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多方联动治理SP

2006-11-08 16:34:11来源:新华网 作者:韩元俊热度:

新华网专稿 信息产业部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显示,社会反响较为突出的信息服务问题经过持续综合治理,短信息等方面的申诉量呈下降趋势,不过关于电信服务质量和通信质量方面的申诉却较上季度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记者同时了解到,为了巩固SP(增值业务服务商)市场综合治理成效,信息产业部拟采取联动机制,并出台新的规定来加强管理。
■ 资费和信息服务申诉均下降

通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信息产业部共受理关于电信服务的申诉5089人次。其中,通信质量方面的申诉787人次,较上季度上升了36.4%;服务质量方面的申诉1849人次,较上季度上升了34.2%;收费和资费方面的申诉2409人次,较上季度下降了8.6%。电信用户对信息服务业务的申诉为2197人次,较上季度下降6.8%。其中,关于强制消费的申诉下降明显,而关于误导消费、业务订制流程不规范的申诉仍然较多。

通告分析认为,信息产业部发布了相关的管理规定,进一步健全了信息服务业务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各电信运营商和SP切实加强了对增值业务的合作管理,充实和优化了信息内容,规范了服务流程,信息服务市场恶意违规和严重损害电信用户利益的行为大为收敛,使得服务质量快速提升。

信息产业部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副司长祝军表示,SP治理工作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经见到初步成效。用户投诉量从今年6、7月份变得平稳,第三季度首次出现下降趋势。

■ 欲建立信誉机制记录SP违规

在发布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的同时,信息产业部也发布了第三季度用户申诉主要涉及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名单,包括新浪在内的10家SP“榜上有名”,涉及的“罪名”主要是强行订制、诱骗消费、未明码标价等。记者了解到,通告曝光的只是用户申诉比较集中,违规现象比较严重的前10家,还有一些违规程度较轻的没有通报,不过信息产业部已经给这些SP发出限期整改的通知,并通报各SP接入的电信运营商。

据统计,截至目前,信息产业部对全国SP一共进行了327次清理,查出了227家违规SP。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信息服务的综合治理工作信息产业部已经形成联动机制,不光是服务质量,还包括市场管理也纳入全盘考虑范围,把日常监管和市场准入、许可年检结合起来,并且形成长效机制。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陈家春强调,SP市场无证经营、订购陷阱、价格欺诈、不良信息传播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信息产业部SP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无证经营的将坚决取缔。

祝军也表示,规范SP市场的工作将长期开展下去,《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通知》(574号文件)规定的所有措施,在2007年3月之前将全部落实。同时政府将依靠制定法律、法规建立长效机制。

对于违规SP,信息产业部通常的做法是先进行通告曝光并给出一定的整改时限,同时通知SP接入的电信运营商,由各运营商上报处理意见。记者了解到,配合联动治理机制,信息产业部正在酝酿建立信誉管理制度,记录SP的违规行为,并根据违规事实给予红牌或者黄牌警告处罚。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正式发布

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部各直属单位。要求各部门结合各地区、各单位实际安排好2006年工作。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如下: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信息产业发展、改革、监管各项工作十分重要。信息产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电信强国、电子强国建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技术业务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娄勤俭:中美两国信息产业领域贸易总体平衡

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日前陪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赴美参加第17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时表示,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路、元器件、软件大量向中国出口,在中国生产的计算机、通讯产品、家电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2005年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4887亿美元,中美信息产业领域的贸易总体平衡而且相互促进。娄勤俭指出,中美经贸合作为两国信息产业的互利共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国的资本、技术等进入中国,带动了国际资本的投入,促进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84万亿元,其中三资企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已接近80%;中美贸易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美

2020年我国信息产业关键产品将会实现基本自给

据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十一五”重点突破的基础上,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信息产业科技的整体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在重要的信息科技领域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实现关键产品基本自给,初步进入信息产业科技先进国家行列。“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集成电路、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和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掌握一批关键技术,拥有一批核心专利与标准。同时,面向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家庭网络、智能终端、汽车计算平台,无线射频识别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基本满足国内应用对技术和产品的需求。(记者冯晓芳)

防止信息产业空心化

中国信息产业2003年销售额已超过18000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三位。近几年来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在外贸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3年已占外贸出口额的近1/3。从电子百强 企业的规模来看,1987年第一届电子百强企业销售规模116亿元,第十届突破1000亿元,第12届突破2000亿元,第18届突破5000亿元,到最新一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到9643亿元,是20年前的83倍,比第一届翻了6番多,年均增长率达到26.2%。然而,看到我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重信息产业的“空心化”问题――信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其实,早在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