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30日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简称“地标”)公布以来,这个“难产儿”便成了业界的热门话题。从2003年底到2006年下半年,一次次的延期发布,使得整个产业界为它的诞生等待了太久。而它也似乎因为在襁褓中呆得太久,已经不太习惯众人关注的目光。虽然“地标”已经公布,但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甚至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网站上,人们也看不到其具体的文本内容。
然而“地标”毕竟已经出台,为了在规定的2007年8月1日前完成过渡,与之相关的庞大产业链已经开始全速运转。“标准已经出台,我不应再是主角”,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协调组组长杨知行教授在9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建设报告会上对记者说:“产业化才是重中之重。”
上海交通大学的郑世宝教授则一语点破了数字电视产业化过程中的瓶颈:“在这一年转换期中,最需要解决的是有关地面广播转换的频率规划问题,以及过渡期的一些具体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杨知行还强调,规范接收机的认证技术和测试机构工作也是大规模产业化的前提之一。
另据杨知行介绍,DTMB可能会是未来“地标”的具体名字,其相关文本也在审批当中,预计10月底会公开出版。
不管面临什么困难,积蓄已久的数字电视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已经跃跃欲试,甚至显得急不可耐了。事实上,由于“地标”出台过程较长,产业链中各企业都一直紧跟着标准制定的步伐,“基本上标准出来一个版本,厂商就会出一个样机”。以芯片厂商为例,据郑世宝教授介绍,上海高清公司将在今年年底量产单载波芯片,在2007年的三四季度推出同时支持单载波和多载波的芯片。而另据了解,清华同方凌讯科技公司已经做出了满足“地标”的芯片,康佳公司也伴随“地标”的发布迅速推出了符合“地标”的产品。
万亿元蛋糕 整机厂商想分羹
“2010年,2050万台数字电视接收机,10000亿元市场!”随着地标的发布,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已经就序。我国目前电视机的用户达到3.6亿,除了1.12亿有线电视用户外,其他的都可能是地面数字电视潜在的用户。由此,一个庞大的万亿元大蛋糕就摆在整机厂商面前。“今年是电视诞生100周年。面对新兴的数字电视市场,我们不能放过。”TCL集团副总裁史万文说。
然而,每一个整机厂商都应该首先问问自己: “我做好分蛋糕的准备了吗?”事实上,整机厂商正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如何实现整机的大规模量产。这并不是说整机厂商的技术能力不强,而是因为目前数字电视的推广主要是以运营商为核心,运营商对数字电视平台有选择权,因此每个城市的机顶盒和一体机都是定制的,整机也就无法大规模量产。
由此导致了机卡分离模式的诞生,通过机卡分离可以分离机顶盒的条件接收功能。对此,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副院长王国中打了个比方:机卡分离就像手机和SIM卡分离,将收费部分分出来。这样,一方面,运营商利益还能保证,另一方面,整机厂商能实现大规模量产。
据了解,2006年3月,基于PCMCIA接口的大卡方案已经被定为行业推荐性标准,目前已在各地进行推广。而另据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兴军介绍,基于USB接口的UTI大卡方案已于去年10月提交了标准文本,而UTI接收机设备也于2006年8月完成标准验证测试工作,预计UTI大卡方案很快将被批准为行业推荐性标准。
另一方面,整机厂商还面临着知识产权的问题。据悉,最近国内整机厂商陆续收到了大量国外企业提出的专利收费要求。据史万文介绍,美国的ATSC数字电视对知识产权相关的收费,目前有两种说法,21或30美元;欧洲DVB数字电视与知识产权相关收费也在15美元以上。
数字电视产业是否会是下一个DVD呢?整机厂商坚决地说“不”。9月20日,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厦华、海尔、上广电、熊猫、西湖、新科、万利达、夏新等13家国内彩电骨干企业就在报告会上共同宣布,达成“由竞争转向竞合”的共识,共同迎接数字电视时代。会上,这13家企业共同宣布将组建封闭式工作小组,共同出资成立第三方的专业公司开展知识产权研究,吸纳各方优势专利共建中国彩电专利池,同时建立谈判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工作。
然而“地标”毕竟已经出台,为了在规定的2007年8月1日前完成过渡,与之相关的庞大产业链已经开始全速运转。“标准已经出台,我不应再是主角”,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协调组组长杨知行教授在9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2006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建设报告会上对记者说:“产业化才是重中之重。”
上海交通大学的郑世宝教授则一语点破了数字电视产业化过程中的瓶颈:“在这一年转换期中,最需要解决的是有关地面广播转换的频率规划问题,以及过渡期的一些具体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杨知行还强调,规范接收机的认证技术和测试机构工作也是大规模产业化的前提之一。
另据杨知行介绍,DTMB可能会是未来“地标”的具体名字,其相关文本也在审批当中,预计10月底会公开出版。
不管面临什么困难,积蓄已久的数字电视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已经跃跃欲试,甚至显得急不可耐了。事实上,由于“地标”出台过程较长,产业链中各企业都一直紧跟着标准制定的步伐,“基本上标准出来一个版本,厂商就会出一个样机”。以芯片厂商为例,据郑世宝教授介绍,上海高清公司将在今年年底量产单载波芯片,在2007年的三四季度推出同时支持单载波和多载波的芯片。而另据了解,清华同方凌讯科技公司已经做出了满足“地标”的芯片,康佳公司也伴随“地标”的发布迅速推出了符合“地标”的产品。
万亿元蛋糕 整机厂商想分羹
“2010年,2050万台数字电视接收机,10000亿元市场!”随着地标的发布,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已经就序。我国目前电视机的用户达到3.6亿,除了1.12亿有线电视用户外,其他的都可能是地面数字电视潜在的用户。由此,一个庞大的万亿元大蛋糕就摆在整机厂商面前。“今年是电视诞生100周年。面对新兴的数字电视市场,我们不能放过。”TCL集团副总裁史万文说。
然而,每一个整机厂商都应该首先问问自己: “我做好分蛋糕的准备了吗?”事实上,整机厂商正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如何实现整机的大规模量产。这并不是说整机厂商的技术能力不强,而是因为目前数字电视的推广主要是以运营商为核心,运营商对数字电视平台有选择权,因此每个城市的机顶盒和一体机都是定制的,整机也就无法大规模量产。
由此导致了机卡分离模式的诞生,通过机卡分离可以分离机顶盒的条件接收功能。对此,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副院长王国中打了个比方:机卡分离就像手机和SIM卡分离,将收费部分分出来。这样,一方面,运营商利益还能保证,另一方面,整机厂商能实现大规模量产。
据了解,2006年3月,基于PCMCIA接口的大卡方案已经被定为行业推荐性标准,目前已在各地进行推广。而另据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兴军介绍,基于USB接口的UTI大卡方案已于去年10月提交了标准文本,而UTI接收机设备也于2006年8月完成标准验证测试工作,预计UTI大卡方案很快将被批准为行业推荐性标准。
另一方面,整机厂商还面临着知识产权的问题。据悉,最近国内整机厂商陆续收到了大量国外企业提出的专利收费要求。据史万文介绍,美国的ATSC数字电视对知识产权相关的收费,目前有两种说法,21或30美元;欧洲DVB数字电视与知识产权相关收费也在15美元以上。
数字电视产业是否会是下一个DVD呢?整机厂商坚决地说“不”。9月20日,TCL、长虹、康佳、创维、海信、厦华、海尔、上广电、熊猫、西湖、新科、万利达、夏新等13家国内彩电骨干企业就在报告会上共同宣布,达成“由竞争转向竞合”的共识,共同迎接数字电视时代。会上,这13家企业共同宣布将组建封闭式工作小组,共同出资成立第三方的专业公司开展知识产权研究,吸纳各方优势专利共建中国彩电专利池,同时建立谈判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工作。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广东有线广播电视转向全数字电视广播
12月23日,BigBangNetworks宣布,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市的总前端已采用BigBandBMR®(宽带多媒体服业务路由器)系统,并将逐步把该系统拓展到各地市分前端。在整个拥有约1.1亿居民的广东省内,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南方传媒集团的主要成员,是全省唯一的有线电视服务供应商。为了实现国家要求在2008年电视全部实现数字化,南方传媒集团正致力于使广东省成为中国第一个完全实现电视数字化的省份。其中部署BigBandBMR设备就是该集团公司实现这一目标的行动一部份。“设计和实施一个全数字网络对我们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促使我们要寻求和采用像BigB
数字电视AVS标准遇尴尬 联手运营商才是出路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AudioVideocodingStandard)最近遇到了尴尬事——尽管它得到国内电视机等硬件厂家支持,但是中央电视台开播不久的数字电视频道却使用了国外的MPEG-2标准。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是数字电视产业链上的标准之一。它与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数字电视终端接收标准等一起形成数字电视的相关配套标准。在刚刚颁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数字音视频产业与3G、高性能计算机等一起被列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培育重点。据了解,目前已有TCL、北京海尔广科、创维、华为、海信、浪潮、长虹、上广电、中兴等15家硬件厂家加盟中国音视频产业联盟(AVSA)。使用AVS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