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与IPv6综合组网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2010-07-24 15:38:00来源:IT168 热度:

常谈到IPv4与IPv6综合组网的问题,提出了不少问题,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在此我们不再过多的叙述。通过集中综合组网的策略大家也发现了一些特点。那么我们现在再来做一个总结,看看在IPv4与IPv6综合组网具体技术的选择时要重点考虑哪几个重要因素:

(1)扩展性(Scalability)

扩展性一方面是指某种组网技术能否支持网络平滑的升级,扩展性较差的技术虽然会解决目前的问题,但同时也会成为网络升级的障碍。另一方面是指,在网络的各个部分采用的不同技术之间是否存在制约,如某个网络的部分采用了6to4机制,则要求与其通信的其他网络部分也要支持这种机制(采用6to4路由器或6to4中继器)。

(2)安全性(Security)

安全性包括多个方面:首先,组网技术是否会破坏原网络的安全性。其次,组网技术本身是否存在安全漏洞或隐患。

(3)性能(Performance)

组网技术的性能包括其对原有网络的网络性能的影响、其自身的网络性能如何两方面。

(4)IPv4与IPv6综合组网主机需求(Requirements of Hosts)

主要需求包括协议栈、IPv4地址(全局还是临时、如何获得和管理)需求、IPv6地址(地址类型、分配策略等)需求等。

(5)路由器需求(Requirements of Routers)

(6)IPv4地址需求(IPv4 Address Requirement)

当在网络中按照某个组网技术组网时,其对IPv4地址的需求量如何,需要全局地址还是临时地址,地址如何管理等。

(7)IPv6地址需求(IPv4 Address Requirement)

(8)易用性(Ease of Use)

组网技术的复杂性直接制约了其应用的范围,一个复杂的、不易理解的组网技术对网络的采用会带来诸多问题(维护与管理、实施成本等)。

(9)易管理性(Ease of Management)

(10)应用场景与应用阶段(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Phase)

每种网络迁移策略及其相应的组网技术均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有着各自的适用环境,这些特性直接影响了在综合组网中组网技术的选择。

(11)IPv4与IPv6综合组网其他因素(Other Factors)

IPv6技术增加了一些和网络安全、QoS保证等方面的支持能力,但是在一些综合组网环境中,这些附加的特性可能不能得以体现。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NGI与三网融合

2009年8月23-24日,下一代网络融合与发展中国峰会(CNCS)在北京京都信苑宾馆召开,会议由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协会,BIRTV组委会主办,中广互联,电信传播研究中心承办。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是本届论坛的协办单位。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演讲实录:马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们:大家下午好!其实我是来学习的,因为我跟广电这个行业有些基础,但是专业应用领域基本上还不是在这个方向上。刚才陈总、侯老师给大家讲了很多这方面除了专业领域的思考,还有政策层面的思考,还有运维方面的思考。我个人由于在邮电大学工作,邮电大学传统跟广电也有很多联系,我们有些老师曾经在广电行业包括广科

Facebook宣布将正式开始部署IPv6协议

据国外媒体报道,Facebook今天宣布,已经开始对IPv6进行实验性支持。Facebook今年2月就曾表示,应用户需求,该公司将于今年年中开始支持IPv6。在谷歌IPv6部署大会上,Facebook的网络工程师也曾表示,该公司要支持IPv6很简单。Facebook称,将在其路由器中同时部署IPv4和IPv6的“双栈”(dual-stack)协议。而且不会为了支持IPv6而更改主机。Facebook还表示,该公司还将支持LISP封装机制。该机制可以将网址与终端定位器分开,从而提升IPv6部署的稳定性。Facebook表示,使用LISP使得该公司可以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快速部署IPv6服务。

IPv4与IPv6之间的翻译策略

在这个网络转型的特殊时期。我们经常探路IPv4与IPv6的过渡问题。那么跟它们有关的转换技术我们也谈论了不少。现在我们在为大家介绍一种过渡技术,就是翻译策略。那么IPv4与IPv6的翻译策略是什么呢?翻译策略在网络的过渡时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主机或终端都升级支持双栈,在网络中必然存在纯IPv4主机和纯IPv6主机之间进行通信的需求,由于协议栈的不同很自然地需要对这些协议进行翻译转换。对于协议的翻译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IPv4与IPv6协议层的翻译,另一个方面是IPv4应用与IPv6协议栈的应用之间的翻译。翻译策略可以对应多种实现技术,其中NAT-PT和TRT主要应用于网络汇聚层,而BIA,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