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广电的步步紧逼,一方面是新增用户的踟蹰不前。面对拐点,电信运营商能否借助三网融合完成华丽转身,争取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呢?
困境仅是表象?
近日,深圳市“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揭开面纱,在全国12个试点城市中率先启动。据深圳市科工贸信委负责人透露,未来三年,深圳“三网融合”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欣喜的同时,有关人士认为,由于内容播控权的缺失,电信运营商在与广电周旋的同时显得愈发的被动。
事实上,广电部门不仅保住了内容的播控权,而且拿到了原来属于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接入和IP电话业务。此前最有价值的内容(时政新闻、电视剧、体育直播)的播控权均掌握在广电系企业手中,这也使得电信运营商在开展相关业务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例如,一些地方广电局就曾经多次叫停了当地电信运营商的IPTV业务,理由就是电信运营商没有内容播控权。可以肯定的是,三网融合本来给了电信运营商一个很好的机会。已经建设好了覆盖全国的庞大的、统一的网络的电信运营商觊觎的其实就是广电手中的内容播控权。有了内容播控权,电信运营商就能够更加充分地挖掘网络的价值,整合更多的应用,从而提升自己的ARPU值。有关人士认为,在未来的三网融合中,拥有庞大客户规模和强大资金实力的电信运营商,看似强大,实际上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果不能解决内容播控权的问题,电信运营商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广电运营商补上网络的短板,成为与自己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就此,该人士判断,电信运营商逐渐处于尴尬的被边缘化的角色。
马继华,通信业知名观察家。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他直言:“运营商的困境仅仅是表面的,有三网融合,电信运营商是欢迎的、获益的;没有三网融合,运营商也在自身转型发展,而对于广电完全不是这样,没有三网融合的发展,广电可能无法立足了。”他指出,广电占据优势是肯定的,也是表面上的,三网融合的未来是国家对整个信息产业的重新布局,不管是以前的电信运营商还是广电,都只是在国家划定的范围内有限运营而已,三网融合发展成熟后,现在意义上的电信与广电都将成为历史,所以,所有的优势和劣势并不重要。
即使退一步讲,他认为,在三网融合上,必然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广电与电信都必然沿着这个方向前进,虽然广电看上去有内容播控权的优势,但电信与互联网的融合却早已进行并是天然的合作者,在市场上,并不一定是权利必然的获胜。牌照与许可证可以限制产业的发展,却不一定能促进市场的进步,更不会天然主导市场未来。
运营商在三网融合初期会遇到各种广电设置的阻碍,但广电要想真正获得发展却无法不依赖运营商的合作,否则,再大的市场前景对广电都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所以,就三网融合的发展来说,广电要获得牌照寻租的利益很容易,但必须是让其他参与者获得更大利益为前提的,否则,市场烂掉也不会有人做。”
同时,广电的短板又真真切切地存在。三网融合绝不是广电与电信线路的融合,没有业务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三网融合只能是个热闹的聚会。广电最大的问题是,在整体意识上距离互联网太远,要想实现转变需要几年的时间和艰苦的转型。即便是市场化方面更好的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与发展路径都是一知半解。三网融合的路还很长。
转型才是王道
然而,三网融合前后,运营商的角色要有怎样的转变呢?马继华给出的答案是,三网融合之前,电信运营商是互联网业务发展的管道和支撑者,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着没有广电网参加的两网融合;三网融合后,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一样受到了来自广电体系的强烈冲击,特别是广电掌控下的媒体的压制,电信运营商已经别无选择地站在互联网一边,这恰恰会促进广电在三网融合过程中的被边缘化。
“如果广电不积极参与,而是寄希望与自己的三网融合掌控权争夺,很可能在新技术发展之下,广电网在未来被市场和用户彻底抛弃,这肯定不是广电希望看到的。”但是用户方面的压力让运营商着实头疼。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7月20日表示,截止到6月底,我国电话用户累计已超过11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8亿户。依照上述数据看,能够大规模地开发新手机用户已经步履维艰。这也使得三家电信运营商陷入了恶性竞争、互相争抢对手手中的客户的怪圈,这也使得他们的盈利状况不再像以前那么乐观。2009年,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的净利润仅仅增长了2.3%,而另两家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净利润之和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30%以上的大幅度下滑。
对此,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专家委员、通信行业专家李皞博士判断,目前运营商其实是处于业务的横向交叉渗透深度运营的发展趋势。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他强调,目前中国的农村人口有9个亿,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56%。而大部分的农民使用手机,仅仅是接听、拨打简单的通信功能。
“如何让这9亿人口都普及使用手机的其他业务,才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营商们面临最大的挑战。”他一言以蔽之。国际上也是如此。另据华为预测,2014年全球移动用户数将达58亿,届时手机普及率将达67%。同时,个人化多媒体业务大发展,除语音外所有互联网上业务,如邮件、电视、游戏等,力求让用户在移动终端得到同样的服务。鉴于此,电信运营商必须转型,这是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马继华最为强烈的认识。
“从原来的靠用户增长来拉动转而寻求新的增长方式,向移动互联网发展,成长为移动互联网公司是必然的选择,在5-10年以后,传统意义上的电信运营商将不会存在,将会是和苹果、谷歌、微软等企业一样的殊途同归,只是运营商与这些公司的侧重点与核心竞争力差异而已。”
当记者追问关于“移动互联网公司”的细节时,他解释道,移动互联网公司就是适应人类社会的碎片化生存[FS:Page]需要,提供基于便携式终端的随身性无线应用的公司。“运营商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正在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客户群优势和渠道网点优势积极发展。”
为您推荐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