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入户引发三问

2010-05-25 08:48:00来源:楚天金报 热度:

一问:光纤入户价高无人应?

运营商:光纤宽带平价化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宽带接入方式为ADSL,光纤宽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价格与ADSL宽带接入相比,到底有没有竞争力?

记者日前以顾客身份致电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详细询问了两类宽带服务的价格。据电信客服人员介绍,目前宽带接入费用包括初装费和服务费两部分,而各区域营业厅将会根据本区情况,对接入费用实施不同程度的折扣,“因此只能提供一个标准价格供参考”。

该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目前ADSL宽带接入初装费为298元,1兆带宽包年为900元,1.5兆为999元,2兆则为1499元。而光纤宽带服务的初装费为300元,2兆上网服务+3兆 ITV(互动电视,是三网融合服务上的应用产品,用户通过宽带上网同时,可享受ITV提供的电视节目的点播、回看等服务)服务,包年服务费为1399元。两相比较起来,2兆光纤宽带价格比ADSL服务费要少100元/年,而且客服人员还告诉记者:“如果你不使用ITV,那么涉及到的带宽还可以用在宽带上网,也就是说还有3兆带宽的升级空间。”可以说,在2M的带宽要求层面上,光纤宽带在价格和速度都优势明显。

据了解,几年前的光纤服务费还比较贵。从记者查询的资料来看,在2005年的光谷紫菘小区,每位用户接入光纤宽带的初装费为408元,每月的使用费为180元,这样一年使用费为2160元,其中还不包括电视收视费、固定电话费等,用户使用成本较高。“现在,随着光纤的生产制造逐渐规模化,用户的使用成本已经不成问题了。”华中科技大学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主任刘德明教授对记者介绍说。

二问:新技术难免不稳定?

示范小区:目前技术已成熟

价格不是问题,技术上稳不稳定呢?日前,记者来到武昌南湖都市桃源小区,这是“全国首个光纤到户示范小区”,小区的业主作为全国最早体验光纤宽带的消费者,他们的使用印象如何,具有样本意义。

据了解,“光纤宽带”在这个小区被接受可谓一波三折,前后共迎来两家运营商。首先是第一家运营商,向业主做广告称“光纤到户网速可达10兆”,但业主王小姐却告诉记者,“那时完全没有迎来‘零点几秒下载一部电影’的极速光纤体验,相反是晚上上网,下载一部电影要两个小时以上、看一段5分钟的视频,卡壳六七次的痛苦回忆。”

光纤宽带名不副实,业主们意见很大。后经调查才得知,第一家运营商所说的10兆实际上是多家住户享用一个10兆端口,并不是每一家用户单独享用,如此一来,用的人一多,网速就会慢下来。对此,运营商向用户们解释,这主要是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是第一代光线设备和技术,各方面还不成熟,才导致出现这样的局面。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共享使用,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光纤入户。

在业主和运营商之间几番交涉后,终于在今年4月,第二家运营商获得进入都市桃源铺设新光纤的资格,其称“提供的网速为4兆,且为单户独享”,业主们使用后发现,端口独享的4兆网速比之前的10兆共享要快很多。王小姐说:“现在才享受到光纤极速宽带的魅力。”

据武汉市信息产业办介绍,发展至今,光纤入户各项技术已经成熟,不会再出现都市桃源小区这种情况。而且在光纤运营商选择上,以前是一个小区只有一家运营商可供选择,市场没有竞争,用户没有比较,价格降不下,服务跟不上。现在不一样,一个小区里有多个光纤到户运营商相互竞争,消费者可从中选择自己所中意的,不用再吃“闷亏”。

三问:应用稀缺 尚无用武之地?

业内专家:内容服务跟不上才是主因

价格不高,技术也已成熟,那么光纤宽带接入缘何还是没有大规模“飞入寻常百姓家”呢?

对此,刘德明教授认为,“光纤入户”给未来的人类生活提供了无限大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这种可能性多还停留在研究阶段,还没有大规模地应用,人们还不能完全感受到光纤入户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他认为,目前互联网内容并没有极大丰富,而内容使用恰恰是光纤入户的真正存在价值,这影响了使用光纤宽带的用户数。如果把光纤宽带比作一条高速公路,与之前的铜线介质相比,这条高速公路路更宽,能够承载更多的车流量,但现在的问题是,上面跑的车还不多。

武汉邮科院副总工程师杨铸也与刘德明持同样观点。他举例介绍,光纤入户后,能给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用户可以看三维电视,但现在三维电视还没有普及,目前主流的互联网应用所要求的带宽多在2兆左右,这使光纤的高速优势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安装光纤的和没有安装光纤的,差异还显示不出来,这妨碍了光纤的推广。”

除此之外,不少消费者甚至运营商代表也向记者表示,光纤入不入户,一切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有消费者告诉记者,自己家里用的是1.5兆,平日看电影上网一点都不卡,1.5兆就已绰绰有余,不需要把光纤牵到自己家,“除[FS:Page]非有更吸引人的应用,我才会考虑接入光纤”。

鉴于此,中国网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博士认为,光纤宽带服务接入的发展重点,应该从扩大宽带覆盖规模,向探索宽带业务模式转变,以吸引更多用户考虑使用光纤宽带。

而武汉邮科院高级工程师张继军则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企业的确主要做的是光纤网络覆盖建设,然后再根据用户需求,才决定做不做光纤入户。这样,不仅是武汉的光纤入户数总体还不多,在全国其他城市光纤入户也还未真正成气候,“因此,缺乏足够的用户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内容提供商在内容生产上的积极性,造成光纤高速宽带应用的匮乏”。

光纤入户难跨“最后一公里”的尴尬,似乎陷入了因果循环的无解状态。

破局之道

运营商不能“一个人战斗”

“真的是无解吗?”有业内人士认为,日本的光纤入户发展之路,其实可以给国内一些启示。

据了解,2002年1月时日本的光纤入户用户数才只有1.2万户,而仅过了一年,用户数已猛增至160万户,占宽带接入总数的10%。促进光纤入户迅猛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如IP电话、在线游戏、数码照片和电子书、宽带视频以及远程医疗等一系列丰富的应用内容,让消费者体会到了使用光纤宽带的愉悦,并培养出了消费者使用光纤宽带的消费习惯。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外光纤入户的发展,并非是运营商孤军奋战的结果,而是有很多内容服务商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大型的接入服务商有自己的内容制作公司,公共的内容制作商也设计了大量的应用内容,设备商通过整合捆绑业务和设备,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这些都是国内可以借鉴的经验。

而在江城,为让光纤入户提速,武汉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用于推动光纤入户发展,包括制定政策性文件引导开发商在新楼盘开发时同步接入光纤;联合商业、教育、金融、卫生、娱乐等行业,丰富“光纤内容”,让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广泛的网络电视、远程教育、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服务等等。

据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新增宽带用户将超过5000万。业内人士指出,武汉具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又作为全国“光纤入户”的首批试点,如果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跨越,未来在光纤宽带服务产业上,将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关于光纤光缆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介绍

一、前言光纤光缆行业领域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很多,标准版本不断更新,新标准不断推出,为了给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光纤光缆制造者、广大用户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本文特将光纤光缆行业领域最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二、标准项目及名称1.国际标准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光纤标准:IEC60793-1-1(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IEC60793-1-2(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尺寸参数试验方法IEC60793-1-3(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机械性能试验方法IEC60793-1-4(1995,第1版)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传输特性

关于千兆光纤GBIC SFP技术规格详细介绍

GBIC是GigaBitrateInterfaceConverter的缩写,是将千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接口器件。GBIC设计上可以为热插拔使用。GBIC是一种符合国际标准的可互换产品。采用GBIC接口设计的千兆位交换机由于互换灵活,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分额。2、何为SFP?SFP是SMALLFORMPLUGGABLE的缩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GBIC的升级版本。SFP模块体积比GBIC模块减少一半,可以在相同的面板上配置多出一倍以上的端口数量。SFP模块的其他功能基本和GBIC一致。有些交换机厂商称SFP模块为小型化GBIC(MINI-GBIC)。SFP模块体积比GBIC模块减少一半,可以

一种提高6-Bit可变光纤延迟线精度技术的研究

1引言当今,延迟线已经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雷达和电子对抗等领域,比如,信号处理需要的单元延迟设备就是一种存储器,动目标显示(MIT)中必须有延迟线——又一种存储器,电子对抗中需要把信号存储一定时间再进行处理,如把接受对方的雷达信号延迟一定的时间再发出去,就完成了欺骗式干扰。在我们最关心的通信和军事应用方面,传统的金属波导和同轴电缆由于在体积、重量、抗电磁干扰能力、串扰及损耗等方面有许多不足,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而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有质量轻、物理尺寸小、机械灵活性好、抗电磁干扰(EMI)和电磁脉冲干扰(EMP)能力强且几乎没有损耗等固有的优点,因此以光纤和波导构成的光纤延迟线在雷达和电

tia568b3光纤标准

1.介绍1.1目的本标准制定了光纤布线系统(如:线缆、连接头等)所用器件及传输质量的要求。线缆指50/125μm、62.5/125μm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1.2标准分类根据EIA工程出版物EP-7B,标准分为两类:强制性标准和建议性标准。本标准中用"必须"表述强制性标准,用”应该"、”可以"或”最好”表述建议性标准。强制性标准通常用于安全、性能、管理和兼容性方面的要求,它们做出的规定是对布线系统的最低要求。建议性标准提高了对布线系统的要求,使布线系统能在预期的应用中稳定工作。文本、表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