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机顶盒将扩大份额

2010-04-14 09:43: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iSuppli热度:

机遇与挑战:

  未来几年IPTV领域销售的机顶盒数量和营业收入都将增长

  市场数据:

  预计2014年销往IPTV市场的机顶盒将增长到5800万台

  2009年IPTV机顶盒占总体机顶盒出货量的14.7%,预计2014年将上升到29.1%

  预计2014年该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1.99亿台,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度增长率为8.6%

  据iSuppli公司,未来几年网络电视(IPTV)领域销售的机顶盒数量和营业收入都将增长,对老式机顶盒构成更强的竞争。

  预计2014年销往IPTV市场的机顶盒将从2009年的1940万台增长到5800万台,营业收入将从2009年的29亿美元上升到62亿美元。出货量和营业收入的复合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5%和16%。利用IPTV机顶盒,可以通过高速数字网络传送电视服务,并提供有保证的服务质量。

  2009年IPTV机顶盒占总体机顶盒出货量的14.7%,预计2014年将上升到29.1%。为了实现IPTV产业最初描绘的精彩互动应用,iSuppli公司认为需要进一步创新,使IPTV服务有别于有线和卫星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

  相比之下,由有线、卫星和地面机顶盒构成的老式机顶盒市场2009年出货量预计为1.32亿台。预计2014年该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1.99亿台,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度增长率为8.6%。

  图2所示为iSuppli公司对2007-2014年机顶盒市场的预测,涵盖卫星、有线、地面和IPTV机顶盒。

IPTV厂商及其非常拥挤的市场

  老式机顶盒与IPTV机顶盒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同:IP机顶盒设备通过宽带以互联网协议数据包的形式接收视频内容,而老式机顶盒接收的是RF调制信号。另外,IP机顶盒不需要调谐器和解调器,而老式机顶盒则必需这些设备。

  有60多家厂商声称拥有IPTV机顶盒产品,市场仍然高度分散。但是,2009年15家厂商合计市场份额就高达92%。摩托罗拉是最大厂商,占有率为32%,思科以14%的占有率排在其后。

  在为IPTV机顶盒提供平台软件的厂商中,微软凭借其Mediaroom中间件占主导地位,拥有25%的市场份额,2009年相关机顶盒的出货量为480万个。法国汤姆逊提供SmartVision软件,排名第二,但份额只是微软的三分之一。

  iSuppli公司认为,像在PC产业一样,微软同样在左右该市场中的技术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将影响硅片厂商和机顶盒制造商等参与者的产品设计。

  2010年下一代媒体处理器也会出现更多产品。预计后来者博通将凭借BCM7405处理器对Sigma Designs发起进攻。BCM7405最近通过认证,可以用于Mediaroom布署。该产品结束了Sigma Designs的优势地位,以前只有Sigma Designs一家厂商提供Mediaroom认证处理器。

  但是,Sigma Designs将会奋起反击,它在许多现有IP机顶盒中的原有位置,将使其下一代SMP8650系列处理器受益。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下)

机顶盒采用软件技术实现数字电视即时CA解密(由于没有计算机的支持帮助)必须解决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对信号处理的运算效率来达到和电视广播同步运行的匹配。其次为了保证CA不被破密的安全性,不能用降低CA抗破密的强度来凑合存储空间限制和运算效率,还不能提升机顶盒的成本(只能降低)。此外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FTTH进一步的成熟普及和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不断开发成功,它还可以起到家庭网关的作用(这方面的论述从略)。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上)

一机顶盒从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发展方向看,模拟电视被数字电视取代是无庸置疑的,取代的时间和方法则随各国的国情而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经济实力有多雄厚,那国也不会于朝夕之间将所有模拟接收电视机都打入冷宫而以数字接收电视机来取代之,于是数/模转换机顶盒就应运而生。我国已经拥有三亿多台模拟接收电视机,当前我国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关键条件

国内主要卫星电视机顶盒厂商目录

1、同洲电子2、长虹3、深圳九洲信息4、福建神州电子5、高斯贝尔6、江苏银河电子7、深圳迈威8、深圳创维9、深圳成功10、福州卓异11、大亚科技12、江苏银河13.其它

06年前瞻:手机电视与IP机顶盒等备受关注

考虑到能源成本高涨与房地产泡沬化等因素,一些华尔街的分析师相当担忧2006年的美国经济。但投资银行JefferiesBroadview的技术管理总监DavidCreamer指出,半导体也许会成为新焦点。Creamer表示,随着半导体业界一些合并或并购案、首次公开发行(IPO),加上部份跨领域大型企业积极寻求成功的新兴科技以使其技术更加完整,2006年对半导体产业来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