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N2010年高峰论坛第二场论坛“下一代电视的中国机遇”实录
CCBN2010高峰论坛,由CCBN2010组委会主办,新浪网与《中国广电周刊》.手机报、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承办的CCBN2010高峰论坛,在23日-25日连续举办四场主题论坛,分别由三网融合与广电发展、下一代电视的中国机遇、三网融合下广电视频发展与投资机会及CCBN2010年展会的发展四个专场组成。
第二场主题为“下一代电视的中国机遇”分论坛为2月24日上午09.30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一号馆三层举办。参加本次高峰论坛的有赵纪伟、王亚明、陈默、陈善移、董文辉、骆萧萧、张大勇、乐永升。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做为本届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全程直播。进入CCBN系列直播专题3月23-3月25CCBN2010高峰论坛 3月21数字电视中国峰会 3月22日数字媒体用户消费趋势 3月23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论坛
(图文:CCBN2010高峰论坛现场,参会人员(DVBCN/摄)
高峰论坛实录
郭晓强:各位嘉宾,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这是本次CCBN高峰论坛的第二场。本次论坛是由新浪网和《中国广电周刊》手机报以及IMAS依马狮广电网、DVBCN做现场直播,本次论坛的题目是下一代电视的中国机遇。很高兴今天请到了广电部门的各位领导,还有业界的专家,围绕高清电视和立体电视来谈一谈中国广电业的机遇和挑战。这是今天论坛的主题思想。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坐在我旁边是来自辽宁电视台数字频道技术总监赵季伟先生;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技术总监王亚明先生;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陈默先生;依马狮传播与制作副主编教授陈善移老师,广播电视中心研究所副所长董文辉博士;中科大洋桌面产品部总经理骆萧萧先生;新奥特网络与非编产品部总监张大勇先生。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我来自广播科学研究院,现任电信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我叫郭晓强。我们今天主要是围绕高清电视还有3D电视来各位嘉宾跟我们谈一谈。
首先讨论一下高清电视。从09年8月6日广电总局下发了一个文件,题为“广电总局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这标志着总局把高清电视作为我们发展的重要的工作。在09年9月28日全国共有9家电视台同时开通了高标清同播,这标志着我国高清电视时代的到来。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各位嘉宾来探讨一下,高清电视发展到现在,都遇到哪些问题,下一代阶段该如何发展,我们已经启动了平台,在高清电视方面有哪些台做得比较好,在节目内容,播出的质量和观众满意度等等,能有哪些经验,对其他即将上高清的台有些借鉴。先请陈默老师给大家谈一谈。
陈默:去年广电总局下发通知以后,9个电视台,上海、江苏等等,同时在9月28号国庆前开播了高标清同播的节目,再加上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高清频道,现在在上空有11个高清频道,在地方有线电视前端接入线的,全国老百姓都能看到高清电视,这标志着高清电视发展的良好的开端。开播快半年了,我家里能看得到,各个电视台都很努力把自己优质节目放在高清频道里播出。广电总局有同播率和高清率的要求,大家都在积极地做。特别优秀的节目通过高清做。有的人看了高清之后,不想看标清了,这是很好的体验。对于我们学会来说,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在广播电视行业比较重要的学术团队,我们配合中央电视台,配合各个地方电视台,在高清开播,高清节目制作的研究等方面做努力。
郭晓强:刚才陈老师介绍了高清电视带开播的情况,介绍了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协会在高清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方面的情况。再请王亚明技术总监来跟我们介绍一下。
王亚明:谢谢主持人,我是索尼的王亚明。中国的高清电视从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的时候就开始了。我旁边的陈默老师在中央电视台,50年大庆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兴奋,高清是一场革命,当时看到高清的人不是特别多,所有看到高清的人,感觉对高清的画面冲击力特别强。50年大庆之后,尤其在99年之后两三年之内,当时面临特别尴尬的局面,大家觉得有劲没处使,到底高清往哪个方向走,说不清楚,高清频道没有,拍了高清节目没有出口。当时高清又特别贵,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当时我们的体会是市场上有三种力量推动高清的发展,首先是市场需求的观众,没有观众不愿意看,这个市场不存在高清频道。其次是电视台,内容供应方要吸引力的高清节目,其次是硬件供应商,当时和陈老师,和中央台的一些领导坐在一起谈,怎么突破高清发展的瓶颈。当时想了一个办法,虽然高清频道没有开通播出,现在看都变成历史了。在没有播出之前,怎么推广高清,当时中央台提出非常好的建议,我们台推出高清频道,每年搞一次,我记得何台长说,中央电视台是最大的台,索尼是最大的电视设备供应商,这两个最大的应该做一些供应设备工作,高清形式,把每年高清行业有关的,主要是节目内容供应方集中起来,让大家讨论高清的话题。
当时还有一个发明创造,也是在高清这期间产生的,把电视剧用高清来拍,标清来播,如果没有播出口,高清节目做完了,花那么钱,走到死路上。当时总局提出来,要对高清发展要人才,要积累经验,积累关系。正好高清电视剧,拍摄高清电视节目。所以到2005年开播高清品目以后,能积累相当一批高清电视素材,都和当时分不开。因为我的体会是要想从一个市场有所收获,首先要付出,首先要耕耘,而且首先要战略性的规划。我们很庆幸能有中央台的合作伙伴,给我们非常好的建议,能为中国高清市场发展做出一些贡献,看到今天高清在中国的发展,我们也觉得非常高兴。
郭晓强:能不能请王总谈一下高清发展到现阶段,有哪些问题?
王亚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关心高清的发展,尤其是去年9月28号高清同播开始,我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因为我们家有高清电视的,我家是在2008年春节开始,看高清电视,我们用的歌华有线高清机顶盒,到9月27号晚上还奇怪,什么东西都没有。结果到9月28号早晨,用高清技[FS:Page]术重新一搜索,非常神奇,在总局强烈推动下,一夜之间,一下变成在北京能收13个高清频道。实在是非常惊喜。
刚才主持人说的要谈一谈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发展当中的,我只是提出几个问题来,最难的是高清新闻,当时跟中央台密切沟通,谈这个问题,高清,很多电视台包括中央台,最早的规划先把电视剧高清,不牵涉到台内的制作,其次是把一部分大型的文艺栏目高清,这个也比较简单,不牵涉到高清转播车,高清演播室,跟台内的流程关系不是特别大。一般各个台把高清的新闻放在最后一波,高清的新闻实在是一场革命,对电视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在这个挑战面前就是你能看到现在在9个同播台里,实际用高清播新闻的,做市政新闻的,有两类型,一个是口播型的,还有是录播新闻。口播新闻九个台都是高清的,还有录播,就是间接采访的,能看到有三个台是高清的,其他台是一小部分高清,这个还需要一个过程。我说一些幕后,在9月28号之前,中央台内部,我替中央台泄露一些情况,非常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中央台到底做不做高清,中央台的技术部门也提供了可以用的机器给记者,让他们试拍,试拍的结果,如果用高清拍新闻的话,其实面临很多非技术难题,技术的难题都能解决,非技术难题电视台解决起来非常难。先说技术难题,比如说我们拍领导人会见,在中国来说市政新闻是最重要的,比如在大会堂,原来要求拍的时候不用打灯的,要高清拍的话,原来不打灯,现在打灯了,技术上就是很大的问题。再一个领导人坐在一台上,可能坐一排,坐两排,标清的景深有5米,一个镜头过来,三排人都看得清楚,高清,第一排清楚,后两排全是不清楚。如果从这个方向拍,原来标清表现十个领导人都看清楚,高清只能看三个,这些问题都是解决的,不解决怎么能上高清。再说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标准比不一样,镜头语言就变了。我记得50周年大庆的时候,标清高清都转播国庆阅兵,比如领导人,九大常委,高清用三个镜头,一个镜头,一个全镜,再一个近镜,近镜再接着摇,用三个镜头表现九大常委站在天安门,高清一个镜头,而且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节目语言就变了。再加上高清同播,这个问题更严重了。九大常委切去两边,下面变成标清,切成两个,变成七大常委,就不行了。如果照着标清,九个都变7个了,9个变成11个人,让领导人重新站,这也不可能。这些非技术的因素,造成不是很多台都能上高清新闻。
很幸运的是在技术方面,经过各方努力都是能逐渐解决的,比如像景深问题,但是像非技术的问题,这个需要还要经过一些关键的变化。另外一个重播的时候会产生大家意想不到的问题。还是举中央台为例,口播新闻是高清的,高清是主持人坐着,中央台9月29号调完高清演播室之后,台长过去一看,都急了,你看这还是咱们的主持人吗,怎么看着这么鬼。就是太清楚了,太清楚以后,把缺点都照出来了。这个事不好看,尤其在日本,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演员,不愿意上高清,脸上的皱纹都拍出来了。
这样怎么办?技术上有办法,摄像机有一个技术,所有的厂家摄像机有一个肤色轮廓的工具,可以把面部肤色的轮廓降下来,让清晰度变低,降到很低的时候,在高清里看这个人很舒服了,再降的话,主持人的眉毛都没了,当时开玩笑说,是不是得发展高清化妆的技术。这有利一个取舍,比如说把高清的轮廓劲到一半的时候,高清画面看着很舒服的时候,别忘了这个频道还要高清重播出,下面的标清这个人脸看着太软,这个标准到底是高清为主还是标清为主,这个问题真得是问题。只能兼顾,让标清看着别太软,高清看着缺点不太突出,这个缺点在没有做高清,可能大家不太关注。因为大家想象的时候,都想象着高清的优点,但是对于这些电视台的人来说,对于第一线工作人员来说,大家看到都是问题,都是压力。所以要靠第一线的电视人员,这些编导、摄像、工程师共同努力,能给观众呈现在高清和标清都能看到最好的图象质量。简单说这么多,我们看到一些问题了。谢谢主持人!
郭晓强:谢谢王总,感谢王总精彩发言。王总刚才给我们从50年大庆首次转播高清开始,给我们分析了后来发展高清的主要因素,市场,台内的内容,以及设备等等,和高清有关的因素。王总还给我们谈到了高清发展的一些问题,包括技术问题、非技术问题等等,感谢王总的精彩发言。下面我们请辽宁台的赵季伟先生,从台内角度给大家谈谈高清方面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
赵季伟:谢谢主持人。关于高清和3D电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可以联系在一起谈。做一个对比谈,可能更好一些。从高清入题,因为高清是我们未来电视已经进入的,所以我说它是两个层次的问题,3D是战略问题,而高清是战术问题,是如何做好的问题。3D是如何做的问题,而高清是如何做好。因为现在叫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地说,叫做一五年,模拟停播以后,中西城市和省会城市都是以高清播出,而不是数字播出。这就是已经写入规划的既成事实的,一个必须做的事情,所以是如何做好的问题。
就现在看,如何做好这个问题,应该是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个,特别是刚才亚明老师提到了,技术的转变并不是最主要的转变,而是观念的转变,意识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因为这不是技术问题,不是单纯技术问题,是我们把一个摄像机由标清换成高清的解决问题,是完整的系统工程,既然是系统工程,其中有最重要的意识变革,特别是流程的变革,这里亚明老师提得很清楚,这里遇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把高清作为业务运营,已经不是单纯的本子,一个磁带的概念,是一个业务,如何把它作为完整的业务来实现。第二个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除了技术管理以外,还有流程管理,还有人员体系管理,是综合的技术或者综合的软科学。因为我们遇到这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现在高清的质量的问题。打个比方,到楼下看看,到处说高清,哪个是高清,今年3·15,我们说打假,一边真的打假,你看是不是高清,真正不是高清,究竟什么尺度是高清,要搞清楚。他们到处说那是假高清,我认为高清最重要是感官的振荡,感官的振荡是最重要的,没有震撼力不是高清。除了震撼以外,还有心理的作用。高清有一个心理渲染,它的渲染程度大大于高于标清,渲染程度达到什么程度?刚才亚明老师做描述,在做新闻的时候如何处理,其实是渲染,当把场景渲染得更加逼真或者更加真切,这个时候冲击力当然更高了,这个时候才能达到综合的表达业务的容量,才能达到业务的需求。这样才是我们带来的效益或者带来电视台的利益。我觉得这三者是连在一起的。
郭晓强:谢谢赵季伟老师的精彩发言。刚才赵季[FS:Page]伟老师把3 D跟高清结合了一下,站在高清已经上来了,就是如何把它做好,而我们3D没有上来,就是如何做的问题。主要针对高清,赵季伟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尤其在高清的视频质量,对观众的感官和震撼,这些角度谈一谈高清的指标,发展高清非常重要。下面请陈善移教授给大家做一下以上问题的评论。
陈善移:刚才三位老师谈的高清是现在现实的,3D是未来的。我再补充NGB是更远一点的整体的,是这次展会的核心的亮点。刚才三位老师谈到的高清的概念本身,现实化的程度,我理解已经是标清拿高清看更清楚了,但是毕竟也就是标清到十五年的话,就停下来了。原来的理解是模拟变数字停下来,现在进一步已经提到议事日程,标清变高清化了。我有一点保留的地方是高清毕竟是当初认识的个性化、临场感、震撼这几个特点要突出。也就是屏幕要大,声音要5.1,要震撼,给人临场感很强,最后是我希望看高清。我拿标清能解决问题的话,不一定非得要都是高清,这一点可能在发展过程中,拿市场来决定或者节目内容来决定,使观众有自然的选择。
而3D现在已经过头了,现在欧洲的球赛已经用3D播出了,提到咱们面前的,广播电视人面临的迎接3D技术的播出。曾经我认为高清的播出已经远着呢,没想到这么看成为后奥运,奥运是拿奥清转播的,后奥运怎么办?后奥运应该逐渐播高清,没想到高清同播,呼啦一片十几个城市,现在在高清频道可选择有13个频道,而现在在我们小区里刚开始正式有高清播出了,体会到这一点,确实发展出乎意料。而高清之后又怎么样,从电视台的人来说,这十几年经营技术上过关了,日常化了,追求3D了。3D希望后面的专家再谈谈3D方面,可能对广电人很有兴趣的问题,此外像大洋的老总也来了,在非编等等方面,肯定有新的技术突破,我很希望聆听到你们的演讲。
郭晓强:谢谢陈教授,陈教授跟我们讲了讲高标清的关系和高清迅速发展的趋势以及对3D电视的期望。下面有请规划院董文辉博士给咱们从技术角度或者从标准角度来谈一谈目前高清的问题或者一些情况。
董文辉:大家好,关于高清,首先介绍一下广播电视规划院,广播电视规划院是致力于广播电视标准,广播电视检测、广播电视资讯和信息这方面的研究,在高清方面,在标准方面由牵头制定了高清一度的编码器,和中央电视台合作是高清一度的策略数载系统的制作,在检测方面也是检测了高清的转播车,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电影频道的高清播出系统,通过标准检测,我们处于服务行业,提高高清的发展中的问题,关注高清晰度的质量,几位老师也提到,陈老师也提到高清是一种临场感和动态的感觉,所以在画面高度的三倍距离的观察距离会有一种非常身临其境的感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是因为从高清的图象质量所带来的。我们在测试中非常关注图象质量,通过我们原来给中央电视台做的传送系统的图象技术和系统的参数研究的项目,我们得出了一手的经验,高清一度一般再一次编解码过程中,一次编解码下载的编码器都能保证高清的达到相当高的图象质量,但是高清要经过传送、制作、播出、传输的若干环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图象质量下降很快,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是比较关注的一个点。通过测试,在各个环节提高高清晰度的图象质量。下载高清晰度的算法有很多,这些算法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保证高清的图象质量,只是一个编码参数还有其他的配置参数的问题。
郭晓强:谢谢董博士。刚才董博士从高清的质量,高清的测试角度,谈了谈高清电视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因素。下面有请骆萧萧先生给大家介绍高清发展方面的问题。
骆萧萧: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来自北京中科大洋公司,中科大洋公司是国内广电行业里专注于节目的后期制作、存储管理以及播出,提供产品解决方案的一家公司。随着去年9.28高清同播的项目,大洋有很多的产品介入到这些项目使用过程中,随着半年多来的使用,应该说也是对高清同播有更深入的,实际的体验,有一些认识。
从我本人来说,因为做广电行业,接触高清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回忆当时第一次看到高清电视的时候,确实感觉就是震撼。我特别同意刚才赵老师说的高清电视最重要的是要能够从画面和声音上给大家提供不同的收视体验,提供震撼感。为了保证比较好的画面体验的效果,给我们电视节目的制作带来了很多的技术难题,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从50年大庆一直到60年,十年的时间里,高清才真正说大量进入百姓家的原因。
去年我们开始实行高标清同播的决策来说,也是比较好的时机。因为我们从厂商的角度来看,经过十年的发展,技术的沉淀,从前期的拍摄设备到后期的制作设备,存储管理设备,包括节目的播出设备,技术的储备,包括它的成本下降,都已经到了我们觉得高清真正可以进入实用的阶段。举几个例子来说,我们说高清的画面质量要求非常高,因此来说,在做节目编辑、制作过程中,必须要进行高质量的压缩,而这种压缩一方面压缩算法非常复杂,计算量非常地大,同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也会非常地多。如果说回到三五年前,复杂的计算量,包括存储空间的开销,对于电视台来说,恐怕是无法承受的。但是随着现在压缩技术的发展,包括程序的发展,我们最新的基于64位操作系统的非线编辑,就是后期节目制作处理产品,可以做到高清十几层实时的节目制作,这样节目制作的实时性有质的飞跃,高实时性的节目制作,在节目后期过程中是非常好的有效减少了节目的反复压缩,反复地打包合成的时间,这样来保证节目质量的提高。
另外在音频方面,高清能够给大家提供至少是5.1环绕声场的环境,对环绕声的制作,应该说和以外单声道到立体声是完全不同的制作模式,这方面也是在目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方面的技术都比较成熟,包括对9.1的支持,包括在发布端的支持,现在从产品技术发展层面,都已经到了比较完备的阶段。因此来说,从我们角度来看,未来中国电视行业在高清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各方面的技术条件的准备都已经是比较充分了。同时来说,我们确实感受到由于高标清同播这件事情,必须要照顾到标清的收视效果,这一点本身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包括构图方面的问题、取景方面的问题、技术方面的、非技术方面的,对这件事情,我们有一个想法在于面面俱到,这个事情恐怕真得非常地难,是否应该是在不同的阶段有所取舍,我知道央[FS:Page]视曾经有一个前过渡期和后过渡期 的说法,前期需要更多的照顾标清的收视体验,到一定阶段之后,更多照顾高清的收视体验,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分割,我们也容易去找到一个重点,去制定节目制作、节目播出,节目编排等等方面的规范,一些标准,这样的话,我们在处理这样事情的时候,可能相对地容易一些。
郭晓强:谢谢骆总,骆总从节目的制作、编辑方面,介绍了高清发展中的情况,比如说在编辑当中,在视频的压缩,这些需要很大的,很复杂的运算量情况下,由于现在技术的发展以及硬件设施,包括64位处理器等等,来促进高清的发展。骆总还谈到了音频方面5.1声道要配合高清的视频,需要环绕立体声等等方面。骆总提到了高标清同播,怎么对标清的质量有一个保证,大家知道我们录制高清节目之后,如果还要进行标清的播放,就要有一些视频的上变换和下变换,如何取舍,包括视频图象的处理。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高清电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下面请张大勇先生给大家做一下高清发展方面的问题。
张大勇: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是新奥特的张大勇。广播电视从传统的模拟到数字的过渡,给最终用户没有带来太大的体验性的变化,因为原来的模拟传输可以达到很好的质量。从数字电视到数字高清电视,会给最终的用户提供非常大的视觉上的变化。应该说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高清的需求非常旺盛,大家条件具备情况下,都希望看到高清电视。从过去十年前,国庆的时候进行高清转播,高清发展经过几个阶段,前几年只有央视国家级的机构对高清进行尝试,包括有论坛进行推动。过去五年前,全国广电系统对高清进行加速布局,公司在2005年发布高清全系列非线性产品包括视频服务器的产品。在2005年过去的三年前,这段时间各地都积极部署高清演播室,包括奥运的推动力,在2008年协助多家省级以上的电视台像黑龙江台、浙江台、湖南台等多家电视台构建高清的制播网络。在2009年虽然8月份总局发布文件,短短甚至不到一个月,开播了高标清同播频道,在过去五年,这些电视台做了非常多的技术的储备,节目的储备,在去年高标清同播电视台里,有多家电视台正是在08年或者更早的时候协助他们构建了高清的网络,经过有线设备的调整和流程的部署,支撑了高标清的发展。在高标清发展过渡期,目前可以提供针对不同用户实际的情况,提供不同策略的解决方案。比如新规划建设的系统,推荐采用全高清制播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原来已经新建设完成大规模的标清制播网络,创造性采用以标清为代位码的模式,并且在江苏广电总总台实现了应用模式,实现高标清制播网络非常经典的方式,在总局被推荐。同时在去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上,采用高标清独立流程的制播模式,2010年将为上海世博会建立新闻共享发布系统,采用高标清混编混播和独立制播流程兼容的解决方案策略。目前的技术积累,不论从编辑的性能,视频服务器包括网络制播流程管理还是统一高标清合成打包,完全具备为不同的电视台提供不同适用范围的高标清网络制播的解决方案。
针对高清频道运营的,我的一点体会,最初高清频道运营计划采用收费的模式,比如收看高清频道付多少的收视费用,从目前的发展,包括中国的消费习惯来说,应该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从去年的9.28通过之后,高清的频道的效果和视觉的冲击力,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震撼。我们广电网络的优势和内容的优势,最终为用户提供高清的立体声,甚至5.1声道的视觉的体验,也是广电网络或者广电运营商在全媒体运营时代核心的竞争力,区别于手机电视,包括互联网视频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在三网融合环境下,广电运营非常大的亮点。我们说整个电视台也好,或者广电全媒体运营也好,应该紧紧抓住高清作为广电特有的优势,能够通过大屏幕、高质量进行展现,来区别于其他的新媒体的运营业务,最大限度发挥我们广电的资源优势,我想这也是下一步高清运营发展的出路。
郭晓强:刚才张大勇先生给我们谈了一下在高清各个流程的设备情况。最后对高清的运营提了非常好的建议,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刚才几位嘉宾谈了高清发展当中的一些情况,一些问题,包括下一步如何发展,继高清之后,有一些厂商已经推出了超高清,对超高清来说,我们下一步对广电业者来说有哪些机遇,现在超高清发展存在哪些情况,今天也想请嘉宾跟大家做一个探讨。
王亚明:索尼是这样定义的。把高清之后的发展,索尼叫后高清,索尼人认为后高清有三个发展阶段,在基于高清基础上,第一个发展方向就像主持人刚才说的一样是超高清,现在高清分辨率是2K,如果是超高清,是4K,就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是现在高清的2倍,它的象素数量是现在高清的4倍,在NID,NIK从五年以前就在展示比超高清还要高的高清,水平方向是现在2K的4倍,垂直方向也是现在的4倍,就是高清数据量的16倍,好像是更有冲击力了。我们谈超高清,高清之后的第一个发展方案,所谓后高清时代,就是视觉冲击力比现在的高清还要强烈,超高清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向,为了节省带宽,节省码率,现在全球大部分的高清电视和所有标清电视一个方向,最大的优点是节省资源,但是缺点是图象质量还是不够满意。所以当时索尼认为在后高清时代,在现有的技术上,会发展成50针或者60针。
第三个方向就是3D,要提供立体视觉,现在看的不管是高清、超高清,都是通过一扇窗户,一只眼睛看,如果标清是一扇小窗户,高清是大窗户,4K或者8K的高清就是超高清的窗户了。这里牵涉到一个问题,你要想得到更高的视觉冲击力,就要用更多的资源,我们算一笔帐,如果把现在的高清所用的码率认为他是一的话,如果要想实现4K的话,因为你资源是现有高清资源的4倍。因为这个原因,行业现在推出了所谓3D兼容,而是广电行业3D,一根线传送1.5G,未来传出3个G,再谈到3D,就是立体电视,要传出两个录像,大家用两倍现在高清的资源实现同步。多用的资源,换来的是用户更高的体验,更大的冲击力,很显然现在看起来超高清用四倍的资源,换来的视觉冲击力是不是值,变成这么一个问题了。从黑白到彩色,大家认为是一个飞跃,原来没颜色,现在有颜色了,从模拟到数字,虽然标准没变,但是图象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从标清到高清,从小窗户变成大窗户,更是视觉上的震撼。比如说逐行扫描用2倍资源,3D也用2倍资源,很明显3D的震撼、冲击力、吸引力,比4K,比逐行扫描更吸引人。在3D预估的未来发展方向里,现在看起来,3D排的位置比4K,比逐行扫描,还应该更靠前一点。所以从整个行业来看,我参加去年11月份在日[FS:Page]本东京一个广播电视专业展,它的规模没有CCBN那么 大,非常专业,在那个展馆里去看,满目能看到两个词,一个4K,一个3D,大家都说展会是技术发展的窗口,体会看到几乎所有的厂家展台展的东西都是和3D,和4K有关,3D和4K是两件事,还有把3D和4K放在一起说的,3D的4K,也有很多厂家虽然不算特别多,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厂家展示了3D的4K,就是8倍的资源。但是3D和4K比起来,如果我们想用4K达到特别强的冲击力,你们家电视得有100寸,如果没有100寸的话,不月谈4K了,因为传来不了这么多的信息。为什么高清现在发展得快在欧美国家,这是收入水平的问题,家里变大,电视变大了,电视传输的有效数据量就变大了,如果传输的标清图象,在30寸电视上看标清觉得很满意,在50寸看标清图象是不能接受的。必然要求逼着把图象质量提高,如果只有50寸电视,看4K和看2K没什么区别了。应该说未来的发展是比较清晰。4K和3D比起来,3D用更少的资源换来更大的视觉体验,3D的发展现在看起来比4K是不是更现实一点。这是我的观点。
电影现在已经有4K,因为电影的荧幕大,10:20多的荧幕,所以能传递这么多的信息量。
郭晓强:谢谢王总,王总把超高清,结合3D给大家做了比较好的发言。超高清相对高清来说,无论是数据量包括显示各个环节,都要增加数倍的复杂度,还有接口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相对高清来说,有更高的技术要求。今天的高蒙论坛有幸请宽泰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乐永升先生,刚才有其他的事情,现在到了我们的会场,下面请乐永升先生给我们谈一谈高清发展当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结合超高清给我们谈一谈。
乐永升:谢谢主持人。我来之前想讲一个什么样的话题,听了刚才索尼的王总介绍,我感触比较深了。宽泰在业界是比较知名的厂家,我们两个厂家比较关注在立体影像发展上,下了工夫。我今天重点讲的是未来高清和立体影像的结合,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在开始之前,拿一本杂志,是广播电视制作在第二期大篇讲到《阿凡达》电影的情况,《阿凡达》电影在行业影响很大,大家觉得《阿凡达》电影非常神奇,怎么这样一部片子用3D拍。看过片子和国内导演和制片人拍,大部分人把立体影像的拍摄想得太复杂,早期的时候,胶片电影,是靠经验的,所以立体效果拍出来不一定很好,很难做调整。今天有了高清,立体影像拍摄非常简单,可以用两路视频接到监视器,这是高清带来很大的进步。再一个可以看得出来,电影电视目前对立体影像市场反响很好,举个例子,国外在讲电影院,他们在国外在两年前开始做一些立体高清转播,像美国的NBA的篮球比赛,美国的橄榄球比赛,都已经用立体高清转播到电影院,即将今年举行的世界杯足球比赛,ESBN要继续转播几十场精彩比赛,用立体高清转播。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是现在电视台如果真要播立体高清,老百姓家里的电视机不适用高清接收。在国外的做法是首先把立体高清转到电影院去。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利用现有电影院资源,同时电视台可以很快获得盈利。我们高清搞了很多年,最大的问题是盈利模式是大问题,国外的立体高清首先从盈利模式上有一个转变,很快利用现有电影院的环境把立体高清转到影院去。
对于未来讲,很多人还是一个观点,跟很多行业领导在讨论这个问题,大部分人认为立体高清很遥远,实际上这种观点会导致我们在这上面的失误,甚至导致我们失去一些机会,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非常关注立体高清,如果说立体高清真得发展起来会有很多改变,目前并不只是说松下、宽泰这样的厂家关注高清,实际上各行各业很多厂家都关注高清。比如说全球很多电视机厂家,包括国内电视机厂家都在研究怎么把立体高清作为比较容易推广的技术,加在电视机里去。如果没有新的技术亮点,老百姓没有理由换电视机。我经常跟人开玩笑,我们家电视机可能十年八年不换,可是我们家手机一年半年就换,为什么不换电视机,就是因为没有太多的功能去换。如果没有新的功能,有这样的市场需求,推动历史的发展,不能用担心将来老百姓电视机没有立体功能,这个市场发展很快。
另外立体高清的发展会为电视台引领一种模式,立体高清是电视台新的模式,除了广告模式之外,一个新的模式。现在搞高标清同播,各个电视台动力不是很足,就是因为引领模式不是很明确。从行业的高度,这也是我个人的观点,我经常在讲,目前国内广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这几年互联网发展很快,如果纯粹从资讯、新闻来讲,互联网一定是最快的,最强的。说到互联网,还有电视台,作为电视台来讲,永远把节目定位在资讯节目传播上,我们压力很大的。另外讲受众,移动媒体也很厉害,电视台如果将来要发展,立体高清是我们非常好的方向,尤其国内那么多电视台已经有几十个卫星频道,这是我们很大的资源。目前多媒体高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卫星频道,这样的话可以把原有广电资源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我们的特点。
各行各业都可能从立体高清发展中获益。就算电视台十年后才开始播立体高清,现在就应该开始拍一些立体高清的节目。1999年50年阅兵的时候,中央台开始播高清的实验片。今年很多台大规模在做高清模式。我不认为立体高清还要等十年才会播出。也就是说各个电视台现在应该拍立体高清节目,不需要太复杂,买一个支架,两个机位的摄像机就可以了,现在国内有些客户已经开始拍立体高清。广西电视台去年买了宽泰设备,昨天打电话告诉我们他们的设备全部投入使用,开始做。
最后回到第一个话题,立体高清的拍摄其实并不难,可以拍得比较好,而且从行业来讲,不管是电影制作、立体高清转播还是网络后期制作,都有解决方案,宽泰作为这方面的厂家,是解决电影、电视等后期制作的问题,还有很多厂家解决前期拍摄的问题,还有很多厂家解决放映的问题,其实技术是非常成熟的,生产流程很成型,成本并不是很高,市场反响却非常好,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关键是我们不了解,我经常在讲我们需要增加我们对技术的了解,对市场的分析。谢谢主持人。
郭晓强:谢谢乐总的精彩发言,乐总把高清和3D结合起来跟大家谈了谈,非常推崇高清立体电视,乐总也谈了一下从市场的发展,以及今后立体高清的发展。前面谈了高清电视,一些嘉宾也结合立体谈了谈。下面就今天的第二个话题关于立体电视方面着重谈一谈。去年年底电影《阿凡达》的热播,3D的震撼效果带来了票房记录。还有美国的NBA,即将到来的世界杯,也将进行3D[FS:Page]电视的转播。今天给大家谈一谈3D电视发展是不是未来电视发展的趋势,现在 还有哪些技术障碍?3D电视的技术标准的发展到哪一步以及产业化的各个环节的情况。
陈善移:昨天我在索尼展台,看索尼摆了两个小机器,这就是立体的现场直播,那个展台就看见,旁边就是监视器。我看的同时,给我拿手机显示他在前天的展览会,有一个日本人手拖着小平板,有两台小电视机,就是立体拍摄。来证实乐总说的,立体拍摄不难。你说不用十年,我说五年也还保守。
陈默:原来对3D挺遥远,老百姓家里刚换了高清,马上让人换3D,觉得不是很现实。这次展览会看了看,听了乐总的发言,挺受启发的。从电视台制播系统来说,解决3D家庭收看播出,要面临技术是不是成熟,标准是不是完备,因为电视做3D和做电影不一样,电影全世界起码有8千到1万个屏幕,其中有一半在美国。而第二大国是中国,中国好像有600个3D影院的屏幕,中国广电总局很支持这件事情,也就是最近一两年就搞了这么多3D的影院。片子前几年只有几十部,今年号15部的拍摄计划,而《阿凡达》出来之后,整个电影界拍3D的热情非常高涨,因为它使得影院的票房价值是非常大的增加,所以实际上对于电视来说也是这样的,如果油市场的需求,就会有推动人士。乐总刚才说的,3D的技术实现并不是一个尖端的事情,对我们电视的应用,虽然晚于电影,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技术成熟,企业不管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一到播出传输,到接收终端,有一个完备的技术的支持。再有一些相关标准的制定,使得大家制作起来,节目的交换能够和国内外有一个相对的很稳定的渠道,制作的标准,前后能够衔接。
再一个我理解制作工艺的探讨和研究。3D上来以后,拍3D电视,因为是大众传媒,不是非常精耕细作的东西,电影可以精耕细作,不行,我们可以重来。可是电视,如果搞3D,可能最吸引人就是球赛,球赛就是直播,不能弄错了,左边眼睛和右边眼睛错了,把观众在屏幕看晕了,搞晕了不行,必须是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不能太累,戴眼镜可能不舒服,在制作工艺上的要求可能在精度上允许不如电影,但是在时效性要求上,可能会比电影更高一些,尤其3D要转一些市政性的仪式,更是不能出错。对电视来说,有它特殊的制作工艺的要求,还需要在厂家提供现有设备基础上,是进行流程的探讨,制作一些规范,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掌握3D制作。
这些东西如果能解决的话,一些示范的场合,刚才乐总提到国外的做法,电视台拍3D可以不在家庭放,可以在影院放,06年世界被推高清,我都恨不得自己买个锅,放在车上,到酒吧街去,往地上一支,我是高清的世界杯,酒吧街都是4:3,顶多是29寸的电视,大家喝着啤酒后半夜在那看,我要支一个50寸高清,天线对着天线转播,肯定当场老板把我买走了,第二天能卖出几十套都没问题。咱们这个脑子还是搞技术的脑子,没有商业的观点,所以我出这个主意没有人响应,没有做这个事情。如果有影院的示范作用在里面,像美国人的做法,不仅对节目制作的推动,对球迷,对观众来说,马上能感觉到电视也能做到这样好。出几个电视机,在大中电器,苏宁电器摆它几个,照样有市场。今天感觉很受教育,感觉这个事情,我将来也跟我们学会,计划今年和企业界一起搞3D研讨会,本来想很远的东西,研讨研讨就算了,看来不是这样,现在实质性的制作,作为电视制作人来说,在制作工艺研究方面,去做一些实质性的讨论,推动这个事情,希望我们学会在这方面发挥点作用。
郭晓强:陈默老师给大家提出发展3D电视的很好思路。下面请董文辉博士谈一谈在3D电视标准方面的发展情况。
董文辉:广播电视规划院从事广播电视标准、检测、咨询、信息服务方面的工作,我们也了解到伴随着电视机的出现,立体电视的经过几十天的慢慢探索,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立体电视技术及其应用达到了新的境界。基于这点,广播电视规划院在三年之前成立了项目组,专门跟踪立体电视这方面的技术和标准的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查阅资料和实际的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认识到了有几点。这几点是当时项目总结出来的,现在还是有一点借鉴作用。
第一,立体电视有望高标清电视之后的下一代电视,发展境界可以达至系电视,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立体电视显示的未来,我们认为是只有立体显示,但是目前来说在专业研究的方式还是比较现实的。当时我们考察到已经说立体电视已经有较为实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立体电视可以作为有线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播放丰富多彩的立体电视的节目,在娱乐、展览、家庭教育、广告、电视购物等方面,发挥广泛的作用。我们认为立体电视的出现,不会立即取代高标清电视,而必将与高标清数字电视共融,共存很长一段时间。
随着技术的发展,立体电视的产品也必将越来越丰富和成熟,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在应用过程中,看到立体电视面临重大的问题就是标准和规范的问题,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也建议应开展立体电视质量评测方面的研究,为立体电视的普及和应用做好准备。
是说到立体电视重大问题是标准和规范的问题,我们调研一个传媒集团的时候,他们当时也在尝试立体电视,在有线数字电视的应用,研讨高效积极从事相关项目的研究,但是他们提出标准和规范仍在限制立体电视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我做尝试和实验可以,但是真正把立体电视点铺开,标准和规范一变,成本是相当大的。基于这一点,呼吁立体电视标准方面的研究,立体电视标准方面的研究,国际组织也开展也方面的研究,他们研究有的是比较确定的,因为立体电视的研究有很长时间了,他们比较确定就列在文献上面,不太确定的,就进一步研究,感觉非常规范,非常循序渐进。借鉴ISO标准框架来说明标准的框架是一个系统的框架,包括AV的获取,格式的串换、编码、传输、解码、呈现、交互等很多的环节。有些环节可以用现有的标准和技术实现,我们有压缩的方式或者传输的方式,用他们来实现,有的还需要研发新的技术,研究制定新的标准,比方立体电视一般都是两路,压缩方式要考虑两路之间的冗余,而不是单纯的空间和时间的冗余。特别在系统层面,急需制定必要的规范和标准来建立引导核心技术的发展和自由创新,并促进立体电视的发展应用。
[FS:Page]; 关于立体电视方面,广播电视规划院准备组织立体电视关键技术标准化的研讨会,具体研讨关于在立体电视方面,在关键技术方面有哪些,在标准化方面有哪些需求,有哪些可以开展的,进行研究,通过这些,对立体电视的应用发展做一些工作,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关注。
郭晓强:下面请辽宁台的赵季伟先生给大家从台内的角度谈谈立体电视的发展。
赵季伟:谢谢主持人。题目上说到了《阿凡达》,《阿凡达》我看了两遍,并不因为我一定去看,觉得特别好,因为我第一次看,眼镜戴得特别不舒服,一半就走了,我觉得遭罪,谁都知道眼镜是个性化的工具,眼镜卡得我疼,所以我不看,我走了,再去看,找眼镜,找到合适的眼镜才去看,这个电影院的眼镜不合适,对不起,我不来了。说明我们在看3D的时候,3D仍然是系统的问题,不是单纯的问题,包括刚才谈了很多关于高清电视的问题,本身是系统问题,绝不可以单一地看这个问题,单一当做简单的问题来处理,它的产品是系统,包括电影院的效果,电影院灯不好,看不好,电视机不好,还是看不好。电视机能不能把眼镜甩掉,看有一个报道,说有一个平面,不需要戴眼镜的3D电视,这个很容易被接受。这个很好,我看两遍的原因是眼镜不适合,我们能不能甩掉眼镜,暂时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技术,或者这个技术还做不到,因为我们在角度不同,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不同,为什么疼?对荧幕前为什么不同,看到的效果不同,这个时候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仍然会出现这些问题,包括制作的时候仍然有这些问题,我愿意把高清和3D放在一起来谈。
现在做高清时候已经发现了它绝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的问题,是软科学,包含艺术在里面,包含管理艺术,包括操作艺术,包括感觉、敏感,很大程度在里面都含了3D的情况更是这样,因为提供的不仅仅是清晰度,更重要的是视觉空间,他提供了空间信息,这个空间信息,当我们共同在表达语言,用图象来表达语言的时候,或者是用镜头语来说话的时候,那是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渲染能力也不相同,这所带来的一系列所作所为不一样。打比方,我们台现在没有做高标清同播,原因不是因为我们装备问题,我们装备已经不错了,原因是我们没有轻易拍胸脯,我们就要做高清,反过来又有变化,不做永远不会,3D也是一样,永远不做不会。我们会做了,保证把高清播出去,但是不做,永远是不会的,你做了就会的,就等待着,等待着,永远等待着。辽宁电视台台长清楚表达这个问题,我们播了再学,播中学还是学中播,还是等学会了,我们再播,这是两个不同的意识,效果绝对不一样。从电视台角度争取高标清同播是实际走着学的过程,而不是看着学的过程,不动作永远学不会的。因为我们都是从实践中走过来的,3D也是一样的,无论怎么样,需要推动,这是必然的趋势。亚明老师讲了,这是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的问题,我用两倍的概念可以查更大的冲击力,何必不用两倍的资源完成一件事,何必用4倍、8倍的资源完成一件事。绿色地球在说也好,人与自然也好,人们文化也好,都在说如何把资源更高利用起来,说来说去说到NGB了,很多人在说NGB,它不是为了业务服务,现在的业务有什么来想,只有高清和3D了,高清和3D是NGB的未来,我们不做,它永远白做,永远没有目标。
郭晓强:赵季伟老师从系统问题角度谈了谈3D电视,同时给我们共享了很好的经验。请亚明老师简单谈两句。
王亚明:到现在为止,我们谈论3D,3D话题非常古老,在历史上来看,50年代的时候,全球掀起了3D浪潮,拍了一大批3D电影,当时在中国也跟风,拍了3D电影,如果年龄大的观众朋友可能会有印象,陈强主演的叫《魔术师的奇遇》,在接近60年代拍的3D电影。第二部浪潮在80年代,尤其电影行业开始热潮3D话题,拍了很多3D电影,中国好像拍了一部片子叫《侠女13妹》,名字记得不太确切,这次的命运和上次一样,也没多长时间又凉了。
最近这次3D浪潮起始于2005年,它的背景和前面两次不一样,到底会不会像前两字一样,没多长时间又凉了,这个有待解答。回到3D话题来看,现在3D技术从拍摄、制作到放映,都有很成熟的技术来说,只有一个行业是做到了,就是电影。电影从拍摄、制作到放映来说,所有东西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难题,相关的标准差不多,尤其是电影院的标准,虽然没有一个特别严格的标准,但是基本上现在在几种技术支撑下,都可以实现3D反映,而且效果都不错,前提在戴着眼镜情况下,各种眼镜,可以实现3D的放映。而且电影3D来说,已经实实在在的进入到商业运营阶段,商业运营就是我投资进去,有回报了,要说光投入,没回报,说实话,这个厂家不能做太久的,现在投资,一定是寄希望于未来某个时间段,有回报,才有投入。
再回到电视,今天谈的不是3D电影,是3D电视,3D电视话题来说,我们把它分成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标准问题,第二个层面还是很具体的技术问题。目前来说3D跟电视有关的标准有两类已经发布了,第一个在去年12月份,叫蓝光联盟,它发表了3D蓝光标准,这个标准已经发布了,因为发布这个标准以后,在今年1月份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消费电子展),很多厂家都说要在下半年发布蓝光3D的播放机,这个标准采用了多视觉编码的技术,跟立体声广播一样,传一个基本的单眼的图象,再传一个两眼之间差的图象,这个好处是节省资源,如果用多视觉编码,不用乘2了,刚才说的制作要乘2,但是广播的时候,或者发行的时候不用乘2了,要省。目前来说做到的是增加50%的码流,原来高清是18兆,播3D没有这个技术用36兆。就是1.5倍的码流就可以实现了。第二个好处是兼容性,谈论高清的时候必须往下兼容标清,你做的节目标清也能看,3D也一样,做的所有3D节目,能在2D看,多视角编码的好处,3D蓝光盘在2D播放机也能播,只是看的是2D的成像。第二个标准从机顶盒或者蓝光播放机到电视机之间的接口,这个接口也是一个HEMI联盟制定的,目前所有的平板电视机的接口,最新的版本是ITMI1.3的版本,新的版本是HDMI1.4的接口,这个1.4接口就可以支持3D了。这个标准提出是去年6月份,真正把它文件标准化,应该在今年1月份,这个标准里用什么方式,在HDMI接口里,用压缩的方法传输3D的图象,奠定了各种规格,HDMI基本版本支持108024P的3D传输。还有72050P,72060P这两个版本。
&n[FS:Page]bsp; 进入到千家万户的,通过卫星、地面或者有 线电视,如果要进入老百姓家庭来说,我说的蓝光标准接口标准解决了打包分配或者发行的问题,广播的问题没有标准,尽管很多的国家,很多标准化组织,很多厂家在努力,目前的标准没有。目前的现状是很多总公司和厂家做各种实验,叫3D传输实验,目前所有的做法思路都是一模一样的,用的技术叫真兼容。真兼容就是把左右两眼的两幅图象用空间压缩的方法放在一个画面里,压缩的方法很简单,一种是左边和右边排的,一种是上下方式,把两个画面,传输的时候上面一幅,下面一幅。第三种是棋盘格,像跳棋盘一样。这三种粉饰都差不多,就是要用现有的资源,用一个通道的资源传输两个眼的图象,目前来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前提都是一个,我的卫星转播商,我18兆的高清带宽传输2D图象,实现3D,理论上租两个带宽就够了,实际上不可能,一谁没有2倍带宽的钱,二有2D带宽的钱,卫星转发器没钱给你。资源在制作上,传输的时候受很多具体限制,根本做不到,你还得回到现在的资源上,就好像标清向高清过渡,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一个标清模拟带宽传出一路高清,这也是底限,高清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3D面临的问题还是一样的,这是标准层面的。在3D的总部标准没有出来之前,很多组织包括中国,中国有一个高清委员会说最近做了中国的高清广播实验,详细情况不太了解。这些东西在实验阶段,没有变成标准,现在所有的实验在将来3D高清正式标准出来之后,可能面临升级或者更换的局面。高请进入家庭,面临广播标准没有实现的难题。现在的实验标准,所有的思路、空间压缩,真兼容,把两个图象放到一个图象里,损失是什么,或者在水平方向损失一半,或者在垂直方向损失一半,反正要损失的,但是有3D的体验弥补分辨率,目前来说现状是这样的。
再谈具体问题,电视和电影有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电影是拍完前期之后,不管拍得有多么不对,只要暴光是对的,取景是对的,构图是对的,都有办法在后期做工具,把它制作出来。电视的突破最吸引力的一定是体育比赛,比如像奥运会、欧洲杯,有这样吸引力的比赛,才吸引大家看高清,看3D,电视最难的是什么?就是直播,直播就是没有任何时间可以做后期,真正要突破的是如果用3D做直播的时候,最重要的让你看着别晕别吐,不是3D效果多么好,第一层的问题是看着别晕。前天电影学院召开3D的研讨会,研讨会是日本的潼南省发起的,由电影学院协办的,拿了实验片,实验片是眩晕实验,里面有拍得好的3D,还有不好3D,让评论者打分,让不同的观察组看,你受得了受不了,看得晕不晕,不说3D效果好不好的问题,别看出毛病来。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要技术手段的配合,比如说大家如果看早期的3D广告宣传片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一下被打回到原始阶段,3D拍摄的摄影机,既不敢动,也不敢变焦,如果转播世界杯比赛来说,大比率的对焦镜头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这个,怎么转世界杯。大家知道两个立体的效果是两个人眼睛有一个视差造成的,两只眼睛相当于两个定焦镜头,在体育比赛用定焦镜头,焦距不一样,在广角和近拍的时候,摄像机的间距不动,图象是没法看的,只有一个点的镜头看3D是正常的,往前和往后都不对。用光学的方法,把视差弥补回来。这要有非常精密的跟踪系统,变焦的时候,摄像机要跟踪。机械的方法,光学的方法还不够,后面加电子校对,这套系统的钱大概是20万到30万美金,比两台摄像机还要贵好几倍。为了这个原因,要开发新的产品,很多人在索尼展台看到3D现场制作的展示,这个东西的功能和宽泰的3D后期制作功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实时的,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有了这个东西以后,可以买比较便宜的3D支架,没有办法实现的两个眼睛带摄像机变焦,摄像机镜头不动,不动的时候应该不对的,用电子方法校正过来。没有这样的技术手段,无从谈起3D制播。而且两个摄像机之间有很多误差,光轴的误差,倾斜的误差,T形校正的误差,都用电子装置把它校正过来。现在这些技术都开发出来了,我相信整个行业有了这些技术手段,包括3D的标准确定之后,我们才有条件实现比较完美的3D制播,而且3D的制播应该是最难的。
每一次技术进步会把你的表现手段打回到原始级点,再重头来一遍。我们行业的任务是做一些踏踏实实的工作,创造能实现拍摄良好3D图象的条件,让3D真正进入到千家万户。谢谢主持人。
郭晓强:谢谢亚明老师。今天亚明老师从技术标准角度谈得非常细致,让我们大开眼界。相信各位嘉宾还有非常好的观点,由于时间关系,论坛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以及他们的精彩发言,感谢各位网友,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了交流机会,谢谢大家!
为您推荐
美国有NAB,亚洲有CCBN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06)将于2006年3月21-2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国家广播电
第14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06)将于2006年3月21-2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共同承办的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广播影视展览会和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行业盛会。展览会主要包括: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数字电视与数据广播,系统管理,摄录编设备,制作设备,播控设备,发射传送接收设备,视频通讯与监控网络,数字电视平台,数字视听与家庭网络,游戏与互动业务等内容。