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认为,三网融合的基础应该放在互联网上。三网融合的目的是要促成现代基础设施和媒体的合,广电原有的媒体属性需要转身,将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内容放到互联网上,把单向媒体转为双向媒体,这既是广播电视业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未来广电应该选择的战略任务。
当历经十次易案三网融合的时间表终于敲定之时,机遇伴随着挑战在广电与电信的双方展开。广电无法再回避体制机制改革迫切需要扭转的业务生命力——原有单纯的广播电视业务将不再满足于百姓日益升级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媒体的介入使得传统媒体地位受到威胁。在三网融合的概念之下,包含的不仅仅是一种未来趋势的向往,目前技术壁垒已经破除,在业务上“如何融合”和“怎么融合”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认为,三网融合的基础应该放在互联网上。三网融合的目的是要促成现代基础设施和媒体的合,广电原有的媒体属性需要转身,将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内容放到互联网上,把单向媒体转为双向媒体,这既是广播电视业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未来广电应该选择的战略任务。
侯自强:三网融合的基础应该是互联网
为什么融合点是互联网?
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三网融合产生了强烈需求。从民众需求的角度上讲,互联网是大众媒体。用户需要的是电视、手机和互联网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各自的终端上,而是网络新媒体能够接入每个人的客厅和口袋,需要收看电视的时候既能看到本地节目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节目,需要支持直播、点播和交互的功能,能够将自己的内容上传。汇集到整个家庭娱乐才是三网融合的目的所在。惟有互联网在融合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三屏联动的快速发展。凭借互联网的资源聚集优势目前已经成为了电视的主要传播媒介,网络电视台/互联网电视机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联动也融合了这种发展趋势。中央电视台将广电系统的内容资源整合组建国家级网络电视台,拉开了网络电视台大发展的序幕,也印证了这样的趋势。
从业务属性的角度上讲,三网融合包括的三方业务:广播电视业务、话音业务和互联网业务。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对于双方准入有如下陈述:“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说明电信可以开展增值业务,进入广播电视传输、分发和运营市场,而广电则可以进入话音和互联网接入业务。其中话音业务中的固话业务已是夕阳产业,无论电信还是广电都认为无利可图。而互联网接入业务对于广电和电信而言都是增值业务而非基础业务(在最近的新电信法草案中才被列为电信基础业务),那么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三网融合应该是双方最可能接受的。
从市场运营的角度上讲,互联网作为全开放的平台就应当面向大众。经过十多年发展互联网的历程,中国的电信业已经认识到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娱乐和媒体业务只能运营在互联网上。因此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了电信的基础网络,而之前的封闭专网如移动梦网等已经没有了市场,中国移动目前也已经将网络发展蓝图布局在移动互联网上。实践证明,电信业一直致力发展可管理的IP网将主要适用于为企业和VIP大客户提供有专门QoS和安全保证的业务。因此原有的广播电视网络如果以封闭专网的态度继续经营是不合潮流的。
广电业有何优势?
广电发展互联网业务有两大优势,一是拥有内容的集成和播控权,二是其网络同时具有单向海量数据广播和双向交互功能。
近年来,广电部门通过推行网台分离和制播分离将传输和内容制作从电视台分离出去,向外开放,允许社会融资、商业运营。“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实际上已经向广电部门外开放。而从传输的角度讲,由于互联网已经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载体,所以电信企业参与传输也是必然。但是,尽管制作和传输是开放的,播控平台却不可能开放给电信或其它企业:互联网视频网站需要得到广电授予的牌照(即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方可运营,而电信经营IPTV业务也需要与上海文广、央视国际、南方传媒等牌照运营商合作才可以开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牌照之限为广电进军互联网业务争取了一部分时间上的先机。
同时,广电有线网络本身就具有海量的数据广播,目前正朝向双向交互的功能迈进,迎合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这使得广电能够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演进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广电如何进军互联网?
广电发展互联网的大门已经打开,但是仍然面临一个与互联网骨干网连接的带宽成本偏高的问题。这个问题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互联网的基础网络的格局是:骨干网以两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方为主,而在接入网中固网运营商也掌握着95%以上的宽带接入用户。目前这种两极垄断格局带来的最明显问题是:固网运营商“吃了原告吃被告”。一方面所有的内容服务商的服务器都连接到电信互联网上需要交纳服务器连接托管的费用,另一方接入服务服务商也需要缴纳接入的费用,带宽接入成本已经成为接入商的主要负担。而我国带宽价格偏高,比美国还高。据统计,视频网站总支出的60%-70%都投入在带宽成本上。以优酷为例,2008年收入总计3500万元,其中成本费用总计约1.5亿,而带宽成本就已经超过了1.2亿。上海“东方有线”宽带接入收入的一半用于支付与中国电信骨干网对接费。
&n[FS:Page]bsp;在这样的制约下,广电要如何发展互联网?建设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或将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但是建设国家有线网络之前需要我们明确的是筹建的目的是什么?有线运营有很强的地方性,那么传统的有线电视业务有建立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需求吗?广电网络已经在整合。我们参看江苏的案例就可以发现,最后整合形成的法人实体是一个由十个城市的电视台,再加上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和战略投资者一起投资组建的公司。省网整合只是资产整合和省级干线连接各地方,播放内容的运营权对各分公司依然独立。这就说明,只要中央台、省台、市台、地方台并存,有线电视网络就不可能像电信运营商那样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所以为传统广电业务筹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是没有意义的。
但国家级有线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对互联网业务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是具有可行性。在中国有线已有全国光纤骨干网的基础上发展宽带互联网骨干网,连接整合的省级网络公司,联合ISP,甚至联合中国移动,建设云计算平台为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联动融合提供支撑环境。这样将形成来互联网上的“第三极”,形成互联网“三足鼎立”的模式,争取以对等模式进行免费结算,解决带宽成本高的问题。这将对于未来的竞争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个网络同时支持单向海量数据广播和宽带交互互联网业务,将在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融合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在广电系统中最接近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是中国有线,它拥有广电的全国光缆网和数据传输业务。尽管还没有全国ISP执照,但已经在提供互联网业务,只是规模不大。
事实上,广电潜在的互联网用户基数很大。截至2010年1月底,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635.9万,这些有线电视用户都将有可能转移成为互联网用户。与有线电视捆绑,发挥自身视听资源集成分发等传统业务的优势进行内容推送,让用户能够在电视机上畅享互联网信息,这样的业务对用户是有吸引力的,广电应当抓住这样的优势。
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广播电视业应该聚焦与媒体的融合演进。而显然,互联网业务可以提供给广电一次重新发展的机会,广电需要厘清的是在三网融合宏大口号的背后,战胜自身角色的转换,摆脱传统媒体的封闭态度,这样才能冲破新业务运营带来的经验挑战。
为您推荐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25日透露中国在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的芯片研发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预计明年一月出芯片,上半年出终端样机。王联指出,当前中国在发展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的技术准备方面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进展。一、关键技术已有突破性进展。广播科学研究院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道传输技术STiMi,申请了21项自主专利,并进行了测试验证,正在积极准备卫星实际环境测试。国内相关产业部门积极参与芯片及关键设备的产业化工作,芯片研发有突破性进展,预计明年一月出芯片,上半年出终端样机。二、技术标准制定工作进展顺利。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成立了CMMB技术研究工作组,开展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GY/T2
经过几年的试点,中国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进展加快,成效显著,有线数字电视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广播影视节目和信息服务,受到群众普遍欢迎。据国家广电总局消息,青岛、杭州、大连、深圳、太原、南京、南宁等二十五个城市已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一千二百万,数字化使电视机成为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城市居民可以通过有线数字电视享受到广播影视节目以及互动点播、文化教育、生活资讯、电视商务和各类信息服务。目前,中国有线电视正处于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换时期,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各地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必须尊重群众的选择权,通过举办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群
一、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基本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播影视数字化工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都要求加快广播影视数字化进程。国务院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年将广播影视数字化纳入国务院工作要点。2004年3月25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青岛召开了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现场会,刘云山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中央的要求,总局先后在全国49个城市和地区进行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制定了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技术政策、节目政策、运营政
2007年3月15日14:30—16:00,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将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门户网站“在线对话”栏目与公众进行在线交流。本期“在线对话”主题是:广播电视数字化。欢迎大家在留言版发表意见,或提出您所关心的问题。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