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同期官方会议之一“新媒体论坛”13日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邮电器材集团联合主办,主题为“通信和媒体的融合与变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打造健康视听服务产业链。演讲结束后,王晓晖副台长接受了记者的集体采访。
记者:您刚才在演讲中提到了一个“牌照即服务”的理念,能不能再给我们具体阐述一下,可能刚才您的演讲里更多的提到的是一些理念,我们想了解一下近期我们在新媒体发展当中还有哪些计划。
王晓晖:刚才我们提到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更多的就是体现一个新的业态的出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国家的主流媒体,国家给予了一些牌照的资源。因为现在新媒体鱼龙混杂,同时也是渠道多元,内容来自于不同内容提供主体。这些内容,广电行业、包括我们意识形态这些领域需要对此进行监管,也就是要打造一个健康的视听产业链。
健康最主要指的是内容健康,不管是反三俗也好,还是反对一些不适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传播的内容也好,需要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通过牌照赋予了国家的一些主流媒体。目的看似只是为了监管内容的更健康,其实更多是在提供服务上。比如说怎么样能够把所有的内容提供商放到播控平台上。
为什么要把所有的内容方进入到这个平台上?第一,有一个内容的审核,就是使内容更健康;第二,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对接运营商和用户的桥梁,让他们能够更快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在这个播控平台上拿到任何用户服务的数据,能够做到更定向、更对位、更精准。
这个播控平台,不单单是为了内容的监管,更重要的还是后者,就是能够为用户提供很多和内容提供商对接,相互了解对方需求的平台。这个平台搭建,可能需要对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中间这个桥梁有更多的调研,能够形成一个更完善、更完备的集成播控平台,提供更多的有效的服务。这都是在三网融合试点中刚刚要开始进行的工作。
接下来对中央台而言,就是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打造健康视听服务产业链。一个是打造家庭信息的服务平台,包括互联网和互联网电视;第二个是打造移动媒体,包括手机媒体和车载视听服务器等;第三个是打造过多媒体定向发布的平台。一些大众的传统媒体现在是单一推送,而根据三屏合一,需要面对需求不同的受众提供定向的服务。说白了就是一个定制媒体服务商,可以实现一个人一个频道,一个人一个频率,就是你需要什么内容我们帮你去集成、帮你去选择,完了迅速提供给你、第一时间推送给你。当然这就要建立在分析很多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这是后台需要建设的。
传统媒体既担负着与新媒体融合、更好的体现传统媒体权威和引领服务的责任,还要担负着政府赋予的社会责任,就是让内容更健康、让视听服务做的更有效。两大责任。
记者:新媒体这一块现在在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整体架构中是怎么布局的?现在很多传统媒体都在做新媒体,您认为传统媒体做新媒体要如何面对竞争和挑战?
王晓晖:在布局里面我们提到了CNR这个品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定是要打造一个全媒体的,这个全媒体更多意味着是新媒体。不管是BBC也好、ABC也好、CBS也好,原先它们就是广播公司,但是当电视来临的时候,它并没有放弃电视这个新兴业态,它抓住电视以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在所有的主流媒体都不再自我局限,广播就是广播、报纸就是报纸,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家都做全媒体。媒体的形态,互联网就是个通路,就是个工具,你不用它,你就无法生存,因为受众不再从单一的媒体里来选择了。
所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们说这个CNR品牌,将来代表的更多的是一个全媒体而不是广播,是靠全媒体的通路去实现。现在,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我们全有,但是我们认为,根据受众的需求,它更多的是从碎片化的通路上获得的,那你就要依照这个去设计后台流程,设计组织架构。也就是我是个内容提供商,我原先是发在广播上,现在迎合不同的通路适应他们的需求,但是这个改变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后台要转变,尤其是思想意识要转变,非常复杂,也非常费劲,但是谁转得早谁肯定获利得早。就像BBC一样,它再也不是广播。它是靠广播起家的,但是它是一个权威的品牌,这也是我们要做的一个转型。
在模式上,我们新媒体更多采用的是产业模式,而不是过去事业单位的模式,它更多的要自己形成循环,自己养活自己而不能靠财政拨款。也就是它生下来要带着天生的服务基因,要满足服务。不是说你自己定义成权威就是权威了,而是你必须被人选择为权威,被受众选择为权威。那就要靠你的服务。当然这个服务一定是健康的服务,服务当中可能因为你的品牌优势人家会信任你,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再是过去的单向模式。
这是产业模式和市场模式提出的一个更严酷的要求,要想活得好,首先要活下去,国家开始可以支持你但不会永远支持你,一定要在大风大浪中、在竞争中成长。这个时候我们台也是从新媒体的起点开始的,以产业的模式、市场的模式来搭建,整体的组织架构、团队建设和产品设计都是按照这个模式去做的。
这是我们说的媒体定位。一个是中央台的新品牌定位成全媒体的一个品牌。第二它的运行机制是按照市场机制和市场模式去做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合作。
按照市场的模式做,你想超常规发展,一定要合作。所以我们欢迎在符合国家政策条件下所有的同仁来跟我们合作,包括我们参与国际通讯展,其实就是为了表明一种姿态。这个通讯展我们去年开始加入的时候,是唯一一个传统媒体。第一是办展台,第二是在这里举办一个新媒体论坛,之前没有传统媒体介入到通讯展里面去,很少有来这里表达全方位开放的一种姿态的。
我们不想有门户之见,三网融合在政府主导下已经消除了这种成见,所以这个平台搭成了。我们要更勇敢地站出去,以更开放的姿态欢迎大家来合作,这个合作可以是运营商可以是内容提供商可以是设备制造商,只要是符合国家政策条件的就行。我觉得我们这个媒体就能变成一个开放的媒体,一个真正社会办的媒体。这样才能起到主流媒体的作用。同时,不引进人才、不引进社会资金、不引进社会的意识的话,想在新媒体中摸爬滚打,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想更多的吸引新媒体和其他通讯行业、互联网行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参与传统媒体的转型。
记者:刚刚提到未来新媒体有个趋势就是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的服务,您也提到个人电台以及“你选我说”这样的概念,那在这方面,你们有什么具体的进展或者规划吗?
王晓晖:具体的进展现在不好说,因为这是个非常巨大的工程,我们也一直在做。在规划当中我们规划的是什么,刚才我们提到了,一个是利用现在国家赋予的一些资质的条件,包括信息视频许可,包括互联网电视,包括手机电视的播控平台,利用这些资源去更进一步摸清现在受众的需求。首先,了解他在移动互联网上所有的行为,了解后和我们的上下游——包括终端设备、手机设备制造商、电视机生产制造商、电信运营商,我们都在谈,谈的目的是在了解运营商的需求和了解用户的需求基础之上研究做的内容,怎样做内容,内容怎样满足这些受[FS:Page]众。
刚才我们说要做一个定制媒体服务商,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你需要向所有的上下游的行当学习。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个规划,正在搭建一个平台,我们叫央广网络广播电视台。在央广网络广播电视台这个牌照资质上,我们正在搭建它的网站CNBN,这个网站网页的设计、后台的设计和整个平台的呈现都是基于定制媒体服务商,让它上面所有的内容能够像刚才我们说的那样聚合,形成大众在上面能够找到很好的视听内容的服务。这个服务的背后,看似基于网络广播电视台在互联网的呈现,但我们后台还要做更大的转变。刚才说了要适合三屏——手机和电视还有PC这三屏的融合,不单单是一个内容简单的推送到三屏,每个屏上还要有不同的内容呈现。这个怎么办?也是需要组建团队做的。具体的进展,包括具体的合作,现在没有到最后公布的时候,但是我们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记者:现在三网融合更多谈的是视频方面的应用,而像广播这样的音频节目,在三网融合这个背景下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王晓晖:我们是聚合所有的对声音有兴趣的受众,包括企业客户、包括个人播客,利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最大的音频服务商的概念,让他们聚合到我们这个平台之上,让他们之间的这种行为,大家形成一个圈,现在最时尚的叫一个“圈”。同时能够实现用户创造内容,而不单单是我们去做,这是第一个概念。
为您推荐
谁在阻碍IPTV商用?这使三网融合困局暴露无遗。IPTV作为撬动三网融合的杠杆之一,却首先撬动了部门之间的分歧。据悉,湖北黄石广播电视局近日以中国电信黄石分公司传播境外电视节目为由,向主管部门申请要求公安和安全部门配合取缔IPTV业务,并开出3万元罚单。地方广电再度使出杀手锏,对IPTV出手叫停,三网融合进展堪忧。IPTV推广遭遇强大阻力IPTV是三网融合的典型业务,尽管在部分城市有一定的发展,但在国内推广仍是困难重重。除标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因素外,电信和广电两大部门的博弈已成为IPTV大规模推广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由于担忧IPTV对传统电视广播领域的冲击,广电部门对IPTV运营牌照执行严格的
编者按:目前,各电视企业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陆续推出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并已拥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近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期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电视市场秩序,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针对互联网电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电子报》记者邀请国内最具代表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讨论,敬请关注。
三网融合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三网融合应以谁为主一直是广电与电信博弈的焦点,但这两方面的博弈不应该以剥夺用户尽快享受三网融合成果为代价国家广电总局近期的一纸禁令,使“互联网电视”被打上“违规产品”烙印。电视上网看视频被指侵权,视频网站受到池鱼之灾,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互联网电视暂时退市。”但是,对互联网电视的未来,用户大多表示支持。一项调查显示,六成用户希望电视能接入互联网,七成网民更愿意使用电视看网络视频。十多年来,三网融合一直是“只闻雷声,不见雨点”,并非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体制上的束缚,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然而,三网融合关系到国家信息化战略,不是为了某个部门甚至某
10月30日,第八届中国信息港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工信部党组成员刘利华、运营商高管、知名通信专家等汇聚一堂,就中国电信业在新时期如何推进3G应用、推进宽带发展、推进信息化等通信行业融合创新的话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以下为江苏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做主题演讲:刚才听了几位专家老总的发言,有很多的启发。宽带的发展,网络建设是基础,关键的是它的应用和拓展。刚才主持人小红点明白我的iPTV的问题,因为iPTV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市场的前景也比较好。但是由于有TV两个字,所以在政策方面,有多种因素,现在还难以实现规模的商用,但是这方面的政策也在逐步的突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