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三网融合从本世纪初开始十年间几起几落,这粒子弹不知射向哪里去了,今年六月底国家政府给力,12城市三网融合枪声响了,但好像什么也没打着,“让三网融合这粒子弹飞一会”,子弹飞行也是有时间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着急,时间总会给你答案。
一、三网融合起飞
三网融合是指“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融合”的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涉及到网络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及终端融合,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数据、语音、视频等综合多媒体的文化信息业务。
三网融合由何而来,让我们回到十多年前去回顾一下已经有些淡忘的历史。
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方针,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最初的有线电视网,大致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四级办广电,出资主体分别为各级政府,广电部门并没有一张全国性的网。这一方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台网一体,台网之间的界面并没有分得非常清楚,以公益性为主,国家更多的是看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有线电视吃的也是财政饭,至于收视费的多寡基本上不太关注,只要安全稳定将节目传输到用户即可,整个行业里面没有什么竞争意识可言。同期的中国邮电同样也是“大锅饭”,大家倒也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当时整个广电行业的实力可以说和通信行业不相上下,那时候通信行业还只有从邮电分离出来的中国电信一家,程控交换也是刚刚大规模铺开,移动电话刚刚有点概念。在某些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广电实力甚至超过电信,一方面有国家政策支持,有线电视台还是政府事业单位,另一方面人们的主要精神文化、信息获取还是局限在看电视,不打电话可以,不看电视不行。
1997年底,原广电部批准了国家级基础干线网规划,国家级光缆干线网工程启动。广电部和某些省级广电厅内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组建国家级和省级广电数字传输干线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些省份建立了省干传输网并在此基础上建起了省级广电系统内部的程控网和数据网络,甚至部分城市更积极大胆的尝试切入公众通信这个市场,因此在那几年广电电信冲突不断,引发了很多互相剪线缆的事情,为了制止恶性竞争由此引出了国家出台的广电电信互不准入的规定。应该说这时的广电是希望三网融合的,不过那时候互联网还刚起步,还称不上三网,不过广电以当时的人力财力物力还是很希望能够到电信行业中去抢饭吃,如果当年不是国家出面制止,今天的通信行业格局真的很难说是怎么样,因为当时的电信无论在资金技术还是运营管理以及执行力等方面和广电相比并不占优,更重要的是因为电信的垂直管理而无法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真要是两家拼起来很难预测结果如何。
1998年3月,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合并,信产部正式成立;同时广电部改为广电总局。在《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92号)中有这样一段并未执行的文字:“将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广播电视传送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的统筹规划与行业管理、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的职能,交给信产部。”以原体改委体改所副所长、时任粤海企业集团经济顾问王小强博士为首的“电信产业课题组”,提出《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随后展开了“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当时,广电部门正在建设有线电视国家、省级干线网。这是三网融合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他的提出实际上也是借鉴英、美当时三网融合政策并综合中国当时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横空出世,从此也开始了中国三网融合艰难的发展历程。
1999年9月17日,国办发82号文出台,“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电业务,广电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双方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文件还指出:“广播电视及其传输网络,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国家出台的规定保护了电信成长和发展,使得电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和获取量有了飞速的增长,使电信在一个宽松的高利润环境中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一切要素,从量变完成了质变。随后国家为了通信业更健康的发展引入了竞争,移动电信分家,联通,小网通、吉通乃至铁通的成立及再重组,使各电信企业在一个基本有序的竞争环境中去锻炼和提高,同时通过竞争不断的降低通信资费从而吸引更多客户,成就了今天中国的电信产业。今天的电信已经成了三网融合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反观广电系,在国家出台禁入通信行业规定后,只能在广电内开展业务,建了骨干传输网也只能为广电内部省市台之间互传节目服务,巨大的投资根本谈不到回报,也就更谈不到资金技术及运营管理经验的积累,更谈不上省级网络的整合,结果广电网络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在政策既保护又约束的环境中无奈的生长。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此时市县广电还做了一些双向改造试验,但仅为小规模试点。
2003年广电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到2005年也只有413万户,数字整转压力巨大,还是主攻数字电视无力问津三网融合。
2005年6月,中国互联网的网民数量冲破1亿大关,达1.03亿。这让广电担忧,上海文广获得第一张IPTV牌照后,联手电信运营商推出的IPTV业务已经开始在一些地区冲击当地的数字电视和有线电视业务。
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数字电视”、“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并对三网融合在技术和整合信息基础实施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82号文”的框架下,惯性很大的三网融合根本无法真正的启动。
2007年12月29日,广电总局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56号令,即《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确立了广电对互联网视听节目的管理主控权。
2008年1月1日,国办发[2008]1号文,提出“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这时的三网融合才真正上了台面。
2008年5月23日,电信运营商重组方案正式公布。中国联通的CDMA网与GSM网被拆分,前者并入中国电信,组建为新电信,后者吸纳中[FS:Page]国网通成立新联通,铁通则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
2009年1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获得TD-SCDMA、CDMA2000和WCDMA的3张3G牌照,三家新运营商进入电信全业务竞争时代。
2009年3月9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加速通信设备制造业大发展。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支持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建立内容、终端、传输、运营企业相互促进、共赢发展的新体系。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
2009年5月19日,国发〔2009〕26号文指出:“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2009年8月11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被解读为和三网融合相关,不利于IPTV近期发展。
2009年9月15日,广电总局又发出《广电总局关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许可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强了对IPTV、网络视频及互联网电视内容的监管。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上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
2010年1月21日,国发5号文《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这是党和国家做出的战略部署,现广电系的感觉有些虚火,生怕抢不到肉还要被别人给吃了,对自己的执行力和竞争力没有信心,这从广电行业迟迟推不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就可以看出来,一边是工信部跃跃欲试,一边是广电总局畏首畏脚,但是开工没有回头箭,想缩回去已无可能。
2010年4月8日,工信部联合六部委(排除广电在外)下发了105号文,提出要在3年内投资1500亿元新增5000万宽带用户,到2011年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兆比特每秒以上,光纤入户量达到8000万户。工信部进一步高调应对三网融合。
2010年4月12日,广电总局向各省局发出“41号文”,要求对于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的地区,将依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条规依法予以查处。于是便发生了广电总局全国封杀IPTV,通过CCTV控诉互联网电视传播黄色淫秽视频的事件。强行叫停广西、新疆等地的IPTV业务;必须看到,党和国家对文化内容、舆论导向的管理职能,是产业管理部门所不可替代的,是确保三网融合沿着“政治正确”道路前进的坚强保障。但同时,广电系内容监管与网络监管的“捆绑”,既有文化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有深层的利益博弈。
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的通知正式下发,虽六易其稿,总算12城市试点在7月正式起飞。
二、让三网融合飞一会
三网融合的起飞,国家一系列的政策非常给力,其实概括起来政策主要说了三件事。一是三网融合将进一步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以及文化安全;二是有关部门在其中的重新定位;三是在三网融合的需求牵引下,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高技术新兴产业。但公众却并未看到击中目标,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然而媒体传媒过多的将公众目光集中在利益之争和体制问题上,这样反复炒作于事无补,反而制造阻力,新增沟壑。使三网融合飞入了荆棘丛生之弹道,飞行更需要时间。
(一)广电之难
1、体制问题
(1)如何有利于三网融合的台网关系
在电信系的压力和鼓动、示范下,在广电系要求下,国函〔1998〕33号规定:“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管理,应严格实行政企分开,成立企业化的广播电视传输公司”。这就是所谓的体制改革:政企分离、事企分离的“台网分离”。当年信产部部长吴基传针对广电与电信的矛盾就强调:“广电不是不能从事因特网接入业务,如果从事该业务,必须先实现网台分离”。足见谋略之深远。放眼全球,世界著名的电视网(不论是有线电视网、无线移动电视网还是卫星电视网)都是在通过收购、合并将内容制作与传输渠道联合起来以增加各自的竞争实力,而中国的广电系却在努力的网台分离,只能说广电系中招了。实则是内容和网络被分别孤立了,从十多年的实践和现今三网融合来看,应该重新思考是分离、是联动、还是联(融)合,广电系着实给自己出了一道抠脑袋的难题。现已筹建的“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又更名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这两字之差足以证明总局已经意识到台网不能分的实质更正。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国内著名电信专家阚凯力在三网融合的谈论中还在忽悠:体制问题是最大的障碍“业务双向进入的前提是网台分离”。现三网融合已前行到十字路口,广电系不必碍口失羞的遮遮掩掩,像罗小布所直言:“笔和手要在一起不能分,台网要融合,而不是分离,否则就动摇了整个笔杆子”。又说:“‘播控平台’建在电视台或网络公司对电视台而言都是一样的,因为,建在网络公司只是利用网络公司的IDC条件而已,同时还减少了电视台对机房的投资;但对网络公司的意义就不同,具有对未来竞争的一种‘核威慑力’;此外,为网台更紧密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2)“整合”问题
“整合”是体制问题的第二个难题。存在,即有其合理性,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广电系的“四级办广播电视”政策,在数字化与“三网融合”的今天,这一结构屡遭诟病,于是广电系的各自为政、散、乱、差,散沙一盘,不能形成合力,浪费资源,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促成了“内忧外患”,难以形成全国一张大网,无统一的全国集团公司等等,就成了别人攻击自己的口实。这样的舆论于广电系极为不利,几至被简单的又与官本位、垄断、行动迟缓、不思进取画上了等号,很多时候亦被简单视作“广电落后于电信”的根本原因。在如此强大的舆论下,非“整合”不可,不整合口水都会淹死,于是广电总局推倒了“四级办广播电视”。在去年初发布的《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强化行政推动,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明确整合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2010年底前各省完成整合,为今后全国广播网络数字化、信息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意见》中的强化“行政推动”,也是无奈之举,用当年政府操作“人民公社”的手法复制到现今的广电“整合”上。总算完成了形式上的表里不一的整合,现有陕西、广西 、吉林、内蒙、河北、海南、宁夏、新疆、河南、江苏、江西、安徽、云南、湖南等14个省,牌是挂了,合是合了,撕开绣花枕头,里面是面合心未合,还有小九九,不甚[FS:Page]和谐,形成的是对立面,大部分合的是市,县一级还需时日,这样的“合”是没有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广电总局为“整合”也在积极筹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中科院研究员、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员侯自强讲:“从有线电视属性来讲并没有这个需要。我们老讲要跟电信对抗,实现全网统管,这不符合有线电视的性质,我们各地电视台都在各地播自己的,转播上面的节目,怎么可能上面统一管呢?所以,缺乏一个总体的设计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是很危险的。我们过去的经验教训很多,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呼吁我们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清醒的顶层设计,你的业务模式是什么?你的功能是什么?”另还有一个极不利“整合”的现象,就是各省市大网都在筹备上市或借壳上市,如广东省网借天威视讯上市,江苏有线、重庆有线、湖北楚天、杭州华数等都在积极筹划借壳上市。试想“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号称800亿的筹建费,如何去“整合”己经上市的大鳄,仅靠“行政推动”可能是不行的,还必须要市场运作,按照市值来评估,收购股权控股,这一系列的市场行为不那样简单,都是棘手的难题。故年初总局紧急明令不允许搞跨地区整合,不允许搞整体上市,要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尽快实现一省一网。笔者认为应变“整合”为“联合”,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就像十省市有线网络公司结盟一样,仅半年现已达19个之多,她开了一个“联”字的先河。“联”是平等,是公平、公正、公开,是广电系内全业务的联合、合作,“联”不会伤害下面的利益。只有利益共享,达到多赢,真正步调一致,上下一心,才能真正体现出广电的竞争力,一个全新的广电系三网融合组织结构就指日可待。走“联”合的路才是广电的方向。甚至不花钱也能成事,一样可以很快实现全国一张大网,互联互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分级核算。
2、资金不足
广电系一直处于既“很差钱”,又“难挣钱”的尴尬境地。国务院三网融合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估算,未来几年会是广电系建设投资的高峰期,其中网络双向改造、机顶盒更新以及基于音视频内容的信息服务系统的投资需求约为2490亿元;而下一代宽带网(NGB)的投资需求则为3000亿元。三网融合等建设的前期投入面临的资金缺口就达3000亿。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约为1.7亿户,即便平均(含数字)按每户每月20元收视费计算,一年也就为全行业带来400亿元收入。据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数据,2009年全国有线电视行业总收入为418.85亿元,其中有线电视网络收视维护费收入仅为284.62亿元。对此,如果算上数字电视整转和各种设备的更新换代,这全国有线电视行业总收入418.85亿元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电信总的年收入8000亿左右,可见广电与电信的距离是越拉越大。今年试点地区计划完成网络双向改造累计用户1000万左右。但广电企业,不管是歌华有线、深圳天威这样的上市公司,还是上海、湖南这样的广电大佬,都在为资金犯难发愁,用于网络建设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各地的财政补贴。这样的现状使广电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以北京歌华为例:2010年9月28日,歌华有线公告称收到《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拨付高清交互机顶盒补助经费的通知》指出,“市财政局2010年高清交互机顶盒4.2亿元补助资金的30%,即1.26亿元补助款拨付给公司。歌华有线又于2010年6月收到4.2亿元补助资金的70%,即2.94亿元”。近日又公告称,获得北京市各区县财政关于2010年高清交互机顶盒补助资金2.56亿元,预计增加2010年利润510万元。近一年多来仅北京财政补贴就高达6.76亿元,还只能预计增加利润510万元,也就天子足下上市公司的歌华,才能得到如此给力的财政补贴,其他省市广电及上市网络公司可能不会有这样给力的待遇吧。财政补贴的“血”,还没有注入三网融合就枯竭了,可见广电系资金缺口之大实在难以想象。
3、宽带制约
广电无互联网出口,仅有单向广播电视,广电常言的HFC网络是天然宽带,但此宽带非彼宽带(互联网)。要三网融合非有互联网出口,然而互联网出口却控制在电信系手中,受到电信系的制约。
(1)带宽成本制约:正如侯自强所言:“广电要发展互联网业务、发展网络电视台,带宽成本将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广电系即使获得互联网接入资质,也需要向电信系购买出口带宽,网间结算等。结论就是广电宽带用户越多,带宽越宽,亏损越大!出口宽带费用还连年上升,使广电系这部分业务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业务的拓展积极性不高,难以赢利。
(2)双向网改:现有的HFC网络是单向网络,还必须投入重金加以技术改造,变单向为双向网络,否则三网融合还是没戏。
(3)发展NGB专网:NGB就是一个计算机专用的没有出口的城域网,这样的网是广电自己内部玩的,对用户而言是不具有吸引力的,这是广电系没办法的办法。侯自强指出:“建设NGB专网来发展媒介传输分发网络的做法是不符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融合的发展趋势的,也不会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可以说是进入误区。3TNet的核心技术(扁平的汇聚路由器提供窄播,骨干网光交换提供跨地区点播)对广电用途不大。经过十多年发展互联网的历程,中国的电信业已经认识到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娱乐和媒体业务只能运营在互联网上。电信业一直致力发展可管理的IP网将主要用于为企业和VIP大客户提供有专门QoS和安全保证的业务。三网融合的基础是互联网,电信和广电的业务都融入互联网就实现了三网融合,今天广电再坚持发展专网的NGB是不符合三网融合的需求的,是没有前途的!”必须放弃NGB的专网思路,转向开放的互联网公网结构才有前途。
(4)宽带业务:虽说广电获得了IPTV内容播控权、发证权,但是,在三网融合的前提下,网络上除了IPTV外,还有其它多种业务。目前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大致如下几类:互联网信息检索、网络媒体、网络通讯、网络社区、网络娱乐、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而广电获得的IPTV网络电视的内容播控权仅属网络娱乐(包括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中的一种。对于网民来说,他们不仅仅是IPTV网络电视,还需求更多的应用。广电系不能老盯住IPTV和电信较真,要切实考虑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内容(信息)和业务,这是广电所面临的又一难题。
4、技不如人
其实,广电系是一个技术行业,很多人是不认同的。但是,从其业务开展和行业发展来看的确如此,他是基于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之上。从历史看,每一次大的变动,都源自媒体或媒介技术的重大技术变革和创新。比如,从黑白到彩电,从无线到有线,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从2D到3D,从一网到三网等等。从国外来看,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世界性的难题,无从借鉴。然而,至今还普遍认[FS:Page]为“三网融合最大的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于体制性的障碍”。老是标榜技术很好,技术不是问题,技术不会阻碍三网融合的发展,实则广电受害很深,中毒快达膏肓,在技术应用上已迷失了方向。所以,今天的技术判断,一定需要与时俱进,以源动力推动广电产业前行,广电系方能应对数字电视和三网融合竞争的系统性风险和机遇。现就两大世界性的难题分述如下:
(1)数字电视整转之难:由模拟向数字转换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广播电视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但是数字整转历经了整整的“八年抗战”,全国整转的用户数也就三分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因素很多,但在笔者看来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数字电视本无错,是数字CA惹的祸”。事实是数字条件接收技术落后,无论是有卡CA还是无卡CA都未能与时俱进,都不能适应数字整转发展的需求,用的是老旧落后的设备和技术去建造“摩天大楼”,那只能是艰难爬行,就是建成了那也只能是“楼碎碎”或是“豆腐渣工程”、“民怨工程”。
(2)接入网技术一样制约:现目前,广电系的三网融合在技术上有:1.HFC+CMTS方式;2.FTTB+LAN方式;3.EPON+EOC方式,又分两类:(1)无源EOC:(2)有源EOC:方案较多,多是基于调制技术。比如有:HOMEPLUGAV、Moca、HPNA、Homeplug1.0、HINOC、WLAN降频等技术,均将数据信号调制到能在CATV铜轴网传输的某一频段上(有低频45M以下、高频700-1200M、800-1500M);4.全网FTTH“光纤到户”;5.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方式。这五大类技术在双向改造三网融合中,“最大的问题是从楼头到户内的分配,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这最后100-50米的接入入户问题”,广科院总工杨杰如是说。广电系每年的双向改造接入网技术的论坛会、高峰论坛会、研讨会,各网站的专题论坛几乎天天都有,热闹非凡。但总是各自站在各自喜好的立场上,“屁股指挥脑袋”的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吵吵嚷嚷,热炒一番。最终还是“八仙过海”使用各显其能的“屁股指挥脑袋”的接入技术。笔者认为:技术必需与时俱进,去适应新的变化了的生产关系,社会、行业变革、用户需求等所带来的不一样。通俗点说,就是在市场需求下,能满足需求性能价格比最优的东东还没有现身。“性能”就是能否满足三网融合的技术要求和实用;“价格”是否最低或比较低,能够赢利的最低接受能力;总之,能被运营商和广大用户所接受和认可的,这就是好技术、适用技术、与时俱进的技术。
(二)电信之难
1、安全(监管)问题
(1)信息安全:国家意识形态和信息安全的政治需要决不会改变,这是国家上层建筑问题,国家需要一个宣传喉舌的舞台,舆论的阵地,信息交流的场所。广电监管信息安全,雷打不动,这个最高意识形态和信息安全领域的舞台、阵地、场所绝不会动摇,也决不能动摇。电信系早就意识到节目内容控制权的重要性,技术再先进,资金再雄厚,没有对内容的控制权,都是白搭。而无论电信系怎样的行业和机构的表态承诺,达到尽职目标和利益诉求,进而企图分业监管,统统都是徒劳的。
(2)网络安全:广电系为了防止对方入侵,用许可证等建立行政壁垒。这使得多年来三网融合推进步履艰难。在三网中,互联网是最开放的,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分别拥有不同的具有垄断性的资源,对外表现为牌照、许可证、入网证等。而这些垄断性资源之间互相影响,一方拥有后另一方只能跟从或高成本租赁,别无他法。
2、宽带也有问题
据报道:中国宽带不宽,模拟访问中国20家主流网站首页,得到下载数据,中国互联网平均下载速度为100.9 KB/s。尽管各地区互联网主流宽带已是1M、2M或4M的容量,但访问目标网站时,仅仅能达到100.9KB/s的速度。一是受到目标网站速度限制,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的上网感受迥异。二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宽带不宽”影响到发达地区,总之还需要打破省与省之间、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传输瓶颈。现在的互联网是建立在IPv4协议基础上的,这个协议产生的IP地址,全世界约有45亿个,截至目前,已接近枯竭,所剩无几。所以,宽带也有问题。必须起动“新一代互联网(IPv6)”,IP地址的数量将增加到2的128次方,为人类提供充足的IP地址资源。速度快,比现在的互联网快100倍到1000倍。但这都需要飞一会的时间。
3、技术问题
电信系是一个技术行业,很多人是认同的。他的技术仅比广电系略好一些,但是,按国家要求市场需求来看,还是需要与时俱进,努力实现技术创新。现有技术如下:
(1)ADSL方案
电信系实际是两网在手,可说是两网(电话网和互联网)已融合,融合的入户线是双绞线。ADSL非对称数字技术提供一种准宽带接入方式,它无需很大程度改造现有的电信网络连接,只需在用户端接入ADSL-Modem,便可提供准宽带数据服务和传统语音服务,两种业务互不影响。非对称它可以提供上行1Mb/s,下行8Mb/s的速率,比较符合现阶段一般用户的互联网接入要求。对于没有综合布线的小区来讲,ADSL是一种经济便捷的接入途径。最大速率就4M或8M,显然竞争力不强。最新技术是VDSL据海贝尔方面介绍,VDSL在几百米的近距离可达26Mb/s和52Mb/s的上下行速率;基于铜缆,VDSL2可提供高达100Mbps的上下行速率,但至今还未能实用。对于广播电视的融合还是无能为力。
(2)FTTB+LAN或EPON+LAN方案
这是两网两线,即五类线宽带接入,电话还得双绞线保留。否则电话只能釆用VOIP网络电话,方可实现两网合一。这样的技术同样无法实现三网融合,且不具竞争力。
(3)光纤到户FTTH方案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认为:一劳永逸的终极解决方案和目标是FTTH,用以与广电抗衡的不二选择,一定要把FTTH进行到底。但是,在与广电的纠葛中不必浮躁,冲动,去选择技术方案,这样会得不偿失。先不说FTTH的技术难度和可行性,首先,国情不允许,老百姓不富裕,FTTH的需求不实,电信从来都比广电务实不务虛;其次,要吸取3G的经验和教训,不要再烧钱了,这不4G都已经开建了;再次“光纤到户”为人们提速,每家庭可实现100M接入带宽,FTTB的接入带宽一样可以达到100M,这样的带宽根本无必要,成本又是几何;最后,FTTH的综合建设成本已经下降,已达规模推广启动值。果真如此吗?那么FTTB的综合建设成本也会一样同比下降,再说FTTB是最后100-50米的接入,FTTH还是有最后10-5米的铜线,这90米的铜线又比90米的光纤能贵多少?然而FTTH的终端设备、施工、维护的成本是FTTB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得不偿失嘛!同样广电系和电信系,在找不到创新的高科技适用技术的情况下,也只能错误认为FTTH是一劳永逸的终极解决方案和目标,都把宝押在FTTH上[FS:Page]。去年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在出席“2010中国通信技术年会”时称,在三网融合的网络建设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和广电部门如果都投入巨额资金投建传输网,在驻地网上都大建FTTH(光纤入户),必将会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并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由此看电信系比广电系在三网融合技术上强多少也不尽然,主要优势还是两网在手,先天的点对点传输技术,有用户是一定有收获的,可以做到“颗粒归仓”,基本杜绝“跑冒漏滴”;广电系有用户不一定会有收获,做不到“颗粒归仓”,杜绝不了“跑冒漏滴”。再说电信系包括国外的技术真还融合不了广播电视,融合的仅仅是在互联网中传输的IPTV或网络电视,它仅是互联网中的一个应用分支业务,而电信系、广电系、公众确把它扩大化、神奇化,实质还是只有两网,真的广播电视(45--860MHz)电信系的技术想要一线入户,解决三网业务融合,也只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
(三)竞合变合进
1、利益之争
对于三网融合造就的新业态、新产业的巨大“蛋糕”,电信系和广电系都想独食,各自站在行业利益以及部门利益之上去按住对方的刀叉,去争抢“蛋糕”。其中工信部占尽了宽带技术出口、网关、资费结算和资金优势,但广电总局对于节目源的控制,让再先进的技术和再强大的资金都无计可施。因此,广电总局抓起手中的“宝剑”斩杀竞争对手的产业优势,好让自己的产业能站住脚。工信部也要求参与到监管之中,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产业保驾护航,谋求长远的福祉。而广电总局坚决不放权,总想以自身的某一种职能作为挡箭牌来阻滞改革,拒绝市场竞争,同时又需要工信部的渠道来去推广自己的市场,发改委史炜指出,“如果站在广电的角度,三网融合肯定是新媒体;如果站在电信的角度,三网融合肯定是增值业务”。显然三网融合的“死结”就在于双方态度,没有共同大方向,各方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三网融合依然充满内耗,利益之争难免。
2、合进双赢
三网融合并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谁战胜谁的问题,不是竞争到最后一家独大,而是相关行业的互利、合作、合进、共赢,最终为消费者人民大众提供更为多元、更丰富、更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是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最愿意看到的。那么广电系和电信系均应谦恭行事,切不可争强赌胜,在先合作再竞争中一定要尊重对方,形成适度、良性的竞争格局,协同合作,携手前进。我把我碗中一块肥肉挟给你,你不能回敬我一块骨头吧!也要夹一块我没有的肥肉给我吧!和谐相处,合作共进,在广大群众中开展不损伤对方利益的适度竞争。正如流媒体网CEO张彦翔所言:“三网融合是一个双赢合作的机会,一个共同把市场做大,把全国人民迅速载入信息传播快车道的伟大合作,广电系和电信系的合作,有着天然的依存关系,简直就是天仙配”。两个部门都是国家的部门,理应站在国家立场,从国家利益出发,去为人民大众利益服务,三网融合才会有广电系和电信系自身的利益,这时也能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三、时间会给答案
一场突如其来的浓雾瞬间淹没了“子弹”的飞行。在迷雾中,人们变得仿徨失措,没有方向。但在国家强力探照灯的照射下,随着时间使人们隐约看见了子弹飞行的答案:
(一)2012年
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1年7月为三网融合试点第一阶段,8月进行第一阶段总结,对试点企业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网络建设和安全保障情况进行测试评估,并据此提出第二阶段试点方案。2012年11、12月全面总结试点阶段的各项工作,评估试点结果,提出推广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2015年
2013年至2015年推广阶段,要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技术方面,方案指出,要分阶段制定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技术起点要高,立足于到2015年甚至再过20年都不落后。”
国家标准体系方面,方案提出,由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会同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及广电总局等加强国家标准整体规划,探索建立科学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尽快提出网络、信息服务、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等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启动标准研制。
这样的答案仍然模糊不清,雾水一头,让三网融合这粒子弹飞,不仅要注重它飞的过程,更要注重它飞的结果,答案最重要。笔者认为,最终还是一根线解决看电视、打电话、上网,多业务流畅好用,更加便宜的“用”电视,具有真正实用价值才是真正的国家需要百姓需求。
(三)远水难解近渴
国务院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后,广电系和电信系还是在为自身的利益和前途继续明争暗斗,各说各、各干各。但双方还是意识到更重要的是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说到底三网融合的阻塞真还不是体制、利益,是技术。但需要有信心、有耐心,更要有技术创新!
1、NGB建设提速,广电总局给力
去年 7月8日,广电总局科技司向各有关单位发出《关于成立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工作组的通知》通知说,加速推进中国NGB相关工作,促进三网融合,以NGB工作组的方式,凝聚产、学、研、用等相关单位的力量,建立高效运转机制,简化需求反馈、技术研发、产品化和运营应用流程,推进NGB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
但是NGB仅是一个概念、一种向往。先搞点新概念,新花样,用舆论忽悠国家、忽悠政府、忽悠老百姓,然后获取国家投资,最终欺诈自己欺诈老百姓。一面口口声声技术没问题,阻碍三网融合发展的不是技术,一面又成立“NGB工作组”,如此兴师动众举全国之力,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企业不论大小有志者均可申请为会员。明确提出希望在5年内建设规模化的覆盖全国的运营网络,单用户实际接入速率达到100兆,从功能和性能上达到与电信网平等竞争与合作的水平。根据规划,用十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国3亿用户和连接2亿家庭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加速形成与电信网公平“竞合”的态势,突破三网融合中的“代差”瓶颈。不管怎么说这也算一种积极的态度。
业内专家指出,NGB是否真能建成,还是忽悠,拥有专业技术团队的总局都一筹莫展,希望通过集合社会力量,来加快建设NGB网络,尽快实现网络基础与电信运营商同等水平的目标,这又是天方夜谭。
2、国家给力,发改委亿元打造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去年 8月7日,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上海浦东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级的数字电视产业支撑平台正式投入运作。主要业务包括数字电视的共性技术及新一代电视核心技术研发,数字电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及许可,数字电视发展研究及规划[FS:Page]研究,数字电视国家标准推广及新业务试验示范。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正在推进从模拟向数字电视的切换,但是国内企业在核心部件上的竞争力仍然薄弱。这两项工作是为了强化国内核心部件的竞争力,鼓励产业链企业抱团前进。不过亦有业内人士表示,研究中心一项工作是数字电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及许可,国内彩电企业建专利池已有前例,但是无奈涉及利益分配,进展还是一波三折。
在笔者看来,力图以这样的不切实际的远水来解三网融合的近渴,此乃望梅止渴。推动行业发展,规范产业行动的技术标准在哪里?没有,还是没有。有其如上的给力,不如给力国家知识产权局,首先去检索查询凡与数字电视、三网融合有关、相关、甚至沾边的一切专利、发明专利,进行逐一筛选;其次选出那些确有真知灼见的专利、发明专利,哪怕是离经叛道、与传统技术的格格不入,只要可行可用,均可入选进行论证;再次邀请专利、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单位)和专利所有权人(单位)进行答辩;然后综合修正原专利、发明专利,确定项目组织生产;最后进行实测、试点、试用、制标、推广。笔者认为这样可多快好省的有效的解除当前的燃眉之急,不然一旦哪天全国人民用一根线实现三网融合,那就意味着广电系呕心沥血数十年铺就而成的广播电视有线网,很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废物。
四、服务是生命
推动三网融合的目的何在?要提振IT信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ARPU值,进而提升我国GDP值。但是直白点,最终的买单者是谁?还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用户才是三网融合的衣食父母”,必须善待用户,善待就是服务,全心全意的服务。数字电视、三网融合是巨鲸,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广电系、电信系又能生存吗?然而恰恰是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在三网融合的舆论大潮中却被严重忽略。
1、用户的需求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话音或单向被动的视频服务,而是交互式、更丰富、更快速的宽带多媒体业务。特别是市场、用户的创新性需求,然而现行的技术产品无能,特别是广电系,更要用服务去弥补。服务最终还是要有人来用才行,所以在根本上,发展三网融合还是得以用户为导向,只有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借助技术和服务的不断升级激发和引导用户需求才能将三网融合市场做强做大。
2、用户说了算
三网融合都说要一线入户,都做FTTH就有电信、联通、移动和广电四根光纤到用户家,或者双绞线、五类线、无线发射、同轴线四线也到用户家,用户也只能选择一家,这也是市场竞争的要求和必然。对于用户而言,三网融合背后的网络制式、监管部门是谁并不重要,他也不去关心是谁,最重要的是体验,用户会按自己的喜好,运营商服务的优劣抉择,如果没有好的服务体验,在四线取一的情况下,就抓不住用户,没有用户,即使争得了行业监管的主导权又能如何?此时,是广大人民群众说了算,此刻,就不是政府(广电或电信)说了就能算的。这才是无论广电系,抑或电信系的运营商需要真正关心的问题。所以广电系和电信系“合进”的三网融合优质“服务”是其良性发展的生命。
五、结束语
贺岁大片《让子弹飞》在中国火爆上演,票房和口碑都创下“30年来最好的国产影片”的佳绩。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全国人民无不关心,翘首期盼的三网融合这粒“子弹”,在新的一年,飞遍全中国。愿广电系和电信系“要站着,还把钱给挣了”!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