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这标志着三网融合正式启动。
在三网融合时代的大幕即将拉开的新形势下,中国电信的“三屏合一”战略可以看作是中国电信运营商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的代表性举措。
三网融合的最早提出在1998年,十二年后,在我国已具备进一步开展融合的技术条件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这一进程。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的决定,体现了不对称开放的思路,鼓励居于弱势的广电企业跨界竞争。鼓励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鼓励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决定还放开了门槛,允许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输,采编和播放还由广电控制。
此次推进的三网融合,主要体现在应用层面上而不是物理层面。物理层面的融合就是三张网合一,操作难度比较大;应用层面相对好实现,就是在任何一张网络上实现全业务的运营。从决议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个融合过程是渐进式的。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中国电信发力“三屏合一”
中国电信作为固网用户最多、并且拥有单一移动3G网络的综合性电信运营商,在全业务运营方面发展迅速,从应用层面尝试“三网融合”。组织架构上,中国电信2009年11月12日宣布,全国视讯运营中心正式落地上海,将整合全国资源,打造手机、电视和个人电脑三屏互动的融合视讯产品。终端方面,“魔屏 mTouch”是中国电信在“三屏融合”的境况下,所推出的一款集合了手机、电视以及电脑三屏优势的产品。
而2010年3月12日“天翼视讯”的正式商用,则标志着中国电信首个实现“三屏合一”的成型业务的推出。天翼视讯原为中国电信手机影视业务,是中国电信结合自身的网络,以视频内容为主,利用移动流媒体视频下载等技术为用户提供视频内容播放和下载的服务。
不但中国电信押宝“三屏合一”,业界各方也颇为看好其市场前景,“三屏合一”被认为是实现三网融合的一个突破口。在我国,由移动网络、手机终端引领的手机网民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形成了庞大的用户群。截至2009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2.33亿,超过网民总数的60%。
而且“三屏合一”,最初是先通过“两屏”的服务,即将手机和PC业务相结合,实现比较简单,可以更容易地推广,更快向客户提供服务。“三屏合一”在业务方面也有优势,为用户带来的是同一业务在不同场所的使用,不同类型的终端可以进一步细分市场,可以照顾到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
当然,由于“三屏合一”会涉及众多产业链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商业模式、终端、内容提供、互联互通、产业链合作等问题都需要解决。电信运营商需要和更多终端厂商合作,丰富消费者对“三屏合一”手机的选择。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要真正使“三屏合一”的全媒体时代到来,硬件上的支撑之外,还需要不断丰富内容。
作为播出平台,电信运营商将接触到两类新的内容提供商,其中一类是电影电视剧制作公司,如中影、华谊兄弟等,另一类是电视台下属节目制作单位,如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旦真正三网融合,在电视电影以及网络节目中可能出现的内容、广告监管等问题也必将延伸至手机服务上。因此,如何在吸取现有经验的同时,针对手机服务的特点,未雨绸缪,制定出健全、可行的运营及管理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行业限制是绊脚石
三网融合的关键在于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的融合,作为主体之一的电信运营商能推动这一进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电信网和互联网早已实现了融合,因此进一步融合的关键将是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的融合。对于电信网来说,网络资源不是问题,现在已经覆盖全国,关键是受内容行业的诸多限制,在融合过程中将面临巨大挑战。
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中国电信运营商要有针对性的提高核心竞争力来应对挑战。加快网络建设是电信运营商发展的基础,也将为三网融合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在三网融合时代,电信运营商还需要深入推进业务创新,来激发用户的消费需求。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在年度工作会上提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服务信息化的新突破”、“打造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和“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创新中增强活力”。为了顺应三网融合的趋势,推动行业增长,电信运营商还需要继续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提高语音之外业务收入的比重。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