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与数字电视

2010-05-11 08:30: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DVBCN网友热度:

可能有的读者一看这题目感到纳闷,北洋水师和数字电视有什么关系?一个关于战争,一个用于服务百姓。的确,是有一些风马牛不相及,但有些地方还是相通的。笔者之所以试着将这两者联系起来,是想通过回顾历史对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有所启发。

120年前,中国的一帮聪明人从西洋人那里买来了很多铁甲舰,组建了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于是北洋水师成了大清国的精神支柱,举国上下对它寄予厚望。这和同样从西洋人那里引进的数字电视技术变成广电的精神支柱何其相似。

在体制方面,先是由于网局(台)不分家,网络公司的老总同时也是政府官员,很多地方的广电成了局(台)的提款机,这和当年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师军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一方面广电网络失去了积极性,基础技术设施建设得不到发展。另一方面,即使有线发展的不好,这些老总们搬到颐和园,换个地方照样花天酒地,旱涝保收。如果体制问题是数字电视经营者无法改变的现实,说相似有些牵强,那么在战略和战术方面就与北洋水师十分相似了。

首先数字电视在战略方面开始失误。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出身陆军,对海军事务缺乏足够的了解,不知道如何使用朝廷花费无数白银从洋人那里买来铁甲船建成的舰队。在整个战争期间,北洋水师没有明确与日本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战略,未制定出战略计划。而日本海军则制定了明确的作战预案,这是以夺取制海权为中心的海军制胜的关键。此举导致联合舰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北洋水师在战略上陷于被动。同时,官兵迷信盛行,在战舰上供奉关公神像保佑。加上北洋水师备战不足,穿甲爆破弹(也就是所谓的开花弹)一直被存放在旅顺、威海基地的弹药库里,战时没有派上用场,所用炮弹也有“不合式”的情况。

而在数字电视领域,决策者很多都是搞宣传的,也是只知道引进洋人的数字电视技术,不知道如何经营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数字电视系统。面对即将到来的三网融合,至今不知道如何制订迎战策略。而三网融合的发令枪还未打响,作为广电竞争对手的电信业已经未雨绸缪,动作频频,如12M到户、FTTH,令人眼花缭乱。而广电只有眼睁睁看着对手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而不知所措,甚至还在指望广电总局在政策上继续保佑。广播式的高清电视应该是广电的穿甲爆破弹,但十多套高清节目开播半年有余,这些高清节目在大多数地方至今还被封存在广电的机房里。

其次,技术方面,中国广电的失误就更加像北洋水师了。

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队形涣散,日舰瞄准目标后可以各个击破。北洋海军缺乏带反后座装置的速射炮,这是一个致命的技术缺陷。而日本联合舰队的战舰同样来自西方洋人,却对舰载火力进行改进,拥有了大量速射炮。改良速射炮,以及能大量装填火药的榴弹效力显著,其效率数倍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

中国的数字电视实际上也是全盘引进了欧洲洋人的技术系统,特别是对西洋人别有用心的封闭不开放CA加密系统,没有进行任何改良。再加上同样封闭的中间件,造成了中国广电标准极端混乱的局面,广电运营商的脖子一个个被牢牢地套住,或许很多广电想改良,例如陕西广电,但他们连改良的余地都没有了。这些被分割的市场,首尾不能接应,动弹不得。三网融合后,电信可以轻易地各个击破、围而歼之。在机顶盒方面,广电大量部署的单MPEG2解码机顶盒,已开始被其发源地欧洲和中国电信行业淘汰,而广电至今还抱住这些落后的技术标准不放。电信启用的H.264/AVS标准的机顶盒其效率数倍高于广电的盒子。

在技术上还有更相似的一幕。120年后的日本,在引进西洋人的DVB标准的时候,对引起祸患的加密标准进行统一和改良,一下子让日本广电运营商抛掉了机顶盒的包袱,直接进入一体机时代。而比日本数字化还早的中国广电业,还在为机顶盒混乱发愁,要么封闭自守,要么崇洋媚外,继续重复着120年前的悲剧。甚至有个别的广电,不顾即将到来的灾难,在如何继续靠垄断机顶盒赚取超额利润上绞尽脑汁。

假设现在中日之间在数字电视上打一场“甲午之战”,孰胜孰败,岂不一目了然?

中国人的技术观念被扭曲了120年。事实证明,120年前的那帮聪明的洋务派错了,错就错在误把西洋人的技术产品当作实打实的技术产品。但火炮和军舰仅仅是技术的组合方式,是技术的末端形式而已。荒谬的是,那帮洋务派以为拥有了技术或产品就等于拥有了胜利。就像现在的广电行业一样,盲目照搬就容易跳进这种形式而不能自拔,并陷入深深的被动之中,机顶盒也只是技术的表象和末端,重要的是那些不开放的CA标准,是他们制定了游戏规则,荒谬的是这种游戏规则是封闭的,你想知道细节那是不可能的事,广电运营商只能把命运交给这种不透明规则的制定者。这和如今中国广电业的聪明人盲目引进欧洲洋人的DVB标准及产品,导致机顶盒技术封闭混乱何其相似,甚至还不如120年前引进铁甲舰的做法高明。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已近7000万,这个数量远远高于电信的IPTV用户。但广电混乱封闭的技术标准,让机顶盒技术已经变得十分落后,在三网融合之后几年内有可能导致有线广电网络行业整体消失。几年以后,中国广电如果以这种全军覆没的败绩来回报制定路线的那些翘首以盼的广电聪明人,无疑是在重演120年前的悲剧。

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并非产品本身,是打造技术、界定规则的思想,而这正是当今中国广电行业最为缺乏的。

  历史的回顾是沉重的。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总结近代耻辱史后得出的结论。什么时候中国广电学会摆脱封闭,学会思考,就说明广电行业开始进步了。也许这对广电同仁来讲有些刺耳,但笔者十分希望广电不要重蹈120年前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历史,避免三网融合后数字电视在同电信的“甲午海战”时遭遇惨败。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BroadcastAsia为中国广播行业展示国际最新科技

亚洲最负盛名的电子媒体技术展会BroadcastAsia2005(亚洲广播及电子媒体科技展)为中国广播行业获得最新广播科技和解决方案,并满足各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平台。据报道,我国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将实现广播网络的数字化。作为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的一部分,2010年所有人都将可接收和观看数码电视,而模拟广播将于2015年停止。参加BroadcastAsia2005展会的有900多家国际企业,此外还有来自中国、法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和英国的参展团。BroadcastAsia2005展会于6月14-17日在新加坡举行,主要就媒体内容的创意、管理、及放送进行交流。

转:乡镇有线电视网络迟早要被“锅子”冲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每个乡镇有一个电视转播塔,能收一至二套电视节目。九十年代初开始搞有线电视,节目5---20套。那时侯,一套模拟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不会少于1500元,老百姓觉得看有线电视比买“锅子”(卫星接收天线)划算,所以积极地交了安装费装上了有线电视,多年内没有抗交每月收视维护的。到了九十年代未,模拟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大幅度降价,只要300---400元就可以买一套“锅子”,从这个时侯起,乡镇有线电视收费就难了,因为用户嫌交了多年的每月6---8元的收视费贵了,不如买一套“锅子”划算。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数字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降到了400---500元一套,模拟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只要100-

我国数字有线电视发展将从五方面“贴近”用户

新华网太原9月23日电(记者刘砺平)23日在太原召开的“全国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指出,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初步形成了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发展势头良好,部分城市已经完成整体转换工作,数字高清、付费频道等新业务不断发展,初步显现出数字化发展的良好前景。今后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将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从五方面“贴近”用户。一是要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张海涛强调推广有线数字电视要与用户平等协商,和谐共促,由用户自愿登记、自愿选择,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要保留一定数量的模拟频道供没有机顶盒的用户收看。

Emcore公司宣布收购JDSU有线电视产品线

5/31/2005,EMCORE公司宣布收购JDSU的模拟CATV以及RFoverFiber业务。JDSU目前这一业务年销售2000万美元,Emcore将支付给JDSU150万美元,并承诺在未来2年内购买JDSU280万到380万美元的器件用于该业务产品的制造。此外Emcore还将承诺购买一些库存器件,并支付JDSU专利费用。Emcore希望这次收购能为该公司2006财年的销售额带来1000到1500万美元的增长。此次收购的产品线包括了HFC1550nm发射机,1310nm发射机,QAM调制器,接收机等设备。此外JDSU和Emcore还将互相将对方设为自己的优先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