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与整合,过去单纯用来收看节目、播放影片的电视开始出现全新的风貌,各家大厂推出的电视产品不仅在外型设计上更加利落前卫、强化内装硬体设备,同时在功能上更融合连网浏览甚至是加上电脑操作系统,让电视不再只是电视,赋予了传统电视产品新的生命。
于是乎,出现了“智能电视”(Smart TV)这样的名称,究竟Smart TV是什么?有怎样的特殊之处让众家厂商争相开发?而在这些产品的甫推出之际,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品质是否都具有良好的品质水准呢?以下就是我们的剖析与产品应用实测报告。
国内市场上市的两款智能电视(海信XT39系评测、康佳95系评测)
全新概念Smart TV 带来市场成长新动能
从今年起,Apple与Google的布局由电脑软硬体及手机转战到电视领域。不论是Google发表结合自家Android OS与Chrome Browser、以及支持多家影音内容供应商(Content Provider)的Google TV,或是Apple所推出能直接通过网络上租赁影片观赏的Apple TV,这两者的突破创新都在在颠覆了既有的刻板印象,电视与电脑的界线逐渐模糊,使电视相关产业走向一个全新纪元。
这些所谓具有连网或操作系统(OS)功能的电视产品,目前一般被统称为智能电视/Smart TV,Smart TV基本上可以视为搭载有服务接口(UI)或是操作系统的网络电视(Internet TV)。除了具备基本的上网功能外,厂商各自通常会有独立开发的服务接口,提供像是一些入口网站或是内容供应商的连结,以方便使用者更轻松的享受电视连网体验。而更进一步的,便是像Google TV这样导入操作系统的概念,用户除了被动式的利用既有的服务接口连上网络选择想看的内容,更可以主动去安装想要的应用程序,扩充Smart TV的既有功能。
Smart TV不仅带给阅听者全新的视听享受与网络体验,也同时带给网通业者、内容供应商与相关设备制造商强大的成长动能。于是乎,商机无限的Smart TV便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除了Apple与Google的积极投入之外,电视大厂诸如日系的SONY、Panasonic、TOSHIBA,或是韩系的SAMSUNG、LG等,无不接二连三的推出具备网络功能或是专属浏览接口的新型智能电视产品,市面上一款款智能电视的出现,也在在显示了Smart TV战国时代的正式来临。
短兵相接的Apple TV与Google TV
近日被炒的沸沸扬扬,媒体轮番预估其鹿死谁手、而业界也试图从中找寻可能商机的Apple TV与Google TV,堪称是Smart TV的代表。不过,这两者真的可以被拿在相同的天平上比较吗?事实上,它们在设计目的与呈现形式都各有不同。
就硬体开发上来看,Apple TV是由Apple独立开发的一台机顶盒式外接装置,用来装连于用户原本的电视上;而Google TV则是由Google主导、并与其他六家厂商共同合作分工,实体产品则可以是Sony开发的Google TV电视机/蓝光播放机或Logitech制造的机顶盒,而未来Google也承诺会让更多厂商共同投入这块市场。让简单来说,Google TV的实体可以是一台独立的电视机产品,也可以像Apple TV一样是外接式的装置。
至于从应用面的角度而言,Apple推出的新一代Apple TV主打的是纯网络化电视,也就是通过网络的串流(Streaming)来播放电视节目与影片等内容,由于已有完整的使用接口,用户可以直接点选设计好的连结,便能连网观看像是ABC和Fox的频道内容,另一个革新则是,只要拥有Apple的使用者帐户,便可以轻松的在家使用Apple TV与NefFlix合作的线上租片服务,不再需要外出或是另外申租DVD,等于只要是坐在家中沙发上按几个按键,就能完成过去要外去挑片、租片、付款、看完换片的所有动作。
至于Google TV,除了有自行设计的服务接口,将Netflix、Youtube、Napster、VEVO等所有内容供应商的频道加在界面上外,更通过自家的Android OS与Chrome浏览器,让Google TV使用起来更接近电脑,同时也能与更多装置像是鼠标、键盘、或是Android系统的智能型手机互连使用,使用者可以轻松将手机中的影片上传到Google TV上观看,而在Google TV上也可以相当方便的结合(Sync)使用Google的网络服务像是Gmail、Calendar等等。另外通过前面的附图可以发现,Google TV其中一间创始公司为Adobe Systems,因此支持Flash 10.1的运作,这就让Google TV比Apple TV多了许多的应用空间。
三大品牌Smart TV独家应用实测
Apple TV与Google TV目前主打的市场,都以欧美国家为主,举例而言,像Netflix的服务范围便仅限于美国境内,而Google TV也正在与更多的内容供应商接洽,以更加丰富其视听服务内容。那么其他电视大厂推出的Smart TV产品呢?在使用上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请看以下我们就应用面整理出的实测介绍。
针对Smart TV的实测对象,我们选择了三家大厂包括SONY、Panasonic及LG的电视产品,并针对包括遥控器、使用接口、应用程序及影像支持度等四个面向进行评比。
一、遥控器(Remote Control)的设计
使用Smart TV时可以发现,通常遥控器的设计较一般传统的电视遥控器更为复杂、按键也多上许多,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加上新的功能,就需要相应按键的配合。譬如有了连网功能时,就会需要输入搜寻文字、移动游标、或是使用一些特殊快捷键;而支持3D显示或其他扩充功能,也需要有专属的按键来启用(Enable)不同的特殊显示模式;此外,Smart TV的遥控器多半标榜能同时应用于多项设备,除了电视机,还能连结遥控像是DVD播放器、投影机等。
在实际操作上,比较特别的一点是Panasonic与LG的遥控器上都直接设置有一个可直接连网的按键,分别称作“Viera Cast”与“NetCast”,让使用者能通过单键直接上网。另外,这三台遥控器上都有一个圆弧形的多向性按键,可以让使用者方便快速的调整一些功能,像是LG的Q-menu便包括有像是aspect ratio、closes caption、audio(mono/stereo)、picture mode等功能。
比较这三家产品的遥控器,除了都有许多的按键配合其产品功能外,也都各自设计了背面的凹槽或是采用特殊防滑材质,以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方式提供消费者使用。
这样的设计可以从使用者行为(User Behavior)的角度来解释,消费者在通过Smart TV观看影片时,通常与通过传统电视时的使用习惯大不相同,毕竟,传统电视遥控器最常使用到的仅是切换频道或是调整音量大小的按键,但在使用Smart TV时,会有很多上网搜寻、连结特定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s)或是连到系[FS:Page]统服务接口的机会,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间上,会较过去的使用行为长或持续,需要更贴心的手感设计也是不无道理。
二、使用接口(User Interface)的易用度
Smart TV之所以被称为Smart TV,不在于硬体规格的强大与否,而在于它实际带给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因此, UI可说是Smart TV的灵魂所在。我们这次选择的三台Smart TV,虽然不若Google TV或Apple TV具开创的话题性,但也有其值得着墨与比较之处。
SONY的UI与自家推出的PS3与PSP游戏机一样采用XMB(Xross Media Bar)选单,XMB是一种纵横选单的架构,纵向为主目录、横向为子目录,通过遥控器上的方向键就可以自由进行操作,相当方便易上手。值得嘉许的是,SONY这台Smart TV有所谓的多任务设计,在观看电视时,使用者可以选择保留右方的子显示画面,该区块会以类似跑马灯的方式显示各种像是当日头条或运动赛事的消息,只是无法在全萤幕播放电视内容时,在背景同时进行多任务执行。它也是三台当中唯一一台内置有浏览器的Smart TV,但当使用浏览器功能时,便会直接切换成全萤幕,无法像前述一样有右侧的子显示画面。
Panasonic的UI则采九宫格的选单设计,每一格共设计三层页面,其中有七格可以扩充为二十一个栏位,以作为未来使用者更新或新增应用程序之用,虽说如此一来提升了这台Smart TV的扩充性,但这种三层设计也让使用者在浏览选单时需要通过更多的步骤来进行选择,而显得较为麻烦。不过贴心的是,在九宫格的中间中间设计有预览区块,让使用者可以轻易通过预览得知目前游标所选到的是何种性质的应用程序。
LG的UI相较于前面两者,就显得朴素许多,以简单直接的并排方式呈现应用程序,虽然操作简单但却略嫌单薄。选购这台产品的使用者可能必须期待官方的后续更新,以持续丰富其内容。
比较起来在这三台Smart TV中,只有 SONY的UI内容可通过上网直接连到官方服务器通过云端更新,但Panasonic与LG则需采取程序安装更新的方式,对使用者的操作较为麻烦。另外三者虽然都具有连网功能,但除了SONY有内置浏览器外,其他两者都是通过应用程序来达到连网效果,所有外于电视的功能都需仰赖UI上的应用程序,是一大值得改进之处。
三、应用程序(Application/Gadget)的丰富性与顺畅度
延续前面提到的UI,其上涵括的应用程序同样也是影响消费者使用观感的关键。再怎么新颖顺畅的UI,若是没有内容的搭配,终究只是空壳而已。而我们所选择的这三台Smart TV,在应用程序的丰富性与顺畅度上也有相当的不同。
我们已经知道SONY的Smart TV采用了独家设计的XMB选单,让使用者可以更轻易的选择想要的应用程序类型。主要的内容相当多元,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站,包括像是时尚类的Style.com和Ford Models、看影片的Youtube和Blip.TV、讨论科技新知的WIRED以及提倡健康运动的LIVESTRONG.COM等等,同时,更有针对当地收视者提供的专属应用程序,以台湾为例,便有像是无名小站、YAM天空和公视等在地的应用程序。不过,其内置的应用程序功能多半都较正常通过电脑浏览网页时来得阳春,概念就类似目前许多网页会另外设计一版简单的”手机版网页”供手机上网者观看,并未能完全复制使用电脑时的视觉感受,这点可能就会让消费者有Smart TV的浏览经验始终逊色于电脑的感觉。
如前所述,Panasonic的九宫格分层设计提供了应用程序的扩充空间,而其目前所内置的应用程序也较其他两台Smart TV为多,包括一般常用的YouTube、Skype、Twitter、Picasa,以及财经取向的彭博(Bloomberg)和气象频道。至于LG的UI上则只简单预载了三个应用程序,分别为气象频道、YouTube和Picasa。
为了了解这三台Smart TV实际操作应用程序时的顺畅度,我们特别比较了几个它们支持的应用程序。包括Youtube的影片播放、Picasa影像的开启与呈现、影像的幻灯片浏览和气象频道等功能,多以LG这台Smart TV的处理与反应速度较佳,不仅开启Youtube时间短,浏览影像与开启气象频道时也最为快速。唯独在Picasa的影像呈现上,可以看出Panasonic的影像明显较LG来的清晰细致。另外,在天气频道的功能部份,Panasonic与LG皆能支持四组城市的设定,提供基本天气预报与卫星云图的资讯,并让使用者持续追踪天气变化,但Panasonic有更多的气候,两层的设计让使用者能深入获得更多相关资讯,因此需要较长处理时间也不失合理。
四、影像格式(Image &Video)的支持能力
除此之外,这三台Smart TV的影像表现又是如何呢?我们采用了各种不同大小与格式的图像及影片档案来进行播放测试。
在图像档部分,利用DLNA媒体分享服务器连接后,20种不同分辨率与位数(1920x1920~8000x8000)的JPEG档都可顺利的在这三台Smart TV上浏览。至于在影片档部分,除了从规格上就可看出只有SONY这台电视支持3D影像的播放外,三者皆能支持大部分的影片格式,不过仅有LG能支持MKV格式,但它也是唯一一台不支持WMV格式的产品。此外,这三者皆不能播放RM或RMVB的影像格式,这便让想通过Smart TV播放电脑中影片的使用者无法如愿以偿。
·符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才叫Smart TV
看过以上的应用比较可以得知,每台Smart TV的功能与使用接口各不相同,对各种网络内容像是影音内容平台(例如Netflix)、新兴网络媒体(例如Twitter)或是应用程序(例如Picasa)的支持程度也有所差异,这不仅代表各家电视品牌与这些厂商的关系紧密与否,同时也影响着消费者在实际使用时的观感。简单来说,若是一台Smart TV提供的扩充功能越多,消费者在使用上的受限空间才会越小。
那么要符合怎样条件的Smart TV才称的上是Smart TV,并足以满足消费者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视听与连网需求呢?根据我们测试过包括Google TV、Apple TV和各家不同品牌智能电视的经验,除了追求硬体规格的极致之外,我们认为Smart TV有两个必须重视的发展重点:
一、软体内容,由封闭走向多元开放
我们此次所测试的包括SONY、Panasonic以及LG,三者都有独家开发的使用接口与远端架设的服务器,虽然能带给消费者具有“品牌意识”的使用经验,但也因其预设的内嵌程序而造成了使用上的限制,消费者难以自由扩充想要的功能。再加上各品牌产品对各种网络内容的支持程度不一,更使得消费者在选购时容易有顾此失彼的疑虑,长此以往,对于Smart TV的普及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尽管各家厂商乐于各自开发独立的使用接口,仍应导入开放式平台的概念,以让消费者有更多自行“客制”的空间。就像Google TV,不仅有自行研发的接口让用户能简单快速的上手,更融入了像是&rdquo[FS:Page];我的最爱”的书签概念,让使用者能自订常用页面,同时更利用开放式的Android操作系统,让使用者自行下载安装想要的应用程序,拥有自行客制的空间来真正打造一台属于自己的Smart TV。若是厂商不倾向提供开放平台的功能,那么最起码,也必须提供足量的多样化内容与应用程序,提升使用时的丰富度。毕竟,唯有能提供消费者想要的,才能真正称的上是”智能型”产品。
二、硬体设备,由分散走向整合
目前各家厂商推出的Smart TV不仅网络内容的支持各不相同,相应的硬体设备完整程度也截然不同。举例而言,上面测试的三台电视中,Panasonic的TH-L37D25A便可搭配自家出产的”skype camera”,其功用就类似一般电脑上的web camera,只是在这里用电视取代了电脑,而另外两台电视则没有这样的硬体扩充选项。同时,也并非所有的Smart TV都能通过键盘与鼠标执行操作,即便可以,支持程度也有所不同,这对于使用者要通过网络进行搜寻或浏览时可能会有顺畅与方便度的问题。
此外,当Smart TV的功能不断升级以更加接近电脑时,势必要做到软硬体的扩充升级,软体方面可以通过下载方式更新产品韧体,但硬体部分若是在一开始没有考虑到后续可能的扩充设计,那么消费者可能必须不断汰换或是添购新的周边产品,短时间或可提升业绩数字,但若常此以往,势必大大影响消费者的使用观感。毕竟,网络内容的更迭日新月异,势必要有足够的硬体支持良好的运算与绘图处理能力,才能因应越益复杂的功能。
由此观之,Smart TV不仅要应持续加强硬体环境与内容供应的丰富度,更需从应用面的角度出发,提升使用者的实际感受,才能更广泛的让消费者接受。作为测试验证业界的领导厂商,百佳泰结合各种类型连网电视、智能电视以及最新Google TV与Apple TV的测试经验,归纳出了以下的测试要点:针对Smart TV不仅要能提供电视产品稳定度、兼容性及电源管理的测试,并需完整的全球讯各地城市讯号测试验证,除此之外,更应根据Smart TV的特殊性,作到Smart TV连网、使用接口以及实际应用面的测试,才能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同时,提升优使性(Usability),让新兴的Smart TV广为普及,真正走入所有人的家庭。
为您推荐
英特尔数字家庭事业部零售消费电子市场总经理马德伟在接受采访时透漏,英特尔同政府相关机构进行了沟通,而且和相关牌照生产企业也进行了沟通,今年晚些时候互联网电视将上市。马德伟现场介绍了英特尔智能电视概念,消费者正逐渐接受了网络电视,统一的平台使客户获得无限的内容与无限的应用,这种电视具备以下几种特点:强大的搜索功能;友好的界面;提供新的内容和新的服务;改变广告方式;能够找到新的内容。他表示,英特尔和世界上很多的电视生产商都有合作,今年晚些时候相关产品会在全世界推出来。不仅是电视,还有机顶盒和蓝光播放机。同时他透漏,英特尔已经同政府相关机构进行了沟通,而且和相关牌照生产企业也进行了沟通,只有这样才能
近日有消息称,苹果、谷歌、英特尔等IT、互联网巨头正在将触角伸到电视领域,纷纷表示将推出智能电视产品或者平台。相对于国内之前掀起的互联网电视,这些IT巨头推出的智能电视似乎略胜一筹,这对国内的家电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它又该如何应对呢?智能电视没有市场?据了解,苹果公司和谷歌计划推出的电视可以上网下载各种视频和软件,具有一定的电脑功能。例如,“谷歌电视”(GoogleTV)可以在观看电视时切换到Twitter或Facebook等社交服务网站,同朋友进行对话或进入YouTube等视频网站检索所需视频。国泰君安证券家电行业分析师方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电视还是要以符合需求为主,智能电视短期内还不会
5月28日专电在谷歌等国外IT巨头纷纷进入电视机领域时,包括海尔、海信以及山东泰信等电视及IT企业在内的山东企业通过整合各自生产和技术优势,抱团进军“智能电视”领域,抢滩日益扩大的三网融合市场。日前,美国谷歌公司正式发布智能电视平台“谷歌电视”,它可将上网、收看电视节目及各种互联网应用功能都集中在一台电视机上。索尼公司也已宣布将生产全球首款基于“谷歌电视”平台、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电视机。跨国巨头纷纷将“触角”伸向电视机领域,给我国电视机产业和广电行业带来严峻挑战。山东作为电视机生产大省,近日,山东泰信电子有限公司、富士通集团、海尔、海信联合发起成立山东三网融合联合实验室,共同携手开发融合网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