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声讨外资平板电视偷梁 洋品牌悄然行动

2006-10-25 16:51:56来源:新华网 作者:钟靖热度:

 近日,“偷换台湾屏”事件使外资品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专家与媒体对洋品牌的声讨也越来越强烈。但与市场上沸沸扬扬的议论所不同的是,三星、LG、索尼等洋品牌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沉默,这愈发耐人寻味。但据了解,为应对市场的各方质疑,有些洋品牌已悄然制定了应对措施。

 专家质疑引发信任危机

 就在外资品牌以价格战在国庆市场大获成功时,不少业内专家对其降价产品的品质提出了质疑。有专家尖锐地指出,外资品牌的价格下降是以品质为代价的,台湾地区平板制造企业就传出LG、索尼、三星等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市场采用的液晶屏多为代工,导致屏幕质量下降消息。在选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面对外资高端品牌降价自然趋之若鹜,但这种营销方式却有失国际品牌形象,存在误导消费者之嫌。

 夏普发放“出身证明”

 据“全球液晶老大”夏普的内部人士透露,为避免再次出现此类情况,夏普将从本月起,在每一台采用日本龟山工厂生产屏幕的液晶电视上标识“日本龟山ASV液晶屏”字样。这位人士强调说:“37英寸以上各系列夏普液晶电视全部是采用龟山工厂生产的液晶屏幕。”在被问到37英寸以下电视是否也会标明出处时,这位人士只是表示,37英寸以下的电视有其他工厂生产,所以暂不会标明出处。他再次强调说,就算没有标明出处,夏普所采用的也都是自产屏。

 夏普是这次事件中第一家被指有“偷换台湾屏”嫌疑的外资企业,据各大卖场的统计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夏普的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一直以“画质、色彩、层次等方面领先于液晶行业”的夏普液晶电视受节前被曝“偷换台湾屏”的影响,销售额跌出前五。

 消费者反应不一

 与夏普的遭遇不尽相同的是,节后同样被曝出采用台湾屏“以次充好”的三星、LG、索尼等外资品牌的销售情况却没受太大影响。在刚过去的双休日,一位在卖场准备购买液晶电视的王先生表示,虽然知道有消息说外资品牌有“偷梁换柱”的嫌疑,但也不会排斥对外资品牌的选购。他认为,夏普此举是必要的,毕竟做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是企业的责任。对于选购液晶电视,还是要看具体产品的功能、价位以及外观,最重要的是此品牌的售后服务是否到位。另据苏宁电器北京分公司市场部一位负责人介绍,在黄金周之后的两个双休日里,由于国产品牌加大了优惠力度,销售情况较国庆期间有所改善,而外资品牌受“偷换台湾屏”事件的影响似乎不大,所以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的销量比例基本保持在5:5左右。

 但也有消费者表示愤慨,认为外资品牌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一位消费者林先生表示:“这就是所谓的‘店大欺客’。夏普现在决定标明出处意义不大,我对外资品牌已丧失信任,比如索尼,在我国出现的信任问题还少吗?我不会购买外资品牌,而且现在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在品质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根本无需多花冤枉钱在一些无用的功能与外观设计上。”

 国内厂商改变竞争思路

 “价格战”一度曾使国产平板电视厂商占领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同样也是因为“价格战”,使国产厂商们失去了在这个国庆市场上绝对唱响的机会。竞争手段的互用与雷同,标志着中外彩电的同台竞技已上升到白热化阶段。对此,各国产厂商均表示以后不会依靠价格战这种单一的营销策略,关键还是需要加强技术与创新能力,这样才是重新占领市场的制胜法宝。

 当被问及对此次外资品牌的“偷换台湾屏”事件以及对夏普的挽救措施有何看法时,厦华新闻发言人魏自力表示:“其实我们并不关注这次事件的原委,但这次黄金周市场外资品牌的降价风波提醒我们,国内彩电市场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营销、技术、产业链变革,国内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趋向于技术推进,外资注重价格等本土营销策略的应用,在这个新的竞争平台中,国内彩电要获得更强大、持续的竞争力,必须未雨绸缪,在产业链协作、技术开发和创新等基础环节积极做好迎战准备。”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整体市场升级 内装饰电视吹响“新年号角”

整体市场升级在2005年平板电视市场盘点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家电网共同发布“2005年度平板彩电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其中分析到2005年国内液晶、等离子电视市场销售总量为190万台,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高达375%,成为近年家电产品增幅最大的种类;在重点城市的调查中,液晶电视和等离子销售量占有率为16.7%,其中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为11.9%,等离子市场占有率为4.8%。白皮书认为,2005年度,在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共同努力下,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但进口品牌,尤其是三洋、索尼、夏普、松下等日系品牌,依旧保持一定优势。韩系、欧美品牌市场占有率相对平稳,外资品

2006行业展望 平板电视企业陷入做大难题

彩电行业盛传“五年一轮回”的论调,从2000年全行业亏损到2005年彩电行业盈利达到高峰,新的轮回是否重新开始?记者李少林长虹、TCL、创维和康佳4家国内彩电巨头近日与深圳市所属的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深圳聚龙光电有限公司,宣布进军平板电视的上游产业,生产平板显示屏。抛开其中相当程度的作秀成分,国内4家主要彩电企业联手进军平板彩电上游产业,足以看出显示屏在平板电视产业中的地位,也凸显了目前国内平板电视发展的瓶颈所在。由于难以将降价负担转嫁到上游企业,国内企业正面临做大规模的同时也将陷入亏损的尴尬局面。彩电亏损“预言”日前,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表示,2006年,国内彩电行业正在重蹈

国内品牌平板电视继续主导市场

1月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家电课题组在北京发布了《2005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全年国内平板电视销售规模达到190万台,在大城市平板电视销售额已经开始超过CRT彩电,这预示着中国彩电业新平板时代的到来。《2005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研究报告》分析指出,影响中国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竞争格局的主体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海信、厦华为代表的传统彩电品牌,他们抓住了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发展先机,取得了突出的市场效果,海信已连续14个月保持国内平板市场领先。二是以TCL、长虹、海尔、康佳为代表的传统彩电品牌,虽然他们发力平板市场较晚,但市场份额

“平板电视热”考验中国彩电“制造优势”

概念解析: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电视概念,大致可以将它们归结为三类:一、平板电视:主要包括液晶、等离子和部分DLP电视。它们一般没有CRT电视的“大尾巴”,薄而轻。二、CRT显像管电视:与平板电视相对,包括纯平CRT、超平CRT、超薄CRT等。三、背投电视:包括CRT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和液晶背投等。平板电视的爆发性增长,使得中国高端电视产业(液晶、等离子、DLP)平板化的趋势已经明朗。赛迪顾问在2月21日“2006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上发布的《2005-2006年中国高端电视产业链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高端电视产业规模保持了40.6%的高速增长,预计今后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