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的高清攻坚战:CA有卡还是无卡

2010-03-31 11:41: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老添热度:

截止2009年底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超过6000万,为整个产业创造了数千亿的产值,然而在巨大的成绩背后也隐藏着一丝隐忧。众所周知,中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大多还只是单向基本型机顶盒的覆盖,业务形式单一,内容乏善可陈,大多数运营商盈利能力很低,长期负债经营,而在网机顶盒的混乱更让运营商苦恼,新业务的开展举步维艰。


在“后平移时代”运营商将重点放在了高清、增值、互动,而且平移也将逐步过渡到家庭第二台及以上终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清平板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另外随着高附加值的高清内容的不断补充,使得运营商具备了破解目前困局、增强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运营商同样也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关系数字电视安全的CA进入中国已经10多年,不论是老牌的国外CA还是国内的CA新秀都已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DVB标准定义下的CA面对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加之标准本身存在的漏斗使其不得不接受来自黑客更严峻的挑战。


运营商未来的增值业务发展方向必将是双向互动,而内容都将以高清为主,VOD、PushVOD等业务的开展使得内容自身的安全更加重要,如何防止非法授权的分发,如何控制播放的时间、次数都已经超出了传统CA的管理范畴,而数字电视安全也将逐步从传统CA向更先进的CA/DRM转换。在CA/DRM体系中承载用户权利的最佳载体就是智能卡,智能卡由于其先进的制造工艺、完善的安全手段、灵活的应用场合被广泛用于金融、保险、电信、数字电视等商业应用领域。交通银行于2010新年伊始首发“太平洋智能芯片借记卡”,该卡为磁条和芯片相结合的复合型卡片,与传统借记卡相比,IC卡可靠性更高,安全性更好,支付更便捷。而面对越来越多的金融诈骗,各大银行、保险机构也纷纷推出“U盾”来提高网银的安全,“U盾”实质上就是智能卡安全解决方案。


数字电视CA是从无卡发展而来,限于无卡CA先天的安全短板,全球数字电视安全机构都将重心转移到了智能卡CA,除了智能卡的安全优势外,其业务承载能力及灵活性也是无卡CA无法匹及的,现有的无卡CA数字平台总是无法摆脱“低质低价”的糟糕形象。某些无卡CA厂商在宣传中提到的CW共享问题是由于DVB标准的漏洞产生的,不论智能卡CA还是无卡CA都面临CW共享的风险,二者同样支持在线更换算法、密钥,在这一点上二者如同一母双胎有着完全相同的基因,如何应对成为所有CA必将面临的考验。无卡CA少了“机卡通讯”环节仅仅是减少了终端获取CW的一种途径,但是如果采用普通的机顶盒芯片则同样存在明文CW被截取的风险,某些无卡CA厂商在机顶盒内外挂一种类智能卡芯片,实际上是将“智能卡内置”,其安全性比专用智能卡低很多,极易被破解、复制,因此无卡CA不得不采用具有高级安全特性的机顶盒芯片(安全芯片)才能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而智能卡CA的安全机制更加完善,首先采用“机卡加密通讯”提高了黑客共享的门槛,其次机卡通讯“一次一密”、“流量控制”都可有效控制黑客行为,最后智能卡CA同样支持安全芯片方案。二者在防范CW扩散这一点上其实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而CA的安全是全局性的,不单单是CW扩散的风险,由于智能卡的物理安全级别远高于芯片的物理安全级别,因此智能卡CA有着更为广泛的安全应用。另一方面,智能卡CA的优势在于共享反制手段,比如智能卡“染色追踪”技术,可以有效的遏制CW扩散并对黑客形成法律威慑,保护运营商的合法利益。智能卡CA的追踪技术永远是高悬在黑客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一点是无卡CA永远无法达到的安全高度。


商业系统的安全得益于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安全机制,数字电视也不例外,全球安全理论及研究机构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方法论,数字电视CA厂商同样基于这套方法论针对CA的部署安全、环境安全做了明确的规范,比如与CA相关的移植环境的安全、接触CA代码的权限管理、CA部署的机房要求等。将上述安全方法论质疑为“CA标准的封闭”,其实可以理解为其根本不了解安全产品和安全理念,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是专业的CA公司。


在高清时代运营商要避免出现标清机顶盒的混乱局面,不论是高清机顶盒还是数字高清一体机都必须依靠开放的统一终端软件平台。这个统一平台不是某一家芯片公司和某一家CA/中间件/浏览器厂商的统一,否则将类似安全芯片存在被锁定的风险,这个统一平台必须是类似PC领域完全开放的架构。在一个更接近硬件底层的开放统一平台上,不论是哪一家的机顶盒芯片,不论什么CA、浏览器、中间件、股票都可以实现自由应用,这才是未来高清机顶盒和高清一体机的生存之道,而广电运营商也将在这种统一中长期受益。

欢迎投稿(字数不限)关键能表达您的观点dvblin@163.com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BroadcastAsia为中国广播行业展示国际最新科技

亚洲最负盛名的电子媒体技术展会BroadcastAsia2005(亚洲广播及电子媒体科技展)为中国广播行业获得最新广播科技和解决方案,并满足各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平台。据报道,我国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将实现广播网络的数字化。作为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的一部分,2010年所有人都将可接收和观看数码电视,而模拟广播将于2015年停止。参加BroadcastAsia2005展会的有900多家国际企业,此外还有来自中国、法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和英国的参展团。BroadcastAsia2005展会于6月14-17日在新加坡举行,主要就媒体内容的创意、管理、及放送进行交流。

转:乡镇有线电视网络迟早要被“锅子”冲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每个乡镇有一个电视转播塔,能收一至二套电视节目。九十年代初开始搞有线电视,节目5---20套。那时侯,一套模拟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不会少于1500元,老百姓觉得看有线电视比买“锅子”(卫星接收天线)划算,所以积极地交了安装费装上了有线电视,多年内没有抗交每月收视维护的。到了九十年代未,模拟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大幅度降价,只要300---400元就可以买一套“锅子”,从这个时侯起,乡镇有线电视收费就难了,因为用户嫌交了多年的每月6---8元的收视费贵了,不如买一套“锅子”划算。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数字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降到了400---500元一套,模拟电视信号卫星接收机只要100-

我国数字有线电视发展将从五方面“贴近”用户

新华网太原9月23日电(记者刘砺平)23日在太原召开的“全国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指出,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初步形成了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发展势头良好,部分城市已经完成整体转换工作,数字高清、付费频道等新业务不断发展,初步显现出数字化发展的良好前景。今后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将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从五方面“贴近”用户。一是要尊重用户的选择权。张海涛强调推广有线数字电视要与用户平等协商,和谐共促,由用户自愿登记、自愿选择,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要保留一定数量的模拟频道供没有机顶盒的用户收看。

Emcore公司宣布收购JDSU有线电视产品线

5/31/2005,EMCORE公司宣布收购JDSU的模拟CATV以及RFoverFiber业务。JDSU目前这一业务年销售2000万美元,Emcore将支付给JDSU150万美元,并承诺在未来2年内购买JDSU280万到380万美元的器件用于该业务产品的制造。此外Emcore还将承诺购买一些库存器件,并支付JDSU专利费用。Emcore希望这次收购能为该公司2006财年的销售额带来1000到1500万美元的增长。此次收购的产品线包括了HFC1550nm发射机,1310nm发射机,QAM调制器,接收机等设备。此外JDSU和Emcore还将互相将对方设为自己的优先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