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广电有多个问题待解

2010-07-13 09:08: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梦若尘热度:

三网融合最终从梦想变成了现实,此刻广电优越性全然丧失,摆在面前的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又一个瓶颈。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看似广电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实则却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比赛。甚至有人预言:“三网融合之日,将是广电进入困局之时。”这究竟是无稽之谈还是空穴来风呢?

问题一:试点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比赛 
 
DVBCN网友认为:“三网融合试点对广电意义不大,这分明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比赛,广电从一开始就兵败城下。2009年广电整个有线行业的收入是370亿,三大电信运营商加在一起则是8424.3亿,是有线行业的22.77倍,从12个试点地区比较看差距也是非常悬殊。尽管广电业务近期收到的冲击不会太大,但如果电信企业发动集团资金及整体优势,通过交叉补贴、低价销售等方式强力竞争的话,后果也很难设想。”

据悉,在2009年三网融合政策出台之间,三大电信运营商已与全国各省签订了信息化合作,电信这场圈地运动已经为三网融合提前做好了准备,而广电到目前还处于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状态。

业界人士预言:“从整个市场来看,三大电信运营商实力的竞争,将是试点地区乃至将来三网融合推广之后的市场主旋律,广电只是一个插曲或者是变奏。”

问题二:宽带——广电心中的阵痛

侯自强指出:“广电要发展互联网业务、发展网络电视台,带宽成本将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互联网的基础网络的格局是:骨干网以两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方为主,而在接入网中固网运营商也掌握着95%以上的宽带接入用户。一方面所有的内容服务商的服务器都连接到电信互联网上需要交纳服务器连接托管的费用,另一方接入服务服务商也需要缴纳接入的费用,带宽接入成本已经成为接入商的主要负担。而我国带宽价格偏高,比美国还高。上海“东方有线”宽带接入收入的一半用于支付与中国电信骨干网对接费。

按照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广电地方有线网络获得互联网接入资质,但受制于IDC和国际互联网宽带出口业务牌照的限制,需要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大电信运营商购买出口带宽,而由于出口宽带费用连年上升,使得广电这部分业务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业务拓展积极性不高。而基于电信、移动、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网络平台建设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带宽出口和IDC牌照,电信运营商肯定坚持在国际出口带宽上的控制力,这对广电的发展极为不利。

问题三:广电发展NGB专网是条死路?

侯自强指出:“发展NGB在推动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IP化和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建设专网来发展媒介传输分发网络的做法是不符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融合的发展趋势的,也不会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可以说是进入误区。3TNet的核心技术(扁平的汇聚路由器提供窄播,骨干网光交换提供跨地区点播)对广电用途不大。经过十多年发展互联网的历程,中国的电信业已经认识到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娱乐和媒体业务只能运营在互联网上。电信业一直致力发展可管理的IP网将主要用于为企业和VIP大客户提供有专门QoS和安全保证的业务。三网融合的基础是互联网,电信和广电的业务都融入互联网就实现了三网融合,今天广电再坚持发展专网的NGB是不符合三网融合的需求的,是没有前途的!”

网友认为:“广电的带宽是自然带宽,能跑视频传输毋庸置疑,但广电无互联网出口,这牢牢掌握在电信的手中,完全属于垄断经营,广电当然发展不起来。

DVBCN网友指出:“侯自强的话有问题!典型的是在转移话题!运营商们提供的是ADSL上网,因技术首先就是建立在两根双绞线加解调器上网,不论是AD还是AD ,都不是光纤上网,当然电信也有光纤上网但还非主流;所以侯还在为不开放互联网出口狡辩!电信还没剥削够当然不会让其他网络提供者分一杯羹。”

面对困境,广电积极突围

三网融合将广电推向了风口浪尖,事关广电的发展,一招不慎都或可面临生存危机,广电顶着各方面的压力,积极部署发展战略。

战略一:整合分散网络,聚合效应初显

前期,广电总局将加紧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筹备工作,计划投入800亿元组建国家级网络公司,国家级网络公司将是NGB(下一代广电网)的运营主体,负责运营整个中国的有线电视网络。

侯自强指出:“建立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是三网融合的需求。现在广电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得到了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许可,可以拥有全国性ISP牌照。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目的就是发展互联网骨干网为各地有线电视公司的ISP业务提供连接互联网业务,另一方面为广电的网络电视台等提供服务器托管和互联网连接业务。广电系统作为一体提供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与电信的互联网骨干网对接可以大大降低对接带宽成本。如果与中国移动合作可以进一步扩大网络规模,形成在互联网骨干网[FS:Page]生产商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对抗的第三级。”

战略二:成立工作组,NGB建设提速

此前,在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技术论坛上,王效杰曾提出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的五步走计划。广电总局科技司又7月8日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工作组,以工作组方式接受相关企事业单位及高校技术专家的报名申请,共同推进NGB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预计到2015年建设规模化的覆盖全国的运营网络,单用户实际接入速率达到100兆,从功能和性能上达到与电信网平等竞争与合作的水平。根据规划,用十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国3亿用户和连接2亿家庭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加速形成与电信网公平“竞合”的态势,突破三网融合中的“代差”瓶颈。

业内专家指出,这意味着在技术层面广电总局希望通过集合社会力量,来加快建设NGB网络,尽快实现网络基础与电信运营商同等水平的目标。

责任编辑:xiaolin

为您推荐

信产部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三网融合或有突破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三网融合7年博弈无进展 专家称实现仍要4年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称三网融合是趋势 各自均有独特技术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