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消息,计世资讯公布了物联网产业链国内外发展研究调查,分析了中国企业在打造物联网产业链方面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分析表明,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链领域在应用设备、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差距主要在芯片方面,并面临技术标准、安全、IP地址、终端等等挑战。
物联网产业链面对的机遇
(1)芯片与技术提供商
目前,国内物联网这一领域技术水平比较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高端产品市场。
(2)应用设备提供商
在物联网导入期,首先受益的是RFID和传感器厂商,这是因为RFID和传感器需求量最为广泛,且厂商目前最了解客户需求。RFID和传感器是整个网络的触角,所以潜在需求量最大。
在RFID的应用方面,中国市场主要集中在证照防伪、电子支付、出入控制、物品追踪管理、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领域。近几年,在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重视下,我国RFID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芯片设计、电子标签制造、读写机具、系统集成与软件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他们将在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受益。
(3)系统集成商
在物联网发展中期系统集成商开始受益,最具有发展前景。因为物联网行业对系统集成需求巨大,且中国的系统集成商更贴近本土市场,更了解客户需求;加上对上游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4)软件与应用开发商
软件与应用开发商在国内已经发展了相当数量的企业。由于物联网应用的行业特性比较明显,因此,针对行业的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商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5)网络提供商
电信运营商是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的生力军。中国移动已经将物联网作为中国移动未来发展的重点。目前已在智能楼宇、路灯监控、动物溯源、手机钱包、环境监测、电梯安全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6)运营及服务提供商
未来物联网具有海量信息的处理和管理需求、个性化的数据分析要求的特点,必将催生物联网运营商的需求量,对物联网运营商而言,面临的将是个从无到有的市场,增长空间非常大。
挑战与机遇共存
(1)技术标准问题
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6年成立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项目组。2009年9月,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了PG1(国际标准化)、PG2(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PG3(通信与信息交互)、PG4(协同信息处理)、PG5(标识)、PG6(安全)、PG7(接口)和PG8(电力行业应用调研)等8个专项组,开展具体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2)安全问题
信息采集频繁,其数据安全也必须重点考虑。
(3)协议问题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但在接入层面,协议类别五花八门,GPRS/CDMA、短信、传感器、有线等多种通道,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栈
(4)IP地址问题
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资源即将耗尽,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IPv4向IPv6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地址,就必然会存在与IPv4的兼容性问题。
(5)终端问题
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是一大挑战。
为您推荐
IPv6商用时机成熟在近日召开的2010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上,多位业界专家表示,目前国内运营商部署IPv6的时机已经成熟。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目前IPv4地址短缺,已成为当前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问题,而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互联网的应用,对于拉动产业发展和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成为了网络演进的迫切课题之一。张峰表示,作为行业的主管部门,培育信息网络等战略性信息产业,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促进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已成为了工信部近期的工作重点之一。IPv6论坛主席LatifLadid在此次大会上表示,IP
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在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客观上推动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物联网是对现有信息产业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被称之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也是中国将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国发展物联网的现有条件如何,将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应当如何引导其发展为战略性产业?本报就此专访了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朴民。物联网未来规模巨大问:中国发展物联网的现有条件如何?答: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无论是产业实力、技术研发,还是政策支持、舆论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比如,我国物
如果将全世界60亿人全部贴上“网民”标签是你所认知的互联网规模极限,那么在全世界数以万亿的家用电器、电子设备上贴上一个“电子标签”,组成一张覆盖范围更广的物联网是否将完全颠覆你对信息产业的认知?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不仅仅是电子设备,将所有人的衣食住行全部纳入这张覆盖整个地球的网络才是物联网的最终规模。物联网的英文名为“TheInternetofThings”,也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过物联网,原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与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在物联网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事实上,物联网概念早在1999年就被提出来了,不过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