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IMS主要特征介绍

2011-06-02 17:54:00来源:crystal博文 热度:
CM-IMS是具有中国移动特色的IMS应用解决方案,它是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涉及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以及终端和支撑系统。CM-IMS可实现固定和移动业务的融合,但由于语音业务仍然是运营商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CS域不可能迅速消失。因此,CM-IMS与CS网络将是一个长期共存的关系。在迈向统一融合的核心网的过程中,部分CS设备开始支持ICS,CS域的软交换升级支持ICS,CS域演进为CM-IMS的一个接入网络;PS域演进到SAE架构,通过SGi接口接入CM-IMS网络,最终CM-IMS网络形成统一的融合网络。

CM-IMS支持在传统POTS终端上提供PSTN的话音仿真业务;CM-IMS支持向宽带接入用户提供会话类多媒体业务,如多媒体电话、多媒体会议、即时消息;CM-IMS支持向移动CS用户和IMS用户提供固定移动融合类业务的能力,如融合VPMN、融合一号通等;CM-IMS的业务能力可以通过WEB技术向互联网用户进行开发,为用户提供互联网与IMS业务融合的新体验,如点击拨号、WEB呼叫、WEB即时消息。CM-IMS的特征使得CM-IMS更加适合运营商利用网络和业务能力开放实现与互联网业务的融合。

CM-IMS的五大特征,分别为接入无关性、归属地提供服务、业务与控制分离、全IP网络架构以及完善的管理控制能力。

  • 接入无关性

CM-IMS支持多种固定/移动接入方式,CM-IMS通过向用户提供统一的入口点,可以支持LAN\PON\CABLE等固定接入,同时可以支持2G\3G PS域接入以及WLAN接入。CM-IMS还支持在接入层面设置多种接入设备,如SIP GW、AG、IAD、IP PBX等,将传统的POTS话机接入IMS的能力。从而实现PC客户端、SIP硬终端、POTS话机、PS域手机或数据卡统一接入的可能。CM-IMS允许所有设备以IP接入网的方式接入IMS,这种接入无关的特性,弥补了中国移动在固定接入方面的能力缺陷,为全业务运营提供了有效保证。

  • 归属地提供服务

CM-IMS的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都由归属网络完成,保证了业务提供的一致性,易于实现私有业务扩展,促进归属运营商积极提供吸引客户的服务。在软交换网络中,用户不属于任何一个端局,用户漫游时,由拜访地的端局VMSC为用户直接提供话音控制和接续服务,以及被叫业务触发等。这种拜访地提供服务会导致用户体验的不一致。而IMS使用用户归属地提供服务,终端漫游时通过拜访地的P-CSCF接入用户归属网络,由归属S-CSCF进行控制,保障了业务的一致性、简单性。CM-IMS使用户无论在何处接入,采用何种方式均可享受与在归属地一样的业务感受。

  • 业务与控制分离

现有网络的业务提供基本以端到端捆绑式业务为主。在竖井式业务架构下,业务和控制是耦合的。这种模式下,业务功能的变化需要修改已有的控制逻辑,这样会导致业务开发和上线的困难,同时业务之间调用困难,使得业务融合存在强大的壁垒。CM-IMS则打破传统竖井式业务架构,使用ISC接口将业务与控制分离,引入业务引擎的概念,基础业务可以抽象为能力集,通过统一控制,将不同的业务组合成为不同的产品,这样有利于运营商灵活、快速的提供各种应用,更利于业务融合,对于将通信业务能力渗透入互联网领域也有积极作用。

  • 全IP网络架构

纯IMS网元没有软交换时代信令点码(SP)的概念,不采用信令网基于STP的GT或DPC+SSN的寻址方式。CM-IMS采用了基于IP的路由方式,通过ENUM将E.164号码转为IP网络可路由的SIP URI,通过对SIP消息头的一系列路由头域的DNS查询,实现CM-IMS网元间的逐条路由。CM-IMS所有网元设备的实际地址都是使用IP地址和端口来标记的。CM-IMS中除现网对接外的其他所有接口所使用的协议如:SIP,DIAMETER,DNS,H.248,RTP/RTCP都是基于IP的协议。

  • 完善的管理控制能力

CM-IMS通过各网元提供完善的管理控制能力。CSCF是IMS系统的呼叫控制核心,它的主要作用是在IP传输平台上实现多个实时业务的分发,具有中心路由引擎、策略管理和策略执行能力。其中S-CSCF在CM-IMS核心网中处于核心地位,负责对IMS用户注册认证、业务触发和控制、会话路由等。I-CSCF是IMS域的边界点,其主要功能在IMS终端注册时,为用户分配提供服务的S-CSCF,为来话选择被叫注册的S-CSCF,同时I-CSCF还具有Transit功能。P-CSCF是IMS终端接入IMS的入口点,产生CDR话单满足用户漫游计费需求、提供Gm接口上的完整性保护、将终端的请求路由到正确的I-CSCF或者S-CSCF。HSS为CM-IMS用户归属网络中存储用户信息的核心数据库,主要存储CM-IMS用户标识、用户鉴权数据,用户业务触发信息等信息。还有网络架构中完成媒体资源管理、网络互通、信令转化等的网元。而且CM-IMS逻辑功能实体可根据网络部署的不同需求,进行灵活的合设和分设。同时CM-IMS还提供与网管系统的接口,实现网络设备管理,拓扑管理,网络监控和告警管理等功能,提供与BOSS系统的接口,实现用户开通受理,计费等功能。这些都使得CM-IMS成为符合电信网络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可管可控的系统。

综上所述,CM-IMS是中国移动充分考虑与现有网络、业务和终端的互通与融合,将IMS国际标准与中国移动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全业务应用解决方案。CM-IMS的实施,为中国移动在全业务运营时代保持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融合的引擎:探讨NGN及IMS的发展

谈到当今电信网络的总体发展趋势,普遍认为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网络融合、IP化和基于这两点之上的多业务提供能力,在这个趋势中NGN的发展和向IMS的演进是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对网络融合的趋势和NGN及IMS的发展策略做一些探讨。网络融合势不可挡,NGN和IMS扮演着核心角色近年来,固定、移动NGN及宽带接入的技术成熟和普及商用带来了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市场参与者对新业务的无限联想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终端用户群被不断挖掘和细分。从固定网来讲,应该说通过NGN和宽带网的建设相比,PSTN时代已经有了一定突破,通过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使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如语音、数据、视频融合的多媒体业

NGN千回百转 IMS软交换谁与争峰?

当前,全球移动通信市场正处于从2G向3G演进的进程中。与此同时,伴随着移动运营商ARPU的普遍下滑,移动运营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保持长期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成为移动运营商的共同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的升级和改造就成为技术和市场驱动的必然。随着中国移动的规模集采,IMS又一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提到IMS,就不得不提NGN,不得不提软交换。几年前,随着呼叫控制和业务承载分离理念的横空出世,软交换受到诸多业内专家的青睐,很多专家都认为软交换将成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软交换技术从1998年就开始出现并且已经历了实验、商用等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比较成熟。全球范围早已有多家电信运营商开展了软

基于下一代网络IMS的研究-系列1

下一代网络(NGN)采用大量的新技术,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能够实现异构网络间业务融合和网络互通。下一代网络的内容十分广泛,并处于快速发展当中,各种网络系统架构、协议和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下一代网络并不是简单的网络设备更新,它将涉及的是整个网络的框架和整体的解决方案。NGN强调在统一的承载网络的基础上提供融合业务,意在从根本上实现各业务之间的互通和融合。当前业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就是NGN将是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全IP的开放网络,其主要特点是:业务与控制完全分离,控制与承载完全分离;采用分层的全开放网络;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网络体系。1.1IMS产生的背景IMS是3GPP在R5版本中提

阿朗获越南首个IMS项目合同

北京时间9月9日早间消息阿尔卡特朗讯宣布,该公司已与越南邮电集团公司(VNPT)及其子公司越南国家电信(VTN)签署了一份合同,为其端到端IMS(IP多媒体子系统)解决方案。这将是在越南部署的首个IMS项目。据了解,IMS是支持FMC(固定移动融合)的未来网络架构,是网络IP化转型中的制高点,被视为推进全业务战略过程中的重要举措。“VNPT/VTN正进入一个重要的网络转型时代。我们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特别集中在宽带、下一代网络增值业务和IP技术领域——以使我们能够提供客户所需的先进服务。在这一战略中IMS是关键,我们相信阿朗的解决方案,我们欣赏在过去20年中与他们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