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2010年有线电视99万户,数字电视用户53.11万户

2011-02-16 11:38: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林西热度:

DVBCN2月16日消息,记者从2010年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公开数据发现,山东淄博2010年有线电视99万户,数字电视用户53.11万户。

具体内容见淄博市统计信息网:“十一五”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风险挑战,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绘就了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壮美画卷,谱写了在逆境中奋进、在转型中发展的华彩篇章,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率先发展重质量,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淄博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义,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咬定发展不放松,奋力做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快速扭转了经济增速急速下滑趋势,全力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发展速度保持高位。“十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十一五”时期又实现了从1000亿元到突破2000亿元并接近3000亿元的新跨越。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66.75亿元, 比2005年增长95.37%,年均增长14.33%,年均增速高出规划目标2.33个百分点,比全国快3.07个百分点,比全省快1.13个百分点。GDP总量实现了比2005年翻一番的目标(现价),提前一年实现了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现价)。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十一五”期间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4%以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人均GDP达到63464元,比2005年增长90.02 %,年均增长13.7%,高出规划目标3.7个百分点。公共财政实力快速提高,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162.4亿元,是2005年的2.53倍,年均增长20.42%,高出规划目标 4.42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总额由2005年的140.8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33.39亿元,总增长136.65%,年均增长18.8%。


二、科学发展促转变,经济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十一五”以来,全市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增长初步实现了由第二产业拉动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拉动转变。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4.2:66.8:29.0调整为2010年的3.7:61.6:34.7。
--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粮食总产连续八年实现丰产丰收,产量由2005年的131.6万吨增加至2010年的175.45万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6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5.3亿元,年均增长5.57%。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南部林果、中药材、越夏菜,北部优质粮棉、畜牧养殖和中东部蔬菜三大优势经济板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达到190个,标准化基地突破100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品牌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都市农业顺利起步,进入了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行列。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每年以18.5%的速度递增。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达7709.86亿元和966.7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91%和27.61%,均大大高于年均增长16%的规划目标。制定实施了5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11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提前完成了“5年1500亿”的技改计划,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启动实施了新兴产业倍增工程,一批创新成长型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南部建材区综合整治取得重要进展,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初见成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被国家确定为知识产权试点和示范城市,成功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10家,总数达到165家,其中国家级8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1个、中国驰名商标34个,总数分别达到30个和41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3024.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18%,比2005年提高11.13个百分点。被列为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生物医药、功能玻璃、先进陶瓷、泵类等特色产业基地和山东省功能玻璃、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化基地。
--服务业发展提速。一批外埠银行和大型连锁超市入驻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体、淄博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齐风陶韵、生态淄博”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服务业增势强劲,“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以年均16.22%的速度增长,高出GDP增速1.89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由2005年的29.0%上升到2010年的34.7%。特别是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88.7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9.1%,比2005年提高6.3个百分点。


三、创新发展破难题,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始终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扎实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消除制约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县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乡镇布局调整和机构改革稳步实施,扩权强镇改革顺利启动,形成了管理科学、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创新取得积极成效,对淄川、博山、周村三个老工业区调整下放了经济社会发展权限,争取高青县列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市属企业破产重组全部完成,创造性地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全部解决,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新增上市公司8家,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8家,发行股票20支。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淄博股权托管中心和淄博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运营,24家中小企业成功实现在天津股权交易中心及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从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和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等非公[FS:Page]有制经济发展,淄博成为鲁中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十一五”前三年我市对外贸易发展良好。 2005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31.35亿美元,2008年达56.93亿美元,年均增长22%。其中,出口总值由2005年的20.17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36.33亿美元,年均增长21.7%。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贸指标均为负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67.02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41%;其中出口40.32亿美元,年均增长14.86%。五年累计到位外来投资895.2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8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67倍和1.62倍,华润、PPG、巴斯夫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进入淄博。“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宏达矿业成功收购秘鲁邦沟铁矿,传统产业向境外投资建厂和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取得了新突破。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扩大,成功举办了五届陶博会、新材料论坛等大型经贸交流活动,扎实开展了援藏、援川和支持菏泽市东明县等对口支援工作。

四、统筹发展泽城乡,城乡一体展现新面貌
按照“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发展”的思路,着力促进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四个层级”统筹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区道路、管网改造和旧居住区综合整治,抓住举办省运会等重大机遇,建成了市体育中心、运动员公寓、客运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新城区“两纵四横”路网建设全面完成,新城区框架全面形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70.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9倍;全市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229.53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270平方公里。组织实施济青高速南线沂源段、国道309张店立交、中心城区大外环、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引太入张、南水北调淄博段、泰青威天然气管线淄博段等一大批基础设置建设工程,全市境内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63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317公里,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总投资200亿元以上的两区三村”改造建设工程已累计开工项目291个,完成安置房面积874万平方米,7万多户城乡居民陆续乔迁新居,促统筹、惠民生、拓空间、带产业等多重功效日益显现。全面实施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新建改造农村道路2320公里,全面完成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和通广播电视的目标,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内涵发展重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关键,把环境保护作为“命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工作推进和落实。切实强化目标责任约束,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预警调控措施,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先后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100万吨,钢铁落后产能302万吨,建陶落后产能7750万平方米,关停“土小”企业3800多家。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 2009年,万元GDP取水量、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两项指标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取水量已分别完成目标的84.31%、98.96%和74.8%。组织实施两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完成环保投入26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6倍。深度治理大力污染,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新改扩建1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类排放标准,全市8条主要河流水质全面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的要求。建成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十一五”前四年,全市COD和SO2分别累计削减16.6 %和23.1%,已分别完成“十一五”任务的91.64%和88.57%。组织实施了四宝山、孝妇河、猪龙河、沂河、淄河等重点区域、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大环境绿化水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2%,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六、和谐发展惠民生,社会事业呈现新气象
“十一五”时期,淄博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力关注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改革发展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84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95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2.9%。繁荣活跃的城乡消费市场体系初具规模,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5.68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18.5%,比规划目标高3.5个百分点。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换代加快,住房、汽车、通讯、电子高科技产品等成为近年商品市场销售的热点和亮点。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看,2010年全市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居各类商品之首,所占比重达22.1%。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五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全部解决了国有(集体)破产关闭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现了城乡低保应保尽保。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了一批中小学校,建成了淄博师专、淄博职业学院新校区。已基本形成以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等学历教育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2010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8所,在校生10328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4%。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万人比和人口万人比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启动了文化建设五大工程,国家和省精品工程数量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2010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艺术馆9个,公共博物馆15个,有线电视用户达到9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3.11万户,被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61处乡镇卫生院、1200处村卫生室、178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造建设任务,一批市级医院新建扩建项目相继完成,医药[FS:Page]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2010年末每千人拥有病床5.08张,每千人拥有医生2.44人。体育事业突飞猛进。承办了第11届全运会部分项目,成功举办了第22届省运会、2010年亚足联U19青年足球锦标赛决赛等重大赛事,全民健身深入开展,竞技体育连创佳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2010年淄博市人口出生率为8.5‰,自然增长率为0.6‰。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荣获全国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成功处理了4.28特大铁路交通事故,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明显增强。此外,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会、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人防、气象、统计、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淄博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五年,是淄博在逆境中奋进、在发展中转型的五年,是淄博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年,也是淄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五年,在淄博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首“十一五”我们充满自豪,展望“十二五”我们信心满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发展、重构发展优势的关键时期,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十二五”末,一个全新的淄博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谱写出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的篇章。

注:本文所使用2010年度数据皆为初步核算或初步统计数据。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中国移动3G知识竞赛落幕 山东队拔得头筹

根据人民邮电报报道: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角逐,中国移动3G技术知识竞赛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山东移动代表队最终拔得头筹。中国移动副总裁张晨霜、总工程师李默芳以及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姜桂云、国务院国资委群工局办公室主任王黎等领导在总决赛现场观看了比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奖。此次竞赛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集团工会组织,于今年10月启动,分为全员培训、选手选拔、省际复赛和进京总决赛4个阶段。11月29日,省际复赛在重庆、成都同时举行,中国移动31个省区市公司全部组队参赛,最后12支代表队取得了进京总决赛的参赛资格。

山东移动:获百姓口碑最佳荣誉单位称号

根据人民邮电报报道: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实战营销高峰论坛暨2005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广东移动“红段子”大赛获得中国十大营销事件奖,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被评为中国十大营销人物之一。十大营销事件、人物评选活动由南方都市报、新京报联合主办,活动采用网络投票、短信投票和独立评委意见三种评选方式。评委认为,广东移动“红段子”大赛具有先进性、思想性、知识性,参赛短信内容健康向上、效果催人奋进。“红段子”大赛时间跨度近半年,参赛作品近50万条,客户主动下载量超过500万条,一级传播量超过3000万条。充分发挥了手机“第五媒体”优势,培育和形成了新的短信时尚文化。评委认为,广东移动总经理徐

山东:青岛建成中国最大高清平板电视生产基地

日前,“海尔彩电高清平板电视青岛生产基地投产100天第50万台流媒体高清平板下线仪式”在青岛高科园举行,该基地年产能200万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高清平板电视生产基地。自海尔全球首家推出流媒体电视以来,海尔彩电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2005年度产销量突破600万台。随着国内及海外市场的连续高速增长,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海尔集团在青岛新建设了两个彩电生产基地,使年产能升级到千万台以上。为适应海内外市场高速增长的需求,短短几年内,海尔彩电就在国内建成了四大制造基地:青岛海尔平板电视生产基地、青岛海尔流媒体电视生产基地、合肥海尔数字电视生产基地和重庆海尔数字电视生产基地,整体年产能突破10

山东:青岛3G测试网10月建成 手机视频可聊天

经过辗转寻找,记者终于找到一位3G手机的试用者林先生,他用的是一款韩国品牌的手机,目前已能实现语音通话和视频聊天及 上网看短片。在林先生的演示中,最引人注意的还是视频聊天和上网看短片。视频聊天画面稍有滞后当记者拨通林先生的3G手机后,听到的声音清晰,由于不支持摄像功能,记者的手机无法实现视频通话。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记者借到另一款3G手机,按下键盘上的视频通话键,拨通林先生的电话后,就在屏幕上看到他的头像以及其身后的景致。记者和林先生边走边通话时,发现他身后的景致也在不停地变化,只是声音和画面有大约有1秒钟的滞后。“3G手机一般都内置摄像头,支持视频聊天功能,并且由于其网络优势,聊天时的画面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