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安德森:从硅谷金童到超级投手

2011-03-02 23:12:00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李卉热度:

他24岁时创立的网景公司,被认作是拉开了互联网时代序幕。如今,他是“硅谷最火的风险投资人”,是Facebook、Twitter两家明星公司的总顾问。作为互联网革命的先驱,马克·安德森在创建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时,把目标定在“彻底改造硅谷的资金分配方式上”,以此来体现自己的“网络中心”世界观。

马克·安德森:从硅谷金童到超级投手

马克·安德森

今年春节,李开复去美国见到了“硅谷最火的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

作为Facebook、Twitter两家明星公司的总顾问,身高 1.96 米的安德森在任何时候都能立刻成为焦点。他健谈、风趣,说起话来语速飞快。“你问他什么都行,”好友兼搭档本·霍罗维茨说:“安德森所知甚多,无论是新技术、流行文化还是全球的发展趋势,他都颇为精通。”

2009年,安德森与霍罗维茨成立了风投基金安德森·霍罗维茨。他不仅投资了大名鼎鼎的Facebook和Twitter,还持有 Digg、LinkedIn 及好莱坞著名喜剧演员威尔·法瑞尔的Funny or Die 喜剧网站的股份。短短一年内,安德森先后投资超过28个项目,其中包括2000万美元投向硅谷如今最热门的公司之一Foursquare,可谓名副其实的 “超级投手”。

事实上,这是安德森第二次进入公共视野。在做风投之前,他曾长期被另一个光环笼罩着——网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家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的问世,被认作是拉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那款著名的马赛克浏览器,一度曾占据市场90%以上的份额。

网景公司令安德森一役成名。在当年《时代》杂志的一期封面上,安德森赤脚坐在一个国王宝座上。这张照片是骄傲的24岁技术神童的真实写照。如今,38岁的安德森不会再抱着爆米花,和股东们在会议室里讨论股价了。从与微软的“浏览器大战”中败下阵来之后,他转身成为了“华尔街上的金手指”。

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导师

2005年,马克·扎克伯格在硅谷的一间餐厅里,第一次见到了安德森。一开始,他对安德森过去的辉煌所知甚少,甚至悠悠地问了一句:“网景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后者假装恼怒,于是扎克伯格不得不提醒他:“当时我还在上初中呢。”

事后,安德森却表示非常满意。在扎克伯格身上,他看到“硅谷的大无畏精神,又回来了” 。

安德森一向敬仰少年天才。“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只有年轻人才能了解最新事物的功用,”他说道,“一个24 岁大学生对技术的看法,是 29 岁的人想都想不到的。”另一方面,安德森所写的技术博客也很吸引年轻一代。对硅谷充满乐观的他,判定“目前应用程序上网,才刚刚开始;将来,甚至连核心的商业工具,也将向云计算的方向发展”。

扎克伯格正是安德森众多忠实的追随者之一。2004年,扎克伯格搬到了硅谷。一年后,Facebook 的支持者彼得·泰尔向他介绍了安德森。“他成了我的咨询顾问。对于管理和技术,他都有深刻见解,而且帮我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扎克伯格说。

两人开始每个季度会面一次。安德森成了扎克伯格的好友兼导师,并很快加入了 Facebook 董事会。在外人看来,安德森与扎克伯格的一拍即合,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相同点:两人都在大学毕业后便立即担任了大型公司的管理者;尽管身价过亿,两人都爱简朴人生——都喜欢穿T 恤衫、短裤和人字拖鞋。

但Facebook的COO雪丽指出,最重要的是“安德森不仅经历过互联网的黄金期和衰退期,而且因为创办过网景的特殊经历,他非常懂得如何对付一个更大、更强的竞争对手。这对于Facebook尤为重要”。

在这一点上,安德森在Twitter 起着几乎完全相似的作用。李开复发现,作为网景创始人,安德森在技术和战略嗅觉上的优势,是其他风险投资人无可比拟的。2007年,安德森听说 Twitter之后,便直接给Twitter的CEO 伊万·威廉斯打了电话,表示愿意投资。

在硅谷的风投界,安德森已经掀起一阵“标新立异”之风。以往,风投都会约定俗成地向所投公司收取高额管理费,但安德森却打造了一个新的模式。“他不仅不收管理费,还把钱花在建立招聘、销售、商务团队辅助创业者,形成差异化,”李开复在微博中表示:“他的基金可投早中晚期,但以早期著名。”

安德森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与 20 年前现代风险资本结构形成时相比,技术和软件工具已经把创建技术公司的成本降低了 100 多倍。上世纪 80 年代末,公司开发出产品需要 2000 万美元,现在却只需 20 万美元。如果现在大部分新兴技术公司需要 6 位数左右的投资,那么传统的风险基金便无法参与。它们的管理规定,只允许它们对费用庞大、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公司或者已经发展至后期的公司投入更多资金,通常为数百万美元。

安德森的公司却无比灵活。它最少可以只为某家公司投入 5 万美元,最高可以达到 5000 万美元。安德森和搭档霍罗维茨,对于种子投资尤其充满热情。一旦发现一个很棒的点子,两个人都会立即冲过去。“我们会给这样的新公司勾画出一幅战略蓝图。”安德森说。

创立网景的硅谷金童

李彦宏刚到硅谷的时候,便把家安在了网景公司的对面。那正是安德森叱咤风云的时候。

“先来看看硅谷是什么样子吧,”李彦宏在《硅谷商战》中如此描述道,“坐落在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之间的,是巨型的商业园区和简陋的三卧两浴的平房住宅,其间最高的建筑是变电站的铁塔和架着电话线的水泥杆子。真正的工作是员工们在简陋的、用屏风隔开的小办公室里,眼睛盯着电脑屏幕静静完成的。每个人都试图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

而安德森正是在此地创造了奇迹,把网景从一家400万美元的小公司,一夜变成一个20亿美元的巨人。马克·安德森24岁时创立的网景公司,被认作是拉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

出生于新里斯本的安德森,童年时起便把心思都花在了计算机上。九岁时,他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关于basic编程语言的书自学。等到读六年级时,他已经研发了一套程序,来完成数学作业。

被视为科技神童的安德森,大学毕业后却并没有找到太好的工作。于是,他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写Internet浏览软件。才出炉的Mosaic浏览器就像新生婴儿,虽然还很幼稚,默默无闻,却已经表现出旺盛的活力。

1994年3月的一天,安德森像往常一样坐到自己的电脑前。当他检查邮箱时,突然发现了一封来自一个陌生老头的邮件。在这封邮件里,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吉姆·[FS:Page]克拉克邀请他一起合作,开发关于Internet浏览、通讯软件的新事业。

对马克·安德森来说,能同克拉克这样的硅谷前辈合作,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1994年4月,两人联手创立了Mosaic通讯公司(即网景公司的前身)。克拉克投资400万美元,把安德森和他的伙伴们都拉到硅谷,集中全力开发网络浏览器。不到两个月,安德森便带领他的工作组成功开发出新版本的 Mosaic,并把它命名为Navigator(领航员)。

Navigator问世前,安德森就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未来销售战略——向大众免费发放该浏览器。靠着免费发放最流行的浏览器软件,网景公司迅速成长起来。1994年4月,全公司只有3个人,一年后便发展到了220人。随后,新浏览器的销售在 Internet上如“凯歌般地行进”,一下就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

1995年8月9日,是电脑和网络界都不会忘怀的日子。成立还不到16个月、从未赢利过的网景公司在纽约上市。投资银行事先估计它每股仅能卖14美元左右,然而开盘后,其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时竟达到让全美纪经人都目瞪口呆的71美元。两小时内,500万股被抢购一空,那天夜幕降临时,网景以每股58.25美元收盘。安德森这位硅谷金童,一夜之间成了照耀华尔街的一颗新星。

安德森现象,其实就是一个孩子一夜暴富的简单故事,但与他交往较多的人,却越来越感到安德森的不简单。他不像一般纯技术人员那样把自己局限在技术圈内,他想的是商战策略,包括市场宣传、定位以及寻找网景制胜的最好途径。

网景的成功,惊动了微软公司。在网景诞生之初,微软便已经开始着力研发自己的浏览器,史蒂夫·鲍尔默更按捺不住地叫喊着要“消灭网景”。1995年底,微软推出了首款IE,并不断推陈出新,一场旷日持久的浏览器之战打响了。谁控制网上浏览信息的通行方法,将最终决定网景公司的成败,甚至决定因特网的未来之路。

最初,网景依然可以保持统治地位,但微软通过捆绑windows系统,最终结束了网景的绝对优势。随着网景丧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安德森在公司内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作为CEO的巴科赛随即将网景以4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在线。在交易条款中,安德森被任命为美国在线的首席技术官,但在公司的具体事务中,职责并不明确。

于是,安德森离开了。“我非常认同电影《教父》中的一句话——这是生意,而不是个人情感。网景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但在那之后,我一直在寻找下一个机会”。他对《连线》杂志说。

“Facebook 的规模将超过苹果公司”

此后,安德森决定涉足硅谷的风险投资。 “在硅谷,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应该是获得风险投资。” 李彦宏说道。

在美国,近一半风险投资公司都将总部设在硅谷,其中最集中的地方要属门罗公园市的“沙岭路”,如今它已成为美国风险投资的代名词。在硅谷,不仅资本充足,其他配套设施也异常完善——从懂得软件专利的律师到电子器件商店,应有尽有。一个没有经验的企业家在硅谷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所有服务。

不过,当安德森投身风险投资之时,大多数人还都心存疑虑。2009年,日益凋敝的美国经济导致投资萎缩,其第一季度的风险投资创下了 1997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德森依然募集到3亿美元,一跃成为硅谷“沙岭路”上最新鲜热门的风投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安德森创业的沸腾岁月里,硅谷到处流动着自由资本和创业者的梦想。曾经有两个在一家公司供职的工程师,去找硅谷著名的投资家史蒂夫·朱维森。这位资深风险投资家对他们提出的网上数据库系统并不感兴趣,他问:“你们还有其他主意吗?”

其中一个叫比尔·巴迪亚的工程师就说,他还想通过因特网来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账户,从网上广告来获取收入。10天之后,朱维森连商业计划都没要,便掏出30万美元帮助他们成立了hotmail公司。这在当时看来也许有些离谱,但 hotmail两年之内发展了900万用户,后来被微软所吞并。

而这样的日子,恰好是安德森最热爱的。“这么多年来,我热衷于在硅谷所做的一切。我喜欢建立公司,喜欢创业,喜欢技术型企业,喜欢新技术,我喜欢创造的整个过程。我是创业者、发明产品的人、投资家和董事会成员。这么多的身份,我想从中得到的回报也会非常丰厚。”安德森说道。

在创建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时,安德森把目标定在“彻底改造硅谷的资金分配方式上”,以此来体现自己的“网络中心”世界观。除了挑战硅谷高额的管理费用之外,安德森最热心于“创新”。李开复认为,“安德森的风险投资公司,最接近创新工厂的模式”。他承诺将做一些种子投资,同时保留 75% 至 80% 的资金,供后期投资使用。

作为互联网革命的先驱,安德森对于网络充满了无比信心。他看起来更像一个网络绝对论者。“我不投资干净技术,不投资火箭飞行器,不投资电动汽车,也不投资中国或印度。”安德森说道。

对于未来,安德森的预测是“Facebook 的规模将超过苹果公司”。他还宣称,这家社交网络公司将成为通向网络的大众市场窗口,与谷歌在过去六七年里所发挥的作用差不多。而Twitter则将要求广告客户为接触受众而付费,因为它们传播了产品信息。在接受《财富》采访时,安德森坚持认为:“互联网很快将占据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服务不仅仅是弥补收看电视、阅读报纸的不足,而且还将取代所有这些活动。”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硅谷对半导体兴趣渐失大陆趁势扩张

据彭博(Bloomberg)报导,硅谷(SiliconValley)投资人对半导体的兴趣已不再,大量转移到软件产业上。同一时间,大陆企业在政府扶持奖励下,对半导体的投资风潮却越来越盛。当前的美国投资人将资金倾注到社交网站、电子商务、在线游戏公司,对芯片厂的投资却掉到近12年来的谷底,即使芯片是所有运算的根本,从计算机、手机到核子弹头,依然流失掉大多投资人的关爱。问题出在半导体产业所费不赀的初期成本,把厂商推往有提供费率优惠及政府补助的国家设厂。另一方面,开设软件或网络公司的初期成本,在便宜的网络应用和服务的普及下却越来越低。投资机构BatteryVentures合伙人KenLawler表示,尽

美国硅谷一周动态:脸谱联合创始人放弃美国国籍

新华网旧金山5月12日电,美国硅谷一周动态(5月6日至12日)谷歌和谋智担心微软妨碍浏览器公平竞争谷歌公司10日表示,它同开发火狐浏览器的谋智公司(Mozilla)一样,担心微软公司会在即将推出的“视窗8”操作系统中限制用户的浏览器选择,妨碍公平竞争。谋智公司9日在其官方博客中说,“视窗8”包括经典界面和为触摸屏输入设计的Metro界面。微软在为使用ARM芯片设备而设计的“视窗8”版本中,经典界面只允许用户使用微软IE10浏览器,Metro界面仅允许较低版本的火狐浏览器运行。谋智称,这种设计会限制用户选择和竞争,让用户和开发者回到无权选择浏览器的“数字黑暗时代”。业内人士表示,谷歌等企业的指控

硅谷再度回归硬件业务 获风投资本鼎力支持

[导读]硅谷一直围绕着互联网、网络广告、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发展,但随着生产成本的迅速下降,新一轮的硬件创新热潮已经开始让软件产业黯然失色。北京时间8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硅谷一直围绕着互联网、网络广告、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发展。但在最近几年里,美国硅谷似乎已经淡忘了硅晶片产业这个立足之本。种种迹象表明,硅谷将再度回归传统硬件业务。几年前,Flip视频电话异军突起,从此开启了硬件产品在硅谷的流行趋势。目前,受到多款产品面世的推动,这一趋势正处于迅猛发展之中。这些最新款硬件产品包括智能恒温器Nest、可先拍摄后对焦的“光场”相机Lytro以及能够与智能手机进行互动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