不大。
该频道电视剧所占比重大。平均每天6档电视剧(每档2至3集不等),播出总时长约14小时,超过频道全天播出时长50%。其所播电视剧多为时下热播电视剧,多家庭伦理、谍战等题材,难有农村或农民题材电视剧。这种节目编排不仅存在于浙江公共·新农村频道,其他各地方台的对农频道亦如是。
除电视剧,该频道还有三档自办周播综艺节目,周六“新农村戏曲大观园”(25分钟)和周日“流动大舞台”(50分钟),2011年推出号称“全民综艺”的周播栏目“噶是噶非”(吴方言,闲聊、议论的意思,50分钟)。
对农节目偏少偏短
浙江公共·新农村频道每天播出包括新闻资讯、生活指南、政策提供、娱乐等自办栏目10余档(每档栏目每天平均播出3次,其中1次首播,2次重播)。其中对农自办栏目共7档,包括“农事气象”(4分钟)、“三农最前线”(4分钟)、“聚焦新农村”(15分钟)、“新山海经”(12分钟)、“翠花牵线”(12分钟)、“政策面对面”(12分钟)和“农技110”(12分钟),每档节目时长4至15分钟不等。
除“农事气象”和“三农最前线”每日播出外,“聚焦新农村”周一至周六播出,“新山海经”周一至周三播出,而“翠花牵线”“政策面对面”和“农技110”均为周播。对农节目播出主要集中在午间和晚间两个时段,其中午间从12:05至12:39,晚间从21:43至21:59。而对农节目每天播出(含重播)的总时长约1.5小时,所占比重极低。
而其他自办栏目为民生新闻、生活百科及娱乐,每档时长约30分钟,不仅栏目数量多,且每天播出的总时长也远远超出对农节目。这些节目并不特别针对农村观众,如频道目前主推的“生活123”“房产装修我来说”“公说天下”等,其定位、理念等偏向城市观众,所涉话题也多为城市观众所熟悉。该频道还有一档综艺栏目“新农村戏曲大观园”。尽管有“新农村”之名,并宣称“展播农民朋友喜闻乐见”①的内容,但很难说“戏曲”跟“农村”有内在联系。
提供有效对农信息的对农节目少
在有限的对农节目中,比例最高的是致富信息和商品(农产品)信息。很显然,“致富”和“成功”是其中的主要话语。浙江公共·新农村频道对农节目中的主打属每周三期每期 12分钟的“新山海经”,该栏目曾经分5个板块,现在每期就是一个致富故事。
周播栏目“翠花牵线”2007年首次推出时是当时“新7点”的一个板块,2009年独立,内容包括介绍土特产、赠送土特产、推介各地乡村美食和沟通(城市)用家和(农村)保姆等构成。尽管采用五位“翠花记者”带领观众上山下乡搜集农产品、走街串巷送出农产品的形式颇具创新,但其内容主要就是农产品推介。同样是周播的“农技110”主要介绍农业种植和养殖的新品种和新方法。
其它的对农信息主要是农村建设报道和对农政策解读。前者主要体现在“聚焦新农村”和“三农最前线”,但这两个节目时间较短,前者15分钟,后者仅4分钟。其中各地的农村建设成果展示占了相当比重。对农政策的解读主要通过“政策面对面”,且不论节目制作上的问题,仅就每周一期、每期12分钟的设置对充分细致地解读和分析政策就是巨大挑战。
“市场审查”机制制约电视对农传播
自从1979年大陆电视广告首先通过上海电视台播出后,电视媒体的资金来源也从原来的国家补贴转成依赖广告。市场审查机制由此形成。具体表现如下:
市场偏爱城市观众,将农村观众边缘化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城市受众的消费能力远高于农村受众,所以,他们才是广告主所需要的人,城市居民更容易成为电视所偏爱的目标受众。
从公共·新农村频道欲说还休的低比例对农节目设置,即可看出市场对节目筛选的端倪。而在寥寥可数的对农节目中致富和商品信息[FS:Page]占了相当比重。这类信息固然重要,但也只能满足部分农民在经济方面的一部分需求。农民作为公民其丰富的传播需求,难以通过经由市场筛选的传播平台获得满足。反过来我们可以说,与“商品”和“致富经”无关的信息难以通过对农节目得以传播。
市场偏爱娱乐内容
商业电视为迎合受众的口味,往往遵循“最低公分母原则”②,而娱乐就是达此目的的捷径。娱乐形式在“新农村”频道中的一大体现是大量播出电视剧,上文提及公共·新农村频道每天播出电视剧数量大、时间长,甚至超过了其他节目类型播出时间的总和。娱乐节目中综艺节目除了受众面广有利于广告投放,亦是相当便捷的植入渠道。该频道周播的综艺节目“流动大舞台”就由某电信企业冠名,而且其市场运作类似央视的“同一首歌”,每期也冠以“走进XX(地名)”,是浙江各县、镇企业和政府用来展示企业形象和地方建设的“舞台”。
与“市场审查”机制同构的“自我审查”
换句话说,电视台将广告主的动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以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自我审查”。市场化语境下的“改版”毋宁说是自我审查的一种表现。尽管该频道本来对农节目就不多,但是经过改版,原先内容维度更宽的节目如“农村大讲堂”“新农村纪实”“新山海经之官司新说”等被撤下,留下的主要是有利于开发“商机”、时长偏短的节目。而其中,致富和商品信息又占了相当比重。在最近的一次改版中,公共·新农村频道打出“浙江电视黄金台”的标语,意指该频道有着巨大的商机和盈利可能。然而,在这样的商机和可能中,农村人口注定将是被“忽略”的人。
对策探讨
建立交叉补贴制度
所谓交叉补贴,简单来说就是以盈利的部分补贴不盈利的部分。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当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部门曾以亏损而自豪。当然,作为资本主义的公司媒体,它是要盈利的。“秘密”在于新闻部门的亏损可以通过其他部门更大的盈利补偿回来。在中国,媒体条块体制尽管有需要改善之处,但是,恰是现有的体制保障了各地的媒体在当地的某种垄断。所以交叉补贴制度的前提是存在的。以盈利的内容补贴本文所关注的对农传播并非不可实现。交叉补贴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通不过市场审查的话语的空间,因此,该制度可以限制市场理性至上原则,能够促使话语的多元。当然,交叉补贴的比例、时段分布、时长、内容分类等都需要进一步多方探讨。
建立媒体经济特区
对某些有特定社会需求、但被市场理性所否定的节目予以制度保护。设立“经济特区”,使其免受市场审查的制约,与此同时建立配套的问责制。
正如有从业者指出的,“如果所有的电视节目都通过自由市场供应,观众恐怕不会自己掏钱去看那些有助于提高其品位、见识和能力的节目,而这些节目的长远好处只有以后你回头再看时才能体会”③。市场机制使媒体对公众喜好(Public’s interest)反应灵敏,但是对于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往往置若罔闻。在中国,有些特定的节目,如本文探讨的对农节目,还有工人节目、妇女节目、老年节目等需要制度化的政策支持。这样的节目不应成为电视台的摆设或鸡肋。不能因为对象观众没有消费能力就“顺其自然”被市场排斥。(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本文是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培育项目“公共服务视野下地方台公共服务频道的困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UC10A36。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2009级新闻学双学位罗洋收集前期资料。)
【注释】
①http://bm.cztv.com/showtopic-663826.aspx
②“最低公分母原则”(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LCD)是商业电视中普遍的内容选择标准,简单、直观,避免深度,有时甚至诉诸感官,以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目的在于获得高收视率。
③G.Davies, 1999:203. 转见(英)吉莉安·道尔. 理解传媒经济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6.
为您推荐
“中国气象频道全天候滚动播出预警预报等气象信息产品,但由于卫星传输加密,无法送达农村。而向有线电视未通达、无线电视信号覆盖的农村地区提供广播电视的直播星公共服务,则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常委、人口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河建议,将中国气象频道纳入该项服务免费提供的电视频道中,这是目前解决农村用户收看中国气象频道的最佳途径,也是解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秦大河指出,电视是气象信息传播的最主要渠道。2006年5月18日开播的中国气象频道是中国气象局主办的专业数字电视频道,以“防灾减灾,服务大众”为频道宗旨,全天24小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警
近日,记者从多家直播星机顶盒厂商了解到,原定于今年6、7月份进行的直播卫星“村村通”二期工程机顶盒招标将再次推迟,预计至少也要等到10月份。中广互联记者就此对业界多家公司进行了采访,得知中星9号直播星的技术体制、运营体制极有可能将进行一定的调整,原来清流播出的4个转发器将有两个进行加密,免费电视频道将由目前的45套减少到24或25套。这一调整计划,尽管尚未得到官方的证实,但从各方面信息分析来看绝非空穴来风。以下笔者试图对其前因后果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供业界探讨,不当处欢迎指正。直播星背景中星9号在去年6月9日成功发射并随后提供服务,此前在2006年10月29日发射的“鑫诺二号”卫星因技术故障而
直播星第二期约600万套终端设备的招标即将开启。“一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国,囊括港澳台,甚至是整个南沙群岛,这就是它的成本及市场容量;48套免费提供的电视节目,这就是它的内容价值。”7月13日,中国卫通集团副总工程师吕立锦对本报记者表示,结合第一期366万套终端组,直播星将覆盖约1000万电视用户。政府招标之外,另有市场自行发育。“现在一个月销量全国可以达到400万台之多。”一位直播星终端销量位居全国前10的渠道商告诉记者。直播星用户的急剧扩张,为当前的电视用户接收市场争夺增加变数。据统计,目前国内3.78亿户的电视家庭,其中1.43亿的有线用户,剩余2.35亿主要依靠无线方式接收广播电视,此前
2009年数字电视市场最火爆名词非CMMB手机电视和直播星数字电视莫属,可惜本来应当最火爆的两个行业因为广电总局的策略失误非常有可能被葬送,也给参与其中的厂商带来无尽烦恼。CMMB要加CA、收费本无可指责,但广电总局不该只留一套免费清流节目而将所有其他节目加密收费,直播星则走了另一个极端,47套卫视节目一刀切的免费直接造成对有线电视用户的争夺,本来非常合理的市场布局因为广电总局的策略失误造成目前CMMB举步艰难、直播星却迅速泛滥的结局。作为未来数字电视的整体规划,广电总局技术布局应当说非常合理,有线电视覆盖城市,直播星及地面国标覆盖农村及边缘地区,CMMB手机电视特别是发射卫星之后可以实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