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测量规范》在内6项地面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国家标准的颁布,犹如给“沉寂”的国内地面数字电视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按照国标委的要求,该系列标准化将于201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之后国内市场上的数字电视一体机也好、机顶盒也好都必须具备地面国标数字电视接收功能。至此,套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产业链上的最后一道紧箍咒亦然松解,在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号角声中地面电视广播再没有理由被置身度外。
地面国标接收终端标准将推动地面数字电视的普及
众所周知,地面电视是电视覆盖的最初手段,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它都被定位于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在我国,地面电视更是占电视家庭用户总数约一半的民众(1.8亿户家庭)了解天下事、享受娱乐生活的主要工具,其数字化是落实普遍服务原则、消除“数字鸿沟”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自2007年正式实施地面国标以来,仅地面数字覆盖这一项,政府就划拨25亿元财政资金专款专用,按照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广电总局的覆盖规划部署,从中央到省、到市、再到县逐步推进,迄今已在全国347个城市建立了地面国标覆盖传输系统,在今年初公布的广电“十二五”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技术政策中,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建设一如既往地在列,随着今年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县级市,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范围可望进一步扩大。然而,与初具规模的地面数字覆盖相比,来自官方渠道的、截至去年底总计部署500万地面国标数字电视接收机的数量规模就显得过小了,难免让人担忧国家提出的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广播的目标计划会否落空。有“村村通”工程实施在先,被定性为公益事业的地面电视,其数字转换在资金上似乎应不成问题,问题或许是出在地面国标接收终端的产业化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通用规范》、《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测量规范》等6项地面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国家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可望加快地面数字电视的用户渗透,进而有助于地面国标在海外的推广。据悉,近几年地面国标在南美一些国家在与其它国际标准的对比测试中表现十分出众,但最后却落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中国本土的应用欠规模。
发展地面国标、智能电视有助于我国彩电业抢占竞争优势
我国是电视大国、也是彩电生产大国,国内彩电生产占到世界总产量近五成,我国地面电视广播从模拟向数字转换,将带来万亿元级的彩电市场规模。毫无疑问,地面国标为国内彩电业带来了先发优势。
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看电视渐成气候,视频网站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定位于家庭综合信息终端的数字电视机带上网络接口成为一大卖点,并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互联网电视,受到市场的追捧。然而,以杜绝不良信息传播为由,2009年8月广电主管部门一纸明文即让国内电视机厂商的互联网电视战略偃旗息鼓,但在有着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风向标之称的CES2011上,这种集看电视和网络视频等功能于一身的平板电视已经蔚然成风并被美其名曰智能电视(SmartTV)。电视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
智能化意味着高度IT化。电视的IT化,带来彩电生产的技术要求越来越低,对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难度逐渐上移,产品利润也随之不断上移,这对于一直为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大资金等问题所困扰、随着彩电集成度越来越高而利润越来越薄的国内彩电业来说形势十分严峻。
为倡导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强化国内核心部件的竞争力,国家在“十一五”后期启动的重大科技专项中,将核心芯片、关键器件、基础软件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一个专项,它面向国产的服务器和计算机、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等应用领域,其中数字电视的主芯片SoC的研发由曾参与地面国标研发的上海高清公司承担。这对国内彩电业无疑是一个福音。有了地面国标,再有具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关键器件SoC,国内彩电业在日益IT化的电视竞争中可望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对于互联网电视或者说智能电视,为确保屏幕内容健康而加以管理是有道理的,但怎么管却大有讲究,是“一刀切”地封堵、还是因情势进行疏导,结果是两重天。堵毫无疑问会伤及国内彩电业,疏则有互联网音视频方面的成功先例,正是对互联网音视频采取分类管理才成就了互联网音视频的蓬勃发展。在互联网电视方面,分类管理的做法值得借鉴,通过为智能化带来的各种业务营造良好的环境,来促进智能电视的健康发展,从而使国内彩电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智能电视的大潮中抢占潮头。
三网融合形势下的地面数字电视演进技术研究
由三网融合而谈及广播电视网,人们的关注点往往落在有线电视网上,事实上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网具有建设成本低和周期短、数字化后传输容量增大和传输质量高以及可实现移动接收等优势,尤其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紧急广播等方面独具优势,完全可以成为宽带接入的一极。在技术、业务、终端都趋于融合的大环境下,地面无线电视将何去何从?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描绘了蓝图:未来地面数字电视将呈现富媒体内容、沉浸式体验、泛在覆盖网络、混合社交网络、智能体验终端、可管可控等特点,具有“四融合”的网络架构——有线与无线的融合、广电与电信的融合、室内与室外的融合、各种终端的融合。“中心”描绘的这一未来地面无线电视,结合了各种应用趋势,其系统还呈现出宽带、智能的通信网络系统的特征,如春风化雨般实现技术、业务、终端的融合。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对地面国标数字电视演进技术的研究。
据悉,地面国标数字电视演进技术研究计划年内就要启动,按照发改委的规划部署,是以“一个中心、2个实验室”(即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主体,并有众多的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大学以及电视传媒机构参与,3个主体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这种有别于以前地面国标研发各自为政的统筹安排、周密布局,无疑有利于地面国标演进技术研发的顺利推进、早日结出硕果。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