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村村通”工程促进农牧民致富

2010-08-04 11:17:00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映洲 次仁曲珍热度:
  1999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到2006年底,全区所有乡(镇)、行政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广播电视藏语频道的开通,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在传播农牧区经济建设经验和科技信息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计完成10176项“村村通”建设任务。西藏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从1999年的68.8%和63.1%提高到2009年的89.20%和90.36%,分别增长了20.4%和27.26%,有效地扩大了农牧区广播电视覆盖。

  2009年3月,国家下达专项资金,采用直播卫星接收入户的方式,对已建收听收看节目套数少的“村村通”站进行了升级改造,特别是改造了建时未通电其后通上太阳能的站点,进一步解决了西藏28万多户农牧民听好广播、看好电视的问题。

  如今在西藏,无论是雅砻河畔、珠峰脚下,还是藏北高原、三江流域、尼洋河畔,随着“村村通”工程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格桑卓嘎是山南地区乃东县结巴村村民,自从村里通上了广播电视,她觉得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思路变宽了,也学到了增收致富的办法。她高兴地说,“现在我们能免费收听、收看到4套广播节目和46套电视节目。不仅知道外面发生的新鲜事,还学会了不少致富的好经验、好方法。”

  大蒜是乃东县农牧民过去从未种植过的品种,如今大面积的大蒜种植使该县农牧民现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这些都得益于广播电视的开通。该县自开通广播电视以来,农业科技节目格外受到农牧民群众青睐。通过电视,当地群众及时了解有关“三农”的政策法规和致富信息,并通过电视学习施肥、防虫、无公害栽培等新技术,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牧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大农牧民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他们亲切地称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给他们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西藏开始对卫星广播电视进行转星调整工作

西藏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会议8月7日在拉萨召开。会议决定从8月1日到9月15日,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转星调整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质量,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自治区党委常委、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崔玉英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副主席尼玛次仁主持会议。崔玉英指出,做好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对确保党的十七大期间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把党和国家的声音及时安全地传达到千家万户,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对深入揭批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转星调整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

西藏:达孜县广播电视卫星转星调整工作全面结束

达孜县严格按照拉萨市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外广播电视各站的卫星转星调整工作于日前顺利完成。 为顺利完成卫星转星调整任务,达孜县专门成立了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对转星调整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和部署,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广电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此次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工作于7月27日全面启动,达孜县广电技术人员分赴五乡一镇对乡村广播电视收转站(2+1以上)小型有线电视前端、双语电视收看室接收中央台卫星电视节目的设施进行了调整。共计35座站(包括:县有线电视台及调频台)。同时还对系统外县中学等4座远程

西藏完成农村无线覆盖工程4县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近日,西藏广电局组织内地生产厂家专业技术人员,为拉萨市、那曲地区、山南地区广电局技术骨干举办了两次短期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技术培训班。随后,西藏局安装设备组与当地

西藏自治区领导肯定自治区转星调整工作

7月29日,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副主席多托先后在自治区广电局关于中星9B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转星调整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作出批示,对自治区转星调整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要求。向巴平措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区给予积极配合支持。多托指出此次转星调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区广电局已做了较周密的安排,要求区局按照总局的工作部署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