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WLAN建设运动已经在中国移动持续了数年,并在2011年突然提速,成为各省分公司考核的重点。与此同时,基于WLAN业务的营销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无线校园、无线城市等业务概念不断热炒,大有非WLAN不能成中国移动未来之势。
诚然,中国移动建设WLAN网络有其充分的理由(或者认为是不得已的苦衷):在三家运营商中,中国移动获得的3G网络技术最落后,网络带宽、网络稳定性最差,客户使用TD网络的业务感受与中国移动的品牌形象相去甚远,发展WLAN业务可以弥补3G网络的不足,改善用户感知并为发展高速带宽业务建立网络基础;国外不乏3G+WLAN混合组网的成功案例,“运营商可以通过WLAN,快速而低成本的开展移动高速数据业务,抢占高端用户”(设备供应商宣传语)。
但是,貌似运营商在2G与3G转换时代优秀解决方案的WLAN,真的如设备供应商描述的那般美好吗?笔者认为至少就现状来看,其效果乃至应用前景都与前期的构想相去甚远,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不得不在前期设定的WLAN建设计划中苦苦支撑,甚至到了“为WLAN而WLAN”的无奈境地,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无法产生效益的暗淡业务中,拖累了电信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发展。
以下是我对WLAN业务产生质疑的几个原因,尽管不够全面,也可能在技术上缺乏权威性,但是希望能抛砖引玉,寻找更多WLAN业务发展的问题,为改善业务现状、得到更有发展前景的业务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问题一:WLAN大规模建设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比例,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里也没有可以依赖的杀手应用大幅提升WLAN的使用率。
动辄数亿元的基础建设投入,只换来区区几百万的业务收入,这是大多数省级运营商面临的现状。更严重的是,面对这样的业务状况,面向WLAN的业务形态并没有出现大的突破,部分省分公司的WLAN业务在年中达到一个高峰以后呈现了止步不前的迹象,业务增长前景堪忧。
基于WLAN的业务仍然没有新意,无线城市、无线校园是目前业务发展的重点,但是应用人群的粘性不够高,很多业务用户尝试了几次以后就很容易的放弃了,使一线业务人员在推广中缺乏足够的信心。
问题二:WLAN的目标使用场景充满竞争,目前的WLAN的收费模式严重缺乏竞争力
目前WLAN业务重点在高校、写字楼、交通枢纽推广,但效果并不理想。高校的数字校园和无线校园建设工作不仅运营商希望介入,高校自身也有强烈的需求和建设意愿。在中国的一些先进学校,甚至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无线校园的尝试工作,我本人也在2008年体验过完全免费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无线网络。写字楼的情况也不乐观,多数企业为生产需要,都建设了自己的无线网络,完全可以满足员工日常办公需要。交通枢纽目前来看还有一些机会,但是在发达省份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都有交通枢纽自己提供的免费无线网络,这种免费提供网络的趋势仍在发展中,进一步压缩了运营商WLAN的业务拓展空间。
中国移动目前采取的计费手段主要还是以时长计费为主,而从实际资费水平看并不低,这让使用的目标人群看上去有点儿尴尬。高端人群出入写字楼,即使在家办公也绝大多数都有更有带宽保障的有线宽带接入,使用WLAN网络的机会很少;低端人群对资费敏感,面对每小时近3元的资费标准,很难长期稳定使用。在资费方面,留给中国移动考虑的问题仍显复杂。
问题三:技术手段落后,服务质量低下。
要发展WLAN业务,在技术层面至少需要解决三个问题:TD网络与WLAN无缝融合的问题;WLAN网络的覆盖问题;深为客户诟病的业务使用流程和计费问题。
WLAN的定位仍然是无线宽带,在用手机使用过程中只能实现与GPRS的自动切换(就我个人使用而言,这种切换经常失败,需要断掉WIFI网络才能切换到GPRS模式),而无法支持语音功能在两种网络之间的切换。而如果使用PC,这种问题就更严重了,没有了热点信号,马上就不能上网了,这极大的打击了用户使用WLAN网络的热情。WLAN网络与TD网络,目前在使用上看仍然是关联很低的两张网,统一的使用体验无从谈起,这限制了WLAN效用的发挥。
WLAN使用的技术手段特别类似于无线HUB,每个AP的覆盖范围都非常有限,要想实现理想的网络覆盖,必须布设大量的热点,尽管每个热点自身的成本不高,但协调布防地点、日常维护等都会带来大量的成本,这也限制了WLAN网络覆盖范围的发展。如何提高单AP的覆盖能力,也是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WLAN的使用流程看似简单,但是就日常使用而言就显得太过复杂了。可能运营商会说,只要设置了自动登录功能,有热点就可以正常使用了,但是由此带来的资费问题是多数人考虑的问题,所有就我所知的范围内,很少有人设置成自动登录WLAN网络的。那问题就来了,每次需要输入手机号码和口令的方式是否复杂?我想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一下塞班操作系统的没落。仅仅是在安装的时候需要一个证书,就让很多人在选择智能机的时候主动放弃诺基亚,我想这种感受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一想就能替最终用户决定的,他们只会用自己的选择权来决定商品的命运。
资费问题看上去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对于没有主动下线的用户,中国移动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在没有流量一段时间后自动断网,目前这段时间是20分钟,如果对应标准资费大概是一块钱。这段收费广受质疑:为什么我已经不使用服务了,还要收我的费用呢?运营商使用技术原因无法解决能消除这种质疑吗?
客户的使用感受带来的问题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不应该是小问题,毕竟通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移动已经建立起来的移动通信专家的形象是中国移动保持业务领先的基本保证。因为一个看似没有前途的业务而毁掉自身的形象,我想这是中国移动自己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3G网络的劣势真是存在,中国移动必须在TD-LTE大规模商用以前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模式对抗其他竞争对手,WLAN看上去是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还有其他选择吗?还有其他可以借助的手段吗?中国移动需要认真思考。
为您推荐
日系手机连吃败仗松下将退出海外2G、2.5G手机市场,三菱积极转型但成效不明显声音2004年松下手机在中国的经营策略出现了问题,控制库存不善,为经销商带来了困扰,去年高峰期时库存量相当于5个月的出货量。——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板仓太郎京瓷未来在中国的命运和走向关键在于是否按中国的市场规律办事。——京瓷振华副总经理孙有安在中国市场上中低端手机很受欢迎,三菱正在尝试向这方面转型。——三菱数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高崎洋一日本手机厂商已经习惯了运营商的定制模式,他们只管生产,渠道和销售均不需花太大的心思。——某日系手机厂商中国区域负责人
自主创新榜,从业内追随者到行业排头兵20年前,刚刚成立的中兴通信只是众多靠“来料加工”的公司之一,那时的中国通信领域由欧美厂商“七国八制”所垄断,根本就没有国产设备。如今,中兴通信与“小”它3岁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起,从业内的“追随者”站到了行业“排头兵”的位置上,并以中国企业的身份改写着国际通信设备市场的格局。在它们的发展道路上,高扬的旗帜是自主创新。也许是因为出身于“来料加工”,中兴和华为比较早地预见到,要想在通信这个行业长久立足,就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事实证明了它们预见的正确性。当年深圳有近40家通信设备从业公司,如今只有中兴、华为巍然屹立,而其他则不见了踪影。为了坚持自己的选择,中兴和
新模式下,几乎所有CD-R光盘制造商都必须要缴纳专利费,否则在销售和出口的过程中将受到严格的监管飞利浦即将推出一种针对CD-R光盘专利许可的新模式,用来替代原有的专利授权模式。而这项措施是专门为中国制造商推出的。据了解,飞利浦即将启用的这种新模式名叫Veeza。在Veeza模式中主要有三个标志用于跟踪和识别:刻印在光盘上的徽标、包装箱上的序列号以及每批货物必须获得授权文件(LSCD,许可状态确认文件)。新模式下,几乎所有CD-R光盘制造商都必须要缴纳专利费,否则在销售和出口的过程中将受到严格的监管。飞利浦知识产权与标准部首席执行官路毕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郑泽群说:“西门子一直希望实现西门子中国的本地化运营”。西门子中国目前正在讨论在A股市场上市的问题。不过公司上市需要包括政府批准等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目前还无法敲定西门子中国具体的上市时间。郑泽群同时指出,西门子中国未来还可能会通过并购或收购的方式借壳上市,不过她并没有透露西门子中国目前是否已选择收购合适的上市公司。去年8月,曾有报道称西门子中国正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挂牌交易。当时报道还援引西门子首席财务官海恩茨·约阿希·诺伊布格的话称,西门子中国可能需要一年的上市准备时间。在2005年,西门子逐步淡出消费类电子制造领域,其中最为轰动的一个大调整便是2005年6月以贴给台湾明基2.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