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是关系到我国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新媒体产业科学发展的带有根本性、关键性、全局性的战略目标,也是长期受体制困扰、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2010年1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策加快“三网融合”的新政,也提出了更紧迫的时间表。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这不仅意味着我国传媒产业格局即将发生相应的重大调整,而且,意味着相关传媒产业的内容生产、服务提供、运营模式、经营理念等都将发生相应的重大变化。这十分需要我们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予以关注和研究。
一、“三网”各自的发展趋势及对“三网融合”的新考问
据报道,我国“三网”各自的发展趋势分别体现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新一代互联网(IPv6)”,“4G移动通讯网”。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主要性能:
1.“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依靠我国自主研发的“3TNet”核心技术建构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享有“极速之网”的美誉。
资料显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核心网络带宽可达每秒万亿比特,一下子将网内用户的上网速率提高了几十倍。理论上能为用户提供的网络带宽可上G,示范阶段30M到户,而且,该网络技术也能成功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目标是,用2至3年的时间在全国主要城市建设示范网,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使之成为以“三网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2.“新一代互联网(IPv6)”。也称为“下一代互联网”。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资料显示,新一代互联网比现在这一代互联网的进步,主要体现为:更大、更快、更方便、更安全。
更大:是解决IP地址资源匮乏问题,使互联网得以无限扩展。现在的互联网是建立在IPv4协议基础上的,这个协议产生的IP地址,全世界约有45亿个,截至目前,已接近枯竭,仅剩6%,且有一小部分无法完全分配。采用新一代互联网,IP地址的数量将从2的32次方,增加到2的128次方,为人类提供充分的IP地址资源。
更快:是比现在的互联网快100倍到1000倍。两个点之间带宽至少将达到100M以上,而一个高清电视所需要的带宽是30M。
更方便:是说未来互联网将是伴随移动终端大行其道的无线互联网时代,可随时随地上网,上网成本将比3G便宜几十倍以上。
更安全:则是指新一代互联网从体系设计上将更加安全。
新一代互联网与现在的互联网将在不知不觉间实现过渡。
新一代互联网的建设规划是:2003年我国启动了新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承担建设了这个工程的核心网,也就是现在的第二代教育网。2004年,第二代教育网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张纯IPv6网络,作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实验平台。这张网接入了国内300多所高校。
国际上,美国政府已制定了向IPv6过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2010年运营商将能提供支持纯IPv6的服务;欧盟2008年提出在2010年首先实现25%用户转移到IPv6网络上;澳大利亚政府2009年发布计划,将其向IPv6过渡的截止期限由原定的2015年调整为2012年。日本、韩国均制定了IPv6行动计划,目前已基本实现现有应用对IPv6协议的支持。其国内制造和使用的电脑,也都是支持访问IPv6网站的。
3.“4G移动通讯网”。也称为“第四代移动通讯网”。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移动通讯网的核心技术是“TD-LTE”。TD—LTE中的LTE,是“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的缩写,它是“TD-SCDMA”——中国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的后续演进技术,也被业界称为“准4G”技术。也是目前全球第四代移动通讯(4G)标准体系中,我国唯一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相比于TD-SCDMA,在性能方面,TD-LTE在系统带宽、网络时延、移动性方面都有了跨越式提高。理论峰值传输速率是现行3G网络的十几倍。
2010年4月15日,即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半月,TD-LTE演示网在世博会园区开通。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际上,到2012年,全球60个国家将完成4G频率发放。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三网发展趋势比较中,理论上讲,每一张网都可以成为全能的网,在功能上,似乎有某种“同质性”之感。那么,三网之间,有无择优发展,或综合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争取最佳效益的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性问题,值得审视!三网融合,首先是“网”如何建的问题,现在各自归属不同部门的三网,在后续建设中的关系如何协调首当其冲,值得深思!
二、科学与利益的博弈
“三网融合”的好处,今天人们已经看得较清:用户在任何一张网上都可以实现看电视、上网和打电话三种功能。而且,打电话、上网、看电视,一台终端机就可搞定。对用户不仅方便,而且消费负担会大大减轻。对国家,不仅有利于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且专家预测,未来三年三网融合可拉动投资和消费近7000亿元。
难道“三网”的各方以前看不清“三网融合”的好处看不清“三网融合”应该有的科学发展路径非也!仅仅是由于“三网”的各方,出于对各自部门和行业的既有利益的保护,在发展政策与策略制定时,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各自的利益立场上争执不已。
事实上,“三网”既能“融合”,也即意味着任何一网都能做其他两网的事情。数字化最神奇的力量,就在于把原本泾渭分明的电信、广电、电脑的技术边界消解了!数字化最灿烂的前景,就是将用最简约的技术方式与成本,为人类最多元化的需求提供更便捷而廉价的服务!这就是科学。
当然,我们无法否认,更不能无视“利益协调”包袱的沉重,因为这在中国已关系到千万人现实的生存境遇。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利益协调”也应该有科学的路径。而这科学的路径,只有在“三网融合”的全局谋划中方能寻觅。
所以,[FS:Page]“三网融合”大政方针的确定,只可谓“三网融合”的破冰之旅刚刚开启。“三网融合”的破冰之旅要达至成功的彼岸,首要的是局中人——“三网”中的各方,要超越自己,回到“三网融合”应有之义的立场上来,那就是——利益服从科学。
三、提纲挈领,认清目标,扬长避短,协调发展
2010年6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积极发展智能宽带无线网络、先进传感和显示、先进可靠软件技术,建设由传感网络、通信设施、网络超算、智能软件构成的智能基础设施,按照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建构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使基于数据和知识的产业成为重要新兴支柱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我们尤其要注意深入理解,胡锦涛重要讲话为我们指出了三网融合的要领与目标。
理想的网络科技前景:“积极发展智能宽带无线网络”;“建构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即广泛存在并信道宽阔的网络,它以能对信息传播的无远弗届、无时不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同时,建网要按照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
理想的网络功能前景:“使基于数据和知识的产业成为重要新兴支柱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即不仅能在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或人际传播范畴充分实现人类对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追求——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能进行形声并茂的信息交流,还能充分发挥信息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构等方方面面转化为物质财富以及人类生存活力的巨大潜力。
应该指出,如果我们的广播电视部门、电信部门仅仅是局限在提供、或稍微优质化提供迄今为止传统意义上的功能服务,那么,国家完全没有必要再花费那么巨大的投资去建设未来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与“新一代互联网(IPv6)”、“4G移动通讯网”等等。因此,除了在传统服务领域能提供更优质更多样的服务以外,还能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广泛领域,去开拓更多新的增值服务。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构建“泛在网络社会”,带动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城市追求的目标。
这也是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三网融合后传媒产业创新发展前景的出发点。
在三网融合过程中,必然会联动媒体融合,并引发业务相互渗透、相互进入的利益冲突。一般来讲,比较有利的处置是,在各有优势的部分,可以继续各扬所长。在各自优势不明显的部分,可以双向进入,彼此渗透,通过竞争,优胜劣汰,促进发展。
例如,增值服务部分,则三网各自所属行业(广电、电脑、电信)在一些领域并无明显的既有优势基础。如新媒体对现代生活的创新建构,视音频信息传输以外的信息综合利用业务等,亦即带动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使基于数据和知识的产业成为重要新兴支柱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方面,各行业皆有可能介入。
四、“三网融合”后,传媒产业内容服务创新的前景
“三网融合”后,传媒产业内容服务创新的前景,可以从上海世博新媒体的应用,获得有益的启示。
上海世博会上的新媒体应用主要突出体现于三大方面:新媒体对上海城市公共信息系统建设的提升;新媒体对文化艺术的再构;新媒体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创新建构。
(一)新媒体对上海城市公共信息系统建设的提升
1.“网上世博会”的新型展览方式
通过“网上直播”的方式提供三维仿真体验、游戏互动和虚拟漫游,让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深入到世博会展馆体验感受。在世博会结束后,网上世博将持续对公众开放,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继续发展下去。
2.“掌上世博”与移动通信科技创新
“掌上世博”是以全景展示为核心,集手机视频、手机游戏为一体的手机展示及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掌上世博”,公众能够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直接观看真实的世博展馆和活动,并可以选择浏览世博会历史视频,下载世博主题手机游戏等,还有“手机门票”、“手机钱包”等功能。此外,为此次世博会度身定做的手机终端和多语种导览服务系统可以提供园区内相关的信息,同时配以多种语言的语音提示。
3.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实时信息服务
是以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为基础的新媒体应用典型。能清晰显示上海的交通信息数据,并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如“世博交通”是专门针对世博会的交通和客流情况提供的实时信息服务,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客流统计,包括进入上海市域的客流、正通向园区的在途客流、园区出入口的客流和园内客流。在世博会期间,每隔15分钟向各指挥部汇报客流量,以便主管部门及时发布信息,提醒游客避开拥堵点。
(二)新媒体对文化艺术的再构
在上海世博,新媒介对文化艺术的再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多媒体影像:虚拟营造环境艺术的新境界
通过三维投影技术,将坚硬的地面变成开满野花的草地;或是在有限的室内空间,通过多屏幕穿越为游客提供耳目一新的多重空间新感受;或是通过仿真成像技术,在原本空无一物的墙壁上创造新的环境空间,借助近景与远景的空间关系,虚实结合,使空间拓展成为符合主题需要的效果。
国家电网馆的展馆核心“魔盒”由112块LED屏幕组成720度的六面体空间,在这个号称全世界最大并且独一无二的LED立体空间里,通过全包围的屏幕,为参观者带来仿佛漂浮在半空之中的特别体验:电流仿佛就在身体周围穿梭,碰撞出火花,布鲁克纳称此为“沉浸式”的感官体验。
2.虚实融为一体:传统舞台艺术焕发异样光彩
上海世博会主题秀《城市之窗》巧妙地把高科技多媒体影像丰富的虚拟造型手段、当今最先进的舞台大型奇景式的舞美设计、悦耳动听的中外多元化音乐元素,以及演出人员丰富的舞蹈语汇和精湛的高空特技表演完美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场绚丽多彩、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影音故事剧。在虚实相间之间,生动地演绎了中国城市历史变迁的时间纵轴与体现世界城市发展比较的地域横轴不断地交错和演变,使观众在短短30分钟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激发无尽的想象,体会到城市文明的进步,领悟城市生活的真谛,感受到和谐城市、和谐国家及和谐世界的内涵。
3.“复活”的影像:传统美术别开生面
中国馆所展示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代表性地诠释了新媒体的创新展示所带给传统艺术的“复活”效果,与原有的《清明上河图》有所不同的是,中国馆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中所有的人物和场景都可以动起来,在4分钟内整个《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动作都不会重复。同时增加了原作所没有的夜景场景,所涵盖的人物也从原来的几百个增加到一千多个。
4.智能互[FS:Page]动媒体:超越视觉与时空的思想交流
进入信息通信馆,参观者就可以领到一个外形类似于PSP的手持终端ICT。在影片播放的过程中,参观者可以通过这个手持终端同场内的虚拟人物和产品进行互动。
在上海企业联合馆展示体验区的“近聆申音”、“走进浦江”、“上海之路”和“未来之旅”中,参观者可以经历一个约17分钟的一体化互动式体验,其过程是跟随一位爷爷和孙女之间的对话展开,由蝴蝶引路,到放飞蝴蝶,在视觉和音乐的冲击下,帮助参观者实现互动,让参观者置身于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离的世界中,引起思想的共鸣。
5.新型光电媒体:赋予建筑物生动表情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巨大的液晶投影、LED效果、1200盏探照灯、16盏激光灯、以及顺黄浦江而下的6000个LED球,为世博会的开幕式赋予了绚丽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展现了科技世博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很好地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中国石油馆的外观装饰在夜幕下显得更加璀璨多变,覆盖馆体表面的近4000平米的LED巨大显示屏让石油馆拥有变换的“表情”,成为浦西世博园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诠释着“石油,延伸城市梦想”的主题意境。
6.3D、4D影院:超越传统影视的艺术体验
在世界气象馆,参观者可在观影过程中感觉到雾气向自己喷来,同时感受到“风雨雷电”的特效体验;在中国航空馆,参观者坐上先进的无轨观光车,就可以在3分40秒的时间里体验一个航空梦想成真的故事;中国石油馆8分钟的4D影片《石油梦想》采用了多种感官刺激,比如影片在播放石油勘探队员冒着毒蛇袭扰的风险在野外勘探时,参观者的坐椅下突然有异物在蠕动,仿佛身下有一条蛇,模拟出真实的惊险效果。
(三)新媒体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创新建构
世博会所展示的新媒介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前景,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新媒介的期待和想象。
1.让时空不再成为阻隔:信息穿越的梦想
在上海世博会的信息通信馆,“梦想花园”以讲述梦想的方式,呈现给参观者未来信息发展给生活所能够带来的诸多可能。其中包括:瞬间传递(主人公通过网络将自己传输到南极)、具有真实体验感的远程教育(片中的主人公选择毕加索做老师,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向他学绘画;在家中接受课程教育等)、远程医疗(主人公通过互联网选择医生,向医生讲述病人病情,并借助高端科技深入病人体内进行治疗)等等。
2.远程遥控:理想的智能家居生活
在寒冷的冬日回到家中前,空调早已将室内调整到舒适的温度,浴池里放满热水,电饭煲里已做好香喷喷的米饭;用一个遥控器控制家中所有的电器,让老人的家居生活更为方便;在有陌生人闯入家中时,主人能够自动接收到报警信息;家长可以在不同的房间操控电视和电脑,避免孩子过分沉溺于游戏......
在国家电网馆中展示的智能家居示范区,为我们展示了这一理想的场景。在这套系统中的智能电表,不仅具备收集住宅内的电视、固话、洗衣机等用电量和电费信息的功能,还可以随时提醒用户在什么时候购电储蓄或用电较划算。住宅用电在电力相关设备出现故障时,还可经该显示器申请维修。
以上种种,还有“物联网”、“车联网”等等层出不穷的新科技,为传媒产业的内容服务创新提供了无尽的空间与遐想。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