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给第五次电信重组的建议

2011-03-11 09:35:00来源:互联网周刊 作者:姜奇平等热度:

第五次

电信重组建议

美国在同中国“赢得未来”的竞争中,将宝押在宽带上;而中国由于宽带接入垄断政策,可能在赢得未来GDP后,输掉未来。

由于宽带接入的垄断,我国的宽带资费水平相当于韩国的124倍。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提供的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人们关注中国21世纪的民生问题——“数字化生存”的困境。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中国宽带在高速发展中,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不仅没有缩小,从国际电联的数据来看,中外宽带鸿沟竟然日益扩大。我们真的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不改革不行了。

考虑到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电信问题必须结合互联网问题综合考虑。以往电信改革只触及电信垄断(骨干网垄断),却没有触及互联网垄断(接入网垄断),导致我们进入宽带互联网时代后,发现关键瓶颈在互联网方面。因此要从互联网的角度重新审视电信改革,希望在电信改革中充分加入互联网的考虑。

中国宽带瓶颈,主要不是卡在宽带骨干网上,而是卡在互联网接入网上。因为在中外同等带宽条件下,主要区别在于,全人类几乎都放开了互联网接入,只有我们一家垄断互联网接入。这导致在宽带接入互联网时,出现了瓶颈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带宽的作用。一个突出问题是,中国的云计算成本是美国的四倍,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参照英国电信集团2008年将数据中心业务进行分拆,出售给HP的成功做法,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数据中心业务分拆出来(目前拥有的近10万个数据中心机架,超过60亿的年收入),整体上并入广电,与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合并,加上广播电视视频内容业务,组建国家广播电视网络集团公司。

国家广播电视网络集团公司 =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光纤资源 + 分拆过来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 + 广电的视频内容及NGB战略,构成国务院实施三网融合的战略举措,全面推动并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三网融合以及宽带产业运营中的重大难点问题,如,互联互通问题,运营商之间的网间结算问题,网络中立性问题,大量出现的广播电视视频内容监督管理、互联网内容监督管理问题。从管理体制上彻底理顺运营商既要管理互联网接入运营,又要承担宽带内容监管两头难顾的问题。

在各方协力之下,宽带瓶颈一定可以打破,中国老百姓是可以得到质优价廉的宽带服务的。

宽带瓶颈 民生之殇

——从互联网角度看待电信改革必要性

文/姜奇平

中国在人均收入较低的情况下,接入宽带却付出了远较高收入国家高得多的成本,却没有因此获得高质量的宽带服务水平。

我国的宽带资费水平相当于韩国的124倍,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提供的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人们关注中国21世纪的民生问题——“数字化生存”的困境。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中国宽带在高速发展中,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不仅没有缩小,从国际电联的数据来看,中外宽带鸿沟竟然日益扩大。我们真的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不改革不行了。

一说电信改革,电信专家第一反应,往往是骨干网的排列组合问题。但我们研究却发现,中国宽带瓶颈,主要不是卡在宽带骨干网上,而是卡在互联网接入网上。因为在中外同等带宽条件下,主要区别在于,全人类几乎都放开了互联网接入,只有我们一家垄断互联网接入。这导致在宽带接入互联网时,出现了瓶颈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带宽的作用。一个突出问题是,中国的云计算成本是美国的四倍,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考虑到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电信问题必须结合互联网问题综合考虑。以往电信改革只触及电信垄断(骨干网垄断),却没有触及互联网垄断(接入网垄断,我称之为“二次垄断”),导致我们进入宽带互联网时代后,发现关键瓶颈在互联网方面。因此要从互联网的角度重新审视电信改革,希望在电信改革中充分加入互联网的考虑。

宽带民生的现实:

差距正在扩大

综合比较中国与世界宽带特点,可以发现,中国宽带用户数居全球首位,但普及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社会数字鸿沟缩小的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宽带鸿沟却在加大。

1、宽带接入的国际比较:我国宽带接入明显落后

1)宽带不宽,普及率过低

CNNIC统计表明,“宽带不宽”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据Akamai公司的报告数据计算,我国平均上网速度,只有857kbps,接入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互联网发达国家。

从现有可比数据看,2008年,我国宽带普及率为6.29%,比2007年底提高了1.4%;然而,与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宽带普及率至少相差15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宽带家庭普及率为20%,不及OECD30个国家家庭普及率(51%)的一半;2009年,人口的宽带普及率仅为OECD国家的30% 。

2)价格偏高

2008至2009年间,ICT综合价格指数中所包含的161个国家的ICT服务成本几乎均有所下降,平均降幅达15%。固定宽带服务价格降幅最大(42%)。

中国同排名中国之前的国家相比,虽然几乎是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最低者,但却是宽带价格指数对人均国民总收入占比最高的国家;而同排名在后者相比,又是宽带资费价格水平较高者。

换句话说,中国在人均收入较低的情况下,接入宽带却付出了远较高收入国家高得多的成本。中国人拿出收入中相较他国为大的份额购买宽带,但由于宽带供给不足,宽带价格要比他国高得多。

我国宽带ADSL接入普及1.2亿用户,但仅以512K-1M为主,平均不及1M带宽,价格很高。平均100元/月.M。而目前,香港1G带宽199HKD/月.G,综合分析价格和网速,相差近1000倍。

从占收入比重来看。欧洲的固定宽带服务价格水平不到平均月收入的2%,这是迄今为止固定宽带服务价格最低的地区。国际电联发现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宽带价格不到国民收入的1%。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数据表明:以上海最近推广的10兆宽带服务为例,月资费259元,相当于上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占到全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8%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3)服务较差

在付出相对他国较高价格的同时,中国宽带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仍然不高。工信部发布的电信用户申诉情况披露,电信和联通之间的带宽瓶颈导致的用户投诉占到了90%。

宽带“跳变”可以缩小宽带鸿沟吗?

2月16日,中国电信宣布在全国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该工程目标包括,计划2011年在城市地区新增光纤入户3000万个家庭,接入带宽可达100M以上。所谓光纤入户,就是指一根光纤直接到家庭(FiberToTheHome)。

带宽提高到100M是一件好事,但宽带瓶颈这个问题,仅仅通过大幅度提高骨干网带宽,甚至在骨干网上引入竞争,并不能充分解决。

因为中国电信所说宽带的每兆单价将会持续下降,是由规模经济带来的技术性变化的结果,而不是改革与引入竞争带来的结果。这就意味着,我们提高了带宽,别人也在提高带宽,发展带来的降价效果不管怎么“跳变”都是同样的。但提高带宽后,别人采用竞争机制,降低了服务价格,提高了服务质量;而我们因为垄断,仍然保持较高的服务价格,保持着较低的服务质量,宽带瓶颈就仍然存在。

带宽不管如何加大,中国的云计算成本是美国同样带宽条件下的四倍这一点仍然不变。

专家包冉认为,“借助光纤宽带工程,电信开始加码宽带接入指标,逼迫广电跟着升级,而资金实力不足的广电阵营面临压力。”如果电信升级宽带,带有针对三网融合,压制广电的意思的话,我们不能对打破宽带瓶颈抱有过分乐观态度。因为宽带的未来,恰恰在广电和互联网代表的数据业务方向上,在IC管道上解决不了广电与IT的数据业务的瓶颈。

市场竞争不足和技术落后加剧宽带瓶颈

宽带整个市场的竞争不足,是宽带瓶颈存在的关键。

目前,在宽带基础业务和电信增值业务领域,参与竞争的运营商数量太少,而且三网融合喊了多年,广电仍没有加入市场竞争。

宽带瓶颈的问题,仅仅靠提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首先是由产业形态变化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宽带产业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宽带产业主要是电信网产业,如今已发展成互联网和广电网加入后的三网融合产业。产业业态,从过去的语音业务为主的通信业,转向以数据业务为主的数据服务业,将来还会进一步向视频数据服务业的方向升级。这决定了宽带瓶颈的重心,将从骨干网,日益向数据网和视频数据网的方向转变。因此,解决宽带瓶颈问题,应顺应潮流,从解决制约电信管道发展的关键问题,转向解决制约数据平台、数据服务应用发展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广电视频业务发展,将云计算与视频服务发展综合起来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电信改革的重心,应及早从电信业,转向互联网业和广电业。

宽带瓶颈的问题,不能仅靠管道解决问题,第二个原因在于技术潮流正在变化。过去,运营商忙于电信市场和移动市场的竞争,受限于宽带技术与条件限制,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宽带上,造成了价格居高不下,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高。这期间,技术发展很快。从宽带互联网发展的前沿趋势看,IT技术越来越在ICT技术中起主导作用。例如,在美国,主导移动宽带互联网的,并不是主导IC的AT&T,而是拥有软硬件核心IT技术的苹果;而在IT内部,谷歌与微软正围绕3D、视频技术制高点的控制权展开激烈竞争。如果我们不重视技术潮流变化,不着眼技术前沿早做电信改革的制度安排和重新进行资源配置,解决了旧的发展瓶颈,在宽带发展到更高阶段后,又会重陷新的瓶颈,继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宽带鸿沟。因此,在电信改革中,我们应关注技术转型问题,不能只在管道技术上做文章,要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设计改革方案。具体来说,应充分考虑管道技术向数据、视频技术升级后,如何在新的资源领域,为发展配置必要的资源,从新的增长点上,催生适应三网融合的企业,使之产业化。

垄断者为蝇头小利让国计民生付出惨重代价

李宇宁在《互联网接入业务成本测算研究》,利用所设计的互联网接入业务成本测算模型对电信运营商成本的每一部分的构成进行了分析。

根据北京网通现行的资费标准,限速1Mbps的个人用户包月收费为138元,而成本仅为40.34元,成本约占30%(29.2%)。

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7月统计数据计算,我国网民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长为18.6小时,即平均每天上网2.66小时。则可得出,以ADSL方式进行接入,1Mbps的承诺带宽下,每小时上网的成本为0.506元。

互联网接入成本,还可以从另一个直观的角度,得到佐证。这就是垄断价格与市场价格的比例关系。

中国电信给两类用户的待遇差异巨大,第一类用户的结算价格一般都高达100万元/G/月以上,第二类用户的结算价格则一般只有25万~42万元/G/月

目前我弱势运营商与中国电信之间的正式结算价格在100万/G/月以上,而通过第三方接入则低于30万/G/月

100万的垄断价格与30万的市场价格之间,正好是3比1的关系。

接入垄断对公众利益、对产业升级的损害现在到了什么程度?

像云计算,我国要达到跟美国同等的竞争力,除非一个前提,我们服务器效率是美国的4倍(即成本高3倍),这是因为我们基础设施价格太高,接入成本太高。就是我们还没有做就已经输掉了。

按照这种价格和成本结构,云计算不是中国人的天下,而是美国人的天下。因为美国政府正在推行的新一代宽带计划,以及电信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为其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国在现有互联网网间互联不通畅、网络接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宽带互联网的产业升级无法完成,这不仅严重限制这个产业的发展,还会影响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进一步拉大我们同发达国家的距离。

互联网视频服务,是接入网垄断的直接受害者。网络视频所占高带宽的同时却没有带来同样的高收入。据有关方面统计,网络视频耗费了带宽的70%以上,而其所带来的广告收入只占互联网广告收入的几十分之一。与此同时,网络运营商抱怨,新增加的带宽几个月就会被网络视频耗尽,而所带来的收入增量却十分有限。

从接入网经济域的整体来看。以云计算代表宽带服务充分社会化后的典型情况,服务成本提高3倍,而垄断电信行业的成本仅为1/3。这意味着得失相抵,国家通过发展宽带,仅净得一个宽带产业产值,而净损失了宽带为各产业发展带来正外部性(含第二信息部门的效益及各行各业应用宽带的倍增效应)。中国电信IDC的收入占总收入2%,为了这点小利而垄断接入网,把宽带发展的全局毁了,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损失,也是民生的损失。

同时,各国通过宽带带动经济的增量部分,即是我国损失的机会成本。

学者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电信企业的利润率高于20%,而其他国家不超过10%,在电信业发达的美国,利润率甚至还不到1%。中国电信行业在管理水平、经营水平、服务质量都比不上美国的情况下,利润率却是美国的20倍,归根结底在于电信行业的垄断。中国的电信企业通过制定较高的价格,从而占有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总体福利水平,这是民生之殇。

缩小宽带鸿沟,要面向云计算进行改革,组建龙头企业,打造健康的宽带产业链

我们认为,缩小宽带鸿沟,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宽带骨干网建设,但更重要的,是在电信增值领域,沿着数据服务的方向,加大以云计算为中心的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服务业的发展。

为此,要大力推进云计算技术创新,建立有利于在视频云计算领域形成全球化竞争力的产业标准;解决产业链整合问题,对宽带内容、骨干网、接入网进行分工。

所以,集中必要的资源,将电信增值与数据业务独立出来,其中涉及到云计算业务发展的,交由民营企业来运营,涉及到内容监管部分的交由广电来负责。这样就可以打破接入网的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带来降价的民生福利效果。否则,只是提高骨干网带宽,在接入服务及接入以后增值服务上坚持垄断,会在宽带更加靠近老百姓的地方,形成瓶颈。好比粗粗的水管送水时,卡在因生锈而开不大的龙头上。

这是一个多赢的解决方案。改革的目的不是象过去电信重组那样,重在存量调整和利益重新分配,而是使电信、广电和其它市场主体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可以从此放开手脚,不再受内容政策之困,集中精力于宽带骨干网扩容建设和电信基础业务发展;对广电来说,可以加强对内容的监管,更好的履行自身的职责;而对民营企业来讲,获得了大量的IDC资源,从而有更强的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以云计算服务为契机,实现视频产业从传统的产品业,向更高的服务业,特别是有先进数据技术和模式支持的平台服务业方向发展,共同提高国家竞争力。

在各方协力之下,宽带瓶颈一定可以打破,中国老百姓是可以得到质优价廉的宽带服务的。

责任编辑:xiaolin

为您推荐

《互联网周刊》:华为24年中国“神话”

华为凭借着其在电信领域的影响力,正不断地改变着其他国家对中国企业的认知,让世界知道中国的企业不只会做廉价的拖鞋。华为是1987年在中国深圳成立,由员工100%持股的民营企业,是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很难有一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如此的话语权,却又如此的低调,本文试图为读者讲述发生在华为的一些故事,而华为的故事主要来自于它的令人惊讶的海外业务,可以说从来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在其领域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力。今天来看,华为的海外战略是成功的,2010年华为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达人民币1204.05亿元,占了总销售收入的65%左右。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到今天只用了24年的时间就超越了

地方广电呼吁加快IDC建设

“应该建设广电IDC机房,并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尽快制定EOC标准,规模集采,降低成本。”傅峰春说,“广电应该与电信运营商同等待遇,公平监管,在资源配置、结算方式、定价标准方面也该如此。”关于建设广电自己的IDC观点也得到了陕西广电的正面回应。陕西广电信息网络公司董事长吕晓明提出:“目前广电宽带接入服务支付电信带宽成本过高,争取广电总局发文要求广电系统内视频网站建在广电内网,广电系统外视频网站在广电内网设立镜像。中国有线建立国家广电IDC,提供优惠的长途电路;各地有线按流量分摊国家广电IDC运营成本。”

香港IDC二十问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管制的越来越步入正轨,互联网运营商毕竟出现一轮新的整合淘汰过程,一些资质不全、服务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小运营商还会出现新一轮的倒闭热潮,因为没有达到国家政策要求,且繁琐的备案手续让国内众多IDC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已经被关闭。在大量非法网站被关闭的同时,也发生众多无辜冤杀事件,造成众多企业网站及个人站长网站都无法正常访问,严重影响了那些企业及个人的正常商业运作。特别是新的备案政策出台之后,又让相当部分站长无所适从。随之而来,众多企业及个人站长开始寻找新的服务器,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香港,这里离中国大陆地区最近,这里拥有访问速度最快服务质量最好的香港机房和香港主机。香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