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黄自力:芯片厂商如何应对三网融合形势下的终端技术发展
2010ICTC“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10月27日-29日在杭州之江饭店正式拉开帷幕,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已连续举办十七届,目前是中国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研讨活动之一。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作为行业媒体全程播报本届研讨会。
富士通半导体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黄自力
在ICTC2010论坛上,富士通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黄自力做了题为《芯片厂商如何应对三网融合形势下的终端技术发展》的主题报告。
黄自力在演讲中指出,三网融合应用实际上就是所有运营商都可以进行全业务运营,三网融合是“1+1+1=7”的业务形态,三网融合将催生许多新的终端和应用,还有许多节目运营商推出不同形式的收费电视盒、家庭播放机等;电视机厂商则推出了许多互联网电视产品,如摩卡、蓝媒、酷开等,电视终端成了各方争夺的焦点。不管是有线运营商、网络电视台还是增值业务提供商,商业模式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移动消费终端已经非常消费产品化,数字电视终端在三网融合时代,也必须走向消费产品化。
黄自力认为服务才是真正为王的。以服务为王,而服务为王基于的就是好的商业模式。
三网融合新的、好的、灵活的商业模式的基础,就是终端的消费电子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厂商和运营商的能动性。
目前,终端产品的消费电子化已经提出很长时间了,三网融合带来了最好的契机。因为终端产品的消费电子化要求产品的平台的开发性,要求应用的开放性,还要求技术支持的开放性,这些只有在政策的推动下才可能实现。同时,终端的消费电子化也需要产业链所有厂商的努力,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三网融合使得原来在各自领域内耕耘的厂商,要跨越到其他2个领域,竞争的厂商数量成倍增加,而应用更是如前描述的会增加到7个方面,这些都对厂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做为产业链上端的芯片厂商有义务来为整个产业链服务。
黄自力表示富士通已经为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行业服务提供了许多经典范例,PushVOD项目中支持PushVOD+CA应用,真正实现了符合成本要求的技术方案,今年开始,为了支持中国数字电视事业的发展,上海已经成为富士通数字视音频产品的全球总部,在中国(上海、成都)成立了机顶盒芯片设计中心;富士通已经和国内主流的中间件和CA厂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已经预集成了主流的中间件;富士通解决方案还是目前唯一支持无卡CA的高清方案,对机顶盒厂商和广电迅速推广市场可以提供帮助。除了技术本地化外,富士通还积极支持中国自己的标准,如AVS、DRA等。
为您推荐
2005年10月23日,西子湖畔好事连连。和着西湖狂欢节的欢声笑语,第十三届"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ICTC)也如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来自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浙江省人民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技术研究委员会、浙江省广播电视局的领导和业内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ICTC2005开幕式当天,广电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代表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到会做主旨报告,重点是介绍了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的最新发展;浙江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主任、计算机学院教授鲁东明先生向与会代表做了题为《依托数字媒体网络拓展农村信息服务——广电网络发展的一种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报告。科学亚特兰大有限公司欧洲和亚洲区
为期三天的“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在一片热烈的讨论之中缓缓地落下了帷幕。在大会落幕之际科讯网有幸采访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高级顾问章之俭先生。章先生对记者说:“本次研讨会是参会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参与研讨也是十分激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新的高度。数字化以后给广播电视事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整个行业都很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回想第六、七届研讨会的时期也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广播电视网络也面临着一个改造的问题,就怎么改、如何改大家也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那时候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是IP和ATM网络,到底哪个是未来的趋势大家各执己见。当时的讨论十分激烈,整个会场都
在杭州举办的“第十四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ICTC2006)”定于10月20日-22日在杭州之江饭店举行。ICTC经十三届的发展,已经成为广电技术领域内科技交流活动中的品牌会议。90年代初ICTC诞生时,正是中国有线电视开始蓬勃发展时期,ICTC紧密地结合着中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介绍国内外先进技术、交流各地的发展经验,引领着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至今,会议的“有线电视”名称没有改变,但是其内涵随着技术飞速发展不断拓宽,ICTC2006面对的新媒体与新业务了。历年来,国内外著名厂商都在ICTC上发表最新技术成果,但会议的主题体现在论坛的安排上。今年ICTC在第二天、第三天下午都将用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