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长虹牵头,联合多家国内家电企业组成中国智能技术联盟,该联盟致力于推进智能多媒体技术应用程序商店,互联互通,操作系统等核心规范标准,从而推进整个产业规范和快速发展。专家评论,该联盟或将加速彩电业重新洗牌。
中国平板电视行业进入智能时代
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智能平板...随着信息网络化高速发展,各种智能多媒体终端大量推向市场,智能化大潮已经来临。然而,智能化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中国的企业在这股智能化大潮中充当什么角色?中国的企业如何面对这股智能化潮流?这些都是国内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从产业来说,智能化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网络化,而开放则是网络化的基础。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电视机行业三大巨头长虹、海信、TCL、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立足产业,强强联手,携手发起成立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其主要目的就是期望站在产业的高度上建立起中国企业自己的技术标准,给消费者和开发者带来品牌和技术的保障。
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联盟成立
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是由长虹等国内知名家电企业联合发起,立足于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的产业联盟,将主要开展几个方面的工作:1、智能电视应用程序商店技术标准;2、智能电视互联互通应用规范标准;3、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技术规范标准。后续还将逐步制定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各种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标准。
通过这些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在市场上给出一个明确的智能多媒体终端的技术标准,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便利,避免消费者被各种各样的智能产品混淆;同时通过统一的标准,保障联盟内智能多媒体终端互联互通,共享互联网的便利。另外一方面,联盟的成立,给应用开发者带来了福音。开发者开发的应用,将可以适用于联盟内所有的终端,其用户群每年将以千万级别规模增长。这种规模上的效应必将给开发者带来巨大的利益。
强强联手,共创智能生活
这次联盟的成立,是国内家电企业第一次真正联合起来,共同打造一个智能终端技术标准,将给整个产业带来巨大影响力。也为中国企业在世界智能化大潮中赢得强大技术竞争力。一直以来,中国家电企业在市场上激烈拼争,获得了很好的市场份额和品牌,但是在技术标准和国际规范上,总是受制于人。在今天这个智能化时代,智能应用、操作系统、互联互通等将是整个产业中的重要核心,中国企业必须联起手来,制定自己的标准,从而在整个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动。
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联盟成立后,还将通过各种形式,扶植和鼓励开发者开发适合包括电视、手机、平板在内的各种智能应用,并建立统一的智能终端产品技术体系,统一对外部技术合作。最大限度达到资源共享、终端互通、技术共享。
从产业发展历史上看,在技术领域,那些引领技术发展周期并赢得大多数用户的公司通常会获得最大主宰权(并创造大多数财富),今天成立的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就是将尽可能多的智能多媒体终端联起来,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和更好的服务。
智能电视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作为目前平板电视行业首个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的核心成员,长虹表示,联盟的成立并不是为了在行业内给自己树立一个屏障,而是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智能电视已经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行业链,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该链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产品,以此在国际舞台才能面对更强的挑战。
行业内对于这个新生的联盟也非常的好奇,联盟成立,将共享什么?能筑起屏障吗?对联盟企业有哪些好处?对此,长虹相关负责人解释到,联盟成立,主要共享技术成果,包括终端开发、互联互通标准、操作系统等成果。另外也是为了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可以提高中国民族彩电企业在核心技术的水平,在国际智能电视舞台上的发言权。并不是为了给竞争对手筑起屏障。当然,联盟的成立可以降低研发成本,降低上下游进入的技术成本,对用户提供最丰富的应用。
联盟企业是如何走到了一起呢?作为该组织核心成员的长虹表示,面对智能发展时代的大趋势,大家在对于智能产业方面想法比较吻合,心态比较开放,技术协同性较多,所以很自然走到一起。
这次联盟的成立,是国内家电企业第一次真正联合起来,此前为什么没有联合?为什么选择这个时点?对此,长虹表示,在智能电视领域,智能电视是一个产业链,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这就要求大家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出路。在会的企业也表示欢迎产业链上包括互联网公司、网络运营商、软件公司、芯片公司等能积极参与进来。三企业也提示,智能电视已经进入一个最关键的时候,从发展来说,智能电视已经进入一个高爆发时间点;从产业来说,国际巨头咄咄逼人,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已经有了统一的趋势,急需一个统一的中国技术标准。
长虹:从传统家电向信息家电企业转型
在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成立大会上,长虹领导人表示,长虹在和TCL、海信发起这个技术联盟之前,已经在智能多媒体终端方面建立了开放式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充分融合全球信息产业技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成功构建了完善的全球消费类电子技术创新平台,使公司由传统的家电企业向 3C融合的信息家电企业转型,并成功构架跨越广电网、通讯网及互联网的 3C产业体系。
另外,长虹领导人也表示,真正的智能多媒体终端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就是智能平台、智能应用和智能操控。
如果一个平台是封闭式的,无法汇集优秀的智能应用,或者有关各部门无法管控,都不是真正的智能平台。他要具备多元化开放式操作系统和智能云支持,可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多屏互动和人人互动。
长虹早在第一批量产的网络电视推出之时,乐教等智能应用就已经出现;智能应用不是机械的人机互动点播,而是软硬件可同时升级,增加新功能和服务,并且实现亲情互动、甚至人人互动。
有了智能平台和智能应用还不够,还要有智能操控,比如电视,不仅仅利用遥控器可以简单、流畅地操作;而且可以利用手机、语音甚至姿态等遥控电视,多种终端可以互通互动,充分利用云技术等与时俱进的技术,给消费者带来智能的震撼。
长虹在今年3月份一举推出了七个系列20余款的智能3D电视,以智能电视为基础,率先实现电视、电脑、智能手机间互相控制,多屏终端可以轻松实现隔空互联。产品持续热销。早在2009年底,长虹就成立了欢网科技,更是把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到崭新层次,欢网科技和华数集团联合成立华数视联,也是我们在技术和协助国家管控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五十多年来,长虹从军工立业、彩电兴业,到信息电子的多元拓展,目前品牌价值近700亿元。如今,长虹正加速实现信息家电的互联、互通、互控,新产品新技术的更新换代。
联盟除了长虹等家电企业领导品牌,将根据发展需要进行会员扩展。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都可自愿提出申请。
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天的联盟是一个非赢利性的技术共同体,将围绕智能终端产业链相关技术和服务,开展适合中国、连接国际的产业标准建设,进行联合研发和推广等工作。推动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智能机顶盒以及个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的技术发展,推进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商店,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标准的统一化进程。共同探讨构建智能终端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模式,丰富智能终端应用,推动中国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市场拓展。联盟企业的用户群每年将以千万级别规[FS:Page]模增长。这种规模上的效应必将给开发者带来巨大的利益。
就在几天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挂牌,好的政策管制已经初步形成,我们的智能技术联盟成立,必将有力支持国家对于互联网信息的多业、协调管理。
长虹作为这个技术联盟发起者,将发挥累积的网络技术经验,和其他企业一道,把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的技术体系建立得完整、完善,最终给消费者带来越来越智能而便利的生活。
为您推荐
【天极网沈阳12月13日消息】经常自驾旅行的朋友有福了,长虹移动电视DVD产品P703T终于闪靓登场三好街,以后你就可以在车里在田间,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看DVD大片,安逸喽安逸喽。
一台国产25英寸电视利润仅有20元到30元左右,但长虹研制成功的一块芯片可让整机利润增长3倍。长虹昨天宣布,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芯一号”数字自动会聚芯片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并进入整机批量应用阶段。长虹技术中心副主任张恩阳介绍,目前全球仅有2家公司具备这类芯片的设计生产能力。一块芯片国际售价在10美元左右,而长虹成功开发出来的同类芯片成本下降至10元人民币。“虹芯一号”不仅结束了该类芯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而且使国产彩电企业利润成倍增加。据了解,数字自动会聚芯片主要应用于传统显像管、投影类电视,可以自动跟踪、识别电视信号红、绿、蓝三基色。张恩阳透露,分别命名为“虹芯二号”的数字智能遥控芯片、“虹
“长虹研制成功‘虹芯一号’”之后,昨日再次从四川长虹获悉,其第一块自行开发的“虹芯二号”智能遥控芯片也开始投入规模生产。据长虹技术中心副主任张恩阳介绍,长虹第一块自行开发的“虹芯二号”智能遥控芯片也已开始投入规模生产。同时,获科技部863计划专项资金支持的“虹芯三号”网络数字音视频处理SOC芯片和“虹芯四号”数字高清图像自动处理专用芯片,均已进入仿真测试、流片(用光技术在晶圆上刻蚀电路的工艺)制造阶段,并将陆续运用于整机生产。事实上,芯片突破几乎是国内所有彩电企业的梦想。此前厦华曾推出“炎黄一号”和高清电视显示器控制芯片,海信也发布过中国第一块正式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数字电视芯片“信芯”,海尔
3月21-23日,第14届广播电视展(CCBN展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展会盛况空前,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参展商。记者在现场看到,国内企业在此次展会上出尽风头,四川长虹展出的DVBS、DVBP等全新数字电视网络产品更是受到中外客商的广泛关注。据了解,九十年代末期,为抓住广播电视领域从模拟到数字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长虹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应用系统等领域。长虹集团旗下的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集营销、研发、生产制造于一体的独立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有线、卫星、地面波数字电视机顶盒产品和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应用系统等。公司具有国际领先的数字产品研发能力和年产300万台数字机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