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标志着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纷嚷了十几年的三网融合,终于由国家最高领导层吹响了号角,并作出了阶段性部署。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技术发展的必然、文化产业的革命。笔者作为从业有线电视十几年的基层业者,从2010CCBN年会到各种论坛沙龙,从各种报章杂志到广电的门户网站,从平时的业内交流到业内QQ群的热议,无不感受到三网融合给广大广电人带来的兴奋、不安、焦虑与热望。笔者和大多数基层业者一样,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喧嚣之后,仍然无法梳理心中的疑虑和困惑。笔者试图从自己的角度,解读三网融合给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带来的困境和困惑,谈点不成熟的看法和思考,以期引起业内人士和高层的重视。
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困境
一、政策不明朗,缺乏自我发展的源动力:三网融合政策正式提出后,相比电信系的资金雄厚、技术的高速推进、全国一体令行禁止的运营平台,广电同仁却一直在事业单位性质、基础业务、基本生存层面各自苦苦挣扎。有线电视网络自九十年代末期才逐渐由300兆、450兆向550兆、750兆带宽拓展,经历同轴电缆向1330光缆到1550光缆的升级改造,投入巨大。收视频道从当初的十几套增加为现在的四、五十套,基本收视费国家十几年却未见调整。有线电视行业一直在生存层面痛苦挣扎,失去发展的原始资金积累。当形式和技术逼迫广电不得不进行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化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资金瓶颈。并不高昂的收视费,却遭到用户和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强力抵制。升级改造的巨大投入与可预期收入的倒挂,使很多有线单位失去投入的进取心。目前,广电在大力推进整转整合的同时,对来自三网融合政策的敏感性、危机感、恐惧感与日俱升,而来自广电内部相关扶持的政策以及三网融合最终走向不可预期的不明朗,已经使广大的基层业者止步观望、失去自我发展的源动力。
二、来自广电内部业务整合的摩擦与无序竞争:在广电内部,近几年卫星、地面、CMMB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笔者所在省网络公司在全省整合后,就面临地方广电地面数字信号以及MMDS的直接无序的竞争,甚至出现恶性贴补收视费贴补机顶盒的抢夺用户的行为。再加上村村通直播星定位的模糊化,中六卫星的直接冲击,给数字化整转造成极大的困扰。进入2010年,各地广电纷纷上马加入网络电视,网络电视的即时收看、边看边聊、互动参与,以及过后翻看,已经把一部分年轻用户吸引过去。可以说,广电内部业务整合的不成功、不彻底、不明确,各传输方式界定的不清晰,首先使左手和右手打了起来。
三、表象的整合与投入监管的不足:进入2010年各地整合的进度在进一步加快,但这种整合大多停留在表面和表象上,象征内容大于实际意义。大部分地方的有线公司只是在地方广电的旁边加了一块牌子而已。整合过程中按照“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原则,实际上各省公司未作实际投入。因而未给整合注入资金和发展的活力。整合后,地方广电的局长还兼任着有线公司的经理。财务、人员、资产分而不清,开支列而不明。运作上还是宣传高于经营。小二的地位未有改善。各省总公司对分公司人员的领导、业务的指导、技术的规范、运营的管理、网络改造的监管都处于粗放管理的状态,很多时候,不是以家长的身份,更像是形式上表象上的婆婆而已。
四、各行其是乱象纷呈的整转:按照总局和各省公司的整改愿景,是想在短时间内,以较快的步伐,彻底的改造,加速数字化双向网的建立。但在实际运作中,各地有线公司都不同程度遭遇到用户和地方政府的抵制和压力,有线电视作为事业收费,取之于民服务于民的低收费理念深深根植于用户和政府管理,因而惧怕屈从用户和当地政府稳定大局的要求,加上各地在实际运作中用户的流失,从而使得有线公司在整转过程中,不敢大胆有效地进行这项工作。各地整转积极性不高,整转的模式五花八门儿。有整转的、有模数共传的,还有双网并行的。在技术模式上,各地采用不同的方案,机顶盒不统一、CA方式不统一、平台不统一、收费不统一、传输节目不统一,给以后构建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联合发展”格局造成人为障碍,更与全程全网理论的构想相悖。
五、资金投入产出预期的忧虑和网络可持续发展:在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层面,有线电视一直是个高投入、低回报且慢回报的产业,资金一直是困扰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巨大的投资无法预期,有线公司就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何况还有那么多无法预期的事挡在的前头。更不解的是,包括笔者所在的许多省份都把有线电视的初装费提前取消了,无疑给有线的发展雪上加霜。
六、管理运营者自身素质的亟待提高和人才储备的严重不足:广电作为党的宣传口,其管理者一直由政府任命,大多由乡镇科局干部转化而来。网络公司剥离后,最初的经理也都由广电局长副局长承继而来,很少有从业内提拔。这造成很多公司的经营者对业务不熟悉,工作起来摸不清头绪,对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提不出建设性的规划。广大的有线基层业者,多少年来一直默默贡献,工作强度大、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进入。有线电视行业人才的缺乏、人才储备的严重不足制约着有线电视健康发展。
七、独立建网受制于人的现实尴尬:有线电视起源于城市的共用天线系统,起步晚,发展慢,大多没有自己的独立杆路、管道,大多依附于当地的电信系、电力管道和杆路,甚至有部分的光芯都是租借运行的。而联通、电信、移动都有“当业务有同质化竞争时,电信系有权拒绝其他网络附倚”的条文。当形势的发展要求广电独立建造自己的网络时,忽然发现埋设杆路、铺设管道已经成为不可能。尴尬的境地,让有线同仁无法自处。
八、非法收视的泛滥与执法资格、成本的悖拗:根据仍在发挥效力的国务院129号令,个人不得私自收听收看卫星电视节目。事实上,从城市到乡村,无论坐飞机坐火车还是坐汽车骑自行车,大锅小锅随处可见,长满城市乡村的大小屋顶。甚至出现在国家领导人视察的镜头中。法令的严肃性荡然无存[FS:Page]。这中间当然还有电信系IPTV的非法运行和上马。无可置疑的,非法收视的泛滥,严重阻碍了有线电视行业的发展。与此不可思议的是,有线电视本身缺乏执法资格,而当地工商和广电执法的不配合、执法不菲的成本,也是不能不让有线行业望而退步的。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直播星年初的升级,没有总局对电信IPTV的喝止,有线行业今年就会“被融合”。但制止了直播星、喝退了IPTV,中六卫星依然是悬在有线行业的达摩斯之剑。
九、农网有线用户与城市用户收费服务的倒置:在中国,广大的有线电视用户资源在县级,县级的用户资源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用户,积极争取农村用户加入有线电视网应该是广电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但农网投资大,用户发展有个过程,农民更承受不了过高的收视费用。所以各地在农网发展过程中,都把初装费和收视费定的比城市要低。农网点多线长,维修成本和安装成本都高于城市,这种倒置的投入与产出,让广大的有线业者颇感头疼。
十、来自电信系外部环境竞争的潜在威胁:电信系全国一体化运营、资金的雄厚积累,技术演进的快速和高效,备受广电同仁的青睐。自然而然,电信的哪怕微小的动作都足以威胁有线电视的生存。当工信部宏大的光缆带宽入户计划即将付诸实施的时候,有线行业还敢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同轴带宽吗?电信携互联网优势进军IPTV简直太可怕了,这种时时刻刻看得见摸得着的潜在威胁随时会出手给我们以致命的打击,我是睡不着了!
十一、三网融合背景下深深的焦虑感与发力点:三网融合国家已经给出阶段性部署。作为县级有线电视行业,对于那些经营模式为引进资金、合资经营、民营资本、出售经营权、内部承包种种模式不一而足的运营者来说动不动?怎么动?何时动?这种焦虑感、无所适从感能不与日俱增吗?反正笔者作为一个网络经营者是找不到发力点了!
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困惑
一、有线电视网络定位的模糊化:有线电视行业过去一直以国家广播电视行业自居,定位为事业型单位,负责本地区有线电视节目的传输和宣传。三网融合后,是定位为可管可控安全第一的国家政府性网络公司,还是等同于电信、联通、移动全网全业务的商业传输公司?在河北省,全省政法网络和有线网络已经做到同根架设、分芯使用,委托有线公司维护运营。如果这个模式假以运营,也是个不错的选项。届时,政府网也可以参照这个模式运营。
二、家长的多元化与体制的模糊化:广电行业一直作为党的喉舌身份出现,接受当地政府的领导,接受上级广电部门的业务指导。整合后,当地政府依然习惯性的对公司进行干预,因为整合时当地广电部门分有一定的股份,对公司惯有的领导态势也未减。在形式上,县级公司是省公司的子公司,当然接受总公司的领导,但实际上,来自总公司的领导是松散和无力的。有线公司与当地政府、地方广电局、市公司、省公司的隶属关系不明确,政府部门、广电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属性认知混乱。家长的多元化和体制的模糊化,使基层有线公司疲于应付、无所适从。
三、投资主体与经营的模糊化:有线电视在发展过程中,衍生了很多合作模式。有自主经营的、有和厂家合作的、有招商引资的、有出售经营权的、有内部承包的、由政府出资的,也有集资入股的,模式众多,纷繁复杂。三网融合后,如何界定投资主体,如何划分权力和经营,当是摆在后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四、人员成分的多元与身份转化的模糊化:有线行业位列广电多年,人员成分极为复杂。有公务员、有地方财政列编事业人员、有自收自支事业人员、有企业列编事业人员,有合同制、有聘任制。整合后,有的仍然保持原身份,有的转为企业待遇,有的不置可否。还有的“脚踏两只船,身份随着待遇转”。更多的,转制前的三险都未落实,给企业正常运转留下不尽的后患,未尽事宜未能周全。人员成分的多元化与身份转化的模糊化,人为地将整合矛盾升级,也阻碍行业的管理和发展。
五、网络未来发展技术规范的模糊化:有线电视在发展中,由于各地发展的站位不同,发展的时机选择不同,对技术的认知度有差异,因而在选择采用技术的模式上不尽相同。有人说“NGB就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但NGB也不是兼容所有的技术模式。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整转中,各省公司也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网络运行,选择器材厂家更是各行其是、精彩纷呈,这种如火如荼一哄而起的大跃进式整转,模糊化的技术规范,必将给全省全国网络的一体化进程带来麻烦。
六、可管可控安全性与互联互通的模糊化:网络的安全性一直是广电刻意强调的区别电信系的重要所在。但什么是可管可控,如何做到可管可控。可管可控的安全性是世外桃源式的真空吗?显然不是。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互联互通是网络的最终目的。互联互通又怎么能做到优于电信系的网络系统。作为技术人员,我还看不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呼吁省级网络公司和总局有关机构应该尽速出台的几个要件
当前广播电视网正向数字、双向、智能、多功能、全业务方向发展,总局张海涛副局长在CCBN年会上也提出2010年广电要“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促进有线电视网由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标清变高清、事业变企业、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要“从过去的各自为战、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迈进,实现广电行业的战略转型,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需求”。以个人角度,省级网络公司和总局有关机构在加快整合步伐抓紧整转进程的同时,应尽快完善相关要件:
一、省级网络公司应尽快完成整合,推进整转步伐。在建立同一平台的基础上,统一技术标准。做到城乡一体化,一省标准化
&nbs[FS:Page]p; 二、国家级网络公司应尽快组建,领导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整转,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联合发展,建立全程全网可管可控全国性网络。以起到母鸡带小鸡效应,同时点燃县级有线电视发展的希望之灯。
三、国家广电总局有关管理研究机构,应慎重出台本行业内部竞争相关政策,统筹规划、规范行业内部无序竞争的散乱状态,检讨行业内部相关政策的执行偏差,强势主导本行业内部整合整转进程。同时,抓紧制定行业相关整转及网络升级改造验收标准,制定本行业应对三网融合的大政方针政策。内患消除,才能轻装团结上阵。
为您推荐
作者:张伟【eNet硅谷动力专稿】近年来,手机电视一直被各方“别有用心”地追捧着,满含赞誉之词,如“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业务将成为移动通信增值领域的一颗新星”。美国某手机电视开发商也以幽默的口吻说道:“这个世界上只有电视和手机两种东西最流行,我们当然会更看重两者结合——手机电视的未来。”中国是手机数量大国也是电视大国,自1987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以来,到1997年,用户数慢慢累积到1000万户左右,每年平均增加100万户。然而,在此之后的四年间,却爆炸式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据信息产业部2005年10月25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1.1产业背景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户,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整体转换,确定2004年为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广电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以至用户家中的接收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前端及传输环节数字化投入容易解决,而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用户家中的模拟接收机无论从经济能力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从经济能力上看,数字电视机的成本还非常高,相当部分的用户还无经济
上文中我们已讨论了消费型机顶盒租赁的传统租赁属性,现在我们再来探讨机顶盒生产型租赁。从目前福建机顶盒租赁实践来看,其生产型的租赁关系并未确立。香港新世界集团与服务公司之间并没有租赁合同关系,实际上香港新世界集团通过中广媒体公司间接控制了服务公司,而派威公司也是由新世界集团投资,其间也不存在买卖关系。服务公司的身份不是承租方,对用户来说,也不是实际的出租方,充其量是一个代理。机顶盒在目前阶段技术标准未统一的情况下,是缺乏通用性的专用设备,所以机顶盒租赁具有很强的设备投资色彩,但又未充作服务公司的股本。如此模糊的关系不利于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不能合理利用融资租赁方面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利于数字电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