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信从2006年开始建设城域网第二平面,用来承载高ARPU值的关键业务,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上海地区的IPTV用户超过了百万户,这与上海电信城域网的特殊架构是密切相关的。”韦乐平表示,“上海电信引入了城域网二平面,这对发展IPTV等新型转型业务起了很大作用,如果没有这样全新第二平台的支持,根本不可能有这个规模。”
上海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根据不同业务使用不同技术,建设不同的承载平面,除了目前承载公众互联网接入的163网络外,还建设了针对IPTV、NGN、政企客户等业务的承载平面。而韦乐平提到的“第二平面”,就是用来承载以上业务的城域网的总称。“建设多个承载平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即避免了业务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保证重要用户的应用感知,又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不久前刚刚中标了上海电信运营级以太网(以下简称CE)升级项目的H3C运营商技术部部长孙晖向记者表示。
PTN受到质疑
每个层面的不同技术实现方式使得目前城域网呈现出多种技术共存、混合互补的状态。 “对于分组化承载网络,可选择的技术包括 IP/MPLS、基于SDH的MSTP以及以太网。MPLS技术相对成本比较高,运维的费用比较高,目前比较适合使用在汇聚层,包括核心层。汇聚层以下,在接入层,是不大适合的。而MSTP方式,并不能称之为分组内核的解决方案。”孙晖指出。
为了解决MSTP传输分组数据的问题,业内提出了PTN技术。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同时秉承光传输的高可靠性、可管理性等传统优势。通过2009年底的集采,目前PTN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移动3G回传业务。
但是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业内却对PTN提出了不同的声音。韦乐平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经过测算我们发现,政企客户业务与无线基站共站址的概率只有20%。我们认为,概率只有达到80%以上,才可以让PTN同时承载这两种业务。而且现在的PTN技术标准还不成熟,需要增加三层的技术才能承载政企客户业务。因此,我个人并不看好未来PTN的发展。”
孙晖也表达了类似的忧虑:“PTN不能包打天下,尽管能够很好的支持TDM业务,但是对政企客户的支撑不够友好。”
韦乐平告诉记者,中国电信正在寻找一种新的承载网技术,可以作为基站回传、政企客户接入、IPTV等业务的综合承载网。据一位接近中国电信的设备商人士介绍,中国电信将正在研究的这一技术命名为IAN(综合接入节点设备),它结合了MPLS-TP(PTN的主要技术标准)和IP/MPLS的功能,即保持了数据设备的灵活、开放特性,又继承了PTN的端到端业务配置、管理、监控,并具备时钟/时间解决方案。但该人士同时指出,该技术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其综合承载的能力如何还不是很清晰。
上海电信从2006年开始建设城域网第二平面,用来承载高ARPU值的关键业务,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上海地区的IPTV用户超过了百万户,这与上海电信城域网的特殊架构是密切相关的。”韦乐平表示,“上海电信引入了城域网二平面,这对发展IPTV等新型转型业务起了很大作用,如果没有这样全新第二平台的支持,根本不可能有这个规模。”
上海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根据不同业务使用不同技术,建设不同的承载平面,除了目前承载公众互联网接入的163网络外,还建设了针对IPTV、NGN、政企客户等业务的承载平面。而韦乐平提到的“第二平面”,就是用来承载以上业务的城域网的总称。“建设多个承载平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即避免了业务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保证重要用户的应用感知,又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不久前刚刚中标了上海电信运营级以太网(以下简称CE)升级项目的H3C运营商技术部部长孙晖向记者表示。
运营级以太网技术不断完善
对于企业专线业务,用户出于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不希望其IP地址和路由规划在运营商设备上可见,因此,透明链路型二层VPN成为首选。而目前实现二层VPN的方式主要有两种——VPLS和MACINMAC。
以上海电信的网络为例,这两种技术都有采用,为了实现兼容,上海电信CE城域网创新的采用MACinMAC+VPLS双栈部署模式,有效解决了二层网络扩展性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核心和汇聚层设备MAC地址空间越来越大,导致地址学习和刷新的速度受到影响,网络故障切换时可靠性降低。通过部署MACinMAC+VPLS双栈技术,采用了双层MAC封装,将用户侧的MAC与运营商网络进行隔离,运营商的核心设备再不需要学习用户MAC地址,只学习汇聚设备的MAC地址,表项可以大规模减小。整网业务规模可从几千提升到上万。
上海电信CE城域网的另一大创新是采用了IRF2智能弹性架构技术。孙晖告诉记者,该技术近几年被广泛应用在数据中心,通过网络虚拟化技术,大幅改善了网络的可靠性、链路利用率,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运维难度。而此次上海电信将IRF2技术从以太网引入城域网,替代过去二层网络中的STP协议和三层网络中的VRRP协议,其结果是,提高城域网络的可维护性,并将网络故障保护时间革命性的从几秒缩短至几十毫秒。
自从诞生来“号称战无不胜”的以太网正在以强大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再次向运营级网络发起冲击。而这一次,它的胜算似乎又大了一些。
[FS:Page]
为您推荐
阻挡在“三网合一”(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面前的壁垒随着网络电视(IPTV)的风生水起,正在慢慢地裂开一条缝隙。而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加快进入网络电视的步伐,融合正在成为一种必然。但前路依然充满坎坷!网络电视遭遇到的政策壁垒、匮乏的节目资源、网速的限制,使得入住电视业的电信运营商们显得不是那么意气风发,也成为阻挡三网融合的天堑。网络电视的前途是一条光明的大道吗?它的出现对整个产业环境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真的会成为三网融合的钥匙么?网络电视,运营商眼中的香饽饽
在围绕IPTV的利益之争中,除了广电系统和信产系统两大主角之外,民营的力量也开始空前活跃。但是,与国有垄断巨头相比,微弱的民营力量只能选择从内容制作开始切入市场。解读IPTV生态链之一在中国,IPTV仍是一辆蓄势待发的战车。虽然广电系统抢先登陆、IT门户蠢蠢欲动、设备制造商摇旗呐喊,以及电信运营商暗中布局,这些动作都让IPTV在紧锣密鼓中身价倍增,但同时,相关政策的障碍、带宽与内容的限制、终端标准的统一等壁垒,又令IPTV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IPTV的商业化前景依然模糊难辨。因此,民营IPTV便成为一支最有创新意
汕头人明年将有望通过宽带网络看到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享受直播电视及可任意点播的影视娱乐节目等。据悉,广东作为中国电信5个IPTV(网络电视)的试点省份,日前试点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总用户规模为10万户的项目将在汕头、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7个城市展开。据汕头电信部门有关人员介绍,目前汕头网络电视的网络建设及技术人员准备均已完成,等待的是机顶盒等设备标准的确定,预计明年将开通网络电视的商业运用。开通后,网络电视用户通过电信宽带网络将可望享受包括
何为IPTV?它为何有如此魔力让无数英雄竞折腰?IPTV亦即网络电视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新兴技术,是一种个性化、交互式服务的崭新的互联网协议(IP协议)来传送电视信号,以家用电视机或电脑作为主要终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