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三网融合需政府管制先行

2011-01-20 10:58:00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唐轶热度:

只有《电信法》及《电信管理条例》,而在广电行业里则一个法都没有,显示出法律体系比较薄弱。

其实,先于我国多年发展三网融合业务的日本,在法律推进方面同样存在问题。及至2008年2月,日本开始着手《融和法》的制定,希望把现存的通信及广电领域的9个相关法律统编为一个,从而为新的广电和电信的融合业务拓展空间。但由于广电部门的抵制和民主党与自民党的政权更迭,该法案迟迟未能出台。因此,尽管现在在日本手机电视、VoIP、IPTV等融和业务的商用已经普遍出现,但通信运营商及电视台之间更多以协作的方式开展业务,还未出现大的产业融合。

在 1996年以前,美国对电信行业和广电行业互相进入是不赞成的。1996年通过的《电信法》是对美国1934年《通讯法》的重大修改。其主要特点是:允许业主在一个市场内同时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同时拥有无线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系统,只是要求其在美国国内不得覆盖超过35%的受众;其次,打破了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

美国《电信法》的出台,掀起了一股鼓励有线电视公司开展电信业务的浪潮,而且这股浪潮波及范围广,欧美的许多发达国家在这个时候便开始放宽了整个电信市场。据了解,英美国家大都拥有自上而下的管制体制,即把通信业和广电业作为同一个监管对象,构建一个大的融合机构,再把内容与网络分开管理。

中国电信高级经济师杨成建议,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三网融合上“管制先行”。“要尽快建立融合的法律和管制体系,该体系须遵从网络和技术保持中立、业务和技术双向进入、对互联网内容和广电进行不同的监管。此外,根据内容和网络的不同属性,将三网融合中的这两个重要的环节实现分离管制,按照市场化原则在适度扶持基础上尽快实现互相进入。”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信产部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三网融合或有突破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三网融合7年博弈无进展 专家称实现仍要4年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称三网融合是趋势 各自均有独特技术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国内网络安全尚未成体系 三网融合存隐患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