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为何“监管空白”?

2010-09-20 10:51:00来源:东方网 热度:

 近日,一名电视购物业内人士自曝黑幕,称从推销到售后服务,电视购物已形成了欺骗“一条龙”。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今年到9月15日,已接电视购物投诉2536起。由于监管存在漏洞,为电视购物乱象提供了可趁之机。

  电视上说得天花乱坠,货寄来后却是粗制滥造的次品劣货,电视购物的忽悠人,已是屡见不鲜。因为上当者众且愈演愈烈,电视购物显然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消费陷阱和侵权重灾区。电视购物之祸,一是“洗脑”式的反复播放,游说极富煽动性;二是利用“货到付款”变相剥夺消费者的验货权;三是利用“800”“400”等电信业务,使消费者和有关部门无法找到经营者名称、地址等;四是不提供正规发票,无明确的名称、商品规格、保修等详细资料,造成消费者维权举证困难。

  专家告诫,由于行业监管尚存空白,因此消费者要学会辨别真伪,不要被电视购物的不实之词给忽悠。专家劝告,当然要听,但我仍然纳闷:“忽悠”人的电视购物广告泛滥于荧屏,怎么又成了“监管空白”?对“监管空白”之类说法,百姓是不认可的。不去监管,自然空白;主动监管,何来空白?事实上,电视购物尽管是新兴的商业模式,却未必就没有相关管理条款可以对号入座——经过这些年的法制建设,法律法规已相对完备;法律法规是宏观的,细微到一个商业模式出台一套管理办法,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电视购物日复一日在忽悠,居然能够平安无事,这不是忽悠者能耐太大,而是监管部门不作为。

  其实,“监管空白”后头还有隐情。电视媒体为虚假电视购物做了“托”,乃是不争的事实。新华社曾经披露,某地消费者按着当地媒体的广告买药,焉料买到的却是假药,于是到当地工商部门投诉。然而工商部门却表示,他们也爱莫能助——谁愿意真刀真枪地跟新闻单位较真儿呢?消费者吃亏了不要紧,新闻单位可是得罪不起的。知道了这个秘密,是否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电视购物的陷阱掘到了荧屏之上,然而监管却是“空白”?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IPTV购物与支付需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从PC屏到电视屏,看似只是简单的屏不同,其实却蕴藏了极其大的价值内涵。从而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PC业务开始向着电视转移。如电子商务,如前段时间关于淘宝的新闻,和华数合作将业务移上IPTV,和湖南卫视组建“快乐淘宝”公司等,但个人认为,IPTV购物就目前而言,还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在电视上依托卖场,如家乐福,或专业购物等,受限于物流与支付两大因素,要实现业务量的迅速增长还有待时日。有待其小产业链的共建完善。购物的发展趋势:1、品牌化专业网店,如家电、化妆品等非即时类消费品,依托此类厂家的品牌和物流优势,建立用户的信赖感,通过价格差优势,吸引用户进行网络购买。就如现在很多人购物,都是在实体店选好物品,

上海监测电视购物 七星购物被指销售不合格产品

电视购物行业从走入人们视野时就备受关注,而昨日沪上的一批电视购物商家再次被外界关注。日前,上海市工商局针对电视直销、互联网销售引发的消费争议成倍增加的情况,对全市6家电视直销、互联网销售企业销售的数码产品(数码相机、摄像机、移动电话)、纺织品(床上用品、内衣)、手表等部分商品进行了质量监测。昨日(5月12日),上海市工商局公布了《电视直销、互联网销售商品质量监测情况》(以下简称《监测情况》),经检测,23个批次商品不合格,其中,数码产品15个批次、纺织品7个批次、金银饰品1个批次。其中,上海七星网络购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星购物)、上海橡果网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