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坛拟邀请国家广电总局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代表,聚合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视听企业管理高层、视听媒体内容提供商、传输平台运营商、视频技术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电视台等,与会全面而深入探讨网络视听媒体新格局、新机会、新方向。
以下是“互动讨论:三网融合下网络视听产业机遇与挑战”的现场实录:
包冉:下面进入下午上半时段对话环节,我们有幸请到重要级的嘉宾。他们分别是:
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常务副主任 康剑
上海广播电视台百视通CFO 李川
北京歌华有线副总经理 罗小布
PPLive总裁 姚欣
美国电影协会中国区总裁 冯伟
搜狐公司娱乐传媒副总裁 邓晔
有请以上嘉宾上台入座,大家掌声欢迎!
(图为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包冉)
包冉:今天下午我们时间稍微宽裕一下,上午时间太短了,接下来会给大家留的互动环节长一点。而且还是惯例,我们首先就各位嘉宾进行命题的回答。看到今天下午坐在论坛上的嘉宾都是很完整的产业,包括主流运营商,既包括电信运营商,也包括网络运营商,同时也包括我们网络在线设施的服务商,包括搜狐。还包括我们非常关键就是版权的应用,国内的协会。首先从版权的话题切入,而且因为我们今天上午最后环节的时候,观众的提问其实就跟版权相关,跟国际化相关。我想就两个问题串起来。首先请教冯总。网络视听已经很难分清国内还是国外,比如说利用国内资本在国外上市,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第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如何在世界级全球化视野中如何进行网络视听全球的布局。第二个问题在这样的布局中,健康版权的环境和有效的版权价值的挖掘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图为美国电影协会中国区总裁冯伟)
冯伟:很大的一个课题。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美国电影协会中国区总裁冯伟。美国电影协会代表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大家比较熟悉的,迪士尼、华纳、环球等这些大的内容提供商。刚才主持人问到一个国际化的这么一个视野,我觉得是这样的,特别是我们讲的互联网时代,这里本身也没有这样的一个国界之分。虽然它在地理版权保护方面,还有一些,但是从资本的运作来讲,大家也看到国内国外上市,并进行资本的运作。还是就着今天论坛的话题,三网融合,它本身对内容提供商来讲,是提供了一个很好可以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因为咱们国家提的三网融合前前后后有十年的时间了,今年应该说是一个正式的一个启动。所以说从内容提供商来讲的话,我觉得为这些平台的运营商提供了一些商机,就是说有不同这种互通发布的渠道去找到最适合他们发展业务的商业模式,对内容提供商来讲,更多会关注到中国快速增长的互联网产业,对整个三网融合这么一个推进。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可能最有意义在于资本市场上,如果说能够取得成功的公司来讲,可能在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商务模式,特别是适合用户习惯,提供用户习惯、商务模式方面最好能进行整合,能够找到这样的机会。
简单先说这些。
包冉:好。非常感谢冯总。刚才我想说到一点,用户要满意,而且要超出用户的满意。这其实说到一个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我一直个人觉得,让用户快快乐乐把这个钱赚了。比如说像苹果一样的,iPhone,如果能买到赶上美国了。
我想问一下运营商,首先问一下康总,您现在所负责的部门是整个摄影基地,包括研发、创新、提供全网的支持。在线网络商业模式,一种是广告,一种是包月的,一种是用户付费。过去十几年好像用的差不多,你们在视频模式进行中有哪些创新呢?
(图为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常务副主任康剑)
康剑: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中国电信视讯运营公司的康剑。中国电信在去年11月份在上海成立了全集团视讯业务中心,负责中国电信在整个中国视讯运营。视频业务来看,中国电信做了很多年的探索。从最初在网络上的,就是互联星空门户,刚才也介绍了,其实目前通过互联星空向用户分发视频还是占了市场很大一部分的量。另外一块也是最早在全国推广IPTV业务,实际上在今年三网融合政策出来之前,中国电信IPTV用户也有相当规模,占了400多万的一个用户规模。第三块实际上是我们接手CDMA网络之后,等于是运营了移动的视频。从今年整个运营下来来看,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快,应该说快的超过我们的想象,是这么一个情况。刚才主持人问了,在收入这一块。因为大家都看到,这个年视频网站其实互联网其实已经做了四到五年了。但是一直没有走出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没有盈利。包括U酷、土豆上市,都是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做资本市场的。从我们自己中国电信去年成立集中运营的视讯中心来说,我们看到原来有很多收费的模式,我们有广告的,有包月的,有单次的。我们觉得三网融合制度出来,包括我们集团成立视讯中心以后,至少有两点会出现突破。
第一,在院落的网络上通过一些手段相互可以做融合,更加有效发挥出来。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互联网都是免费的,之前我们也做一些探讨,其实你跟手机,你跟IPTV,跟这个平台打分之后,其实你一次并购不行,可以多次订单。可以享受这个服务,可以把我们用户更加广泛,让用户更方便能够得到这个服务,而且可以让供应商可以很方便收到这个费用,融合以后收费会更加方便多。
第二,三网融合带来产业的一个变化,未来大家做视频运营不会单纯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或者是按照电信的思维,或者是按照广电思维去做一个业务,而是融合起来做。三网融合以后,可以往互联网转移。像这种新的模式诞生,肯定为市民未来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广大的空间。
最后再说一点。我感觉视频不是一个业务。视频是一个基础的能力,在视频上可以连接很多很多的业务,包括影视剧、电视剧它是一个业务,包括购物视频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电视购物,产生的效果会比我们文字和图片要更加好。
包冉:谢谢。功能化的视频,跨屏跨界,机会在融合之中。我们作为消费者,先给鼓鼓掌。鼓掌还有一层含义,希望价格能不断下降,每个消费者能够得到我们更大的实惠。当然也请消费者平均价格下降的时候,多订购,总价上涨。
康剑:大家总有一个观点,电信资费很高。实际上电信多年连续降价在走,不过目前大家总体感觉,因为电信跟每个人生活太相关了,所以感觉很高。其实你看到其他的费用都在涨,水、电、煤,包括有线电视费在上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呢,我感觉我们追求是质量不断上涨。电信虽然在降价,但是我们的质量不断往上走。包括三年内会把城市包网覆盖70%的用户,从这个角度感觉大家是另外一种眼光。从未来我们电信整个业务发展趋势,我们希望卖给用户是一个业务一个服务,把电信基础的服务送给用户。
包冉:这是未来的趋势,单个业务价格下降,但是总体会上涨,用户享受的性价比提高。广电压力还很大,台上尤其是罗总,您说说我们[FS:Page]分属两大阵营也好,或者是三网融合的概念也好。刚才康总提到跨界跨运营隐含一个前提,因为我们的业务很多,所以有整合的可能。现在来看我们广电网络运营商,好像全面运营的能力基础还不如电信,那么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图为北京歌华有线副总经理罗小布)
罗小布:非常高兴到这里来交流,中国电信现在还在做线下交易,觉得很遗憾也很欣慰。2000年好莱坞电影告诉你了,票房不是重要的。线上经济只有广告推广,线下经济才是大有出路的。今天我们电信在三网融合上也是老大哥,在网络视听创新上给我们广电人一次机会。这是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要讲一下广电网跟电信网有很大的区别。两点通讯叫电信,两点通讯不叫广播。举个例子,大家知道我现在在上海,我们不能让上海的人民打开电视就听到北京的书记说你好,也不能让北京的人民打开电视就听到上海的书记说你好。
第三点三网融合首先带来的是一带多。第二个是多对一。三网融合的时代,有两个要认识。一个是时空。或者叫时空同步。今天为什么出现时空不同步了呢?评论就是时间滞后的概念,这时候发生第一个变化。第二个讲一下上海中国电信提出来的命题我说一下,他已经快触及问题的根本,就是什么叫网络视听?我坦率地说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视频只是一个格式的形式。今天基于视频时代是过去在逻辑符号。今天我们要讲内容的定义是什么?内容真正的定义就是社会活动留下的印记。这个印记可能被记录下来,也可能没记录下来。比如说上海话“侬好”,它也是内容。内容是为活动留下印记,社会活动的主体就是社会组织,因此找到组织就找到主体。不要一说内容就是电影、电视剧。真的,我也希望上海的文化实体产业,不要变成影视剧市场基地,它是一个内容产业基地。严格意义上,文化产业九大类别当中,影视剧只占一类。
这就是我所讲的内容。
包冉:好,感谢二位。我旁边听着有点冒汗,影视不是重点。开个玩笑。在这里说实话我疏忽了,本来邓总您是第一个发言的,因为您是巾帼,所以现在把话题抛给你。
今天作为互联网代表同时作为门户代表,门户从原来的1.0时代到现在3.0时代,门户模式基本上清晰了,搜狐包括游戏业务,包括SP等等,对于这种商业模式大部分已经稳定了,门户网站意味着什么?而且我们知道搜狐在近一两年之内,舍得花大价钱购买版权的门户网站,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图为搜狐公司娱乐传媒副总裁邓晔)
邓晔:其实对于门户来说,是否依旧是一样的,从电信产业看、广电看,也是一样的,就是基础电讯工具服务。实际上在现在整个全中国互联网服务当中占的比重已经超过80%,成为全中国网民必备的服务工具。不管是门户,还是垂直,还是其他任何的行业来看,我觉得判断这个主流的需求,主流的应用和主流的规模。所以说没有太复杂的定义,我觉得它是一个基础的互联网应用的模式。
刚才也提到搜狐对于内容上的一个舍得,力度如此之大。2010年6月份的时候,打击盗版的时候,后来对于版权投入50%是做内容的价值,另外50%是希望能够促进整个行业对于版权环境健康有序,早一点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旗舰。谈到整个行业的规模、经济的效应,肯定是要让整个环境能够有序健康,才能有搜狐收益,门户收益,以及所有做事情的服务有一个好的收益。
从整个2010年情况来看,视频行业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有序健康这个问题,我觉得从2011年开始,包括伴随着刚才几位老师也提到,资本市场,还有更多资金来参与。实际上2011年以后,真正进入到精细的成熟、规模化的发展状态。
同意刚才康总和罗总提到,视频就是公用的载体,上边是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业务,影视也罢,包括像其他的一些类型的形式,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整个互联网在PC端互联网上的本质,其实它就是一个多源含量的变化。但是我觉得任何的行业的发展肯定是分几步走的。我们现在在看对于视频的消费者真正的消费,占主流的还是影视剧,或者是在一到两年之内,我觉得百分之七八十还是要依托这样的一个内容去发展的。所以说再怎么样讲,我觉得踏踏实实朴素向前走,我觉得应该是看中用户的主流需求,用户主流服务的要求,包括盈利模式、前项后项,我觉得都是围绕用户他的行为习惯去延展,所以就更精细去发展。
罗小布:我插一句,在我们每个人眼睛中评论银幕上电影电视剧,实际上占了非常的主流。因此未来的社会影视剧里面,我不是说它没有,它在整个视频风格里面,将会越来越多,这将是现在融合之后所出现的情况。
邓晔:长远不可定视的。搜狐视频从建立第一天我们不只有电视剧,我们第一个免费提供正版纪录片的,等等。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现状,包括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大家越来越清晰看到一些报表,究竟哪部分的东西是给他们带来主流收入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没有意义,但是短期看来很现实的角度实际上是这样的情况。
包冉:实际上从山两边,南坡北坡,一个是网络运营,一个是媒体运营。我们掌声感谢一下。我听邓总一句话,2010年基本上建立起健康有序的秩序的一年,翻译过来就是2010年让子弹飞,到2011年就是非成勿扰,就是进不来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基本上构成这么几大阵营,一个是基于国有资本大型运营商,一个是基于国有资本大型台。还有一大阵营,我们民营在线进一步的普及。你可能跟搜狐的模式有一些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趋势,新型的终端带来传统上网络视频网络电视带来所谓三网融合。对于这种融合性的趋势来说,作为在线视频提供的服务企业,对于大型提供商的围剿你们压力大不大?
(图为PPLive 总裁姚欣)
姚欣: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PPLive创始人姚欣,我是这里最新的,从五年前在大学里创业,到发展我们直播技术,到PPLive今天。
我们的定位,视频行业大的方面分成三个方面,包括大的国有媒体,包括运营商,到民营媒体这一块。对于我们来讲,还是要做一个细分市场的王者。比如说你刚才提到商业模式,这一点我持否定态度。在视频领域里面,已经分成这么几种。
第一种阵营可以以视频广告为最主要的业务,希望打造网络电视广告的平台。在座今天都是往这方面去走,我们主要营销的特点是依赖于这种贴片广告。实际上这一块PPLive作为包括在版权合作,包括在整个品牌广告营销这一块,也是我们这两年讨论的重点。我们基本上已经在制订这样的一个,你看我们品牌不断变化。我们09年推出PPTV这个平台,以前PPLive很知名,我们推出PPTV想更强调网络电视。这个阶段目前看,首先看是影视剧,因为这个行业还没有到,视频我觉得特别在网络上的视频,还是非常非常早期的阶段,没有到当今电视这么普遍的阶段。接下来会出现更多不同类型视频的内容。我觉得这个领域定位更适合我。
主持人刚才提到第二点,跨平台、跨终端技术创新,这一块对我们的企业,对于更多未上市或者是准备上市的企业来讲的话,这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机会,也符合我们今天三网融合大的特点。三网融合我觉得在不同层讲,有不同的定义。包括运营商他们是进行基础信息架构,包括他们的业务经营模式。而对于可能像我们这样的一个服务平台提供商,我们更多是在渠道商的渗透。我们不做三网融合,而是做三网渗透,这更符合我们。作为我们来说有我们的优势,包括用户体验,包括技术先进度都是有优势。当今在网络视频这一块大家最强调一点,今年提到最多关键字应该是“高清&rdqu[FS:Page]o;了,这直接跟体验挂钩的。网络电视已经在成熟已经在发展,但是对于网络电视在中国谁能提供真正丰富高清,而且是流畅观看保证顾客服务体验的平台,你就首先占有优势。这是我们努力在做的。同时希望通过不同平台的挖掘,包括在iPad,包括在手机上,包括在互联网上,包括在电视上,提供更多的机会。视频广告是一个有空间,但是竞争也非常激烈的市场。像搜狐这样的企业来讲,他有多年的积蓄和积累,我们在里面现在是切一部分的蛋糕。但是未来想给这个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包括未来获得更高版权主的授权,我相信还要开拓其他的市场。包括像刚才说的iPad来讲,包括高清网络电视,付费是创新,但是要加上丰富的内容和高清的创新,才能去体验收费创新的模式。这是我们未来两年在座要做的。
基于品牌广告,加上付费模式的创新,才是今天PPLive的商业模式。谢谢!
包冉:首先掌声感谢一下。逻辑非常清楚。PPLive实际上他给我们看这个业务,我们讲的是装机量。PPTV讲的是收视率,我们的UV也好、PV也好。
姚欣:对于视频行业评价标准是时长,而不单纯是一个UV或者是PV.我们现在看主要一个是覆盖影视,像电视覆盖率一样,第二个观看时长,像开机活跃度一样,这两个是关键词。
包冉:有一个覆盖率的基数,然后越长越好。你刚才泄露一个问题,在微博上大半夜炒高清话题。还有一个问题,无论是网络运营商,还是在线服务提供商,都有一个核心,上海广播电视台是一个核心购物平台。作为购物平台,我们和五年前七年前应该是丰富很多了。那时候我们能合作的伙伴不多。但是面对如此丰富商业模式的时候,百视通用什么样的模式吸引各方面的平台合作?
(图为上海广播电视台百视通CFO李川)
李川:谢谢主持人的提问。我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百视通CFO李川,也是公司创始者之一。
我们这边一家比较有特色,支持三网融合国务院政策出台和电信这样的一个运营模式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我们和电信合作经营百视通电视之前,广电和电信合作实际上是更多的,我们在这方面做一些开创性的拓展。三网融合,现在覆盖的范围主要是终端电视和手机电视,现在新牌照的网络电视还没有在我们主营范围之内。
所有方方面面合作伙伴现在都有了。合作的范围,不断在扩展。因为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新媒体公司,特别是新媒体的视频公司,要长远成功,技术的积累是必须的。我们也反观我们的传统媒体,技术发展不够快。我们集团自己也在评估,我们技术整体来讲整体能力还是不够全,新媒体之间,我们必须要做强。现在我们合作伙伴,上次的内容一直到芯片,然后我们在各自标准拓展上,我们也会花很大的经历,包括新兴产业,包括新兴互联网电视。新型服务终端很多,我们把自己公司定为一屏多源。我们这边建一个视频语音,然后带一个屏。不同的屏,用户消费的范围拓宽了,多种屏都在进行消费。从屏的角度来讲,我们最终实际上就是两块屏,一块是固定屏,固定屏是以电视是为最好的一个消费理念,PC也是非常大量,在上班,甚至电视这个品类做的不够,用户可以去看PC.另外一块是移动,移动平台包括手机,包括iPad.这两块我们都要服务好。三网融合这个是从网络这个角度。
从用户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才是刚刚开始。现在本身来讲,如果做的非常极致的话,就加装电视。比如说在家电视没看完,上班了,在路上手机接着看,到办公室网络视频接着看。现在技术还没成熟到这个阶段,屏幕的切换要涉及到网络运营商等方方面面的结合。解决这个问题,光靠我们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方方面面,从芯片厂商,到网络视频提供商,到网络运营商,还有各种各样增值服务商的一些伙伴一起进行扩展的话,才会把这件事情做好。
包冉:好,谢谢李总。刚才李总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端到端,通过端到端产业链的构建,和我们端到端合作伙伴共同来开发整个融合型的产业环境,这其实也是服务于咱们国家有关于三网融合推进国策的要求。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现场观众的互动时间了。有任何的问题想问一下台上的嘉宾举一下手。
有没有?没有我接着问,大家随时可以举手示意我。
接下来我想问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是在细分在谈产业化,我们探讨了在新型视频网络环境下,不断在各自的领域做着选择。国字号的企业,我们还是要做大的东西,平台级的。民得号我们是做细分的,能带来现金流,能带来用户的。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往三网融合来谈的。三网融合政策发布到现在整整快一年了。在这一年中,三网融合带给您及您所在企业最大的困恼是什么?
姚欣:我如果要说的不客气点,给后边几位来一个开场白,我先砸下一锤,雷声大雨点小。我记得今天上午百视通也做了一个说法: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们是民营企业,三网融合提供技术的平台、运作的平台。包括大家所说互联网电视出货量达到数百量之多,实际上是十一的时候出了一部。马上三网融合给大家带来滚滚现金流,到目前为止看的还是帐目上的数字。像我们民营企业看的更务实一些,接下来一年我们做的更实际一些,因为要扩展用户群的市场,这是今年我遇到的挑战。挑战的远景,我觉得可能是会跟,一方面今年三网融合是单项进入的一个模式,就是说真正达到开放,还有基础建设,基础建设远远没有达标。比如说像今天我们也在开辟手机视频的业务,发现今天手机视频做演示,可能做一些短视频的演示业务可以,手机上想去看电视,目前来讲还是在不靠普。这需要时间,需要在座各位既要投入资源,也需要耐心等待的事情,这也是逐步逐步成长的事情。
包冉:2011年你希望下在哪?
姚欣:2011年的雨我希望早点下,一月份就可以下。包括最近资本市场还是比较不错的,随着新兴媒体上市,可能会很活跃。2011年下半年市场真正做起来,已经是比较快的了。真正有收获,比如说物流、现金流,包括真正运作,我觉得已经是比较理想的。
包冉:资本IPO?
姚欣:上半年把第一场雨下来,下半年让概念变成现实。
包冉:掌声祝他好运。康总。
康剑:手机这一块,我们感觉到实际上从手机上看电视,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3G今年是一个发展比较快的趋势。推出一个数据,单个用户在中国电信手机上每天看视频时长大概13到14分钟。这个时长和一些门户网站视频来比的话是一半少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3G的推进,明年3G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相信应该有一个出乎大家意想不到的爆发事件。这一点从我们今年做的情况,包括全世界最近来看都有这一点。
今年整个三网融合出来以后,最大的一个遗憾是什么呢?实际上整个产业没有共享,这是我感觉到比较遗憾的。政策出来了以后,我们在做什么之外,外边人看的怎么样?比如说广告主看这个,原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原来付一块钱,照样付一块钱。第二个用户来看待这个市场还是老样子,最好还是免费,最好还是高质量的,高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价格不要涨钱,这是低价。
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是三网融合,就是说在正常资本情况下,我们做三个网业务远远没有融合在一起。没有想怎么把这个产业做起来,这一点是遗憾的。大家比较清楚的在划分界限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首先能三网融合,三块,从互联网,从电信角度来说,大家思想是怎么样的,能够整合起来,先把产业做大,产业做大以后,蛋糕做大以后,每个人分到一块远比现在大得多。我对明年希望,不管政策怎么样,或者是主管部门怎么样,我们在下边[FS:Page]积极推动,在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真正能够融合起来,共同把这个市场教育好、培育好,把这个市场能迅速做大。对于未来的资本市场,或者是我们平台服务用户来说,都会有一个比较美好的前景。谢谢。
包冉:谢谢。其实中国改革都是联系起来的。
罗小布:我在上海工作过三年,拼命跟北京人解释,上海人真的不排外的,只不过长期殖民社会导致上海人不会轻易说我爱你。我最苦恼是,我跟中国电信说我爱你,中国电信说,我爱你。这是第一个苦。第二个苦,中国电信是经常可以发表高论的。我说,请问你一件事,我这个人为穷人服务,因此我要找到穷人不满意的地方。同时我以地方政府为特点的,我要找到地方政府对我不满意的地方。我找到这些不满意的地方,是我最重要的命题,然后针对我这些不满意的地方,我进行改进。这是我第二件要做的地方。措施还没有拿出来,这是让我们极其困惑的。
包冉:实际上没看到,行业和行业之间还有差异性,正因为是差异性,才构成融合统一。
康剑:上海电信跟上海文广,合作了大概将近五年,双方合作非常愉快,导致了现在IPTV业务在上海成为全球最大IPTV服务数量提升,所以合还是有必要的。
冯伟:主持人刚才说三网融合的挑战,只是停留在三网融合互联网了以后,然后广电,然后是电信。其实我觉得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说,版权方跟内容方怎么介入到商业模式的运作中来。实际上中国有中国的特色。我刚才提到美国电影协会代理好莱坞的一些公司,他们在国外是超大型那些企业,他有内部生产,他也有一些分发的平台,包括电视网,包括新媒体运用的平台。虽然他这些模式跟中国不完全一样,有体内筹建的,但是也有体外的运作公司,可以异军突起。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做内容产业的公司,特别是包括国有,包括民营的公司,它跟这些运用的平台对话的机制,他们好像也不太愿意更多去参与往往是被动大家再一个版权的价格上,大家争论不休。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对话。我觉得这个对三网融合接下来要走,既然在座有几位做包括搜狐、包括PPLive,他们都同意视频这一块还是很的一个在网民收看习惯主要的一内容产品的话,我觉得双方对话的机制可能很重要。大家提到的一个问题,在美国都没出现付费模式的时候,中国互联网不可能出现付费模式。我最近跟我们一些SP这些网站交谈的时候,听到大家都在提收费的模式,我觉得完全有可能。你从美国的市场来看,美国以电影为例,电影在线收入只不过是30%左右,甚至是更低,以前是10%几,现在30%左右。包括在线产品开发,包括DVD,包括付费电视、点播,整个版权的支柱,它的一个窗口是比较长的,最早差不多也会达到一年左右,现在窗口会稍微,因为受互联网的出现,它时间会更短一点。中国几乎这个窗口是不存在的,基本上咱们从电视线下来到笔记本。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视频行业进行这么大力度版权保护环境下,完全有可能在美国出现的付费视频快速增长的机遇,但是只是一个愿景。在跟版权方,在跟平台,包括互联网包括广电,包括一些传统播控平台这些方面,如果说大家能有更深入的探讨,能够找到一些内容提供商这边,通过你这些渠道你不断去帮我卖我的产品,而且会把我们的产品卖的更好,会让我跟我这些受众能互动,这里面提到长视频、短视频,这里面延伸出很多的产品,也延伸出内容形态,这对我们的版权方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包冉:我再升华一下:放弃单边主义,有效建立双边及多边的通话机制。确实有效,有效的协同机制一定让我们产业各方受益。再回到我们的主题,三网融合的挑战,2010年三网融合打了一年了,从搜狐角度讲,哪些方面是有感觉的?
邓晔:三家网提到了,包括电信、广电、互联网,这三家互联网的地位,目前是比较尴尬的地位。刚刚11个月过去,我觉得大家彼此都在做一些试探,充分的探索。包括刚才康总也提到了,我们刚刚开始建立一些更紧密的,或者说这种业务模式建立的一些探讨,我觉得才开始,接着大家都是这样的一个共识下,可能效率就会高,真正需要大家共同摸索和创新一些东西,包括政策上面的一些突破、一些灵活应用。另外提到真正三网融合之下的一个用户消费者实实在在的体验,也确实我觉得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像姚欣说的,把真正的基础东西,高速公路的板油路搭起来,基础设施完善成熟以后,上边演绎很多服务方式和内容肯定是千奇万化,不断创新的状态。作为互联网来讲,目前阶段,三网融合之下互联网还是以充分竞争民营企业居多的,所以大家一定是务实的状态,还是扎扎实实把自己的三亿用户充分有一些服务、充分有一些调动和影响,我觉得才是眼前来说比较根本的事情。
包冉:其实说实话,有点部分同意邓总的观点。我们在谈今年一年三网融合的时候,当然这里面跟媒体有关系,包括搜狐自己,包括杂志。我们很多媒体在讨论三网融合的时候,有意无意广电和电信之间的矛盾也好、斗争也好、合作也好,好像把互联网放在一边了。事实上,狼性最足、发展最快、机制最灵活、抢镜对最狠的是网络,它的发展机制是最迅速的。我们仅仅是一个开始,毕竟是元年,实际上我们推广期、成熟期等还有漫长的道路,它不是目标,而是演化为基础的能力。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邓总。
收尾又归你了。
李川:我的观点和主持人比较接近,我不同意邓总的说法,邓总认为互联网尴尬,事实上我们认为相反。三网融合实际上是另外一种,融合到互联网,互联网是未来发展方向,虽然现在互联网视频产业规模不怎么大,但是发展速度是传统媒体四到六倍。所以说,我们回过头来讲,我们今天共同的话题,第一个讲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对我们这个业务主要是在电视机上,IP电视以及新的互联网电视,当然我们把广电下的全部合并了,都由我们经营。主要的收入我们主要是IP电视,在上海之外拓展是一件非常非常辛苦的事情。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看了两张网,电信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有线网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电信是全城全网的,广电由于历史的原因是条块分割的,地方性的。所以它一定对兄弟广电从外边进来,他的发展是强大,有他的地盘。协调是花了大量的工作。肯定是到领导层面越高越跟得上,看这件事情越好。但是具体到工作层面的话,有一个融合。所以反过来视频,互联网公司的话,他们虽然在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他们自己带红海,但是拼就是怎么样把用户服务好。反观我们的话,用户的服务质量跟互联网同时相比,特别是民营非常有体量相比的话,还是有不少的差距。一方面他们天天要快跑,用户抱怨他们能直接听到,另外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机制。我们这边自认为是出身于传统媒体,在传统媒体我们相对是比较自主化,但是我们这方面的机制,这方面员工一些精英的话,像和搜狐这样非常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我们是想靠我们和我们的兄弟有线网公司交流,我们一直跟他们说,兄弟呀,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竞争,不是自己的竞争。互联网跟互联网竞争,一方面竞争一方面合作。不是我们这边竞争,从传统广电,在整体的影响力是逐渐下滑的。虽然这个广告收入还是不断提升,有线网收费也提升,从表面上比较好,实际上基础的话,它是有很大动摇的。我们从上海文广角度来讲,把自己要融合到互联网,融合到新媒体平台。将来电视台这边的话,它这边就是没有活干,因为最终这样的话,互联网都是看到这些内容,这些能产生价值的话,绝大部分还是职业化的生产不变的,这些台的话,生产这方面内容的话,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的话,对于互联网视频公司,今年和明年把用户[FS:Page]体验这一块做好,中国网络比较复杂,区域差别也比较大,所以在方方面面,在二三线城市服务这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但是到第三年必须把电视台进行联姻,只有这样子在能真正把它做起来,就是把内容和这个分发,还有把技术这三个全整合在一起,甚至将来形成几个大的产业集团,有生产的,有渠道的,也有技术积累的,技术支撑的,形成产业集团反而有竞争,这是大的发展方向。
包冉:好,非常期待美好这一天。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感谢本场嘉宾们。谢谢大家!
为您推荐
多部门联合监管网络视频的思路,可为未来IPTV监管树立样板。网络视频管理最近又传出新消息。据悉,一项由多部委联合制定的新办法正在酝酿。与早先广电监管部门出台的单一管理办法相比,这项网络视频新规将更有利于IPTV的发展。网络视频的监管一直以来都涉及多个部门,主要监管法规包括国家广电总局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文化部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以及信息产业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三大行政许可都能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但是,现有规定出自不同部委,其主要内容既有重叠交叉,又有矛盾之处。这些让网络视频的监管环境迷雾重重。而IPTV的特性与网络视频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基于IP网络进行传输,都是
近日,eMarketer表示,随着看网络视频成为美国互联网用户的一项日常活动,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将快速发展,未来4年后将达到43亿美元。eMarketer表示,2007年网络视频广告市场为7.75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4年中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将在40%以上。由于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使用高速互联网连接,在最近数年中业界官员非常看好视频广告市场的前景。从电视网络到电影公司在内的各大媒体公司纷纷试验将内容搬到网上的各种方法。通过允许用户上传专业和业余创作的视频内容,Google的YouTube视频共享网站的用户出现了爆炸性增长。EMarketer表示,2008年将是网络视频的一个分水岭,估计超过半数的美国
2009第四届中国互联网站长年会于5月17日在北京长城饭店召开,这也是康盛创想和落伍者联合主办的成立八周年庆典站长聚会。搜狐IT作为“全程门户报道”将全程视频、图文直播本次年会。以下为快播公司CEO熊天波在本次年会上的演讲实录:今天非常高兴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在线视频增长的心得和体会,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有快播公司来讲这样一个话题呢?因为这是康盛给我的命题作文,我们首先必须要阐述一下在线视频市场它本身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的趋势。在这里我截取了一些艾瑞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非常明确的说明问题。在2006年到2012年整个互联网视频用户的增长,会保持高速的增长。同时和整个网民的增长速度又是高度重叠的
引言:2009伊始,各大网络视频厂商对热播影视剧集的哄抢播放,反映出网络视频作为新媒体行业内容同质化的竞争态势。也许是国内外各大视频厂商都看到了目前经济危机回暖的情况下,拥有差异化的影视内容才是获得最终博弈的胜利的杀手锏。一方面,来自北美的一些网络视频行业在播放内容差异化上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影片的内容改革,YouTube逐渐引进高清和专业制作的视频作为用户直播和点播的选择。另一方面,UGC分享类视频也开始积极向P2P转变,以内地的热播影视剧集为例:优酷和暴风就在同一时段引进了老舍的经典名作《四世同堂》。但是国内P2P网络视频行业关于内容差异化又有哪些举措呢?由于该类厂商一开始就注重坚持网罗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