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接入:万兆全光以太环网

2011-04-22 10:47:00来源:中关村在线 热度:
CE以其万兆接入能力,全光环网的高可靠性,成为高速接入的主流技术。

1. 高速接入需求

带宽提速是现代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从运营商角度看,家庭宽带的提速需求,崭露头角的IPTV运营,2G/3G以及LTE基站和核心网的建设,营业网点和OSS系统的扩容,都对传送网提出IP化、宽带化及综合接入需求;从政企客户角度看,其专线分支数量和带宽也都呈几何级数增长(如表1所示)。必须要有一种接入平台,能够满足上述业务的IP/ETH化、高速综合接入。

表1. 各项目带宽需求

2. 传统接入方式

传统的接入方式有ADSL/VDSL、LAN以及SDH/MSTP,当前新型的PON接入方式在运营商的力推之下,正逐渐成为主流。

xDSL:铜缆接入方式,一般出以太接口。下行速率通常不超过20M,实践中距离控制在2km左右,属于典型的“最后一公里”接入。

PON:光纤接入方式,ONU接口丰富,可以提供FE/GE/POTS等接口。上行带宽可动态分配,且与分光比有关。按1:16均分计算,每个分支100M左右。下行带宽依据系统负荷而定,轻载时单用户可达200~300M左右。覆盖范围以OLT为中心,理论可达15km以上,实践中控制在10km内,一般2~5km。

LAN:LAN接入速率较高,可达100M以上,一般都是以太接口。电缆接入覆盖几百米到几公里,光纤对开可达十几公里。在某种意义上,LAN与PON是同一接入类型。

DH/MSTP:在城域范围内(30~150km)为基站回传和IP接入提供通道,接口为PDH/SDH/ATM/ETH等,分支速率从2M到10M。

3. 接入模式分析

上述接入方式中只有PON在带宽、接口、综合接入等方面满足三重播放等高速带宽综合业务的接入需求。但PON接入存在 一些局限。

首先,难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由于PON基于裸纤网,主干保护倒换速度达不到电信级要求,这就要求OLT到ONU距离不能太远,否则很难保障线路安全,维护也相当困难,比如道路开挖、工程施工、频繁的网络割接等,都会影响到光缆安全,导致网络故障。实践中一般控制在5~6公里以内。

其次,无法覆盖城域。其理论覆盖范围为20km,但工程实践一般在15km,且前面也提到OLT至ONU半径不能太大。因此,城域范围内,PON网络注定要成为依附于城域接入或传输网的边缘接入网。

第三,不能承载2G/3G/LTE基站等业务。除了其网络不可靠以外,电信业务与宽带业务混传也带来了遭受网络攻击的危险。此外,LTE要求NodeB之间互联,而OLT的二层汇聚功能较强,分支间的三层转发功能很弱,不适合做基站接入。

对于PON的定位,工程实践中都是作为IP城域网的边缘接入技术。为了满足较大范围的覆盖和高带宽增值业务接入,运营商一般都建设多个汇聚局所,将OLT位置下沉到汇聚点或用户边缘,上行通过光纤直连或传输网接入城域网汇聚节点。而基站业务采用SDH/MSTP或其他新型的IP化传送技术如IP RAN或PTN(如图1所示)。

图1. PON在城域网的位置

一.CE接入模式:万兆全光以太环网

鉴于CE具备取代SDH/MSTP,成为新一代传送主流技术的条件,而SDH/MSTP在2G/3G 基站回传网络或IP城域网架构中又被认为是属于接入层的部分,从这个角度可认为CE是一种接入网。CE接入不仅有效避免了前述几种接入模式的缺陷,而且可以像SDH/MSTP那样在城域范围内提供接高速、可靠的综合业务接入。是城域高速接入的最佳技术。

CE作为一个完整的传送体系,可分为核心、汇聚和接入层。典型的CE接入模式特色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万兆全光以太环网(以下以H3C CE方案为例说明)。

1. 全万兆

H3C CE从接入层到核心层实现了全万兆对称通道。接入层采用CE3000系列,每个节点可以提供至少24个GE光口接入,上行万兆,汇聚层采用CE5000系列,实现万兆端口线速转发。

*IP城域网万兆接入

传统IP城域网大多采用xDSL、SDH/MSTP和PON完成接入。由于用户普遍的带宽提速要求,例如中国电信已经把100M接入做为家庭宽带的标准,因此xDSL和SDH/MSTP已很难满足上述要求,PON虽然可以完成小范围的高速接入,但由于上文所述的局限,缺乏城域范围传送的条件,需要依附于一个高速的城域接入和传送平台。CE的城域覆盖和万兆接入,正好迎合了这个要求。。

通过CE接入,有效节约了OLT、SW等设备上行光纤,保障了光纤网络安全,提高了链路利用率(如图2所示)。

图2. 传统IP接入与CE接入模式对比

*基站万兆接入

当前3G技术正在向LTE及4G演进。3G基站的带宽一般在30~50M左右,而LTE则有可能升至300M。这么大的一个带宽,需要传送网具备百兆、千兆接入能力。

对于3G基站,为保护已有MSTP投资,可扩容MSTP第二平面,但运营商基本都在压缩这部分投资,寻求新的大容量IP化传送网,而CE具备了绝大部分场景所需的条件,。对于LTE基站,靠扩容显然不够,应该直接接入CE万兆环,通过CE直达交换局所。

图3. 基站万兆接入

*其他万兆接入方式

当前业界有一种观点,即通过城域波分做万兆接入和传送。波分的确可以提供大容量、高带宽的接入。但由于其技术发展等因素限制,目前波分只能提供物理层的透传,即点到点透传,而无法区分业务并处理,因此波分可以称之为光纤传送网,而不是承载网。其只能在业务设备与业务设备之间搭路修桥,CE设备也可以由它来对接。而CE作为一种业务承载网,不仅做业务传送,且对业务做相应处理,如业务汇聚和交换、各类业务的区分服务和QoS、安全等。举一个例子:在云计算中,云端和云际的业务流量不仅会形成浪涌,而且其方向不定,随机性大。CE作为高速的业务转发平台,可为城域范围的数据中心DC间提供超高速云间专线。对于波分而言,则需要对DC进行全连接,这显然非常浪费资源(如图4所示)。

图4. 城域波分专线与CE提供超高速云专线的对比

此外,目前波分还处于价格非常高昂的时代,据统计, DWDM/OTN每个波道大约需要25~40万。对于运营商来说,将波分部署在接入层显然代价过于昂贵。而相比之下,CE价格相当低,具备非常好的性价比,更容易受到运营商的青睐。

2. 全光网

传统的SDH的EoP低速接入(2M~8M),必定会引入协转和光纤收发器,并容易在局端造成堆叠,过多的协转和光收发器不但难于管理,且易出故障,由于没有网管功能往往用户投诉后才发现和处理故障。MSTP的EoS接入(2M~50M)虽不使用协转,但一般仍需光收发器从局端拉远至用户。目前业界还有MSAP,试图通过局端设备内置SDH模块并插卡化来避免堆叠并改善网管,但用户端光纤收发器仍是故障点,且依托SDH的低速接入是其致命缺陷。

图5. 光电混合接入的问题

而CE“全光网”意味着用户和局端光纤对接,克服了光电转换和协议处理的问题,并提供2M~1000M的接入能力。对于带宽需要汇聚的低速用户,在局端可通过PON/OLT接入2~5KM范围内的用户。PON网络具备较完善的网管功能,便于故障的发现和排除。

图6. 光纤直驱方式

3.以太环网

我们知道,SDH大量使用环网以便对业务实施保护。现在尚未完全标准化的PTN也提出了共享环保护技术。H3C CE具有相应环网结构,通过“RRPP+”技术起到媲美SDH的

以太环网部署有以下优点:

*网络投资小

RRPP在部署时,由于其接口都是普通以太光口,不需要特殊的接口板,因此其部署快速,节省投资。

环网可以对传统的分组交换设备双归部署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极大减少了双归造成的链路消耗,节约了宝贵的光纤资源,降低了工程实施复杂度。

*链路利用率高

传统的SDH环网具有多种环保护方式,但无论哪种,都需要50%的资源来进行冗余备份,这使得其链路使用率50%。

*三层到边缘

H3C CE环网可实现三层能力部署到环网边缘,支持MPLS/VPLS,可有效支持用户的L2/L3多业务传送需求。相比之下,SDH/MSTP无法提供L3功能,PTN标准目前尚不支持L3功能。

*跨环端到端保护

传统的SDH无法做复杂的跨环保护,只能通过SNCP(子网连接保护)、DNI(双节点互连)等手段完成跨环通道保护。

SDH中PP通道保护是无法跨环保护的,而MSP的保护能力也有限。如下图:

图7. SDH MSP跨环保护

SNCP(子网连接保护)采用发端双发,收端选收方式,当在业务中断或性能劣化等条件形成时,将触发收端的倒换动作。这种方式灵活,但必须对需要保护的每个通道进行配置,工作量大且复杂。

图8. SNCP保护

由于CE可以提供一个端到端虚电路服务,跨环的PW伪线保护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通过IRF2虚拟化技术和RRPP环保护的结合,可以提供U-PW在接入侧的保护方案。汇聚核心侧通过IRF2和LACP,可以确保链路和节点安全,也即保障了LSP隧道和N-PW安全。H3C CE支持多协议栈,待PTN标准确定后,将完全支持MPLS-TP,实现MPLS APS等保护机制。通过上述技术,完整的保护了端到端的PW安全。

图9. H3C CE跨环保护

二.结束语

总结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CE作为各类接入方式中的最佳技术,通过不断地技术优化和大量工程部署,必将成为主流的新一代IP化承载和接入平台。

三.独立附图:接入方式对比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中兴通讯独家中标江苏电信IPTV项目

继9月独家获得陕西电信IPTV项目后,近日,中兴通讯再次独家中标江苏电信IPTV项目,整个项目初期规模为10万用户,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IPTV网络,又一次验证了中兴通讯在IPTV领域主流厂商的实力。随着宽带网络的迅速发展,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IPTV业务是构建未来数字化家庭的切入点和基础,是电信运营商实现向用户提供集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等在内的“Triplay业务”的重要环节。开展IPTV业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服务,已经成为全球固网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江苏电信IPTV项目,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包括江苏、陕西在内的首批试点,也是中国电信继陕西之后第二个正式宣布中标结果

发展IPTV推进三网融合

当前,IPTV市场风起云涌。与稳健前行的NGN、局势不明的3G相比,IPTV得到了运营商和制造商的一致追捧,在2005年即将收关的通信市场上又掀起了新的波澜。对于运营商而言,IPTV为极力摆脱对话音业务高度依赖局面的运营商提供了一个上佳的增值业务平台,借IPTV之力,运营商可以探索开展增值服务的路数并积累经验,为今后开展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奠定基础;同时,IPTV也被视为扭转URPU下降、客户业务分流局面的关键业务,此外,运营商还能够在IPTV的推进过程中完成对包括内容提供商在内的整个增值业务产业链的检验与整合。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IPTV是一个新的市场机遇——由于实时视频流对网络的特殊要求,下

IPTV触及“三网融合”监管本质

IPTV政策趋势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和国外只有一部电信法不同,国内还面临广电法规的约束。在一段时间内,国家广电总局不会放松对IPTV的监管政策。总体而言,IPTV的政策监管趋势将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在视听节目制作上,国家广电总局将继续采取许可证的形式,控制电影、电视剧生产,控制相关企业将一线大片在IPTV平台上的播放时间。2.在内容监管上,在引进海外频道、引进海外电视剧上,国家广电总局拥有绝对的发言权。这也是IPTV能否发展的关键。中国电信下属IPTV企业应该积极与国家广电总局下属电影进口公司、电视剧审核中心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夏新WinCE IPTV液晶电视入围CCTV2005创新盛典

2006年1月2日,CCTV2005创新盛典在北京隆重揭晓。夏新WinCEIPTV液晶电视凭借创新的设计理念、时尚精致的外观以及强大的多媒体娱乐功能从众多候选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颁奖现场的84件终极入围产品之一。据介绍,此次“CCTV2005创新盛典”有来自世界各地上千家知名厂商的上千件数码、手机、汽车、电脑和家电5大领域科技产品,踊跃报名参加,全面竞争“最佳外观设计”、“最佳功能设计”、“最佳年度特色设计”、“最佳自主创新设计”等4项设计大奖。此次,除了夏新WinCEIPTV入围之外,夏新DV手机A660、迅驰二代笔记本电脑T31也分别获得手机类、笔记本类“最佳自主创新设计”和入围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