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处不在的信息化便民应用,到各行业企业的高水平信息化作业;从简单的信息化应用,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发展;从获批首个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到各种信息应用新型业态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伴随着30年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信息化发展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种区域信息化新的发展模式在深圳悄然凸现。
信息应用无处不在
近年来,深圳市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信息应用的无处不在。查询社保信息、办理学生入学在网上一键完成;一张“深圳通”就可玩转全市公交系统甚至在各零售领域随意使用,未来还有望与香港的“八达通”互通公用;手机支付已在公交、电影院和旅游景点等场合实现应用;遍布全市的金融POS机可缴纳水、电、煤、电话、交通违章罚款等多种日常费用。智能卡的“一卡多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展,给市民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此外,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系统、社区信息化平台也有效整合实施了包括基层应用系统、居住证系统、义务教育、“电子病历”、“12345”公共服务呼叫中心、手机短信“敬告式执法”以及遍布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等一批重大项目有效提升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和完善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不仅仅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物流业,深圳的大中型物流企业目前已基本实现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超过80%的中小物流企业都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及相关物流管理软件。深圳社会物流总成本占全市GDP的15.0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至少3个百分点,物流运营效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电子政务方面,深圳是全国首个“电子政务试点城市”,高起点地建设了一批电子政务试点项目。目前,深圳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国内领先,构建以网上服务为主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已实现100%要求公开的政务信息可在网上查询,100%行政审批项目可在网上申请和查询结果,50%以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全过程在线处理,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纳入电子监察范围。
目前,一批重大项目有效提升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行政电子监察经验全国推广,在全国掀起电子监察建设高潮。
信息基础设施大提升
信息化应用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与这座城市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分不开。据市科工贸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特区30年的发展,深圳的信息基础设施已迈向国际先进水平,拥有现代化的通信管道、通信机楼、光纤传输网、宽带城域网和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
目前,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DTMB)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CMMB)已投入运行。2G移动网络国际领先,3G移动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光纤到大楼的比例超过60%,光纤到户数超过5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无线宽带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密集地区无线网络覆盖达到100%。“光网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深圳市互联网宽带提速工作,深圳电信12M宽带接入能力已超过60%,预计到2010年底,12M宽带接入能力能达到80%。
截至2010年6月底,全市电话用户累计超过2420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97万户,主线普及率超过50%,移动电话用户1923万户,3G用户突破14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饱和率超过150%,位列全国第一;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06万户,互联网用户平均接入带宽达1.6M;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72.3%和66.5%,无线宽带室内人口覆盖率达到85.3%,位居全国前列;每百户拥有计算机110台,数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0%。深圳已成为国内城市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部分信息化发展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水平。
深圳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据介绍,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内网和外网)建设,到2010年底可实现政务内网(即机关计算机专网)覆盖到街道办,政务外网(即政务公众服务网)覆盖到社区,网络覆盖范围达到1400家单位。
新型信息应用业态蓬勃发展
30年来,伴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飞跃发展,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目前国家及至全世界的重要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链日益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九成以上,为实现深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了扎实基础。
以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为支撑,随着信息化应用层次的不断提高,随着信息化与科技、工业的深入融合发展,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三网融合等在内的新型信息应用业态,正在深圳萌发并迅速发展。
事实上,深圳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应用业态的良好条件。
深圳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较高,互联网普及率近七成,网民网上购物比例也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电子商务交易额位居国内前列,同时电子商务服务业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华南地区的互联网企业聚集地和消费大市,深圳互联网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约占全国产业规模的11.5%,电子商务交易额约占全国比重的6.25%,互联网已渗透到深圳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深圳已经涌现出腾讯、迅雷、A8音乐网、芒果网、金蝶友商网、中农网、华强电子网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和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在深圳注册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有457家,产生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目前,深圳正在建设国家首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发挥先行先试,注重改革与创新,积极开展有关试点工作,努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不久前,深圳还成为全国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12年底,全市三网融合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打造出一批从事三网融合相关业务的知名品牌和行业领军企业。
为促进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应用业态的发展,深圳正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城市(北京)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于2009年发布了《深圳市互联网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和《深圳市互联网产业整形发展政策》,连续7年,每年投入5亿元财政资金,大力扶植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智慧深圳”有序推进
展望未来,随着各项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随着信息化与工业、科技的深度融合,随着各项信息应用新型业态的快速发展,随着整个城市自主创新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个“智慧深圳”的蓝图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对此,深圳市科工贸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面对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深圳市将以建设“智慧深圳”为突破口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深圳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射频识别)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FS:Page]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推动“智慧深圳”建设,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智慧深圳”,意为无所不在的网络化社会。这意味着深圳未来的网速、网络覆盖率都将大大提升,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便捷的网络生活,城市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都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据悉,“智慧深圳”的建设与IT产业紧密相关,深圳市希望以此来拓展互联网产业,能为产业提供更多的产业需求和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智慧深圳”能让深圳人的生活更加便利、出行更加方便,但智慧城市的推进不光与深圳有联系,与周边城市、国际上各城市的推进速度更紧密相连。
根据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2010年度公共服务白皮书》,9月底前将制定“智慧深圳”建设规划及配套的实施意见,12月底前将召开落实建设工作动员会,并在科技研发资金的合适计划中对“智慧深圳”有关技术进行部署。
深圳信息化发展大事记
1.1984年深圳市内电话在全国率先实现程控化。
2.1988年深圳在国内率先开通模拟移动通信电话系统。
3.1999年1月,深圳市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信息化建设条例》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第一部颁布实施的地方性信息化法律法规。
4.2002年8月,深圳获准成为首批中国电子政务试点城市。
5.2005年7月,深圳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启动,成为国内首批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城市之一。
6.2006年7月,深圳成为首个“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城市”。
7.2009年9月,深圳获批创建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8.2010年6月30日,深圳成为全国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
为您推荐
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市数字电视产业协会、深圳市专利协会主办,同洲电子、创维数字、华为、九州信息、成功数字、迪威特、佳创视讯、华强三洋、TCL、国微电子、康佳集团等数字电视相关企业代表和专利代理人等6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深圳市数字电视产业协会秘书长钟林先生指出,由各种专利构成的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资源,对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华为技术公司知识产权工程师梁良先生以《数字电视与网络电视》为题,介绍了华为在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方面的专利进展情况和专利策略;创维集团知识产权高级经理李富山先生则阐述了机顶盒面临的专利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崔军博士则从DVD专利收费的情
12月9日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CCBN2004招待会在深圳圣庭苑酒店锦绣厅举行。来自深圳及周边地区的近200家CCBN参展公司的330多名代表出席了招待会。CCBN组委会秘书长北京美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震CCBN组委会秘书长,北京美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震主持了招待会。董震说,CCBN2004将在2003年8个展馆的基础上增加到12个展馆。展会同期还将举办中国国际卫星及运营商展览会和中国国际灯光音响展览会,无论是展览面积还是展商数量,CCBN2004都将创下CCBN历史上的新纪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副司长马炬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广播科学院院长、中广影视传输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董
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