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县级广电媒体的融合与创新

2010-12-02 11:11:00来源:视听界杂志 热度:

媒体的有机融合,体现在信息的获取、生产、组织和呈现等环节。各媒体相互呼应,形成一张时空交错、覆盖全面的立体信息网络,形成新闻信息的一次开发、多次生成、整合利用,媒体个性也得以彰显。

在中央、省、市媒体影响力日渐增强、新兴媒体不断涌现的形势下,融合成为提升县级广播电视竞争力、扩大新闻宣传影响力的有效举措,而现行的县级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又使这一融合成为可能。但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特点、运行方式、受众群各不相同,融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如果出现偏差,就可能带来新闻宣传内容、形式同质化倾向,甚至出现重电视、轻广播等弊端。笔者现就县级广播电视等媒体合一状态下开展新闻宣传谈一点浅见。

、有机融合,创新县级媒体新闻宣传形态

县级广播电视作为基层的新闻媒体,受经济实力、新闻资源等所限,存在人才、设备短缺,表现手法滞后等诸多不足,有着不同于省市级媒体的运行模式。因此,融合是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创新表现形态、实现共赢的理想选择。笔者通过互联网对长三角地区100多家县级广播电视媒体作了调查,广播、电视(有的包括报纸、网络)大多融合在广播电视台一个屋檐下,原有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成为一个部门。

由于受众群体互不交叉,即使在同一时段,收听广播和看电视、读报纸的人往往是不同的。县级广播、电视等媒体融合后,打破固有的边界,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内容资源在各个媒体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发布,复合使用,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新闻信息内容的立体交叉覆盖,进而提升新闻宣传的价值。

如东县广播电视台整合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资源,新闻宣传做到线索共享、策划互动、采访同行、车辆并用。较过去的广播、电视单一媒体,无论是内部运行还是外部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宣传形态由原来的单独运行,转变为各类资源共享、信息多平台传播,以有限的人员、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创造出比原有单一媒体更强大的传播效果。

二、彰显个性,让县级媒体融合更趋完美

融合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新闻宣传,而不是简单的合二为一,媒体集聚。每个媒体都是融合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运用其他媒体资源的同时,依然保持其独有的传播形式,这是各媒体有机融合的前提。只有尊重传播规律,媒体的个性才能充分彰显,反之,则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彰显媒体个性,需要解决新闻内容、形态的同质化倾向。媒体融合后,选题策划、线索获取、采访编辑上,都与单一媒体不同;少数记者图省事,相互拿对方的文稿也不鲜见,于是,广播、电视、报纸新闻雷同现象频出。

彰显媒体个性,需要克服重电视轻广播的倾向。有的广播、电视融合后,主要采编力量到了电视,广播人多转化为电视人。广播新闻翻版电视新闻,其余转播上级台节目,以维持本地电台的有声播出,其后果是广播更加弱化。如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新闻宣传融合后,新闻策划、媒体互动、资源共享等方面得到加强,但各媒体人员、设备、运行流程仍然相对独立,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传播内容同质化、重电视轻广播等问题,各类媒体都得到同步发展。广播新闻宣传的提升带动了广告创收,连续多年广告创收在南通六县(市)中名列前茅。

三、建立机制,让媒体融合效果更佳

融合的目的是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但融合涉及到各媒体运作机制、报道思维习惯、信息资源共享、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转变,配套机制必须有效落实。

一是策划机制。健全的策划机制能有效带动日常新闻宣传质量的提升。建立起包括台分管领导、总编室、媒体部门负责人、骨干记者在内的策划班子,根据各级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及时策划制定相应的新闻宣传总体方案以及媒体实施方案。建立每月、每周策划例会制度,根据事先掌握的线索,对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分析,选出重点新闻报道课题进行策划。重大报道努力做到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资源,这样既能抓住新闻宣传重点,又能兼顾到媒体的运行特点,使主题报道通过媒体融合形成合力,成倍放大宣传效应。

二是联动机制。包括采编队伍、采访安排、重要宣传、社会活动的联动。在媒体联动上,总编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一项重要职责是负责日常会议、活动的安排,以及协调各媒体新闻宣传。在采编队伍的联动上,要将有限的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优化组合,联合使用。当然,这也要求记者具备突破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能适应不同媒体的需要。今年初,如东广播电视台从广播、电视、报纸抽调了三位记者,组成跨媒体的时政报道组,一些常规性的会议、活动,一个记者采访,同时向三家媒体发稿发片。此举有效地解决了记者主要围绕会议、活动转,自主采访人力不足的矛盾,让更多的记者有精力采访重点报道。我们还尝试了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站宣传内容的联动,相互之间预告节目,受众在接受一个媒体信息的同时,快速了解其他媒体的相关内容,创造出单一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是考评机制。在媒体对日常新闻宣传正常考核的基础上,应对各媒体新闻宣传总体状况作出评估,通过定量、定性指标的考评,确保宣传质量的稳步提高。如东台在指标考评的同时,每周形成一份评审报告,肯定成绩,点出不足。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广电网络公司业务创新与业务融合

1、业务链的形成目前,广电网络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1、传统业务:有线电视、即将开展的数字电视;2、增值业务:小区宽带、企业数据专线及IDC业务,原有的增值业务数据广播及远程教育随着宽带网的发展经渐渐萎缩慢慢退出市场。由于有线电视的传统定位,增值业务一般另外设置机构独立开展,造成的结果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新业务发展困难,无法形成广电的新的业务增长点。分析围绕广电网络公司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的业务,进行战略调整,再造业务链,形成业务关联、互相带动、降低运营成本,十分必要。从业务关联性上,小区宽带业务和目前的有线电视业务相关性很高,虽然有线电视依旧是垄断性质,但是考虑到这种相关性及今后可能的竞争因素,两种

电信、传媒等行业间呈现高度冲突而非融合

融合是一个误导性的词语,使人认为可以无痛苦地走到一起。但在高科技行业,事实并非如此,电信、传媒、软件和电子行业之间更多地呈现出高度的冲突而非融合。冲突发生在电视领域。自从美国提出IPTV设想后,人们对于IPTV的竞争就日益升级。美国最大的两个电信巨头AT&T和Verizon已经开始提供IPTV服务,AT&T还计划在未来的两年半时间内为此投资46亿美元。IPTV是宽带领域明显的增长源泉。今天,全球有500万人在观看IPTV,其中大多数分布在亚洲和西欧。尽管人们对IPTV的市场预期不同,但他们均认为其增速令人振奋:Infonetics认为IPTV市场到2009年将达到5300万美元;Pyramid

数字电视融合国标存争议 专家称成本增长逾30%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目前通过了全国广电标委会测试组的第一阶段标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标准完全符合应用条件,并优于国外现有标准。国家信息产业部官员一再表示,数字电视标准制定的前提,就是要拥有我们自主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上述标准给嚷嚷了多年的数字电视标准一个很有可能的信号: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很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出台。中国的数字电视虽然很早启动,但是在标准上耗费了太多的时间,不少专家明确表示,不要再等了,希望能够尽快确定标准并推广。融合标准第一轮测试目前已通过了全国广电标委会测试组的第一阶段标准测试,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标准其实是一个融

"融合标准"面世 标准之争还是市场说了算

持续了六年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曾经水火不相容的清华、上交大、广科院三个标准方案最终将以集合各自特色技术的“融合标准”方案面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方都能成为最终标准的获益者,因为标准必须经历一年试用期,届时市场将决定谁是真正的标准。争出来的“融合标准”“标准马上就有消息了!”清华大学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研制的核心人物王兴军这句话透露出轻松中的一丝喜悦。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从1996年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至今已有10年。由于该标准是串起万亿元规模的数字电视产业链的核心,各研发单位与背后的企业联盟形成了争标准进而争天下的对抗之势。自2001年上交大、广科院、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