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矛盾激烈 IPTV业务寸土必争

2010-06-22 10:44:00来源:国家财经周刊 热度:
围绕IPTV的对抗与“厮杀”,终于见到了转机。

  6月8日,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对外证实,一再推迟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终获通过,其中广电获得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仅,电信系统则负责传输和分发服务,并可与广电进行用户端和计费合作。

  这意味着,电信运营商终得以名正言顺地进入IPTV领地。

  在此之前,广电一直对电信行业的IPTV拓展严厉剿杀。就在2个月前,广电总局还出台最新的41号文,要求对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的IPTV业务查处并限期封停。

  尽管如此,两大行业对IPTV的争夺却难以就此平息。

  “IPTV的利益争夺,其实更多是广电内部的矛盾。”一位电信行业专家表示,此前各地被封杀的IPTV项目,其实都与广电机构有合作,只是由于地域跨越产生了利益冲突,“如果广电不解决这个问题,地方的对抗依然会继续。”

   电信抢跑

  “我不负责任地讲一句,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地方一定会出现冲突事件。”伸手在桌上拍了一下,安徽某县广电局长刘伟(化名)火气难平。

  他的怒气来自于当地的IPTV市场厮杀。从4月下旬开始,当地电信开始大力发展IPTV业务,最低的价格仅12元/月/户,为当地广电有线数字电视24元/月/户的一半。

  “我们电视通知哪个小区推广,他就进入哪个小区和我们同时进行现场服务,摊位摆在对面。”刘伟说,在一个新的小区,当地广电用户整转(模拟转数字)了270多户,电信却发展了近400户IPTV,“这些用户大部分都没有再使用数字电视。”

  在刘伟看来,当地电信的做法是“明目张胆的违规”——按广电总局此前的规定,电信的IPTV业务未经广电批准,“属于违规行为,情节严重,应予以严处和停办。”

  但事情并不如他想象的简单,当地广电向电信发函,要求立即停止IPTV业务,却发现电信根本就不买账。“直到现在,电信的IPTV业务还在做。”6月2日,刘伟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更重要的是,电信的动作不只是在我们县,而是覆盖整个安徽。”刘伟说,他们很快了解到,当地电信的步步紧逼,是因为安徽电信已经计划,今年在安徽发展50万IPTV用户,任务层层分解后到地方,依然有巨大的经营压力,“50万看着不多,但要实现并不容易,这一数字已经和安徽广电今年的数字电视整转目标基本持平。”

  刘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的另一位同事、安徽某市广电局局长曾因同样的原因找到当地电信负责人,对方直接告诉他,其现有的资费方案完全亏本,但迫于业绩指标不得不全力推广,“你能叫省电信公司下通知或不考核IPTV发展指标,我立即停止。”

  6月2日,记者在合肥等地看到,安徽电信的IPTV推广仍在继续,营业厅中设立了单独的宣传专区,IPTV业务甚至打包进入了宽带套餐,用户办理149元/月以上的套餐,就能获赠一年甚至永久的IPTV服务包。

  “电信的动作对我们影响很大。”一位安徽广电人士透露,从全国来看,安徽数字电视的整转和双向改造都起步较晚。虽然按照计划,今年底全省所有市,明年内全省所有县都要完成整转,但由于电信的半路杀出,广电的业务压力陡然增大。

  最令该人士头痛的是,即使是同样的价格,与可以点播、可以上网、可以延时播放的IPTV相比,传统数字电视也缺乏竞争力。而当地广电网络双向改造完成度较低,即使有心与电信正面对决,也提供不了双向业务,“更何况,电信可以以话音业务和宽带业务的收入来弥补IPTV,甚至将IPTV免费打包在其他业务中,我们却根本不可能做到。”

  该人士表示,按照三网融合总体目标和广电总局要求,各地广电要在今年内完成基本整转工作,无论时间、投资还是用户拓展,压力都已经相当巨大。如果电信再雪上加霜,地方广电无法完成任务,可能催生不计后果的恶性冲突事件。

  “我们并不是不让电信做IPTV,只是不是现在。”该人士认为,按照1月份国务院确定的三网融合推进目标,电信应在2012年各地广电完成双向改造、并完成三网融合试点的情况下,再在各地发展IPTV业务,而不是趁现在广电势弱违规抢跑。

杀鸡儆猴?

  “我们已经上书总局,请求参照广西做法,处理安徽电信违规开展IPTV业务。”安徽广电人士透露。

  所谓广西做法,正是2010年2月广电总局对IPTV的一次高调封杀。

  一位广电业内人士透露,从2010年1月国务院确定推动三网融合方向以后,各地电信就开始在广东、广西、福建、新疆等地抢跑IPTV。

  2月9日,广电总局发出紧急通知,称“进入2月份以来,广西电信公司未经广电部门审批擅自在全区范围内开展IP电视业务”,责成上海电视台停止向广西电信提供IPTV节目信号源,并要求依法查处广西电信擅自开展IPTV业务的违规行为。3天后,广西14个地市的电信公司IPTV节目信号源及业务全部停止。

  “广西并不是特例,但总局需要杀鸡儆猴。”一位广电人士透露。

  其后两个月中,形势一度好转。业内人士透露,在广电总局与工信部协商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中,广电甚至已经同意工信部获得IPTV的播控权。但4月12日,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的105号文再次触动广电底线。

  105号文提出,到2011年,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M以上,中国电信更提出,到2010年底,全国70%以上城镇用户实现12M带宽。

  与此同时,各地的IPTV业务也悄然生长,来势凶猛。

  广电人士认为,由于8M带宽就足以支持在线观看高清电视,所以此次升级将令IPTV的质量短板不复存在。最重要的是,此时双方仍在讨论融合试点,广电系统的双向改造尚未完成,电信就已着手将带宽建设时间表提前,并将IPTV推向全国,这是违背“游戏规则”的抢跑。

  广电方面对此无法忍受。4月16日,广电总局再度出台“封杀令”,发出《对电信企业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进行查处的通知》(41号文),称“一些地方的电信企业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严重危害了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影响了国务院关于三网融合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广播电视事业的正常建设”,广电方面同时表示,未经广电总局批准擅自开展IP电视业务的地区,将依照规定予以查处并限期停止。

地方广电“受伤”

  广电总局的两度封杀并不能真正化解广电与电[FS:Page]信在IPTV上的矛盾。

  “由于管理体系的混乱,目前要界定地方IPTV业务是否违规,并没有严格的标准。”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了解,要经营IPTV业务,理论上应“四证齐全”,即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文化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以及工信部颁发的《ICP证》和《移动增值业务许可证》。

  “虽然一共需要三个部委的4张牌照,但由于视频内容掌握在广电手中,所以广电总局拥有最大的话语权。”业内人士表示。

  由于广电与电信之间的长期对抗,迄今为止,电信运营商还没有获得一张《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获得该牌照的仅有上海文广、央视国际、南方传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杭州华数、江苏电视台6家广电企业及北京华夏安业科技有限公司。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业务合作成为最主要的方式:地方电信提供基础网络接入服务,内容则由拥有广电牌照的合作伙伴提供和运营。

  问题因此出现。运营商要运营IPTV业务,只能通过与有牌照的持有者合作“曲线落地”。但广电系统一直是分级建设、分散管理,全国一共有数百家地方有线运营商,这意味着在更多的地区,电信的IPTV业务都会与当地有线电视业务形成竞争。

  “运营商的IPTV收入,往往大头都是分给了有牌照的广电内容合作伙伴,但对本土广电公司来说,他们看不到利益,只能看到伤害。”上述人士分析说,从全局来看,IPTV的发展没有伤害广电的利益。但就地方而言,IPTV是将原本属于自己的用户和收入拿给了电信公司和自己的同行。

  此外,由于广电已经推行台网分离,电信运营商也可以向电视台直接购买节目内容,这也对地方广电形成威胁。

  “比如广西,广西电信就是与上海文广合作并分成。上海文广拥有IPTV运营的‘全国性’牌照,所以很难定义为违规,但却损伤了广西广电的利益。”一位运营商人士表示,目前各地广电与IPTV业务的冲突基本上都是这一原因,“归根到底,其实还是广电内部没摆平。”

  令地方广电最紧张的是,如果没有IPTV,地方广电网络公司就形成了业务垄断,除了用户收视费外,卫星节目要在地方落地,一个省一年的卫星节目转播收入能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但在IPTV“搅局”后,市场将因垄断的破除变得复杂。

  “现在的情况是,IPTV是否违规,往往只在地方广电的转念之间。”业内人士说。

  据行业媒体报道,在41号文发布后,IPTV业务获得地方广电认可的,只有云南、江苏、上海、哈尔滨、沈阳、大连等省市,其余地区的IPTV都被当地广电视为违规,其中甚至包括IPTV业务发展最快的广东、福建等地。

变革尝试

  消息人士透露,在4月的冲突爆发后,国务院曾于5月牵头,与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官员组成三方调研团,分两路前往哈尔滨、上海和杭州等地调研,并最终达成肯定IPTV及跨区域跨部门合作的一致结论。

  而在6月6日敲定的试点方案中,虽然受到限制,电信也获准参与IPTV业务。

  这意味着,继续以封杀和对抗抵制IPTV的手段将逐渐淡出,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将成为必须解决的难题:这也将是三网融合试点中的一个关键命题。

  广电一直试图将全国网络整合为一张大网,打造“第四运营商”。通过整合,地方广电的利益矛盾最终将不复存在。但就目前而言,业内普遍认为,广电的整合工作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同时,即使完成名义上的整合,但在地方,利益的“割据”可能还将长期存在。

  对此,一些地方广电部门希望能对IPTV进行限制。业内人士透露,近期已有多家地方广电上书广电总局,希望对IPTV进行严格管控:IPTV不能包括广播(直播)电视,点播内容须经审批,经营主体要明确,即牌照拥有者在各地的经营不能由电信运营商出面,从而避免IPTV与地方广电的利益冲突。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更为积极的方式,是通过扩大广电与运营商的合作,实现协同互补。

  在此前备受肯定的“上海模式”中,中国电信与上海文广集团进行战略合作,上海文广负责内容集成、管理、播控、用户终端等环节,上海电信主要负责IPTV内容的传输、用户计费、收费、市场推广。

  另一个合作范本“杭州模式”也受到关注。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各方资源都被有效整合,联通负责网络运营,广电运营商华数则负责内容提供。

  “无论上海模式还是杭州模式,地方政府都是两大系统走向合作的重要推力。”分析人士表示,在未来的IPTV和三网融合过程中,地方政府有望成为平衡利益冲突、推进合作的主导力量,并有可能通过政策、税收、物价、补贴等方式加以扶持。

  此外,地方广电通过结盟形成产业协作的模式,或许也将成为解决之道。

  2010年3月17日,广西、江西、陕西、河北等十家省级广电运营商共同发起成立“广电网络友好网”,通过产品技术共享、网络互联互通等业务层面的深层次合作,组建解决各省网分割局面的区域性联盟。

  此后,5月31日,华数集团和安徽、新疆、河南、云南、江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北、吉林、天津、重庆、山西太原、福建厦门等10多家广电网络公司也齐聚安徽黄山,并筹备成立在内容共享、数据业务及增值业务平台加强合作的“广电联合发展公司”。

  “类似的结盟形式,使得有限的牌照资源将可以共享到更多的区域,这或许能成为降低IPTV与地方广电利益冲突的重要办法。”一位参与会议的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信产部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三网融合或有突破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三网融合7年博弈无进展 专家称实现仍要4年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称三网融合是趋势 各自均有独特技术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国内网络安全尚未成体系 三网融合存隐患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