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遥控器,注定是客厅的主宰,然而随着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
这一垄断也将被打破,沙发土豆们正在掀起一场革命。
洛杉矶无线产品制造商Chris Lavoie认为智能机生逢其时,必然掀起一场客厅风暴。Lavoie还现身说法,用他的iPhone遥控Apple TV机顶盒,轻松搜索喜欢的频道。这款应用从本质上符合三网合一的主题。
但是,手机终端未必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待机模式如同睡眠,你需要费些步骤才能重新激活它,用于遥控。另外,暂停键也是需要考虑的环节,毕竟这些遥控器的基本功能,并不是手机最擅长做的事情。
坦白说,TV浏览习惯正在随着Web2.0的时代发生改变。有了网络,特别是一切由我做主的YouTube、流媒体电影、收费站点、Facebook相册之后,大量的视频数据流向屏幕。用户如何能够将所有的需求打包,并录入个人信息,这无疑是远程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这方便还处于起步阶段。
Strategy Analytics(策略分析机构)的电视分析师David Mercer认为,每个人都意识到远程控制是消费电子行业的蛋糕。有线电视厂商和节目内容制造商都在尝试跳出传统基础的远程控制模式,寻求一种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解决方案。
但是,这个探索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附加如此多元需求的远程控制,既要控制成本(一般说来,每增加一项功能,价格就会提高8-10%),又得限制尺寸(谁都不愿意捧着大哥大进行操控,但过于迷你又很难集成如此多功能)。不过,这条路上终于还是有开路先锋。索尼就为最新的Google TV设计了一款远程遥控器。这个遥控器有超过75个按钮,需要双手操控。外形酷似当年那些航模爱好者手中的遥控器,的确是不折不扣的大家伙。
曾几何时,行业都坚信一个不错的智能机应用可以轻松地解决远程遥控的问题,正如开篇用Lavoie先生用iPhone演示的一样。而事实上,如果你在手机上添加了控制TV机顶盒的应用,你就不得不在手机的触摸屏上,使用虚拟键盘对它进行设置。
很多厂商都试图完成智能机的蜕变,使之成功变身遥控器。网络连接交换机制造商Sonos,就提供了一款iPhone的免费应用,它的用户可以使用价值349美元的触摸远程控制。几乎有一半的Sonos用户通过Wi-Fi网络享受这项服务。
有些电视机厂商也不甘示弱,三菱和三星都在设计各自的智能机远程控制器,提供Apple TV和Google TV的专属应用。而且,手机远程控制还有个更便利的好处,对于那些丢三落四的用户,这下不用担心遥控器找不到了。一拨手机,立马回音。这非常实用。
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菜单,各种远程控制技术厂商都希望按照自己的制式进行设置。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一个名为Lazy Bones(懒骨头)的遥控器问世,这个最早的小家伙跟天线TV谈好了,用户可以凭它控制音量。
不久,远程控制就进入了频道选择阶段。这是迅速的跳台,成为不安分用户的本能。沙发土豆们乐于靠遥控器认识这个世界。
作为硅谷炙手可热的两大巨头,苹果和Google都把眼光瞄准了频道选择市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预见到,未来的用户会希望通过手中的遥控器,从TV和互联网上搜索他们喜欢的节目,这两网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楚。谁也不会区分究竟是在哪个频道、哪个网站看到的节目,而是关心什么节目好看、有吸引力。
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统计,2015年,美国普通家庭拥有互联网电视的数量会从今年的200万家飙升到4300万家。
摩托罗拉宽带事业部主管John Burke认为,用户对于节目内容的观看方式正在进化。因此,摩托罗拉为光线用户提供机顶盒时,极为注重与用户的互动,这无疑是远程控制最核心的部分。一个超爽的用户体验胜过一切技术指标。
不过,还有些公司对此不以为然,他们不认为智能机是远程控制的唯一代表。他们把精力放在全键盘的延长臂、触摸屏以及动态感应器,因为这才是远程遥控的未来。11月份,微软计划推出Kinect游戏系统,它使得用户可以依靠手口控制XBOX播放电影、比赛等视频内容。遥控器政治,似乎被抛到了一边。
三星也不甘示弱,推出了一款全触屏的高端电视。用户可以通过屏幕面板上的虚拟键盘录入信息、选择菜单。同时,它还可以完成投影,使得那些在厨房忙活的主妇们不会错过心仪的肥皂剧。
但是三星也考虑智能机应用作为遥控的有益补充,Galaxy产品线的各款新机就同时具有遥控器的功能。然而,三菱则认为智能机遥控足以取代面板操控,所以它放弃了今年的面板操控计划,从而使得每台电视机降低了几百美元成本。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正在想方设法为智能机和平板电脑开发应用。三菱市场部主管Frank DeMartin认为,假如用户有一部iPad,那将会是十分美妙的体验,我们不会想要颠覆,而是努力去适应这个流行的平台。
不过,即使智能机遥控也不是每个人都适用,华盛顿的Chris Igoby今年10月买了一部Android智能机,他发现里面有个应用可以控制自家电视。不过,这种高端享受没有维持多久,他的电池电量很快被消耗掉了。他认为这个应用,的确可以跟遥控器一样霸道,甚至做得更好,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用手机当遥控器。
针对他的疑问,Lavoie分别对比了iPhone遥控应用,Apple TV自带的遥控器,以及TiVo的遥控器。他认为,功能的相似性其实是浅层次的问题,厂商更加关心究竟是谁家的应用成为主流,成为标准。这涉及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如果有了统一的行业标准,或许厂商不会介意究竟为谁的平台提供遥控器及其应用,但是如果没有统一,那么各自为战的局面还将继续。毕竟,为他人做嫁衣的蠢事,是不会给自己赢得利益的。这是行业共识。就像手机充电器除了USB接口,还有自家电源接口一样。
客厅的战役还在继续,每个人都渴望一个专属的远程遥控装置,它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其他终端。就像三星的媒体发言人Scott Baldwin所说,移动应用,让客人拥有了改变主人对电视的统治权。当技术不再是门槛,礼貌和习惯或许将成为远程遥控新的阻碍。
为您推荐
2006年10月9日,谷歌以16.5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网站。这一举动开创了视频网站的第一个饕餮盛宴,开启了全球视频网站的蓬勃发展。仅仅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这个行业前前后后就“烧”进去4.5亿美元。可是,巨大的投入,并没有转化成巨大的营收,大部分视频网站并没有逃脱亏损的命运。同时,央视进军网络视频领域,必将严重威胁视频网站的地位。在前无出路,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视频网站如何才能闯出一片发展的蓝海呢?第一、坚持正版。只有坚持正版,视频网站才能健康发展。毫无疑问,采用盗版资源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视频网站的成本,也能最大限度的留住用户。但是,盗版必将成为阻碍网络视频发展的一颗“毒瘤”。一方面,国家
11月3日,据外电报道,网络搜索龙头谷歌(GOOG-US;Google)目前正努力说服音乐和电影片段著作权拥有人,从其提供的影片内容中置入广告来创造营收,而非像过去一碰到违反版权的问题,就将该影片从共享网站上删除,藉此为YouTube带来获益。根据英国《卫报》报导,目前该公司已经研制一套提供给版权所有人的辨识系统,这意味着YouTube可以辨识该影音档案,即使其中片段已经过修改,用以保障过去一直广受争议的著作权问题。这套系统最早在两年前被开发出来,ContentID自动系统这段时间以来已吸引了唱片公司、电视节目制作和体育片段的版权所有者,这些人非常热衷能透过网络下载,为自己赚到更多钱。
北京时间12月4日早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全球销售运营和业务开发副总裁尼什·阿罗拉(NikeshArora)周四表示,由于广告主越来越看重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所以网络视频广告将出现大幅增长。阿罗拉是在路透全球媒体峰会上发表上述观点的。他说:“今后3至5年内的一大变革将会发生在视频广告领域。观看网络视频的用户正在不断增多,如果你相信用户正在发生巨大转变,广告资金也会随之而动。”谷歌2006年斥资16.5亿美元收购了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该公司最近表示,YouTube不久即将盈利,而谷歌也在努力提升YouTube的广告创收能力。谷歌此前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可以创收的YouTube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