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网融合与中国百年文化复兴的浅见

2010-06-21 17:00: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Sanoo热度:
引子:中国经济20多年来平稳、健康、高速的发展,国家和个人都聚集了一定数量的财富,而中国人在文化消费问题上如同住房一样、积累历史的欠账太多。中国的文化消费近百年来除了军事-政治-经济(军阀战乱而导致的腐朽的拜匪文化和政治运动而导致的呆板的拜官文化以及改革开放后唯利的拜金文化),绝大部分百姓享受的都是散乱无章的乡土文化—这如同皇家的庙宇与百姓的草房子、在消费本质上有着天壤之别。与西方国家的自由平等文化相比,中国近百年3个阶段的不同文化都表现的都是使用寿命短,历史遗留下来的也不多;与5000年灿烂文化底蕴相比、近100年的文化积淀几乎为零。中国人目前的这种文化需求是积压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借助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三网融合的机会而加速爆发了,并且以从未有过的速度把这种需求释放了出来!这种爆发在区域和领域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在区域上,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无疑是几个爆发力最强烈的地方,表现在GDP上就是这些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在领域上,互联网、文化出版、3G、手机电视也无疑是几个爆发力最显著的领域,表现在消费领域就是80/90后新生代职业阶层在工作生活情感及社会上的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因为网络的文化传播方式相比于传统文化的填鸭式灌输方式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因此,对比西方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目前中国的文化消费也正在积蓄着百年复兴的巨大变革力量,最终将“以某一市场主体为依附集中通过体育、旅游、影视、动漫、音像、出版、网游、培训8大行业的GDP重构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而呈现出“广播电视、信息服务、文化体育、新闻出版4大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最终导致或促成的新的文艺复兴。

1、国家将依据3大主体功能区域推动百年文化复兴

中国的地理非常有意思、按照全国版地图从东南沿海往中东部再到西北部边疆延伸、依次沿右上往左下划两条45度角的斜线、将会划分出3个区域,正是信息文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三级阶梯过渡。从文化产业角度概括,目前正是三种文明杂糅并存:东南部地区以东南沿海为特征的文化消费主要集中在信息领域,中部以长沙武汉等中部经济高速圈为特征的文化消费主要致力于发展能源/制造/汽车/重工业领域,西北部以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农业/生态/民生文化为主要特征。

按照这样的地理区域划分经济文化消费与复兴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必然将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创新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民间制造和消费能力,统筹谋划未来3大主体功能区域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资源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扶持与开发方向和政策,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要推进这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除了看这些区域的内部条件,需要参考当前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竞争格局!国外文化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形成旅游、图书、体育等多个支柱产业,创造了后工业时代一系列的经济奇迹,表现在其产业规模、获利能力、GDP比重等多个方面的进步。这必将刺激中国在几个主体功能区依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同步建设文化方面的产业集群,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格局调整的需要。世界经济格局也在面临重构,多次历史证明,格局重构不仅能够催化区域经济体的进步、也能够促使生产力的洗牌。中美两国的GDP构成和经济增长模式差异,促成中国政府下定决心重构正确的GDP结构、制定合适的经济结构,因此这些主体功能区的宏调政策必然要向着轻型化方向发展,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私人消费等轻型产业结构逐渐成为重点,而基建投资、工业制造、能源消费等重型经济结构比重将逐渐下降。其次,经济危机的助推。经济危机推动了全球文化产业格局的变化,全球文化贸易将从产品服务竞争进入资本博弈时代;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也将在经济危机助推中发生转变,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投资与消费、外贸和内需更为平衡发展的时代,文化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对比经济建设领域以及分布格局的多次改革,中国的文化产业改革相对滞后,沿用的行政管理体制还停留在30年前的改革开放初始阶段,而新形势下,网络、电子出版、交互通讯、新媒体等文化载体和技术传播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框架已不满满足日新月异的文化内容监督管理模式,中国的文化产业体制面临30来最大力度与幅度的变革。

综合以上,随着这样的宏观调整和体制与经济改革的来临,中国经济结构在经济危机过后将会发生战略调整,新兴服务业将开始唱主角,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战略方向;新的战略调整将会加速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3G和CMMB的同时推出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期,中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低端位置将会改变,将迎来全新的文化复兴时代!

2、三网融合契机促成的4大产业集群

随着国家这些主题功能区域规划与产业振兴接连密集出台,经济面临大变局,经济结构调整向民生倾斜,发展目标以质量为主,文化产业振兴蓄势待发,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将促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新媒体的生态大联姻,形成4大产业集群。

首先,在文化和新闻出版领域的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表现突出,媒体产业化进程加速,电子阅读将成为继活字印刷后出版业的二次革命.或许谁都不曾想到,当三网鏖战正酣的时候,数字出版却在异军突起,成为新的领军GDP生力军。其次,广电和通信随着新技术迅速发展日益融合,越来越接近“引爆点”,并承担起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职责。第三,新媒体产业以“创意经济”的大视野,创新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结盟,在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依据地域资源禀赋推进构建8大行业集群

  对于各级省级、市级政府来说,原有的非均衡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新的发展方式正在跃跃欲试,各地的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正在得到市场化重估,过去主要靠行政手段将生产要素向传统行业过度配置的格局正在被打破,[FS:Page]各地的宏调政策纷纷向着轻型化方向发展,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私人消费等轻型产业结构逐渐成为重点,而政府投资、生产制造、能源消费等重型经济结构比重将逐渐下降。过去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在向国内及国际消费者提供商品的过程中,创造增加值,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无法维持长期性的扩张政策,于是要保持增长就必须保持供给好需求的平衡,因此就必须扩大文化消费内需及外需。于是依托本地区的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优势,体育、旅游、影视、动漫、音像、出版、网游、培训8大行业中进一步寻找具有突出优势的领域进行组合,推动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组合式产业,初步形成具有本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是现实之下面临的必然要务。

  依据资源禀赋推进8大行业集群,需要在体制改革、产业基地、资本市场和市场主体4个方面筹措措施:

  首先在体制改革方面。技术、立法、人才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三要素,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体制改革,通过加快立法进程促进产业秩序建立,通过创新人才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和分配激励机制。因为体制的改革要依赖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而人才的制度决定产业的未来。各区域要将文化产业做“快”做“强”,必须改变创意人才培养机制极度匮乏的局面加快区域性文化产业规范或制度的立法进程,围绕文化企业推进文化系统体制改革。

  其次是产业基地的建设。打造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意义重大,传统“建设产业基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式发展遭遇尴尬,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存在各种问题。继续打造区域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中心,是省级机构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形势;省级政府领导机构要推动文化产业经济,必须先形成文化创意的产业气场,然后再形成自身特色的磁场,才能吸引多级资本市场的加入、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创意与文化为基础,以知识产权的形成与应用为载体,以创造财富与增加就业机会为目标的产业集群,通过一些打造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举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逐步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资本市场的构建。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后,政府需要通过资本助推政策落实,实现诸多领域基本实现对国内非公资本全方位开放,加大信贷投放与产业投融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内社会资本追逐新热点,从而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四市场主体的建立,这意味着产业集群的形成。全国除去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5省市外,其他26省区市的传统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水平不高,拉动内需、推进产业集群建设,需要提高百姓文化消费能力,而消费的形成需先确立文化产业链市场主体。因此,对于这些地区的政府机构来说,扶持骨干企业和地区知名品牌,强化其带动作用构建一大一小两个产业集群是切实可行的方略。大产业群傍大的传统文化产业集团,政策、资本向着文化、广电、出版、新媒体4大传统产业集团集中、并多方拓展变现渠道,实现跨平台、跨媒介、跨区域的媒体产业版图拓展。小产业群抬新的中小创意产业,扶持动漫、电影、网游、文娱4大新兴媒体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增加值;加快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尽快建立以拉动本区域消费的独立的市场主体。

  最后,对于地市级三网融合与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目前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一把手市委书记工程,要通过政策扶持、市场主体、本地消费三者互动,推动产业群向本地消费的核心创意产业集中。在政策扶持层面,成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广电、通信、文化、出版联合工作机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需的资金支持,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市场主体层面,注意以内容绑定市场,建立以本地文化消费为主的内容产业链,扶持新媒体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在本地消费层面,建立三网产业链市场主体,以TD+CMMB和IP+CABLE为破题,建立两个互动业务平台,推进建设融合媒体池发展,形成以地方内容制造、传播、消费一体化的新媒体产业形态,建立产业集群。其中,有线互动业务平台: 在双向化改造基础上,建立NGB业务支撑平台,逐渐完善NGB的技术体系、业务体系和管理运营体系,平滑过渡到NGB业务。无线互动业务平台: 在TD+CMMB网络覆盖基础上,建立无线互动业务支撑平台,逐渐完善互动业务的技术体系、业务体系和管理运营体系,平滑过渡到双向融合业务。

  4、 依据8大利益集团妥协而诞生的内监委

  对比西方的文化底蕴,西方的学者什么都敢预言,唯独就是对中国不敢下结论!连尼克松都表示,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连同他们的领导人一样变幻莫测:时而大步向前时而原地转圈儿时而还往后倒退几步,但政府总能保持对社会的强有力的控制!启示给中国当前的文化产业复兴,其实最理想的状态是中国的高层领导格局加上美国的中层市州官吏来管理—当然、这是个玩笑!

  对于未来文化产业格局与三网融合演变的判断与理解,我们认为、融合的总体形势和主要特点、不外乎4大博弈:国家战略与部门利益的意志之争、传统行业与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之争、IP内核与视频内核的网络技术之争、文化制造与百姓消费的权益之争。

  首先,看国家战略与部门利益的意志之争。三网融合是国家利益、意志、战略的体现,也是产业发展和群众利益的需要,而不是部门之间利益的重组和意志的对决;融合的历史进程也不只是广电和电信2家的对掐,而是文化、通信、广电、新闻出版4家的群殴;融合的国家战略不仅是三网业务的对撞,而是体育、旅游、影视、动漫、音像、出版、网游、培训8大行业以某一市场主体为依附的GDP重构,从而担负起继外贸、投资之后拉动中国经济的第三套马车:扩大内需;因此,三网融合绝不是毅中海涛部长个人魅力之间的PK、这里绝缺不了蔡武柳斌杰王晨这样豪杰的共舞;也绝不是工信广电部门利益之间的对撞、这里也不能没有文化部、新闻出版、国新办这样的部门;融合的最终结局,国家战略至上。

  其次,看传统行业与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之争。国家处在新的历史关头,该怎么来构筑新的发展思想和观念、这个是根本!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决定什么样的经济架构,对于这个架构,在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导致的国际产业格局重新洗牌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国的领导人从来不会错过这样的智慧、国家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按照这个国策,理解和判断当前的文化产业总体形势和主要特点,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比较其他传统行业国际经济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冲击总体上说比较有限,在一些领域甚至出现“逆势上升”的突出表现;其次,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正在从出版领域获得经验,新的文化产业格局将逐渐明晰“路径”和“时间表”;第三,新技术推动新兴消费手段和消费形式创新,引发广电和通信两大传媒领域继续稳步融合、以及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联盟,引领大文化产业出现历史性的战略转向。

  综合以上,传统经济发展已进入下行通道,而文化产业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成为新经济结构中不多的亮点之一,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除,但总体来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现阶段看,主要是体制性的而非市场性的;而在国家战略的指挥棒下[FS:Page],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作用加强,生产性服务功能开始发挥作用,未来大文化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主体经济功能、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看IP内核与视听内核的网络技术之争。关于下一代网络,目前技术界最大的争议是关于“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说白了未来面对百姓运营商是一个“传媒产业和服务”还是“信息产业和服务”的身份或姿态问题!广电的NGB是以高清视听媒体为核心,通信的NGI是以IP数据为核心。双方各自阵营内从事运营、服务、制造等物质文明建设的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从事理论研究探讨的技术专家们不断引发激辩,让业界难以判断胜负。其实,客观的讲、从事下一代网的技术理论探讨应把握三个原则:(1)不能照搬或曲解外国同行的偏向己方血统的论述;(2)不能拘囿于技术功能而无视社会功能;(3),不能把视野局限于本产业,无视甚至抹杀信息服务或传媒服务所涉及的各自社会条件和社会效益;(4)无视各地方网络实情,一味推崇最为高大精尖新的技术体制或照搬与之相应的业务运营框架,把那些即使在发达国家内尚且不可能全面推广,在我国只可能属于乌托邦顶尖层的高雅乃至极高雅的技术体制奉为应该全面采用的圣灵。

  因此,关于下一代的网络,一统天下的既不是广电的NGB、也不是电信的NGI!下一代网络NGN应该是一个概括、包容性的网络,这个网络必须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它是可信赖的、满足一切国家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要求;从运营商的角度它是可管理的、满足一切全业务运营需求;从消费者的角度它是可服务的,满足一切视听媒体通讯要求!基于此、无论从目前还是将来来看、基于全IP的NGI与基于视听媒体的NGB都将共融共存相当一段时间的。

  第四,看文化制造与百姓消费的权益之争。中国经济20多年来平稳、健康、高速的发展,国家和个人都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而中国人在文化消费问题上的历史欠账又太多。中国的文化消费近百年来除了军事-政治-经济(军阀战乱而导致的腐朽的拜匪文化和政治运动而导致的呆板的拜官文化以及改革开放后唯利的拜金文化),绝大部分百姓享受的都是散乱无章的乡土文化。与西方国家的自由平等文化相比,中国近百年3个阶段的不同文化都表现的都是使用寿命短,历史遗留下来的也不多;与5000年灿烂文化底蕴相比、近100年的文化积淀几乎为零。中国人目前的这种文化需求是积压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借助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三网融合的机会而加速爆发了,并且以从未有过的速度把这种需求释放了出来!这种爆发在区域和领域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在区域上,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无疑是几个爆发力最强烈的地方,表现在GDP上就是这些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在领域上,互联网、文化出版、3G、手机电视也无疑是几个爆发力最显著的领域,表现在消费领域就是80/90后新生代职业阶层在工作生活情感及社会上的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因为网络的文化传播方式相比于传统文化的填鸭式灌输方式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而且随着玩着网游和QQ长大的90/00后逐步成为社会主流、年轻人将越来越远离传统的电视/书本等文化传播模式、更多的趋近于手机/MID/PMP等新媒体电子消费终端。

  因此,对比西方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目前中国的文化消费也正在积蓄着百年复兴的巨大变革力量,最终将 “以某一市场主体为依附集中通过体育、旅游、影视、动漫、音像、出版、网游、培训8大行业的GDP重构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而呈现出“广播电视、信息服务、文化体育、新闻出版4大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最终导致或促成的新的文艺复兴。而融合的最终结局也将是促成了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实际上背后站的是工信部)、文化体育、新闻出版4大部门共同组成的内监委的诞生。

更多作者相关内容请关注DVBCN论坛,欢迎进入讨论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信产部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三网融合或有突破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三网融合7年博弈无进展 专家称实现仍要4年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称三网融合是趋势 各自均有独特技术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国内网络安全尚未成体系 三网融合存隐患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