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全国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公布,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的三网融合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至此,正式结束了三网各自为战的时代,三网融合大幕真正揭开,两大行业的角力最终转移到实际业务的竞争。
分久必合
现如今,都市人生活的点滴早已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通信网,以电话网(包括移动通信网)为代表的传统电信网和以有线电视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网这三张大网所覆盖。但要真正厘清这三者的关系,理顺时下这如火如荼的“三网融合”的过程,就要把时间轴调回到十几年前......
从1997年4月在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三网”的概念以来,政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四个阶段:1997年~2001年政府出于监管的需要,严格要求双方不能混业经营(著名的82号文),国务院办公厅明确要求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电业务、广电部门不得从事电信业务,双方必须坚决贯彻执行;2001年~2006年,WTO和市场化的推进松动了政策的钳制,发改委提出在条件成熟时,推动电信和广播电视市场相互开放、业务交叉竞争;从2006年开始,双方相互摆名车马进入对方的城池,“十一五规划”也强调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在技术和整合基础设施资源方面,对推进三网融合作了明确的要求;今年开年以来,三网融合的进程骤然加快,决策层在推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展露铁腕,6月6日,在国务院高层领导主持的办公会上,试点方案第六稿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推出,6月30日三网融合的12个试点城市确定。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确定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
大势所趋
抬眼看世界,多网合并早已成为大势所趋。2000年12月,英国政府将电信规制局、独立电视委员会等五家机构合并成立统一的管制机构,并在2005年6月正式实现在固定与移动网络间的无缝切换,英国民众尽享数字融合带来的便利。
根据权威测算,如果实行三网融合,中国每年将减少重复建设资金约2000亿元,城市居民每家每年至少可以节省开支四五百元,而借力于固定宽带网络上所承载的媒体与娱乐业务收入将促进我国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而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用户利益或是产业本身的利益出发,三网融合都能带来积极的效应。
然而同样的规划,同样的时间,在我们这儿实现的就充满着变数。因为覆盖我们生活的三张网,分别代表着现代信息产业中三个不同行业,即电信业、互联网业和有线电视业,又分属于分属工信部(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网)管领。这种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似乎注定让所有改革者望而却步。加之广电和电信双方都未做好技术、业务、运营等方面的准备,行业管理体制及对未来民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判断等多种原因,此事一经运作即迎来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于是乎,我们看到两大部委十二年的利益纠葛,曾五度被打回的方案文本,淋漓尽致地凸显出三网融合在中国的超高难度。上述原因造成的迟滞,阻碍了中国消费者分享数字革命成果的进程,更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瓶颈。
合并大幕下的客户之争
实现和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本应是产业链上相关企业自发的行为,但是由于三网融合的三网都属于政府监管严格的敏感行业,部门利益丰厚,故业内的相关人员都把精力集中到高层政策倾向上来,相互博弈的行业都希望在目前的情况下争取到更多的政策倾斜。
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的那场战争。广电总局旗下的各个地方广电,纷纷在传统的有线电视业务之外,一方面推出有线数字高清电视,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宽带接入等电信业务,以解决数字高清电视传输时的带宽不足。资深一点的网民一定还记得,当时各大城市纷纷推出了基于广电入户同轴网络的宽带服务,与传统电话线拨号/ISDN竞争。此举无疑动了电信运营商的奶酪,也就有了前文述及的那个楚河汉界般造就了广电、电信互不进入格局的“82号文”。从那一天起,广电和电信的矛盾和积怨就被深深的埋下。表面上,双方都是端坐而听话的好孩子,而贯穿始末的IPTV集成播控、客户端管理和带宽标准之争却始终在暗流涌动,私底下的角力一刻也没有停过。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激烈的客户争夺战,在物理条件业已不成为决定性障碍的今天,三网融合,良性竞争的格局早已成为应然。目前,用户选择互联网接入服务(即宽带服务)时,只能在三大电信运营商中选择,而有线电视服务则没有选择。三网融合实现后,用户可以在四家运营商的“宽带+互动电视”服务面前作选择,竞争性大大增强(但视频节目播控权被归于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管辖”)。在视频业务之外,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增值服务的潜力也已清晰可见。将EPG、计费、用户服务等内容算作播控权范围内之后,广电借此也掌控了整个未来三网融合业务方面的制高点,基于政策高压下催生的并网方案,正在让双方按着既定的路线实现合围。
前路漫漫
然而即使是在高层强势力推之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近来日益加快的三网融合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或将阻碍三网融合的真正对称进入。
一方面,在“三网融合”趋势下,电台、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不仅要实现海量内容资源的存储和管理,还要整合视频、数据等多种信息资源,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这对存储容量、计算效率等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当下的并网格局实际上是将一项权利分置于广电和公信两个监管部门。这种政出多门的格局容易导致后期产生矛盾后的管理困难。事实上,即使是在国务院今年明确三网融合进程时间表的前提下,双方仍然为了谁掌控主动权而争论不休。甚至在双方协作制订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时,都没有停止争斗。即便方案已强制出台,广电和工信之间也依然各自为政,在一段时期内,“共赢”也许都只能是一种美好愿望。
另一方面,在舆论导向、信息安全等方面,政府显然更青睐广电部门,而非市场化程度高的电信运营商。依据方案,广电总局不仅独占了电信运营商梦寐以求的互联网电视(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独家建设和管理权,还拿到了通过有线电视网开展完整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和IP电话等传统电信业务;工信部则在关键业务上守土成功,保住了电信运营商独享的电话号码分配权。如此一来,三网融合后内容的控制将让广电部门一朝权在手,而与此同时,这根炙手可热的权杖也将广电部门推向舆论发难的风口浪尖,到那个时候在此方面落败的工信部和各大运营商显然更乐于隔岸观火。
无论如何,三网融合的步子已经迈出,断无倒退的余地。据预测,未来三年,三网融合可带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元。下一步,广电和工信两大方面的表现将更加值得关注,他们的体制改革决心、市场化程度以及竞争合作态势直接决定着三网融合衍生的巨大产业价值何时得以落地。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