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田杰棠
各级地方政府如果没有规划地盲目建设,没有实用意义地重复建设,建设完成之后又没有那么多用户进入,那就会形成资源的浪费,并不能够体现云计算带来的效益和效率。要在地方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利弊,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制定未来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建立稳定的市场预期和政策环境。要适时建立中央政府云,引领和带动云计算发展。
目前云计算应用市场规模较小
中国经济时报:“云计算”是现在很热的词汇,又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政府和业界对云计算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目前我国的云计算发展刚刚起步,是什么样的情况?
田杰棠:目前对于云计算产业还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赛迪顾问和计世资讯的统计数据。因为对云计算应用的理解不一样,两家的统计口径也就不同,计世资讯的统计数据包括了搜索引擎和网络游戏。虽然统计的口径宽窄不同,但还是能够反映出我国云计算应用市场规模较小、软件服务占主体地位的现状。两家公司对云计算在国内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也比较一致,预测在2013年将达到1143亿元的规模。埃森哲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未来两年内我国与云有关的活动将会显著增加,预计云的使用量将增加一倍以上。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目前我国云计算应用市场规模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田杰棠:普通大众应该是在推广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才会大规模使用云,就像互联网一样,如果大家都用,推广起来就比较快。中国的多数企业用户对使用云计算还存在疑虑。埃森哲的统计显示,不到20%的受访企业在使用公有云服务,多数企业更多地倾向于创建私有云而不是委托给云服务商。
在企业内部搭建私有云平台,对企业的发展的确有好处。国内的私有云建设速度还是很快的,但多集中在一些实力强大的大型国企中。小企业感觉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私有云,委托给运营商又有顾虑,所以对云应用的接受程度比较低,这就造成我国与其他云计算应用先进国家相比规模较小。这是新生事物必经的引入过程。计世资讯预计2011年我国的云计算市场进入成长阶段,2015年进入成熟阶段。
中国经济时报:云计算在现阶段的普及程度并不算太高,但政府的推动态度是十分积极的,许多地方将发展云计算提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写入文件。前几天成都刚出台了《成都云计算应用与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计划到2015年建成云服务、基础软硬件设备生产、云终端产品制造三大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的“全球最大云服务和终端产品制造基地”。这算不算是我国云计算发展的一个特点?
田杰棠:这是我国云计算发展的现状之一,地方政府表现出高度热情,比如北京推出了“祥云工程”,立志成为全世界的云中心;江苏无锡联手IBM创建全球第一个商业云计算中心;广东东莞和佛山主导搭建本地化公益性云计算平台。2010年10月,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作为云计算服务创新的试点地区。 但其实很多地方政府,虽然不在政府试点地区之内,也早就开始做这方面的预算了。
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
中国经济时报:云计算的优势体现在资源集中带来的低成本上,这样大量的建设会出现哪些问题?
田杰棠:发展思路的不统一,对云的认识存在分歧,的确是存在的问题之一。浪潮对全国数十个云计算中心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中心投巨资建成了所谓“云”系统,但资源利用效率却不足20%,成了形象工程、参观演示中心。谷歌在建立自己的云中心的时候大多使用的是以往的旧机器,建立的过程就是一种资源的集中和高效的利用,但目前许多云平台的搭建都是重新投资、重新建设。各地方如果没有规划地盲目建设,没有实用意义地重复建设,建设完成之后又没有那么多的用户进入,那其实就形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不能够体现云计算带来的效益和效率。
这个问题的出现,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云计算的内涵和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政府机构的名义发布。在地方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利弊,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制定未来几年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建立稳定的市场预期和政策环境。同时,要适时建立中央政府云,引领和带动云计算发展。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些研究机构,或是军方进行一些研究,对企业的云计算发展进行指导,也起到示范作用。
云计算需要政府政策指引和支持,具体来说就是明确发展思路,制定标准,为企业和用户起示范和引导作用,保证一个产业运行的良好环境。这些都不仅仅需要一个口号,而是需要很多政府部门的合作,需要一个信息准确的良好发展环境。
比如,适时建立中央政府云,引领和带动云计算发展。总结地方政府推进云平台建设的经验,以医疗或教育这类公共服务作为试点,建立面向社会的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云平台。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探索发展云计算应用的问题与经验,为行业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其实,在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时我们就是站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讨论的就是国家要实行的对策,所以突出的就是国家政府的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除了刚才讨论的发展思路的问题,还存在其他的问题吗?
田杰棠:我国云计算的问题主要有五点,除了发展思路外,还有“云安全”问题、云计算关键技术问题、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云计算发展需要的问题和行业标准缺乏的问题。
“云安全”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用户层面的信息安全,二是国家层面的信息安全。安全问题是全球对云计算的最大质疑点,在我国,这种担忧尤为突出。
云计算关键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云计算的技术认识差别较大,在应用上也还存在私密性、数据传输瓶颈等。能否在这些技术上实现突破并进一步商业化,将会影响到云计算未来的发展。目前,我国与国外厂商在技术上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在基础设施上,不能完全满足云计算发展的需求。一是互联网的带宽、稳定性和数据长途传输的延迟都会影响云服务发展和交付的问题。二是现有的数据中心不能满足云计算的发展需求。云计算的数据中心需要稳定的运转环境,这就需要在规划布局上做多方面的考虑。电力、散热,这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问题,国外一些大的数据中心就建立在气温低的地方或海边,这样便于降低散热成本,因为支持云计算的数据中心规模很大,需要精心布局。
我国许多科技园区和大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但传统数据中心不符合云计算应用的需求,分散、高耗能、成本高,少数大的数据中心也需要进一步整合。
云计算在全世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国内目前有全国信标委、IT服务标准工作组和产业联盟三个组织开展了云计算标准的研究,但总体看,我们对云计算的标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发展云计算的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解决这四个问题?
田杰棠:对于“云安全”问题,首先要以法律形式明确云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并以此法规为指导,确定[FS:Page]云服务的合同范本。同时建立审计标准和制度,定期对云服务提供商进行以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评估。
出于国家安全的长远考虑,支持国产制造和运营商发展,推动建立国产云计算产业联盟。对有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的“公共云”数据中心,应规定其位置范围。要在实现技术自主的基础上扶持产业优势企业,保证信息安全。
云计算关键技术问题,可以依托重大科技项目或产业发展基金,增加对云计算关键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建立云计算的国家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云计算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商业化应用的基础上逐步掌握云计算领域涉及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同步创新。
在基础设施上,要提高互联网速度和可靠性。“十二五”时期将是云计算产业的成长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产业规模高速增长,对网络速度和可靠性的要求将大大增加。应进一步评估云计算发展带来的网络带宽和可靠性的要求,力求布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时满足云计算应用需求。
应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应统筹考虑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和布局。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整合、虚拟化、自动化、广域数据加速、安全以及绿色节能新一代数据中心,满足对带宽、存储和计算能力的突发业务需求,为云计算市场增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市场准入上应考虑对有条件的云计算服务商发放全国性数据中心牌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对大型数据中心的选址、建设标准等方面应有所规范,可以考虑在大型电厂附近以及气候和地理位置有利于散热的地区优先建设大型数据中心。
在行业标准问题上,应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国家标准。可以由协会等团体出面,积极开展云计算国际标准研讨交流活动,争取获得和国际云计算机构对等交流的资格;鼓励国内企业或者机构加入云计算国际组织,并在我国成立分支机构,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逐步建立云计算的国家标准体系。政府制定标准的程序和过程应更加公开透明,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关于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信息技术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用户通过网络获得硬件、平台、软件服务等所需资源。按照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按服务类型分类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
公共云是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从应用程序、软件运行环境,以及物理基础设施等各种各样的IT资源。私有云是由企业自建自用的云计算中心,相对于公共云,私有云部署在企业自身内部,用户完全拥有整个云计算中心的设施,其数据安全性、系统可用性都由自己控制。混合云是把“公共云”和“私有云”结合在一起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一种可控的方式部分拥有,部分与他人共享。相比较而言,混合云的部署方式对提供者的要求较高。
近两年来,世界云计算应用规模呈加速增长态势,其中北美和欧洲的云计算市场规模最大。美国政府对推动云计算发展态度积极,通过开展示范应用、研究和发布云计算定义、推动云标准制定、资助云计算研究和试验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
为您推荐
谢耘耕、倪握瑜在《南方电视学刊》2006年第6期上撰写《2006中国电视报告》,从十个方面对中国电视的现状加以梳理,评价。其一,电视新闻领域表现平淡。各级电视媒体竞争分级化,形成全国性新闻与地方性新闻两大竞争领域。在全国性新闻市场中,央视仍处于绝对优势,是电视新闻领域的垄断者。东方卫视与凤凰卫视作为后起之秀,对央视的垄断地位发起挑战。而区域性市场则主要被各省市级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所把控。其二,真人秀大行其道。2006年可谓是“海选年”,真人秀节目遍地开花,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喧嚣。目前,央视、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在电视娱乐领域“三强鼎立”已具雏形。其三,“独播剧”大战硝烟四起。作
平板电视在进入超大屏幕、全高清时代之后,并没有遇到发展瓶颈,许多新技术、新概念、新功能都在这一两年当中出人意料的火爆起来,比如LED背光源液晶电视、3D电视、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其中掀起的这场“智能风”最为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如果说此前的大屏幕和全高清是电视机的“硬件”升级,那么“智能”则是电视机完完全全的“软件”革命。
一、三网融合内涵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网络升级是三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是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推动三网融合将带动网络运营商提升网络的性能和运营能力,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三网融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三屏融合,即用户可通过手机、电视机及电脑等任何终端,经由任何网络,实现所有上网、视频、通话等应用服务,促成各种终端实现无缝对接,为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便捷。2010年是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发展的元年,从国务院常务会议通
C114讯9月19日晚间消息(艾斯)在今天的“ICT中国·2012高层论坛”上,中国联通研究院云计算总体组组长张云勇详细介绍了中国联通公司云计算的总体规划设计,以及目前的发展实践情况。C114从会上获知,目前中国联通已在山东、天津和上海投产了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并预计到2014年实现40万核的计算能力保障。总体规划据张云勇介绍,中国联通的定位是云基础资源的供应者、私有云服务的托管者、行业应用云的孵化者和公众云服务的汇聚者。其工作方向包括部署统一、绿色的企业云服务基础资源池;提供高效、安全的企业云服务产品;构建弹性、便捷的企业私有云托管服务中心;建设面向应用支撑的共享孵化平台;以及打造面向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