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杜建国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当前文化部门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的热潮。把文化部门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全会的精神和战略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上来。
全力办好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着力展示京剧艺术继承和创新的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让人民群众享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陶冶,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进一步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上做文章、下工夫,坚持硬件软件并重,突出统筹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当前要抓紧省图书馆新馆、省博物馆三期工程等标志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市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落实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让人民群众切实得到文化实惠。
抓紧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全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支持湖北演艺集团做大做强。
进一步加强艺术精品生产。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战略,多打造一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优秀文艺作品。
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我省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使它造福人民、造福当代。精心组织办好11月份在荆州举行的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向世界展示楚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全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推动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良成
安排“五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集中传达活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活动,开展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制作一批宣传资料发送农家书屋,举办一次学习座谈会。办三个班:新闻报刊单位负责人培训班、出版单位负责人培训班和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推动湖北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研讨班。
切实把好政治导向关,建立健全导向风险防控体系。当前重点是要抓好平面媒体特别是小报小刊管理,抓好网络出版管理。要努力在机构、制度和机制建设方面下工夫,建设一支监管部门与主办部门结合,多层次、全方位、高素质的新闻出版审读阅评队伍。
深入开展调研,研究出台改革措施。将按照全会精神要求,结合我省新闻出版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一次广泛的、全覆盖的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决议》的要求提出一些新的措施,出台推进湖北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当前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农家书屋建设。将强化工作措施,坚持以用为本,“建管用新”并举,努力开创农家书屋建设新局面。二是全民阅读活动。从明年开始将每年推出一个全民阅读活动主题,发动媒体进行广泛发动,广泛宣传,同时采取举办演讲会,表彰会、晚会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影响。
抓好产业发展。将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要做大做强新闻出版集团,重点是继续积极支持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知音传媒集团加快发展。目前,我们还正在推动襄阳市以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襄阳“8+1”印刷集团。二要抓好品牌建设,包括品牌活动、品牌书籍、品牌项目。当前重点是办好10月26日即将开幕的华中图书交易会,把它办成出版行业的会展品牌。三要抓好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是抓好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建设与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相适应的湖北广电
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党委书记 王茂亮
带头学习,深刻领会。通过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会、报告会、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在学习中,注重联系省委省政府构建战略支点、奋力跨越发展的战略学,联系建设文化强省的部署学,联系传媒的发展趋势、湖北广电的使命和实际学。通过与先进广电媒体比,与湖北出版和文学鄂军比、与湖北在中部和全国的位次比,找准湖北广电在全国的位置,增强全员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危机感,用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态度和非常的举措,努力建设与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相适应的湖北广电。
精心策划,深入宣传。10月3日至18日,湖北卫视推出“建设文化强省、构筑战略支点”系列报道,发稿16篇,全面展示湖北文化改革发展成就。19日起,卫视和各频道分别开辟“贯彻全会精神、打造文化高地”、“文化发展大家谈”、“‘帮女郎’行走文化地图、体验惠民文化”、“湖北向文化强省进军”等共16个专栏或专题,全面解读全会精神,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动态,生动展示湖北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推动湖北形成文化强省建设的热潮。
贯彻落实,推动湖北广电改革发展。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扩大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明年元月1日起,湖北卫视全新改版,凸显大台风范;其他各频道都要调整版面,做大做强主力频道,做精做活专业频道,加速提升湖北卫视在全国的位次,加快扩大广播电视在全省的市场份额。二是坚持正确导向,弘扬文化之魂,助力打造精神高地。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魂附于一切作品之中,确保新闻宣传以积极健康的内容,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传送社会主流声音,拒绝低俗庸俗,拒绝不良信息。三是与兄弟单位合作,挖掘湖北文化资源,打造荆楚文化精品,探索广电与出版、文学共赢共荣新模式。探索与“百万期刊”合作办电视广播节目,与文学大师合作,共同打造荆楚影视系列精品等。四是大力推进改革,建立符合现代广电传媒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在总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加快长江广电传媒集团组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市场主体;加快网络股份公司上市和楚天网络整合转制步伐。五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理顺广告产业,壮大网络产业,积极发展新媒体产业,做优做强影视内容产业,调整做大购物产业,推动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六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广电生产力。七是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广电队伍。狠抓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FS:Page]建设和能力建设。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活力,以灵活多样方式招引各类人才为我所用,形成人才“洼地”。
建设社科强省 助推文化繁荣
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 曾成贵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省委确立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文化强省,是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内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打造精神高地、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呼应人民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全会从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战略出发,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此,我省文化强省建设,融入了文化强国的宏图,方向更加明确,动力益发强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使命。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题主线,增强文化自觉。只有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认清并承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省委把实现由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的跨越,作为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提上日程。以建设社科强省的实际行动,助推文化繁荣,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积极熔铸文化之魂。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事业,必须深化改革,强化内部管理,激发个人活力,充分调动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努力对事关湖北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科学回答,要注重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省委和省政府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形成有利于服务决策、服务社会的评价机制,应用对策研究增强针对性,理论研究增强时代性,学术研究增强原创性,努力取得与公益位置相称的社会效益。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既是建设社科强省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由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跨越的重要保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成长环境,形成人才辈出、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只有打造出一个人才高地,才能打造出哲学社会科学高地。
努力建设文学强省
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黄运全
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实现由文学大省向文学强省迈进,在思想认识、工作举措上切实做到以下“四强”:
强责任。文学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文学界肩负着一份光荣使命。从实际情况看,作家是一个分布广、影响大的群体,文学处在文化艺术各门类的较高层面,同时面对时代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因此,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紧跟文化强省建设进程,积极推动文学强省建设,为我省“构筑精神高地,锻造文化之魂”做出应有贡献。
强精品。强文学必须强创作、强作品,特别是强精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加强文学精品创作生产。以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荣获茅盾文学奖为契机,激励广大作家的创作激情,促进出精品、出力作。鼓励现实题材创作,彰显荆楚文化特色。抓紧完成农民作家、农村题材丛书出版工作,按计划稳步实施湖北题材长篇小说重点扶持计划,精心组织编纂《湖北文学通史》,打造湖北文学名片。进一步办好《长江文艺》杂志,在走进读者、走进“农家书屋”等方面扩大影响力。
强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加强文学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文学领军人物的引领作用,并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广泛宣传。推出名家名作,出版《湖北作家文库》续辑。创造条件实施“新屈原计划”,加大青年文学人才培养力度,将正在举办的全省首届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办出实效、办出经验。坚持“三贴近”原则,抓好创作作风建设,继续实行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制度。加强对外文学交流,在交流中扩大文学人才的开放视野。联系、筹备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二届年会明年在我省举办。
强服务。坚持文学服务大局,保持“荆楚作家走乡村”、“三万行动在农家”等好的做法,生动反映我省改革发展实践,助力湖北跨越式发展;坚持作品服务人民,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使之更好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之列;坚持作协服务作家,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做到靠作家、抓作品、讲作为,营造有利于文学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做大做强湖北广播影视
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鲍红志
强化组织引导,确保广播电视正确宣传导向。各级广播电视台和新媒体,要把宣传全会精神摆在突出位置,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形成强大声势、形成整体效应,确保宣传报道全面准确、深入到位。要加强节目内容、广告播放管理,坚持日常管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切实维护广播电视媒体影响力、公信力。
精心组织实施,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公共文化服务优先,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建立无线、有线、卫星协调发展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服务体系。完成“十二五”期间20户以下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不能通达地方的“户户通”工程。实施好中小城市国有电影院线建设,争取“十二五”期间实现所有县市级以上城市至少拥有一个能播放数字电影的多厅影院。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每年31.28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目标。
抓好精品生产,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产品。把提高广播影视作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繁荣广播影视文艺创作。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垄上行》电视节目品牌战略,把《垄上行》打造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平台。
大力推进改革,不断激发广播影视发展活力。在完成全省网络剥离整合和经营管理统一的基础上,立即着手资产评估和转企改制工作,尽快完成资本层面的网络整合。积极创造条件,[FS:Page]实现省、武汉市电影公司整合,抓好全省电影公司、电影院转企改制,实现规模经营,增强竞争实力,做大做强湖北电影放映产业。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不断推进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加大全省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力度,基本实现县以上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加快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进程,开发广播影视业务新业态,开展电子政务、生产生活信息、文化教育娱乐等多样化服务。积极推动新媒体发展。
全方位、多形式报道全会精神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 唐源涛
作为省级党报集团,宣传好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要按照中央和省委以及省委宣传部的要求,并结合湖北的实际,全力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我们要求集团所属各媒体和所有采编人员要认真地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增强政治敏感性、政治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精心策划,全方位、多形式报道全会精神,为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目前,湖北日报已推出和正在陆续推出的报道有“十个一”:一组解读报道,一组言论,一组理论文章,一批专栏,一个系列报道、一个座谈会等。六篇《文化改变生活·百姓视角》系列报道,以记者跟踪体验采访,从百姓视角切身感受我省文化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变化。一组专家解读《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三人谈》,以官员、专家、记者三人对话的形式,分别就六中全会公报和重要精神所涉文化改革与发展的话题进行探讨,力求生动鲜活与理性思辨相结合。一组理论文章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笔谈”为栏题,刊登专家学者对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体会,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体制改革等问题的研究和理解。
楚天都市报策划了“百姓眼中的湖北文化”、“文化创意创新创业故事汇”等专栏,从百姓视角反映湖北文化事业建设成就,讲述小人物在文化产业激情拼搏的故事。楚天金报高度重视全会报道工作,提前进行组织,精心策划系列报道,他们围绕我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取得的明显成效,推出“迎接六中全会湖北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系列报道,以《群星璀璨,文学鄂军书豪情》等为题,聚焦我省文化事业发展成就。荆楚网(微博)推出“文化强省孕育荆楚骄子”系列采访报道,反映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以来,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同时广泛收集各界人士对六中全会的反应。
推动文化企业上市发展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建辉
全会指出文化改革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与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在2004年—2010年这些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23%,按平均增速匡算,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成为支柱性产业,将比预定目标提前实现。对于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文化产业规模上在全国处中等水平,与文化大省地位不相适应。”这要引起文化产业单位的反思。产业发展靠企业,产业是企业的集合,我省的文化企业在实力上还不是很强,要“在培育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上下工夫”。上市是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一种重要方式。
几年来,集团按照“转企改制上市,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要求,抓紧推进上市工作。按照常规的进度,集团上市工作能在年内过会都是很快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大力支持文化企业上市。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同志非常重视,把集团上市作为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的实际工作来抓,亲临一线作战前动员。在全会闭幕的第二天,集团上市方案获得证监会重组委审核通过。集团上市不仅将成为我省文化企业上市第一股,而且也是全会以后全国第一家上市的文化企业。
上市以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要把后续的各种法律手续办完,把资产注入进去,名称更改,把公司注册地址从上海迁回武汉。二是把上市公司班子按国有大型企业干部配置做到位。三是要建设好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四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发展,没有发展不可能巩固上市格局,集团公司要在资产经营和文化地产上发力,股份公司(上市公司)抓出版产业,要在传统出版上发掘潜力,再就是数字出版要有新突破。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都要有持续盈利能力,这是证券监管部门与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要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加快省内外资源的整合,“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把集团做大做强。
围绕新目标 谋划新跨越
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刘永泽
全省文艺界要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围绕文化强省的目标,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新跨越。
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跨越。全省文联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座谈会、专家讲座、下发学习通知、创作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编辑《湖北文艺家谈文化强省建设》白皮书等方式,深入学习、宣传全会精神,做到认识上有高起点、学习上有高要求、贯彻上有新举措、成效上有新跨越。
在文艺人才培养上实现新跨越。实施文艺鄂军百人工程,开展第二届湖北终身成就文艺家评选、全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和湖北首届“十大文化创新传奇人物”评选等活动,设置文艺人才荣典制度,推出一批文化大师、文艺名家,构筑荆楚文化人才高地,壮大荆楚文化人才板块,努力形成尊重人才、崇尚艺术、追求卓越的氛围和“文润墨香千帆舞,艺妙德馨花满园”的局面。
在文艺精品创作上实现新跨越。继续深化与中国文联的省部合作,积极申办金鸡百花电影节,开设影视创作生产重点项目库,打造更多可上“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和全国各大院线的影视精品;抓好湖北美术节、黄海怀二胡艺术展演周等文艺评奖办节工作,推出更多具有湖北特色、国家水准的文艺精品。
在“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上实现新跨越。抓住文化“一县一[FS:Page]品”创建写入全国第九次文代会报告的契机,组织全国百名文艺家看湖北“一县一品”创建活动,举办文化“一县一品”现场会、博览会,开展全省“一县一品”评选表彰活动,推动“一县一品”向文化工业、文化产业、创意经济、文化旅游业、文化强县发展;在湖北卫视开设“一县一品”创建成果展示专栏,创新“一县一品”走出去模式,确保在全国文化“一县一品”创建工作中勇立潮头。
在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上实现新跨越。深入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组织剧协、音协、书协、美协、摄影协等协会深入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举办“灵秀湖北百名摄影家走进武陵山”大型摄影采风、中国(房县)诗经文化节、第28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等大型文艺主题活动,彰显文化之魂。
在推动文艺改革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加快推进省文联所属报刊社转企改制,成立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和股份公司并争取上市,彰显书法报、湖北画报的特色,建设今古传奇产业园。积极将列入全省“十二五”规划的“湖北文艺家之家”(荆楚文苑)项目化、具体化。继续完善湖北省文联书画院的功能。与武汉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共同建设湖北书法院(东湖印社),使之成为与杭州西泠印社媲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性文化工程。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省委讲师团主任 杨建国
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既反映了在新的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反映了13亿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建设文化强国既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们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必然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复杂多变,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有所滋长,理想丧失、道德低下、诚信缺失、虚无历史、低俗媚俗等问题时有发生,需要我们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铸牢主心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已经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战略前沿,在意识形态领域,我国与西方大国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为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文化的先进性与层次性、民族性与时代性、人民性与多样性统一起来,繁荣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记者:翟兴波 实习生:廖靖宇
为您推荐
作者:张伟【eNet硅谷动力专稿】近年来,手机电视一直被各方“别有用心”地追捧着,满含赞誉之词,如“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增值领域的一颗新星”。美国某手机电视开发商也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电视和手机两种东西最流行,我们当然会更看重两者结合——手机电视的未来。”中国是手机数量大国也是电视大国,自1987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到1997年,用户数慢慢累积到1000万户左右,每年平均增加100万户。然而,在此之后的四年间,却爆炸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1.1产业背景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电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以至用户家中的接收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前端及传输环节数字化投入容易解决,而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用户家中的模拟接收机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经济能力上看,数字电视机的成本还非常高,相当部分的用户还无经济
上文中我们已讨论了消费型机顶盒租赁的传统租赁属性,现在我们再来探讨机顶盒生产型租赁。从目前福建机顶盒租赁实践来看,其生产型的租赁关系并未确立。香港新世界集团与服务公司之间并没有租赁合同关系,实际上香港新世界集团通过中广媒体公司间接控制了服务公司,而派威公司也是由新世界集团投资,其间也不存在买卖关系。服务公司的身份不是承租方,对用户来说,也不是实际的出租方,充其量是一个代理。机顶盒在目前阶段技术标准未统一的情况下,是缺乏通用性的专用设备,所以机顶盒租赁具有很强的设备投资色彩,但又未充作服务公司的股本。如此模糊的关系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不能合理利用融资租赁方面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利于数字电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