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分析:2013,申城将变得多“聪明”?
2011-09-08 09:28:00来源:解放牛网 解放日报 作者:徐蒙热度:
到2013年,上海这座城市将有多“聪明”?按照昨天上海市政府公布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内,上海规划基本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宽带城市、无线城市,互联网的网速和上网便捷程度将突飞猛进;通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将使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1.28万亿元,成为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区和产业集聚区;人们将拥有电子健康档案、享受数字教育资源、吃到在“智能化”监管体系下生产的各种食品......这一切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建设”,将成为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从产业经济到城市管理,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近在眼前。
铺设智慧的“大动脉”
智慧城市之变,从贯穿城市的“脉络”开始。城市的脉络并非只有道路交通,在一座被信息化覆盖的智慧城市中,光纤网络、无线热点、移动基站等等,将成为新的大动脉。
根据行动计划,近三年内,上海将基本完成宽带城市建设,目前不断扩张的光纤网络将覆盖城镇化地区,光纤到户的家庭将达到650万户以上,加上对49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完成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改造,上千万家庭的平均接入带宽将达到20兆,上网速度将大幅提升。“家庭享受20兆带宽时,10兆用来电脑高速上网,另外10兆同时可以用来看IPTV的高清节目,现在IPTV影响电脑网速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人向记者描述。
固定宽带之外,无线网络是改变城市信息节奏的另一大关键。三年内,上海的无线局域网热点总量将超过22000处,将在公共交通、政府办公、文化体育、公园绿地、宾馆酒店、教育卫生、商业金融等等公共场所实现80%以上的覆盖率,接入能力达到20兆宽,覆盖密度和质量国内领先。另外随着三年内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实现全市域覆盖,TD—LED率先在国内实现商业应用试水。(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到2013年的上海,人们的信息化办公、沟通将打破办公室局限,移动办公成为潮流,效率将大大提升。
城市内的“智慧动脉”畅通之后,上海与外界联系的网络通道也将拓宽。三年内,上海将完成新亚太海光缆在本市的登录建设并投入运行,将推进跨太平洋直达等已建海光缆扩容建设。上海还将推动国际、国内互联网出口扩容和互联互通,增强服务全国及周边国家能力,创建亚太通信枢纽。
抓住智慧的“应用灵魂”
智慧城市之变,新技术的应用将是灵魂。“智慧大动脉”全方位铺设,硬件基础完善之后,信息和智能技术能否广泛应用,能否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将成为检验一座城市是否智慧的关键。
“智慧”所改变的领域,将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教育、卫生、社区生活服务等公众高度关注的民生领域,将逐步被方便易用的信息化服务手段覆盖。近三年内,上海市民将普遍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这份档案将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成为实现远程医疗等服务的基础。通过人手一份的健康电子档案和覆盖全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有限的医疗资源将得到最大化利用,市民健康水平能够有效提高。上海还将通过数字教育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校际共享及向社会开放,改变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现状。未来的上海社区生活将和信息技术联系得更为紧密。居民要支付水、电、燃气费,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都能轻松缴费;社区里的老人、残障人士需要服务,信息化的社区生活服务配送系统将在第一时间送服务上门......
在城市管理领域,从水到电,到交通,到食品安全,各个环节都将因信息化而变得更高效。在重见清澈的苏州河上,一套“智能苏州河”系统将24小时监控水质水量;在杨浦新江湾城、崇明陈家镇、虹桥枢纽商务区、奉贤南桥新城、临港新城等地,将建成一批智能电网示范应用基地;在遍布全市公交车站,将试点推进公交车辆信息预报系统,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在食品生产流水线、物流以及销售终端上,综合性的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平台将“盯牢”食品安全的每个环节。
放眼全市经济,信息化技术应用带来的“城市智慧”,还将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催化剂。目前,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网络平台已开始建设,将实现航运信息的权威发布、有效聚焦和增值服务。一套全球贸易投资运行监控预警系统建成后,能为政府、企业、社会提供及时贸易预警,在危机来临前未雨绸缪。在浦东新区,一个聚集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国家电子商务综合创新实践区正在建设,而到2013年,全市的电子商务年交易额预计将超过8000亿元。
智慧产业支撑城市转型
智慧城市之变,需要有智慧的产业强力支撑,从而引领城市的创新发展、转型驱动。按照三年行动方案,2013年上海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将占全市GDP比重的6.2%。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一批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云计算是全球最热门、发展最迅速的新兴产业之一,在上海,“云海计划”正在全面实施中,让云计算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正在全力研发。与研发同步,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云&rd[FS:Page]quo;已在规划建设之中,“金融云”将支撑金融核心交易、在线支付、银行卡管理等业务;“中小企业服务云”将全方位地解决中小企业难题;“文化云”可面向互动娱乐、网络视听等领域;“云中生活”、“电子政务云”等已在个别城区试点推出。
在上海着力推动的物联网产业,将打造楼宇节能、社区智能安保等示范工程,推动上海互联网中心、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高端软件产业将发展智能终端,打造一批行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商和产业集聚区。下一代网络(NGN)产业将推进光网络规模部署,并推出IPTV6特色应用。车联网产业将加速智能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探索满足用户需求的商业模式;信息服务产业中将重点发展金融、航运、贸易、旅游等专业信息服务业,以及互动娱乐、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数字内容产业。
“信息化产业长足发展后,将为上海先进制造业等提供更好的全球化信息、沟通和研发平台,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聚集上海,身处一地,其智力资源能为遥远的制造基地服务。”市经济信息化委研究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2005上海电视节国际广播影视设备展三大特色自2002年起,上海电视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于每年六月同期举行。“两节”由国家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文广影视集团承办。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上海电视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业已成为中国影视业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并在全球影视行业和相关产业中声誉斐然。上海文广影视集团是我国国内最大的地方性影视综合集团,是以文化广播影视为主业的新闻文化集团,兼营旅游、宾馆、演出、会展等相关产业。集团拥有一批重要的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和宽频电视、互动电视、移动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同时又是全国重要的影视剧生产基地,拥有最先进的制作设备和制片理念,制作的影视剧作品在国内外屡获殊荣。集团固定资产达150亿元,
2005IFTC--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发展论坛2005年11月4日始,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信产部、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在沪成功举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二届数字电视与无线多媒体通信国际论坛》(简称2ndIFTC)也于11月4日至5日在上海科学会堂拉开了产业高峰的帷幕。IFTC大会的主要研讨范围是数字电视与无线多媒体通信行业。去年,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是第一届讨论的热点,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两套标准为了争夺成为国家标准而争论不休。而今年,当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仍未明确之时,IPTV和手机电视却闯入了所有与会学者的眼帘。大会第一天,一些国际专家的数字广播标准技术演讲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如
上海文广将获数字电视牌照 央视垄断局面将结束据外电报道,国家广电总局即将向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发放国内第二张综合平台牌照,这意味着中央电视台垄断数字付费电视的局面即将结束。上海文广互动的一名发言人8月4日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已批准该公司作为数字付费电视的综合供应商运营。上海文广互动公共关系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国家广电总局的牌照还没有正式下发,不过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该公司很快就能获得运营牌照。此前,中央电视台是中国唯一一家获得数字付费电视综合平台运营牌照的媒体集团,而自2003年12月新的数字付费电视管理规定出台以后,上海文广互动将是第一家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平台运营牌照的企业。
关于移动电视在上海的应用(下)同步发射与移动接收上海移动电视成功克服了数字电视地面同步广播发射和移动载体接收两大技术难题,实际运行的各辅助发射点的频率严格与主发射点同频,时延严格保持与主发射点同步,在覆盖区各接收点时延控制在保护间隔内,实现了覆盖区域可接收度达最佳状态。可以使用传统模拟发射机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系统。接收系统功能强大在采用MPEG-2的基础上,出租车移动接收采用MPEG-4数字压缩技术,实时解码播放。在信号弱的时候,或者根据前端的控制,可以播放硬盘文件。前端播控系统可以控制MPEG-4接收机播放的节目内容,使接收机接收不同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