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引领星时代(组图)

2010-11-01 07:58:00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贾强 张丰 陈超热度:
西安,引领星时代(组图)
西安,引领星时代(组图)
西安,引领星时代(组图)
西安,引领星时代(组图)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规划效果图
西安,引领星时代(组图)
  浩渺苍穹,无限宇宙,飞向遥远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从仅能播放一首乐曲的“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到“神舟”飞船载人飞行五星红旗在太空挥舞,再到“嫦娥”绕月飞行......30年来,共和国每一次飞天壮举,都留下了西安的印记。

仰望星空,脚踩大地,一次次火箭升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人类突破宇宙速度的自豪,还有尖端科技对生活实实在在的改变。

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正在将那些翱翔太空的卫星拉近我们的生活,并将为西安开辟出一条具有广阔潜力的经济发展之路,不仅让这座城市进入星时代,还将成为中国步入星时代的弄潮儿。

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世界;谁发展了航天,谁就引领了科技。——题记

星时代来临

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始绕月之旅。26日,嫦娥开始拍摄并传回未来嫦娥三号探测器落月备选着陆区的精细影像。当中国人关注着嫦娥,并为之骄傲与自豪的时候,或许并没有注意到,今年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高峰期,仅上半年就有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被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意味着已有6颗北斗卫星升空,中国人离拥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梦想越来越近。

“拥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就保障国家安全而言已是必须,民用商业也有极大空间。”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李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那时,除国家军事安全能得到有效保障以外,人们也可以自由选择使用GPS还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很多航天人都能讲出这样一个故事。“5·12”汶川大地震,当时由于地面网被摧毁,电报、电话、手机、互联网等日常联络手段都失去了功用。在这种情况下,“天网”是唯一一条可以与外界联系的通道。进入灾区的救援队伍正是携带了北斗导航通信设备,它不仅向控制中心显示了自己所在的方位,而且还陆续传回了最新的灾情和救援信息,对科学制定救灾方案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北斗的终端机不仅有像GPS一样的导航定位功能,而且还有通信功能。

其实,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遥感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和导航卫星等系列应用卫星体系。看似遥远的卫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许多便利。且不说因为有了气象卫星,每天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单是减轻灾害性天气危害一项,每年不知挽回多少经济损失!卫星遥感能够全天候、全天时、高轨道、大尺度地获取地球信息,自从有了资源卫星,国外卖给我们的遥感图片的价格就一降再降,让国内无数用户直接受益。手机的普及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悄然进入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它逾越了地理障碍,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无处不在的全球通信。车载卫星导航仪,让人们的出行避免堵车、少走弯路而变得更快捷、更方便、更高效。卫星电视让人们接收到遥远国度的节目,未来可以打破网络速率和延时瓶颈的卫星传输,还会让高清影视登上寻常人家的荧屏。在我国的大西北,地广人稀,铺设光缆的成本就会很高,完全可以通过卫星通讯为当地群众提供诸如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曾经“高高在上”的卫星科技逐渐飞向大地,惠泽千家万户。

按照规划, 2012年,我国卫星数量将达到100颗,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至2020年左右,我国卫星总数量将达到200颗。其中中国将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将不断促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数字地球等相关产业以及信息产业发展。而卫星导航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和卫星通信之间的融合(3S+C),网络GPS个性化移动信息等多种组合和形态,将为卫星应用打开一个个崭新的领域。

中国的星时代已经来临,卫星应用市场的繁荣期将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

“巨无霸”市场

美国太空基金会于今年4月12日发布的《2010太空报告》称,尽管2009年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但全球太空经济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太空行业经济收入总额为2616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近40%。这与传统产业增长陷入停滞甚至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太空经济可简单分为‘天上’、‘地面’两大部分。其中,卫星研制、发射统归为航天工业,属‘天上’部分。而卫星运营服务、地面接收设备建设维护、应用终端研制以及各类衍生品开发,则属于‘地面’部分。太空经济对技术的拉动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李岩介绍说,“比如发射一颗卫星,仅卫星研制和发射服务就涉及多个产业,加上卫星发射后的地面维护和运营服务,这是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其价值不可小视。据测算,卫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比约为1∶10。”

事实已经证明,谁抓住了“太空经济”的机遇,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到1972年结束时,“阿波罗”花掉了美国人240亿美元。但谁都没有想到,240亿美元随后就孵化成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阿波罗”带来了高达几千亿美[FS:Page]元的民用市场。当年“阿波罗”飞船登月的时候,开发了4000项专利,现在都转为了民用,包括人们穿的旅游鞋、生产网球拍的材料,以及冬天御寒穿的羽绒服等。此后,精明的美国人将航天科技运用得出神入化,一个又一个新的产业开始形成。GPS技术的各种应用设备和服务、谷歌公司开发的“谷歌地球”,都是商业运营极为成功的典范。

有关资料显示,卫星应用行业一直处于持续高增长状态。2009年,全球卫星应用产业规模达到了1755亿美元,占整个卫星产业市场规模的91.8%。据预测,至2010 年,全球卫星产业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000亿—3000 亿美元。特别是以GPS用户终端为代表的大众消费终端强劲需求拉动地面设备收入高速增长,预计2010年国内卫星导航设备及服务市场容量超过500亿,其中车载导航和监控将占去50%的份额。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国航天产业却显得有些步伐缓慢。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航天产业经济收入,占全球航天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仅为3%左右。与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商业化的西方航天产业比起来,长期受体制、制度限制的中国航天产业,目前仅处于产业化阶段,远谈不上商业化。

怎样在卫星产业的黄金期把握住机遇?作为航天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应用产业已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西安国家民用航天基地无疑是国家抢占星时代巨无霸市场的一个重要抉择。

西安傲立天地间

让我们把视线从广阔的宇宙拉回到中国大陆的腹地——西安。

每当火箭载着卫星升上太空,西安这座千年古都一次又一次和航天联系在一起,被人们仰慕和审视。人们突然发现,这个以历史文化著称的城市竟然是全国唯一拥有完整卫星产业链的地区。航天火箭的研制中心、载荷卫星的研制中心、卫星发射、通讯、遥感成像、测控、微波技术、卫星天线、数据处理、卫星传输技术、航天星载计算机、航天专用集成电路、航天惯性器件......从卫星研发、生产、制造、发射、测控,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西安的身影。中国航天科技产业竟然有1/2的力量在这里汇聚:中国航天四院、六院、五院分院、航天时代公司771所、7171厂、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等。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航天企事业单位80余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20亿元,销售收入约110亿元,其中卫星应用企业和机构58家,产值50亿元,大部分是顶级的国家队,而且都聚集在西安!

可以说,西安已经具备了卫星应用产业的雏形:在卫星通信遥感和测控、微波技术、天线及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方面的先进技术与水平蜚声海内外;研发生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战术武器发动机等航天主导产业领域的装备,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在信息技术、卫星应用、新能源和新材料、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等航天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水平和规模也居国内前列。有关数据显示,从卫星应用产业综合区域竞争力来看,西安在排名上仅次于北京。另外,西安在政府重视程度、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等方面已经超过北京,领先全国。

2006年11月30日,西安航天基地成立,顺理成章地为航天产业发展开拓出一片承载地。

2007年12月26日,西安航天基地被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2008年4月8日正式更名揭牌,成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在国家发改委的批复中,明确指出西安航天基地应当大力发展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以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为载体,重点培育和发展航天运载动力产业集群、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处于中国大地原点附近的独特地理位置、日益重要的物流枢纽地位使得西安对全国的辐射能力极具优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发展民用航天产业,显然对充分发挥陕西航天科技资源丰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以及促进陕西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0年初,航天基地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以军民融合为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航天科技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基地”。

2010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基地为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的航天资源都将在这里得到整合。这也为西安担纲中国航天领域的“卫星之都”,成为星时代的领跑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储备星资源

卫星研制、发射等环节暂时仅限于军方,但卫星应用和运营服务是军方最希望联合社会力量着力发展的,相关政策也对社会资本限制很少,关键是搭建怎样的平台,让西安的航天工业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和民间的研发、资金、体制优势相结合,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化。应运而生的西安国家航天民用产业基地自然而然地担当起了这一重任。

基地总计规划出10平方公里专门承载卫星应用产业,不遗余力地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在园区生根、发芽,促进卫星应用产业的聚集融合和蓬勃发展。

这里成立了全国唯一一个卫星局——卫星应用产业暨军民融合产业促进局,启动相关产业规划、策划、招商等项工作。其方针非常明确,那就是坚持产业链构建和大项目带动方针。“特别是在卫星产业方面,我们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这一‘金字招牌’,而中国航天集团也看中了西安的战略地位和市场开拓前景。航天基地成立的当天,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民品园也破土动工,有了项目的支撑,航天产业[FS:Page]的凝聚力迅速形成。此后,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直播星公司、中国卫通集团、四维图新公司等项目相继落户。”西安航天基地卫星局副局长孙涛说。

在航天基地创业者的眼里,卫星应用产业是一个充满憧憬的产业,而储备项目资源,也是必须下好的一盘大棋。他们奔波在走访工程院院士、大学校长、航天系统创业者的路上,用自己的理想和激情去说服那些也在为航天事业奋斗的人们。“在我们引进的项目中,特别注重支柱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和抓总特点,这样就更容易吸引随后其相关产业链上的产业进入。我们所做的就是抢占国内卫星应用产业的制高点,做好迎接卫星应用产业爆炸性增长的准备。”孙涛说。

经过四年的跨越式发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向西安航天基地聚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的卫星有效载荷研发生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国北方电子集团长远公司、雷通公司,恒达微波公司的卫星应急通讯和微波通信产业市场迅速成长,中国煤航国家西部3S空间信息产业化及卫星遥感业务蓄势待发,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航天九院771所等国家院所的民品转化加速发展。基地周边20所、39所、恒星科技、光机所等机构的科研资源正在迅速向基地集结。近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卫星通讯集团公司、中国北斗导航服务平台、中国授时中心时频和导航等国家重点项目陆续入区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此外,陕西省内的58家卫星应用企业将以联盟形式陆续加盟西安航天基地的卫星应用产业中。

中国—加拿大卫星通讯产业园项目已经在今年7月份开工建设;加拿大Polarsat公司的VAST全网状TDMA卫星通讯设备生产线项目将有望近期落户;美国休斯卫星运营中心谈判正在进行中,加拿大C-COM天线公司将在基地设立馈源组装中心,国际海事卫星将设立最新手持设备的生产线,新加坡IDIRECT公司计划在基地设立研发和分销中心。此外,加拿大科技部组织的卫星通讯考察团将在近期来基地对接20余个合作项目,英国萨利大学微小卫星实验室也将考虑在基地设立国际人才储备平台。

目前,航天基地已初步形成了体系较为完整的覆盖通信、导航、遥感三大核心领域的十大卫星应用产业。到2010年底,航天基地卫星应用企业预计达到28家,成为我国最大的以卫星应用为特色的航天民用产业与军用民用相结合的产业集聚区,为基地牢固确立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地位创造了条件。

引爆未来

截至2010年9月,西安航天基地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76亿元,工业总产值累计达110亿元,引进外资33.2754亿美元,各项经济指标增速高居西安四区两基地前列。但航天基地的创业者们期待着的却是一个个在未来的引爆点。

“2012年北斗发射组网后,我们储备的项目资源将呈现集中爆发的局面,它们对西安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是难以估量的。”孙涛说。

拿国家授时和时间基准系统迁入航天基地为例,这意味着北京时间将由西安航天产业基地产生和保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导航授时关键技术、授时载荷技术和轻量化高性能地面授时终端设计、研发与集成技术逐渐成熟后,将在电力、电信等国家重要行业领域和国防领域推广应用,使我国摆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确保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而由于在研究制定卫星导航授时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方面具有话语权,航天基地还将形成完善的卫星导航授时产业检测和认证体系。仅空间基准授时这一条产业链就将为航天基地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预期“十二五”产值达100亿。

中国卫通运营中心下的子项目也将引爆多个亮点。四维图新公司卫星地理综合信息项目不仅继续提供实时更新的地理信息素材,还将遥感与导航相结合,建设物联网存储ID,形成广泛应用于联网报警服务、危运车辆监控,以及出租车、医疗急救车、公交车、航空、航海、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卫星导航综合服务体系。中国直播星公司数据投递项目、中国卫通地球站(上行站、备份站)、综合卫星通讯外包业务中心、呼叫中心、卫星通讯总机房等,将使现有的电话网、因特网、卫星通信完美融合,您可以通过特定的天线设备,随时随地获取远卫星上预存的高清晰电影大片;建筑施工单位可方便地调取卫星测控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相关区域的地质特征、水温特征,甚至是市政管线敷设状况等详细资料......每个子项目初期产值都在10亿元以上。

“明年,你还可以在航天基地体验到卫星影院播出的卫星电影,感受什么是大容量卫星数据传播带来的高清震撼效果。而这些只是航天基地特色旅游产业链的一环。”孙涛介绍说,将来到基地,可以参观航天动力试车、航天发射、航天测控现场以及卫星应用业务,可以体验太空之旅过程,它带来的不仅是“十二五”期间10亿元的产值,还会让更多的人们爱上太空。

十大卫星应用产业链,每个都是最具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西安航天基地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强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陕西省、西安市统筹科技资源的战略新兴产业。到2011年底,航天基地卫星应用企业达到50家,产值达到50亿元。到2012年,实现产值180亿元;到2015年底,航天基地卫星应用企业超过100家,聚集形成30家大型卫星应用核心企业,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实现年销售与服务收入500亿元,初步建成区域卫星应用产业体系,确立在全国的龙头地位。

而作为浓缩现代顶尖高科技产业成果的卫星应用产业,还将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之中,一方面带动基础产业的提升,另一方面带动机械装备、电子、新材料、能源等后端产业,促成产业大融合,带动西安经济向更高的层次腾飞。

四年,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是有些短暂,但航天基地也正因此充满梦想、富有激情,她在引领一项项尖端前沿的卫星技术飞[FS:Page]入寻常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带领着西安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星时代。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NWC 2007在西安隆重开幕

2007年4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ationalWebcastConference2007,简称NWC2007)在古都西安隆重开幕。NWC2007重点就互联网音视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应用模式和管理政策等热门话题进行研讨。此次会议有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先生,中国科学院著名专家、中科院研究员侯自强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闵大洪先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杨景先生,

西安市广播电视转星调整信息公告

为提高卫星广播电视传输质量,并便于广大用户接收,从8月1日到8月31日,全市集中开展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详细情况可登陆国家广电总局网站(网址:http://www.chinasarft.gov.cn),也可通过市、区(县)公布的热线服务电话进行咨询,市热线服务电话:88402612。西安市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8月14日

陕西西安:1600辆公交车上可看移动电视

记者从市广播电视局了解到,截止11月22日,全市1600辆公交车和一些公共场所安装了移动电视接收终端,每天有150万人次可看到西安移动电视节目,很好地宣传了西安,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丰富了市民的乘车文化。 今年以来,市广播电视局克服种种困难,合理安排工期,轮流加班,提前完成了全市移动电视装车装屏达到1600台的目标。目前西安移动电视在全市61条主要公交线路上安装了接收设备,并在西安火车站、西安城西客运站等公共场所安装了移动电视接收终端,每天覆盖人群达150万人次。 同时,为了让边远山区的农村看上电视节目,今年以来市广播电视局加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截止11月28日,共完成了135个

西安:街头小贩里应外合兜售“接收器”

“我们这个产品可以接收到多家电视台的节目,价格优惠,比装闭路要便宜很多……”近日来,在钟楼附近,每天都有人在推销被称之为电视“接收器”的产品。昨天中午,根据读者举报,记者来到钟楼邮局广场,远远就看见西北角围了一群人,便走上前去看个究竟。只见一中年男子一手提着一台小型电视机,一手拿着电视“接收器”大声讲解。该男子随手一按,电视屏幕上便出现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我们这个产品经济实用,只需20元,彩色电视机能收到40多个台,黑白电视机至少也能收到20多个台,大家快来看一看。”该男子一边说一边演示,几番演示后,情况也确像他说的一样,可以收到很多频道。很快,围观市民中就有一名男子豪爽地掏出20元钱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