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周邦华
遵义市红花岗区群众艺术馆馆长
主持人:
编者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共财政为主要支撑,以公共文化设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主体,以非经营性的、传播先进文化和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文化服务的总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显示出了重要的地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公益文化事业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主导文化增活力,社会整体全给力的表现。
回眸“十一五”文化建设成就,展望“十二五”规划蓝图,贵州省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要求,从中可看到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特别体现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面。本报约请有关专家结合群众文化事业特点及文化工作要务,对构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一些探讨。
相关链接
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贵州“十二五”规划纲要)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省博物馆新馆等大型文化设施,力争建设省美术馆。建设市(州、地)地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在民族自治地区建设“民族文化展演中心”。完成一批示范性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完成县级综合档案馆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实现县有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有文化活动室。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工程。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一批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和少儿图书馆。推进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全面推进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投入和运行机制。继续开展“文化三下乡”等文化活动。继续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加大对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
加强城乡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全面完成地县两级体育设施建设任务,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健全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增强人民体质。争取国家实施贵州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训练基地建设项目。
贵州“十二五”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完成省博物馆新馆建设和北京路影剧院改扩建,力争建设省美术馆;完成地州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建设毕节地区、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民族文化展演中心;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7个地级信息共享服务工程服务点,80个社区文化中心,154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完善市(州、地)、县、乡级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
贵州“十大民生工程”
(公共文化建设方面)
拟定建设333个农村文化家园,3654个农家书屋,500个数字农家书屋。
胡锦涛总书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民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设施,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高层声音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展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服务能力,重点加强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核心”接受重要媒体采访时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第一位的任务,我们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作为政府职责。
主持人:“十二五”规划纲要列出的五项文化事业重点工程,第一项便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请问,在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嘉宾: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需要,民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撑,是幸福指数跳跃丈量的尺码。幸福热词向阳光一样洒进人们的心扉,不仅是让大众感受到外在“幸福热”的温度,也是让百姓由内心感觉“幸福感”的激动。
“十一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十二五”文化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性的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更是文化担当者的重要任务。对应群众文化的基本要求,首先需要对群众文化有基本认识。因为群众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是相对专业文化区分的,其服务主体为群众,由群众自己创造,群众自己参与和群众自愿基础上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形态总和。在构筑群众文化需求、群众文化创造、群众文化表达,包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内的形式成为文化成长的主流;外延构架的群众文化,是政府主导的文化,即群众文化组织管理、辅导培训、交流指导、研究等服务功能达成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体现群众文化管理,则是最基础的主导形态,也就是说群众文化服务机构服务的目标宗旨是: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由此确认群众文化为群众而坚守的目标,是具有文化设计研究价值的所在。对应群众文化实际情况开展制度设计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现阶段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对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汇总信息,进行理性分析,确认文化信息综合评价结果。选择城市和农村的服务对接点,进行深入具体的调研,开展试点工作。
以群众文化公益性文化建设单位为对象,从硬件基础投入,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调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导的依据和比重。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逐项逐条进行全面疏理。制定群众文化需求意见反馈表、采取收集群众意见等方法补充和完善相关文化内容,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定细化目标。
从群众文化需求方向,主要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分,群众文化需求量化上进行。以县级(市、区)为单位,普查主导群众文化活动经费情况、公共文化单位开支,硬件投入、软件投入、人才现有情况、发挥情况,直接用于文化活动、面向群众活动经费等方面。通过文化经费总体投入比重及递增情况,明细到具体的项目经费,包括国家、省、市级财政投入的部分等经费;以文化馆、建设情况:馆址面积、功能设施情况、包括部颁达标要求等级等情况,地处城市区位,以年为单位,主导群众文化活动有数次,群众参加人数,包括参与的人次,占区域人口比重是多少等信息。主要对象是老年、青年、儿童,可分类细列对象。分城市和农村,文化教育程度等及占的比例。有重点调研“农民工[FS:Page]、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文化需求所享受到的部分、及基本情况数据;图书馆公益文化单位现有基本情况,馆址面积、管理人员、运行情况、免费开放效果、包括国家主导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图书馆馆址地处城市区域位置,建设基本情况,包括部颁标准,藏书量,年增新书量,人均年流量,服务群体对象:分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等人均分配量,具体到人头上的共公文化服务经费是多少等数据信息;根据国家公益文化“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总要求,对应目标和任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内部改革、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聘用制度和岗位制度、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文化激励机制,进一步设计研究公益文化方案。争取改革措施有力度、创新方案有深度、建设内容有跨度,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及发现存在的问题情况,进行逐一补充和完善;着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文化经费注入部分,分固定资产投入和文化活动支出两个部分,从而掌握需求主体的依据和区域差异、需求矛盾。寻找群众差异的比较和分析。增强活力,调动文化人和社会文化的积极因素,利用人才优势,吸纳贤士,利用区域文化特色广开思路,盘活有效资源。为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在西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计研究过程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理清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服务评估,其他方面的关系,遵循示范区创造标准: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的要求,统筹工作布署和执行工作要求。
根据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要求,拟选辖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为示范对象,逐一对照标准,进行调研试点,推进实施,完成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地区建设方案。
主持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显示出了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存在哪些问题?
嘉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客观地看待,还存在着要求和发展的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按行政区域或行业条块分割设立、体制和机制关系不够完善,一些基层乡镇(街道)在编制内容上无综合文化站设置。存在有名无实,文化专干没有专人专干,人员流动随意性大,岗位不明确等缺憾。从而影响文化建设的主观流动性,因而削弱了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系,使得对应的文化三级网络出现底网的漏洞,没有落实到位,落下去也是“空壳”,制约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缺少规划,得不到重视,一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活动阵地选择在远离群众的偏远区域,群众不方便、功能不能发挥作用,选址不合理;设备功能不齐全,设备老化陈旧,文化活动单一,缺少生机活力。一些工作人员主动性不够,缺少主人公意识,业务水平没有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再提高,落后的综合素质因素较多,需要加大力度改革,完善机制。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展工作的意见》,全国热议“三馆”免费开放,把此举当作文化民生重大课题看待。现有的文化基础服务机构怎样面对广大民众?免费开放、拿什么项目开放、用什么方式服务社会民生呢?问题带来深深的思考,需要社会广泛的关注,需要文化担当者实实在在的行动。
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乏先进的传播手段,还没有达成社会的共识,民众认知度不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群众文化需求和区域、群体差异研究等课题,诸多方面需要文化制度的设计创新,这方面显得犹为薄弱;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停留在一般活动基础上,有待活动策划、节目创作、编导创新、整体创意的提高;公共文化提供的产品不足等问题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诉求;创作文艺作品是文化活动创新的重要条件和源泉,创作作品缺少,质量不高,创作人员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文化创新不够,思想观念和新思维有待更新,人才队伍老化,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文化管理人才匮乏,策划人、文化经济人短缺,手续力量跟进缺档,相关专业文艺人员空白,需要补充。
重视文化硬件建设,忽略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经费保障措施和专业人才的配制,设施建完以后无后续内容跟进,难以发挥许多设备闲置,形同摆设,设施挪作他用现象比较突出。实际工作不能发挥作用,供给需求矛盾明显。由于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的缺失,公共文化资源浪费的情况普遍严重。
主持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文化部门的力量难以实现,需要各部门配合,跨领域协作,跨系统交流与合作。因此,在把“十二五”规划的各项文化事业重点工作作为主线的前提下,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当制定哪些相应的措施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嘉宾:按照中央部署,全力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到2015年,将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健全,服务能力快速提高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项目,成立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为主要成员、文化行政部门为主线的领导工作委员会和工作组织机构,有重点地协调指导示范区建设工作。
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综合利用社会力量,采取共建共享的方法,多样手段创新运行模式,实现更多更好的方式,提高文化的最大社会效益。加强体系“软件”建设,着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策和机制设计研究相合一相统一的体系,进一步撑握发展规律和制度运行机制。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适应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文化规划,按照城市文化设施为重点,流动文化设施(活动)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基础,重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从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倾斜农村,倾向困难落后地区、革命老区。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单位在文化产品创作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民生文化为着眼点,贴近民意,所向民心,以民生文化求发展,以民生文化为根本的服务理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民性等文化服务内容。依托两级群艺馆、文化馆基地作用,推动公共文化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力度。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充分发挥文艺骨干能人作用,调动民间艺人的文化活力,在活动中传承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大力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全力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数字农家书屋”“村村通”建设。保障已有的文化设施功能运行基础上拓展文化空间,利用政府有效活动载体和搭建的平台,如“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四在农家”、“四进社区”等条件,提高服务覆盖面。为基层群众,特别要向广大青少年提供政治教育,文化传统教育环境,规范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城乡数字文化服务,引入文化育人、文化娱乐人的传统方法,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文化[FS:Page]建设中来,共享文化成果。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坚持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努力创作深刻反应时代精神的文化作品、文化精品,抵制文化“三俗”。利用传统文化节日,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文化形式,整合利用城乡群众文艺队伍资源,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通过有目的的组织,有方向的开展,有主题的举办,城乡文化活动必将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共赢格局,开创名城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活力。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解决文化扶贫实事,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人文精神关注特定区域、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对象,对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特别是残疾人群体,需要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制定文化服务均等保障政策和措施,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供给能力。
主持人:搞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省“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规划有什么构想?
嘉宾:成立以市(州、地)为主要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市(州、地)级主要领导挂帅,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为成员,文化行政为主线的领导工作组织机构,有重点地协调指导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作。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设置专职公益文化机构和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按照区域人口比例配置,选择有资质的文化专家,有实际经验能力,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人员组成工作队伍,施行指导意义和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群众文化研究课题选项由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协调工作内容安排。根据创建工作推进速度,每周一小报,每月一总结的要求,及时上传下达相关信息、由专家分析研究论证,向领导汇报,由专人专职负责并落实执行相关设计研究方案。
及时收集上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信息,采集公信社会文化信息,并归档建案,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建设的每个推进过程,为群众文化制度设计研究提供框架提纲、实施方案等内容作充分准备,力求研究项目完整,将相关资料入库保存。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无论东部地区的提升,还是西部地区的推进,都应理性思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空间,公益文化功能的拓展。特别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城镇化带动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可培植的文化元素。需要借助政府主导平台,共建共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达成彼此相得益彰的成效。使创建成为文化理论成果。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实行“三级”文化网络管理,加强设计方案理念的执行力度,增加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监督,以营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同氛围,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识为着力点,每年有计划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开展文化宣传月,举行文化调研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周期,组织举办全国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峰论坛”活动,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力争两年一次,打造“论坛”效应,唱响文化品牌,福祉一方文化。
为您推荐
一数字视频系统1.视频主切换切换台是视频系统的核心。数字主切换台采用的是Sony公司的产品DVS-9000,该机采用10bit数字处理,可扩充到2级M/E,配置性能优越,运行安全可靠。DVS-9000切换台具备34路串行数字输入,12路SDI输出,4个全功能键,支持由记忆棒(MemoryStick)输入图片文件,带帧存静帧功能。它还具备丰富的划像功能和过程记忆功能,色键的质量优异。选配了4通道三维DVE板,轻松实现多画面分割等数字特技处理。完全可以满足目前的节目制作形态。主机和控制面板都有主、备电源,并可自动倒换。2.主体的摄像机
三网融合其实是人类近20年的一个梦想。今天的三网融合是指三张先前独立的网络—电信网、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网,以及它们先前独立承载的业务彼此之间发生交汇和融合。从二十几年前人类第一次在计算机网络上实践三网融合开始,中间具体的含义发生过几次变化,这是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造成的。最早提到的三网融合并不包括互联网,当时指的是计算机网络,而当时的IP网络不是唯一可选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到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计算机网络的代表,所以我们今天的互联网替代了原来所说的计算机网,这是三网融合的基本由来和大致形态。三网融合后的大产业进化三网融合针对国内整个的大信息产业有影响。如果我们把传统的电视、
【编者按】《2012年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积极推进构建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本文摘要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相关部分,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阐述。1、“工作要点”中有关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的部分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进程,继续提高三网融合业务的承载能力。已经数字化转换的网络要大力普及双向机顶盒,抓紧开展双向互动业务,特别是三网融合试点城
(烽火科技)近年来,国内网络视频发展迅猛,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在线视频服务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大应用,日均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