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批复同意成立山西广播电视台。这是山西广播与电视改革发展的一个崭新历史时刻,也是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的又一个突破性进展。"管办分离、局台分离、重塑市场主体",山西省广电系统华丽转身,为2010年交出一份实实在在的漂亮答卷,奏响2011年春的序曲。
这一年,山西广播电视台唱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主旋律。
这一年,山西广播电视台实现广告经营收入4.07亿元,同比增长7.1%。
亮点一:改革推进卓有成效
为山西广播电视台的发展铺平道路,唤来春天
有一句话概括得好:"改到深处是产权,改到难处是人员。"
有的地方、有的单位改革是先不动人,绕过人而改其他。而山西广播电视台改革没有绕道而行,他们根据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一改以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健全岗位晋升通道,实行"低底薪、高激励"的薪酬分配制度。这样的分配制度不仅稳定了队伍,调动了现有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吸引了一些名校、高学历人才。
2010年,山西广播电视台开始实施节目、栏目、剧目的项目责任制,岗位根据项目设立,薪酬跟着岗位走,绩效工资能升能降。管理岗位和采编岗位并重,建立了管理人才、采编人才发展的两个通道,设首席编辑、首席记者、首席编导、首席播音员等若干首席岗位。一年一聘任,科学考核,动态管理。
"要保持党的新闻事业充满生机,就必须拥有一支有激情、能干事、会创新的新闻队伍。改革就是要给干事者机会,成事者舞台。"山西广播电视台台长李海渊的改革发展观,编辑、记者们无人不晓。
焦中栋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新闻博士后,放弃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在山西广播电视台找到舞台。他说,在这里工作一年,感觉这里是年轻人的舞台,我们需要这样的舞台。
深化人事改革任重道远。"为人才提供优质环境、优良条件、优厚待遇,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创造智慧和创业激情,努力形成人才资源总量快速增长、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升的新局面。"--已写入山西广播电视台"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他们将开始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为专业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完善复合型人才队伍;创新分配制度,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岗薪制,生产要素向一线倾斜,绩效联动。
人事改革顺利而卓有成效的推进,为山西广播电视台的发展铺平道路,唤来春天。
亮点二:主题性报道力度空前
唱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主旋律
2010年,山西广播电视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主旋律。
11月10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对大型电视片《转型之路》作出重要批示:"《转型之路》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表明该片制作是十分成功的。为进一步扩大受众面,建议各市有条件的县电视台也可以播放此片,以进一步推进人们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信心,走好山西省转型跨越之路。"袁书记的批示极大地鼓舞了山西广电人。镜头在现场,话筒在现场,记者在路上。一鼓作气,他们连续推出《惠民工程惠民心》《我们的企业在转型》《转型跨越抓落实》《调结构促转型》《聚焦重点工程》等20余个专栏,采制播出深度报道220多条(集)。
也是这一年,山西广播电视台出色地完成了"两会"和上海世博会等多个战役性报道。其"两会"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的播报量名列全国省级电视台前列;现场直播上海世博会山西周,上海世博会播发消息、访谈、专题等100余条(期);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启动应急报道机制,第一时间派出多路记者调查采访;王家岭大救援,镜头和话筒从始至终牢牢锁定救援现场,37小时的现场直播,刷新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直播时间、参与人数、发稿量的纪录。
这一切,准确、及时传递和宣传了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营造了更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坚定了全省人民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决心和信心,鼓舞了三晋儿女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士气。
亮点三:新闻立台内容为王
提高节目含金量、打造山西广电新品牌
党台姓党,新闻立台,内容为王。2010年,山西广播电视台将新闻中心与公共频道合并,先后两次改版,重大新闻事件与卫视并机直播,新闻节目的比例明显增加,质量显著提高,新闻立台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对节目、剧目、栏目舍得投钱了,除了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台里将有限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入节目的采访、制播。"编辑、记者几乎同时感到这个变化。2010年山西广播电视台节目含金量不断走高,品牌影响日益提升。山西卫视"中国风"品牌效应初现,《影像世界》被列入广电总局向全国推荐的12个创新创优节目。《小郭跑腿》《都市110》最高收视率分别达到8.22%、5.96%。《都市110》荣获"全国电视观众最喜爱的栏目"称号。山西科教频道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佳省级地面频道"。
"他们在影视剧创作方面突然发力,仿佛一夜之间就突破某种瓶颈,在影视产业的高原之上挺拔而起。"有人这样评价影视界的"山西现象"。仅仅一年,他们创作完成8部168集电视剧。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剧《天地民心》《西口长歌》播出后,反响强烈。正在拍摄并取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就有10部,电影《幸福在路上》《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别动我的幸福》,电视剧《夺宝》《红军东征》《下海》《国家英雄》和电影《?逄郊讶恕芳唇?封镜。
亮点四:传播力、影响力来自覆盖率
一手抓国内覆盖,一手抓国际覆盖
一个电视台、一个广播电台假如没有覆盖率,其传播力、影响力就无从谈起。
2010年山西广播电视台一手抓国内覆盖,一手抓国际覆盖。目前该台6套地面频道已覆盖11个市网,覆盖有线用户约80%。该台国际台在海外的覆盖率也进一步扩大,9月通过中国电视长城平台落地欧洲,11月落地澳大利亚,这是该台国际台继覆盖美国、加拿大、拉美地区、东南亚地区后的又一次海外拓展。该台斯科拉台创新改进原有自办节目,汉语教学和汉语辅学节目占整个节目量的70%,汉语教学节目全部实现英汉双语播出,其海外观众与黄河电视孔子学院同时增长。 与此同时,广电总局批复同意新闻综合广播启用90.4MHz调频,覆盖太原市及周边地区,解决了多年来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调频覆盖问题。2011年,山西卫视新增覆盖人口将达到550万人。
山西视听网是山西广播电视覆盖受众的另一个重要平台。在这个网络平台,海量的视屏节目100%为山西自采的节目。2010年山西视听网开设了30多个专题,推出了3D频道和论坛。现在,山西视听网网站独立IP页面日点击量达五万多次。据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国互联网协会提供的中[FS:Page]国网站排名,全国各家电视台综合网站排名中,山西视听网名列前茅。
春的序曲已经奏响。山西广播电视,新的篇章已经开启!
为您推荐
12月23日电据山西日报报道,12月中旬,沁源县琴泉村农民姚国荣高兴地对笔者说:“中央7台非常好!给我们农民讲种植、养殖技术,教给了我许多知识。明年,我准备建个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养猪场。”沁源县坚持“政府主导、产业经营、公益发展”的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模式,先后拿出785万余元,专门用于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256个行政村已有14个乡镇、199个村通了有线电视,覆盖面占人口总数的89.79%。沁源县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农村百姓存在着“看电视难”的问题。在一些乡镇,群众只能收看山西台,而且噪音不断、图象模糊,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老百姓的市场经济观念、致富途径
12月23日电据山西日报报道,12月中旬,沁源县琴泉村农民姚国荣高兴地对笔者说:“中央7台非常好!给我们农民讲种植、养殖技术,教给了我许多知识。明年,我准备建个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养猪场。”沁源县坚持“政府主导、产业经营、公益发展”的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模式,先后拿出785万余元,专门用于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256个行政村已有14个乡镇、199个村通了有线电视,覆盖面占人口总数的89.79%。沁源县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农村百姓存在着“看电视难”的问题。在一些乡镇,群众只能收看山西台,而且噪音不断、图象模糊,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老百姓的市场经济观念、致富途径
近日,山西省广电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启动了山西省第二届万场数字电影公益放映活动。该活动自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全省基层和农村公益放映10000场数字科普知识专题片及优秀故事片、科普知识专题片。
在很多农村,农民看一场电影,难;看一场好电影,难上加难。但在古县,从现在起,广大农民群众不但月月都有一场免费电影看,而且看的还是声画质量俱佳的数字电影。这得益于8月28日全省首家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在该县的建成。 上世纪80年代末,一直依靠行政收费和计划分配的农村电影放映模式被打破后,“看电影难”便长期困扰着农民。为破解这一难题,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近年来,我国在部分省份开展试点,探索出了一条从改善农村电影放映基础设施入手,以数字化放映为龙头,“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新思路。循此思路,今年4月,我省农村电影改革拉开帷幕。据业内人士介绍,数字电影与传统的胶片电影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