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视域下网络电视形态研究

2011-09-16 15:58:00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耿芳芳热度:
《新闻爱好者》供稿

  网络电视的产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在国内外还鲜有成功的案例。究其原因,目前普遍认为网络电视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参考,出现短暂的曲折是必然的。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目前传媒界对网络电视这一实体形态的认知不清有很大关系,厘清这些误区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网络电视这一发展趋势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媒介实践。我们应该用务实的眼光从网络电视的定义入手,考察出它的真正形态,为未来的有效化发展指明方向。

  三网融合下的电视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网络开始出现,就有了颠覆一切传统媒体的势头,但是在经过了十来年的交锋之后,新旧媒体由最初的相互仇视走到了今天的共存共荣,而传统媒体重要成员之一的电视媒体也积极参与到这次新旧媒体的转型之中。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电视媒体的转型可谓声势浩大、政策自上而下:2010年1月13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正式提出了要加快中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速度问题,并明确制定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2010年6月6日,我国通过了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并于7月1日确定了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而事实上,自从1998年的一场关于“三网融合”的大讨论开始,我国广电和电信部门已经经历了12年的博弈期。如今,借政策之东风,破茧之日终于到来,首先是2009年12月28日,号称拥有中国视频服务界最全牌照的CNTY(中国网络电视台)上线(拥有面向PC终端的视频牌照、IPTV牌照和面向电视终端的网络视频牌照),紧接着,各地方广电不甘落后,纷纷抢占阵地:娱乐先锋湖南卫视推出了芒果TV,江苏卫视开办了网络电视台,浙江卫视也建立了新蓝网,安徽卫视网络电视台也在2010年4月6日与观众见面。

  以推广网络电视为己任的网络电视台的出现是广电部门为了迎接“三网融合”而做的第一个布局,也是在实现数字化转换和双向改造,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之前的一个意义深远的棋子。然而,一个令传媒界颇为尴尬的事实是就目前而言,国内外都鲜有网络与电视融合成功的个案①,究其原因,有人可能会说网络电视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参考,出现短暂的曲折是必然的。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目前传媒界对网络电视这一实体形态的认知不清有很大关系,厘清这些误区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网络电视这一发展趋势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媒介实践。我们应该用务实的眼光从网络电视的定义入手,考察出它的真正形态,为未来的有效化发展指明方向。

  理论基础:名与实之辩

  关于网络电视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赞同这样一种说法:网络电视又称IPTV(InternetProtocolTVORInteractivePersonalTV),是一种新型的视频节目传输形态,它依托宽带有线电视网,利用互联网技术,以互动的方式向家庭用户提供以电视为接收终端的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新技术,并提供相应的可视电话、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增值服务。网络电视最大的优势在于,它集电脑和电视功能于一体,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爱好,点播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也能通过网络电视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②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判断出网络电视相对于传统电视的两大特点:首先,它改变了旧有的单线传输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全方位立体互动传播模式。自此,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传输的信号,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收节目内容。其次,由于IPTV需要满足受众对节目的内容编排、二次加工等要求,这就在节目形态上与传统电视的要求不同,IPTV要求其节目生产方式的创新,即通过高科技手段满足受众个性化、特殊化的收视需求,包括多镜头选择、精彩画面重播、即时赛况统计查询等。

但是,我认为这个概念并不能明确指涉出现实。概念与实物的关系,也就是符号学上所说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二者能不能对应起来的关系。通过福柯的考查,符号学家们根据不同的文本符号分析,发现词与物对应的时候总是很少。在人类文化长河中,我们几乎总是处在能指与所指错位的时期,特别是到现代,在消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词与物已经严重错位,甚至出现了“能指之间的游戏”。我们已经无法辨认真伪,这导致了我们认识上的误差。现在我们再来看“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网络电视的称呼和设想是先于技术而出现的,这导致我们认识的不理性。我们没有弄清楚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怎么称呼,或者还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就开始胡说八道了,这就是当前我们所处的年代——技术的跨越式进步带来了严重的认识上的不理性。因此我们把通过小小的播放软件在线观看的视频方式叫网络电视;把广电集团建立网站上的视频点播也叫网络电视,把家庭用户在家利用HID一键飞就达到电视和网络的结合,利用电视上网也叫网络电视......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网络电视呢?让我们从实物出发,从真正的社会现象出发,拨云见雾,争取做到概念与实物的统一,也是对这一新兴媒体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从而看到它的真实形态。

  现象分析:网络电视形态研究

  根据以上分出的几种情况,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三个文化符号:PPLIVE、CCTV.com和郑州广电(ZBN)所倡导的网络电视。希望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我们可以达到名实的统一和形态上的去伪存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PPLIVE,被称之为“最流畅的网络电视”。

  2005年二三月份,教育网用户发现网络上有一种基于P2P流媒体的软件——PPlive,只要安装这些只有几百KB的软件,就能够通过互联网收看电视节目,这让平时不方便看电视的在校学生感到很兴奋,亲切地把这种软件称为“网络电视”。而上述电视软件的作者当时就是在校的学生——正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书的姚欣。

  现在,网络电视的影响不仅仅限于校园,其他用户也这样说:“我喜欢在上面看NBA、世界杯足球赛和一些其他电视上没有的节目。大部分时间都在晚上看,不过像NBA比赛,总和我们有个时差,只能上班看。”③一时间,国内从事P2P流媒体技术的公司涌现出150多家,除去少数做技术支持的,多数公司寄希望于“网络电视”这种新媒体平台。坊间预言,“如果未来几年有一家网络公司超越了Google,那么这家公司必定出现在网络视频领域”。④更有人传言Web2.0的热钱有一半都投向了P2P流媒体技术。突破“禁区”的网络电视很容易吸引到大量观看者,但只能活在阴影之中。这些厂商或者保持低调、讳莫如深,或者用其他方式加以遮掩。

  但是版权问题是这种流媒体技术致命的发展障碍:不用为版权买单,虽然可以节省大量的版权费用和企业成本,但是没有成本导致不同的平台内容趋同,缺少特色和用户黏度。企业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防监管上,一方面某些个体或者企业暗中举报拆台,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为了避免政策打压谁都不敢发展企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流媒体技术缺乏网络电视概念中最重要的互动功能,它仅仅依靠一个很小的软件技术去实现在线看电视的功能,并没有改变现有的传输策略,也并不能做到电视与网络的真正结合,本身还存在着致命的发展缺陷,所以应该算不上真正的网络电视。

 应该说,网上电视台的开办是电视在网络时代的“借船出海”,实行拿来主义,真正地把网络嫁接到电视中,这应该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国内外电视界的共识。从1995年起,发达国家的电视台就开始了与互联网的联姻。先是ABC(美国广播公司),再是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然后又是FOX(福克斯广播公司)等享有盛誉的广播公司将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上。1996年7月,名为MS-NBC的全天24小时有线新闻频道正式开播,同时以MS-NBC名称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1997年微软向全国广播公司伸出了橄榄枝,花5亿元成立了微软全国广播有线电视公司。这些网站和公司一经建立就在技术和内容上下工夫,所以发展很快,面貌常新,但可惜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而以失败告终。我国的电视媒介也不甘落后,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中央电视台网站(CCTV.com)在1996年12月建立并试运行,显示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的拓展。其版面中有两点主要的变化:一是主页的设置简单明了,尽可能减少层次结构,让浏览者可以轻易进入自己想进的页面,从而提高点击率。二是从内容上增加信息量,上网栏目已增至20多个,覆盖了新闻、经济、文艺、体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特色也定位在重视新闻的权威性、全面性、时效性,同时兼顾突出影视娱乐性信息的服务功能。但是,同国外电视网站相比,我国电视网站还存在不少缺陷:速度太慢、收费太高、中文信息不丰富、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使用不便、ISP服务质量不好等。

  目前,国内的电视网站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节目数量和质量都赶不上电视,但毕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电视加网站”的做法已经初步关注到了“互动”这一词汇的意义,比如我们可以在CCTV.com上看到观众的留言和一些批评、赞扬之类的帖子。但是,传统媒体开办的网站始终是传统产品的附庸,没有办法提升传统媒体的知名度,甚至对发行量和收视率还有一定程度的冲突。同时,这种把电视节目单纯地搬到网上的做法,并不具备网络的传播化,因为这确实不是网络电视,即使播出“迅速重大的新闻报道”、“建立多画面的导视屏幕”,提供超链接的方式,也仅仅是电视网站而已,而不是网络电视,观众当然不如直接看电视更省事了。

  当我们否定了前两种文化符号的时候,现在我们可以聚焦最后一种文化符号——郑州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所开发的网络电视。1999年10月底,中央下发了一个与广电系统关系密切的82号文件,提出网台分离。正是根据这个文件精神,郑州市广电系统也实行了网台分离,单独成立了郑州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并且发展数字电视和互动电视业务。郑广电所倡导的这种网络电视平台,包括家庭影院、强档电视剧、新闻天天看、娱乐全接触、体育最前线、栏目大拼盘等6个平台。通过这6个平台,用户可以用电视查阅互联网上的所需信息,政府可以展示政务,中小企业也可以展示产品。

  目前,只有极少数用户享受到这种新型的电视。但是,它毕竟是电视播出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电视单向广播的特点。它现在支持直播电视、时移电视(即对直播电视的快进、暂停和快退的功能)以及基于网络的视频点播业务。它也改变了传统的制播模式,用户可以改变播出角度甚至剧情变化,应该说,这才是真正的网络电视形态,也是应该大力支持的网络电视。

  结束语

  正如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广播协会主席威廉·海斯认为的那样,网络电视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长期以来,电视用户早已习惯了免费的午餐,现在,要求他们花钱买电视机顶盒,花钱买能接收数字的电视,甚至为电视节目和电视频道买单,这在短时间内让消费者很难接受。但是,如果消费者不接受,无论设想多好最后都无济于事。这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探索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观众永远需要好看的内容,再先锋的技术都要为内容服务,这是让消费者买单的唯一途径。(作者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注释:

  ①阿尔·里斯、劳拉·里斯著,火华强译:《品牌之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60页。

  ②邢旭东:《网络电视的传播特点》,《新闻界》,2005(6)。

  ③④陈玉鹏:《网络电视一度兴起于校园》,2006年9月,http://blog.sina.com.cn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三个网络将在TCP/IP的基础上实现融合

中国政府公布的十一五(2006-2010)规划中,首次将通讯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这一重大技术动向写入其中,政策壁垒的坚冰开始融化。十一五规划写道:“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但对中国电信业的走向却是一个极其重要而敏感的变革征兆。以此为契机,基于宽带的3C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将成为整个信息产业2006年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三个网络将在TCP/IP的基础上实现融合,网络层可以实现互连互通,业务层相互渗透,使话音、数据和图像这三大基本业务的界限逐渐消失。中国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重要的政策壁垒的打破,必然带来

[2009年7月]付费频道名录

业务序号开办单位名称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家庭健康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购物3中央电视台卫生健康4中央电视台风云足球5中央电视台高尔夫网球6中央电视台央视文化精品7中央电视台风云音乐8中央电视台第一剧场9中央电视台怀旧剧场10中央电视台风云剧场11中央电视台世界地理12中央电视台电视指南13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14中央电视台女性时尚15中央电视台中视购物16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奇观17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随想:以电视互动业务为支点的全业务运营发展

思维开放,开放,再开放------随想以电视互动业务为支点的全业务运营发展大势天下大势:混局2008-2009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历经3年多激烈的内部争论之后,低调的中国电信业监管机构终于敲定了价值达7280亿元人民币(合1050亿美元)的重组方案。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600050)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同时发放三张3G牌照,支持形成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而较早前,政府发布了08年的1号令,鼓励以往一向保守,谨慎行事的广电行业融资发展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