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认真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广电局的宣传工作部署,组织记者深入农牧区,采访报道各级党委、政府和西藏广大农牧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新成就。
从今年4月初到8月底,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派出7组22名得力的藏、汉语记者深入全区7地(市)县乡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从5月6日起,电台在4个频率的新闻和专题节目中开设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专栏专题节目,进行报道。截至目前,共播出稿件500多篇,其中75%为广播音响稿件。各频率专题节目共播出专题稿件200多篇。其中86%为广播音响和访谈类节目。
为开展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从采编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了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编排。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藏语新闻综合频率结合自身特点,在专题节目中推出了藏语访谈节目《喜看今日西藏新农村》;康巴语频率为满足康区广大听众的需求,组织记者深入昌都地区各县、乡采访,推出了专题节目《今日昌都新变化》;汉语新闻综合频率在精心编排来自全区各地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稿件的同时,派出专题记者深入拉萨七县一区进行采访报道,在专题节目中推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FM98.0都市生活频率在认真搞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报道的同时,在《都市夜话》等节目中邀请堆龙德庆、达孜、曲水等县的有关领导走进直播间,就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居住条件逐年改善等话题进行了访谈,形成了一定的宣传声势。
据了解,从11月起,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还将派出藏、汉语记者深入拉萨市七县一区及乡镇,采访报道一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报道农牧区广大人民群众变冬闲为冬忙,大搞农田基础建设的热潮
为您推荐
贡觉县自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以来,现已建成各类广播电视接收站175座,分布于全县157个行政村,彻底解决了乡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日前,贡觉县对已建成的村级广播电视接收站进行了全面维修,通过检测维修,使全县175个村级广播电视接收站保持了最佳运行状态,充分发挥了效益,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与此同时,贡觉县针对接收站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无一定专业技能等现状,对管理员进行了集中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管理员的专业技能,做到管理员都懂得基本操作,并进一步规范了广播电视接收站收看、设备运作、人员管理等制度。
拉萨4月3日电西藏白朗县巴扎乡金嘎村56岁的米玛次仁这两天多了一个新“烦恼”:每到晚上,一家八口坐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时,4岁的小孙子罗布顿珠总拿着遥控器不停地选台,让他很难完整地看完一个节目。“我喜欢看军事节目和时事新闻。”曾当过4年兵的米玛次仁笑着对记者说,“妻子和儿媳则喜欢看歌舞类节目,而小孙子每次总抢着看动画片,所以一到晚上一家人就争抢遥控器,把电视节目调个不停。”米玛次仁家里现在共有三台电视机,原来大家守在各自的房间里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谁也不打扰谁。他这个新“烦恼”始于半个月前,县广播电视局给米玛次仁卧室里的那台电视机安装了数字电视接收盒。“现在图像清晰多了,而且接收的频道也从原来的两个
日前,昌都地区首座数字电视收转站在昌都县卡若镇建成并投入使用。此次开通的数字电视收转站,不仅使农牧民可收看的电视节目从1套提高到13套,并且信号稳定,电视画面清晰,有效解决了当地7个村、300余户收看电视难的问题。有关部门表示,此举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昌都地区广播电视基础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6%以上,建成“村村通”广播电视收转站1529座,全地区131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广播电视。
西藏那曲军分区投资近30万元安装的数字卫星电视网络系统26日正式投入使用,官兵们国庆期间可清晰收看40余个数字电视节目频道。西藏那曲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位于六月也飘雪的藏北高原。过去,驻地官兵只能依靠地面卫星接收器收看电视节目,不仅频道少,而且画面模糊。为彻底解决官兵看电视难的问题,那曲军分区党委今年拨出专项资金,聘请地方技术人员帮助安装了数字卫星电视网络系统。那曲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颜克勋介绍说,这套系统经过特殊技术处理,不仅接收电视信号波段多,还可在高寒、狂风和暴雪等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系统既拓宽了官兵及时了解外部信息的渠道,还可播发部队新闻节目、进行电视教学和下发文电通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