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3D频道落户上海遥遥无期:内容少 盈利难

2011-08-29 09:27:00来源:IT时报 作者:忻云 王家书热度:

在今年6月举行的“中国3D内容发展研讨会”上,上海文广互动电视宣布在当月底上海将拥有首个3D电视频道。而时至今日,这一诺言依然未兑现。

当时论坛的主角,拥有超过100个小时本土原创3D节目内容的上海三砥文化董事长高嵘则无奈表示,3D电视频道确切日期“很难说”,并且无法肯定首个3D频道是不是还能落户上海。

3D电视内容储备不足

高嵘首先澄清了外界理解的一个误区,即3D频道即使建立,也并非能够24小时播放3D电视节目,这主要是此前3D内容制作力度不足造成的。

据他介绍,目前国内大约有150小时的3D电视内容,而三砥文化则拥有其中的100小时以上,然而这些依然显得储备不够。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制作公司中,制作3D电影的较多,制作3D电视节目的较少。

另外,直到今年初松下公司推出了相对较为专业的3D电视拍摄器材,才能规模化地生产内容:“我们与松下此前有合作,因此拿到了上海仅有的3台最先进3D一体摄像机,用它们拍摄了3D看世博、3D春晚等。但全国目前也只有10几台这类设备,生产速度没有那么快。”

一位曾参与过3D电视节目拍摄的人士也向记者证实,假如通过2台普通摄像机进行3D拍摄,在拍摄距离计算,后期剪辑等方面难度较高,稍出一些差错就需要重拍,一个镜头就可能需要拍半天,效率很低。

高嵘进一步表示:“我们在国内起步较早,但手头积累的这些节目量依然感觉更适合在一些付费点播频道上播放,因此当时提出建立3D频道并每天播放大概一小时左右的是上海文广互动。”

现在,文广互动也似乎从之前的热情中冷静了下来,一位相关人士表示仍然觉得3D节目片源少,“能支撑起频道的节目源几乎没有。我们的想法是,如果要建立频道肯定需要包含多方面的资讯内容,电视台就一定要自己参与节目制作。”

高清3D电视未普及

记者还了解到,即使是目前用专业3D摄录设备制作出的内容,在普通电视机上由高清信号转为普通标清信号,原来的3D效果已折损了接近八成。高嵘表示,2010年世界杯期间,央视便已向FIFA购买了部分比赛的3D信号转播权,限于安全隐患等原因,却只进行了内部试播。

而在今年上海的“3D春晚”上,全市派发了300多万副红蓝眼镜,以期让观众获得更好感受。但实际效果是由于红蓝眼镜的技术水平过于简陋,在引起观众好奇之余,观看感受依然不佳。

如果观众要欣赏更为原汁原味的3D节目,则需要配备3D高清电视、3D高清机顶盒以及3D眼镜。但目前,3D高清机顶盒的技术、标准等仍不十分成熟。

盈利难成主要问题

实际上,3D节目在上海的非付费电视荧屏上也有试点,三砥文化与ICS外语频道合作播出的旅游类节目《3D看天下》每周六播出,片长为15分钟,这也是沪上唯一一档3D电视栏目。

记者在获得的近半年的收视率统计表中发现,《3D看天下》虽然在频道排位中徘徊于第十名左右,但其收视率并非尽如人意,市场份额也只徘徊于0.1%—0.2%。收视率一般是电视台衡量一个节目是否受欢迎的重要依据,商家在投放广告之前也一定会考虑频道及节目的收视率,时段好的节目一般收视率会高一些,收视率越高的,广告利润上就越大。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新闻频道的收视率一般是最高的,其中《新闻透视》的收视率稳定在11.0%左右,但在ICS频道,0.2%-0.3%都能算高收视率,“这也是整个频道收视率普遍不高造成的。”

收视率的不理想及3D电视目前覆盖度低下导致了商户投放广告的兴趣并不高涨,冠名难成了业内面对的显著问题。据记者了解,《3D看天下》的赞助商目前只有“大白兔”一家为冠名广告投放,节目中涉及到的其他各商户基本是免费的,栏目根本不赚钱,“只是噱头足。”有关人士称。

基于目前节目收视率不佳,盈利模式不健全的现实,电视台方面对3D电视频道的建立也只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虽然相关工作正在筹备中,但尚无时间表。“3D电视在国际上已被确认将成为下一代主流,所以国内也要做相应的准备,开设3D电视频道也只是试水而已。”文广互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即使频道成立后,目前国内真正能欣赏到3D效果的观众数量微乎其微,“显然不能像其他频道那样商业化运作,否则一定会赔钱。”他表示,正因为此,所以只能小规模运作,从个别3D电视栏目着手,待各方面条件均成熟后再做进一步行动。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新华社音视频部与上海文广签署新媒体合作框架协议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新华社音视频部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就手机电视、IPTV等新媒体领域的合作10日在北京签署了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前,新华社社长李从军会见了上海文广集团总裁黎瑞刚一行。双方就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新媒体发展进行了沟通与交流。李从军说,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为应对日趋激烈复杂的国际国内传播业界的竞争和变化,将发展电视报道作为加快战略转型、建设国际一流的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的突破口,目前正在逐步建立强大的国内外视频新闻采集网,今年年底中文电视新闻日首播量将达到8个小时,明年年底翻一番,达到16个小时;英文电视新闻日首播量今年年底将达到3个小时,明年年底将达到6个小时。实现这一目标后仍

上海文广影视业逆势上扬 去年产业收入300亿元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10年文化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获悉,2009年上海全市广播影视、演艺、互联网文化、动漫、美术品等产业年收入近300亿元。上海文化广播影视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社会资本对上海文广影视行业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全年新注册各类文广影视经营机构近800家,新增注册资本总额近40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近50家。2009年,全市电影总票房6.7亿元,放映总场次44.5万场,观影人次1926万,创18年以来增幅之最;吸纳社会资金新建或改建14座影院、74个影厅、14360个座位,为电影市场的大幅增长奠定了硬件基础;一批优秀国产影片开创了主旋律与商业元素互相渗透的制作

上海文广:网络新闻台不确定世博前公布

国内首批三张互联网电视牌照已发放,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及杭州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了这三张牌照。上海文广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集团目前正在积极地对网络新闻台的内容和技术进行搭建,近期可能会正式对外公布,但是否能赶在世博会之前,目前尚不确定。中金公司研究认为,随着牌照的发放,互联网电视在经历了去年的跌宕起伏后,终于在2010年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获许可的国有控股视频网站+互联网电视机的产业形态逐步建立,互联网电视产业逐步进入发展期,并将和数字电视、IPTV呈三足鼎立之势。业内认为,互联网电视最早是由彩电制造商推动的,它的发展将给国内电视整机制造商带来

卫视整合,中国媒体能否进入新时代

卫视合作的成功就意味着卫视运作创新的成功,卫视在电视媒体中的地位将大幅提升,多层次覆盖全国的电视网可能演变成多极化。如果这样,电视格局、广告格局,乃至新旧媒体间的格局都将进入新的时代。在国家广电总局的牵头下,湖南卫视和上海文广分别牵手青海卫视、宁夏卫视,正着手开展一系列深度合作。一向平静的卫视市场将迎来波谲云诡的大变局。合作要有示范效应政策示范。电视媒体的掌控问题历来敏感。作为最主要的舆论宣传工具,电视台的政治属性与资本属性一向不会改变,电视媒体的市场运作与合作无论有多成功,否决的一票不在市场手中。回顾青海卫视历年的引资,无论是星空卫视还是华风集团、灵通网,无一成功,原因固然很多,但血统不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